-
草原上世代相傳的馬烙印
馬烙印與蒙古民族的牧馬業管理、社會生活、風俗禮儀、文化藝術等有著密切的關聯。具有民族特色的馬烙印圖案,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古老的打馬印風俗禮儀在草原上傳承千年。蒙古族牧民對馬烙印愛如珍寶,平時系上哈達,放在蒙古包的哈納頂上。
-
草原上世代相傳的蒙古馬文化 —— 打馬印
草原上世代相傳的蒙古馬文化 —— 打馬印 2020-05-18 10:17:13 國家地理中文網
-
夏日草原打馬印:一場力與美的較量
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格日朝魯蘇木是通遼地區唯一有夏營地的蘇木,當地牧民至今仍保留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習俗。6月中旬正是夏季牧場水草豐美的時候,剛剛轉場完畢、安頓下來的當地牧民開始進行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為馬駒打馬印。
-
蒙古馬——草原上的守護神
蒙古馬體形較為矮小,身軀粗壯,頭大額寬,胸廓深長,四肢堅實有力,關節、肌腱發達,體質粗糙結實。它們雖然沒有高大的身形,卻有著強健的體魄。千百年來,蒙古馬生在草原,長在草原,沒有溫暖的馬房,也沒有精美的飼料,在草原上風餐露宿,夏日忍受酷暑蚊蟲,冬季耐得住風雪嚴寒,擁有頑強的生命力,能夠在極其艱苦惡劣的條件下生存。
-
為何內蒙古草原的馬都被烙印?牧民的解釋讓人驚訝,遊客:好殘忍
相信每一個來到呼倫貝爾大草原旅遊的人,都對天蒼蒼野茫茫的大草原心存敬畏,是的,這裡天然的地貌條件造就了這裡馬背上的民族繁衍生息的文化。馬,是內蒙古牧民賴以生存的,牧民與馬之間建立了和諧、長久的生存關係,當地的馬都是放養的,所以這裡家家戶戶為了對馬有所區分,於是有了打馬印這個民俗。
-
草原上流傳千年的蒙古馬文化——打馬印
盛夏時節正值牧場水草豐美之時在扎魯特草原上傳統的打馬印活動拉開序幕 視頻 / 2'37" 額爾敦倉是通遼市扎魯特旗烏蘭哈達蘇木黃河圖嘎查有名的養馬大戶,他飼養的100多匹蒙古馬每年能給他帶來超過20萬元的收入,出售馬奶和小馬駒是他收入的主要來源
-
去蒙古旅行住蒙古包,主人為何還在地上擺一根「紅繩子」?
更是有不少的人開始走出家門,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旅行作為一種很好的精神放鬆方式,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和加入。出門旅行可以增長見識,開闊眼界,刷新對這個世界新的認知,發現生活中的美好,讓自己在短時間之內恢復對生活的熱情。我國地大物博,富與遼闊,境內風景名勝眾多,許多旅行熱門去處成為了不少國內外遊客的打卡聖地。
-
「蒙古馬」在國網「青馬」大草原上奔騰馳騁
「蒙古馬」在國網「青馬」大草原上奔騰馳騁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1-02
-
烏蘭圖雅新作《我的蒙古馬》 樹立草原歌曲新旗杆
烏蘭圖雅近來「蒙古之花」烏蘭圖雅大動作不斷,其新作《我的蒙古馬》於近日全網上線,這首歌將流行與民族音樂元素完美融合,樹立草原歌曲新旗杆!蒙古大草原遼闊雄壯,將蒙古與馬入境,駿馬在遼闊的草原馳騁,更加將這一雄偉景象最大化,當聽眾在聆聽烏蘭圖雅這首歌時,眼前會浮現出一幅輝煌壯麗的畫面,馬的叫聲,蒙古人民的呼喊,喊進了廣大歌迷心中,締造了一種意境美,整首歌以馬為主題,從整首歌來看是對馬的一種讚揚,站在社會層面上講,這亦是一首勵志歌曲,整首歌旋律歡快,動人心魄,讓人激情澎湃,在樂壇中彰顯出了別樣的精彩!
-
蒙古II|哈拉和林的草原與鄂爾渾河
前一天我們已經充分見識了「堵城」威力,但是四公裡路走路太遠,打車又不靠譜,只能嘗試蒙古公交車。這座城市沒有地鐵,公共運輸中公交車佔了很大的比例,既有兩截車,也有常規車,還有已經在國內大城市消失了的小麵包等其他小巴車。暴露在陌生的語言環境下,一天功夫我們已經能拼讀西裡爾字母了,只是不知道意思。
-
詩海|同題詩:蒙古馬馳騁在詩意的草原上
蒙古馬 潘 維一忽必烈的薔薇,異鄉的死神,抵禦西伯利亞暴雪的燒酒; 蒙古馬,蒙古馬,你已完成了永恆,你矮小、雄健的堅韌已韁繩松垂; 那蹄聲濺起的白雲,那被綠風囚禁的草原,那疲憊者,像斷弦的弓,光芒暗淡; 那使帝國膨脹的一道道幻影,
-
新疆天山南部牧民"烙馬印" 傳承草原傳統文化
4月1日,新疆和靜縣額勒再特烏魯鄉舉行「烙馬印」儀式,記者走進草原腹地,親眼目睹了這場草原盛會。 「小馬長到兩三歲時,牧民們就要開始馴服它們。這些小馬從一出生就無拘無束,被稱為「生個子」馬。」和靜縣額勒再特烏魯鄉、額勒再特烏魯村才加甫告訴記者,我們牧民給馬駒烙馬印前,要在指定的草場燃起篝火,挑一名德高望眾、騎技精湛、烙技嫻熟,通曉馬性的牧人給馬匹烙印記。
-
草原旅遊,在巴爾虎你會看到什麼是草原人熱情,什麼是馬背上民族
我對巴爾虎蒙古部落停留在網上的視頻或者是圖片中,沒有真真切切的去體驗這裡的草原人民的熱情和草原的風貌,我所能支配的時間也是有限的,這次草原之旅讓我印象深刻便是夏季的草原,可謂是最美的季節,正好是草原芳草茂盛的時期,即使是有大太陽的存在,也不會感覺到酷熱,是一個夏季旅遊好去處
-
呼倫貝爾草原上的蒙古
⑥⑦「千裡疾風萬裡霞,追不上百岔的鐵蹄馬」蒙古馬體形矮小,其貌不揚,然而,在風霜雪雨的大草原上,它們卻能不畏艱辛、縱橫馳騁、屢建奇功,鑄就了蒙古馬獨特的品格和精神。草原上的蒙古馬,總是保持一身光潔。在水草豐沛時,它必飲清澈之水,必食新鮮之草,通常只吃新鮮的草尖,且不同季節吃不同的草。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蒙古馬又可以不畏寒暑、不懼艱險,只要接受指令,就無所畏懼、勇往直前,以堅韌不拔的毅力,跨過高山越過溪水穿過雪原。
-
神奇的蒙古馬!
千百年來,馬是北方遊牧文明的象徵。在史詩《江格爾》中,蒙古馬是奮鬥不止、自強不息的象徵;在今天的內蒙古草原,蒙古馬是「吃苦耐勞、一往無前,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精神的代表。內蒙古是我國傳統馬業大區,養馬歷史悠久,馬文化底蘊深厚,馬產業前景廣闊。
-
呼倫貝爾大草原,住宿在蒙古包是什麼體驗?有沒有不方便的?
2有沒有什麼不方便蒙古包是蒙古族特有的民居,原始牧民的蒙古包為了方便移動,均是席地而扎,毛氈為主料,內有木架支撐,圓形陶敖為頂 ,上飾美麗花紋;而現如今的蒙古包,尤其是對廣大遊客開放的蒙古包均是固定在原地、有上下水、網絡、雙床/大床/三人間、獨立衛浴、空調、電視、網絡等
-
內蒙古草原到底有多美?你品,你細品
內蒙古草原到底有多美? 心上有了她 千裡萬裡也會回頭望 這首《火紅的薩日朗》 你一定不陌生 那你知道薩日朗是什麼嗎?
-
【蒙古】成吉思汗後人世居江陰700年 屋牆浮雕刻有蒙古馬
原來這群祖祖輩輩生活在江陰的李姓人,其祖先竟來自北方大草原,是成吉思汗的後人。這支成吉思汗的後人為何會從遼闊的大草原來到美麗的江南小鎮?既然是成吉思汗的後人,為何又會姓李?近日,記者前往江陰李氏家族居住地之一——青陽鎮樹家村一探究竟。
-
新時代弘揚蒙古馬精神的三大邏輯
蒙古馬精神的歷史邏輯 蒙古馬精神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通過歷史積澱形成的,在歷史長河中有著具體、生動的體現。蒙古馬作為蒙古族生產、生活的重要夥伴,在茫茫蒙古高原上,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留下了一個又一個傳奇故事。蒙古馬吃苦耐勞、一往無前,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優秀品質,深深鐫刻在草原兒女的靈魂深處,成為草原兒女戰勝一切困難的精神力量。
-
呼和浩特蒙古風情園值得遊玩,成群牛羊馬,七千畝草原,遊人免票
五一假期還有3天,如果想出去轉一轉,不想人群聚集,不想離城市太遠,呼和浩特近郊的蒙古風情園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裡有七千畝的草原,名為甘迪爾草原。5月1日,小青來到位於呼和浩特市玉泉區的蒙古風情園,剛到入口處,有工作人員收取車輛費用,遊人是免票的,車輛收取10元/輛的費用。進到蒙古風情園景區,沒有人群聚集。雖然草還未綠,花還未開,但是,七千畝的草原,視野很寬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