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姓家譜目錄

2020-12-15 中國臺灣網

12698【全國】閩杭白沙白蓮塘劉氏族譜十一卷首一卷

      (清)劉青藜纂

      清宣統二年(1910)木活字本  九冊

        浙江衢州市文管(存卷首1-7、9-11)

12699【天津靜海】劉氏家譜二卷

      (民國)劉傑臣編

      民國十六年(1927)序石印本  二冊

          日本  美國

12700【天津】敦復堂劉氏家譜一卷

     (民國)劉厚生編

      民國三十三年(1944)鉛印本

        天津檔

12701【天津】劉氏家乘序一卷

    (民國)劉數勤編

      民國三十三年(1944)鉛印本

        天津檔

12702【河北】豐潤劉氏家譜五卷

    (民國)劉煥然  劉璧榮重修

    民國二十一年(1932)鉛印本

        河北唐山市檔

    註:譜原纂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劉建墉等

        十九人。

12703【河北】滄縣西趙河莊劉氏族譜不分卷

    (民國)劉慶凱  劉孟揚等

      民國二十四年(1935)天津文義印書局鉛印本

        一冊

          山東濟南市博  美國

      註:譜創修於明成化間,封面作《滄縣劉氏族譜》。

12704【河北滄州】劉氏家譜三卷首一卷

      (清)劉濤  劉玉策修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刻本

          人民大學  河北大學  遼寧圖

12705【河北】鹽山劉氏家譜不分卷

      (民國)劉傳恕等修

      民國二十一年(1932)鉛印本  四冊

          美國

      註:此為七修本。

12706【河北南皮】劉氏族譜

      (民國)劉廷樾等修

      民國十七年(1928)天津鉛印本  三冊

          北圖

12707【河北】上元劉氏宗譜六卷

      (民國)劉文耀纂

      民國間硃絲欄稿本  八冊

          北圖

12708【山西】洪洞劉氏宗譜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劉鎮  劉志纂輯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刻本  四冊

          人民大學 美國

12709【山西】洪洞劉氏族譜五卷

      (清)劉周頌  劉業長等重修

      清雍正七年(1729)刻本  四冊

          日本  美國

12710【山國】洪洞劉氏宗譜六卷

      清乾隆五年(1740)木刻本  六冊

          河北大學

12711【山西】洪洞劉氏族譜

      (清)劉日採  劉蒸霖修

      清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  八冊

          科圖

12712【山西】洪洞劉氏宗譜六卷首一卷

      (清)劉大哲纂修

      清嘉慶十五年(1810)刻本  六冊

      歷史所  人民大學  遼寧圖  吉林大學

      日本  美國

      註: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劉鎮始修,

      此為三修。

12713【山西】洪洞劉氏族譜五卷

     (清)劉振基重修

      清道光元年(1820刻本

        遼寧圖

      註:明萬曆四十七年劉承龍、劉承先首修。附劉

        氏族譜圖考一冊。

12714【山西】洪洞劉氏族譜十五卷首一卷

     (清)劉劻  劉元鶴重修

      清同治四年(1865)重刻本  十六冊

        吉林大學  日本  美國

       註:此為七修本。

12715【山西】洪洞劉氏宗譜二十卷首二卷末一卷

      (清)劉勝蓮編輯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刻本  十六冊

        北圖  歷史所  山西洪洞縣檔

       註: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劉鎮始修,此為五

           修本。

12716【山西】洪洞劉氏族譜不分卷

       清鈔本

        北京大學

12717【山西】洪洞劉氏族譜十七卷首一卷

      (民國)劉鍾英纂輯

       民國三年(1914)刻本

        遼寧大連市圖  山西洪洞縣檔

       註:明萬曆四十七年劉承寵、劉承光創修。

12718【山西平定】劉氏族譜不分卷

     (清)劉燦  劉得義等修

      清嘉慶十年(1805)刻本  五冊

        人民大學  美國

12719【山西平定】劉氏族譜附合譜分譜不分卷

       清鹹豐六年(1856)刻本  十二冊

        美國

12720【遼寧潘陽】劉氏家譜不分卷

      (清)劉安國等修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刻本  一冊

        美國

12721【遼寧潘陽】劉氏家譜

       (清)劉德懋重修

       清乾隆二十六年(1751)刻本

        日本  美國

12722【遼寧】錦州白官河劉氏宗譜一卷

      清道光十四年(1834)稿本

        遼寧遼陽市吉洞鄉亞溝村

12723【遼寧遼陽】劉氏宗譜一卷

      舊抄本

          遼寧遼陽市水泉鄉尚頭村

12724【遼寧凌源】劉氏宗譜十卷

      民國十年(1921)木刻本

          遼寧凌源縣河坎子鄉大河東村

12725【上海松江】劉氏宗譜續稿

      (民國)劉維澤纂

       抄本  一冊

          上海松江縣博

      註:書中記事止民國三十七年。

12726【江蘇南京】劉氏家譜

      (民國)劉泗英增修

      民國三十四年(1945)抄本

          臺灣

12727【江蘇溧水】中山劉氏宗譜不分卷

      清光緒十八年(1892)承啟堂木活字本  十冊

          江蘇溧水縣群力鄉山口村

      註:譜首修於明嘉靖十五年。

12728【江蘇溧水】劉氏宗譜十卷

      (民國)劉德貴  劉修堂纂

      民國二年(1913)中山堂木活字本

          江蘇溧水縣群力鄉涼蓬村

      註:譜初修於清嘉慶十八年劉顯敏、劉顯祿。

12729【江蘇溧水】續修劉氏家乘十六卷

      (民國)劉興開  劉昌明等纂修

      民國二十九年(1940)道勝堂木活字本  十八冊

        南開大學

      註:始修於明萬曆元年,此為七修。

12730【江蘇沛縣】彭城堂劉氏族譜

      清道光十年(1830)抄本  一冊

          臺灣

12731【江蘇豐縣】劉氏家譜十卷

      清光緒間抄本

          江蘇豐縣順河鄉裴莊村(存五卷)

12732【江蘇豐縣】劉氏宗譜十卷

      民國十七年(1928)石印本

          江蘇豐縣歡口鄉大前營

12733【江蘇豐縣】劉氏家譜十三卷

      (民國)劉學文纂

      民國二十三年(1934)抄本

          江蘇豐縣順河鄉

12734【江蘇】泗陽橡樹劉氏宗譜四卷

      (民國)劉鑑清三修

      民國十五年(1926)石印本

          江蘇泗陽縣葛集鄉翁莊材劉老莊

12735【江蘇揚州】甘泉劉氏宗譜

      (清)劉豫成纂修

      清宣統三年(1910)傳經堂活字本  四冊

          歷史所

      註:清乾隆四十一年劉方玉等始修。

12736【江蘇泰縣】姜堰劉氏家乘四卷首二卷

      (民國)劉長福  劉漢臣等編修

       民國三年(1914)木活字本

          江蘇揚州市文管

      註:又名《劉氏家乘金聲公支譜》。

12737【江蘇】華縣姜堰鎮劉氏續修家乘□□卷

      民國二十二年(1933)重編木活字本

          江蘇泰縣(存卷3、4)

12738【江蘇靖江】梓溪劉氏支譜六卷

      (清)劉松久等重修

      清道光七年(1827)敦本堂活字本  六冊

          人民大學

12739【江蘇靖江】梓溪劉氏支譜十五卷末一卷

      (清)劉輔廷  劉輔仁修

      清同治十年(1871)存心堂刻本

          遼寧大連市圖(存7-15卷、卷末)

      註:明永樂二十一年創修。

12740【江蘇靖江】戲魚墩劉氏宗譜二十一卷首一卷

     (清)劉鍾英主修

      清同治九年(1870)刻本  五十冊

12741【江蘇靖江】戲魚墩劉氏家譜二十八卷

    (清)劉楚寶等續修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7)序五忠堂木活字本

        二十八冊

        日本  美國

12742【江蘇】靖江梓溪劉氏異移公直系支譜四卷

      (民國)劉嶽鎮修

       民國抄本  一冊

        江蘇蘇州市圖

12743【江蘇】寶應劉氏家譜六卷首一卷

     (清)劉秉鈞等重修

      清道光三十年(1850)世德堂刻本

        科圖  江蘇寶應縣圖  美國

12744【江蘇】寶應劉氏家譜□□卷

    清宣統三年(1911)續修本

        江蘇寶應縣圖(存卷5)

12745【江蘇江都】安阜洲劉氏重修族譜六卷

    (清)劉兆福等主修  江永河纂輯

      清同治八年(1869)活字本  六冊

          北圖

12746【江蘇江都】安阜州劉氏重修族譜六卷

      (清)張永明纂輯

      清光緒十九年(1893)再思堂木刻本  六冊

          河北大學

12747【江蘇江都】維揚江都劉氏重修分譜二卷

      (清)劉德湖  劉德國主修  江子謨纂輯

       清光緒二十年(1894)活字本  二冊

          北圖(殘)

12748【江蘇江都】維揚江都劉氏重修族譜四卷

      劉雲龍  劉雲祥主修  蔡步雲纂輯

      民國元年(1912)活字本  四冊

          北圖

12749【江蘇江都】劉氏族譜

      (民國)劉文燾纂

      民國元年(1912)重修木活字本  四冊

       江蘇句容縣春城鄉袁和大隊黎甲村

12750【江蘇江都】維揚江都劉氏宗譜四卷

      (清)孫憲椿纂輯

      民國二十年(1931)武忠堂活字本  四冊

          吉林大學

12751【江蘇】興化劉氏族譜

      (民國)劉啟龍  劉麟祥修

      民國十八年(1929)木刻本  六冊

      江蘇興化縣昭陽鎮南滄辦事處

      註:此書又名《天寶劉氏家譜》、《彭城劉氏重修

          家譜》、《秋浦劉氏重修家譜》。譜首修於宋

          宣和六年劉安世。此為四修。

12752【江蘇南通】劉氏宗譜十五卷

      (清)劉芬修

       清同治九年(1870)刻本

          江蘇南通市圖(存卷6-15)

12753【江蘇如皋】劉氏宗譜二十五卷。

      (清)劉廷萼等輯

      清同治七年(1868)觀音閻宗祠木活字本 十六冊

          日本  美國

12754【江蘇如皋】皋東劉氏宗譜二十卷

      (清)劉錚等纂修

      清光緒二十二年劉氏明經堂木活字本  二十冊

          四川圖  美國

      註:劉光遠首修於乾隆三十三年。

12755【江蘇如皋】劉氏族譜三十二卷

      (民國)如皋劉氏合族編修

      民國十五年(1926)傳經堂活字本  三十二冊

          江蘇南通市圖

12756【江蘇鎮江】潤東劉氏宗譜六卷

      (清)劉日新等修

      清光緒六年(1880)藜照堂木活字排印本

        六冊

          上海圖

12757【江蘇鎮江】京江劉氏宗譜四卷

      (清)劉志奎等重修

      清光緒九年(1883)木活字本  四冊

          日本  美國

12758【江蘇鎮江】京江劉貽德堂支譜四卷首末各一卷

      (清)劉景澄校

      清宣統元年(1909)木活字本 二冊

          日本  美國

12759【江蘇鎮江】東江劉氏續譜四卷

      (民國)劉長慶等續修

      民國十五年(1926)木活字本  四冊

          日本  美國

12760【江蘇鎮江】劉氏族譜十六卷

      (民國)劉康遐修

      民國四年(1915)五忠堂木刻本  十六冊

          河北大學

12761【江蘇丹徒】京口劉氏族譜六卷

      (清)劉祥澍重修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刻本  六冊

          科圖

12762【江蘇丹徒】京口劉氏宗譜六卷附世系表一卷

      (清)劉增繡修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敦倫堂刊本  七冊

          上海圖

12763【江蘇丹徒】京口儒林劉氏族譜六卷首一卷

      (清)劉從*重修

       清活字本  六冊

          吉林大學

12764【江蘇丹陽】雲陽小墟劉氏宗譜十卷

      (清)劉中漢  劉永盛等重修

      清光緒元年(1875)木活字本  十冊

          日本  美國

12765【江蘇丹陽】雲陽嘉山劉氏家乘十卷

      (清)劉瑛等纂修

      清光緒四年(1878)藜照堂活字本  十冊

      歷史所

      注:明洪武七年(1374)孟安公始修,此為七修。

12766【江蘇武進】國營劉氏宗譜十卷
      (清)劉宏概  劉景輿等增修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刻本  十冊
            日本  美國
12767【江蘇武進】西營劉氏家譜十卷
      (清)劉突等修
      清鹹豐五年(1855)刻本  十二冊
          美國
12768【江蘇武進】西營劉氏家譜十二卷
      (清)劉堃  劉炳照等重修
      清光緒二年(1875)木活字木
      科圖  吉林大學  江蘇常州市圖(存卷
          1-4、8-12)四川圖  日本  美國
12769【江蘇武進】西嚴劉氏宗譜八卷
      (清)劉正松主修
      清光緒二年(1876)五忠堂刻本  八冊
          美國
12770【江蘇武進】西營劉氏大分老七房支譜二卷
      (民國)劉如輝  劉租濬等纂修
      民國九年(1920)鉛印本
          北圖  江蘇常州市圖  美國
      註:譜始修於清康熙二十八年劉漢卿。
12771【江蘇武進】西營劉氏二分支譜二卷
      (民國)劉煊  劉尚德編纂
      民國十一年(1922)鉛印本
        中央民院  江蘇常州市圖
      註:譜始修於清康熙二十八年劉漢卿。
12772【江蘇武進】西營劉氏五福會支譜不分卷
      (民國)劉氏五福會修
      民國十八年(1929)鉛印本  一冊
          江蘇蘇州市圖  美國
12773【江蘇】武進西營劉氏家譜八卷
      (民國)劉琛  劉善強等修
      民國十八年(1929)鉛印本  十冊
      北圖  歷史所  南開大學  河北大學
      吉林大學  南京大學  江蘇常州市圖
      蘇州大學
      註: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劉漢卿始修,
      此為七修。
12774【江蘇武進】昇東劉氏宗譜十四卷
      (清)劉佑南等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五忠堂刻本  十二冊
        美國
12775【江蘇武進】昇東劉氏宗譜十六卷
      (清)劉敘正  劉正協等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十六冊
          日本  美國
      註:此為八修本。
12776【江蘇武進】昇東劉氏宗譜二十卷
    (清)劉敘正  劉維晉等九修
      清光緒十六年(1890)五忠堂木活字本  二十冊
          日本  美國
      註:此為九修。
12777【江蘇武進】昇東劉氏宗譜二十卷
      (民國)劉金寶等修
      民國四年(1915)五忠堂刻本  二十冊
        江蘇檔(存卷21)  美國
12778【江蘇武進】蓉湖柳蕩劉氏宗譜二十卷
      (清)劉越甫纂修
      清光緒三年(1877)武進劉氏守三堂木活字本
        江蘇常州市圖(存卷1、2、4-6)
12779【江蘇武進】蓉湖柳蕩劉氏宗譜二十二卷
       (清)姚安纂修  劉蔭福主修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守三堂活字本
       二十八冊
          歷史所
        註:清雍正十年始修。
12780【江蘇武進】蓉湖柳蕩劉氏宗譜三十六卷
      民國二十二年(1934)守三堂木活字本
       江蘇常州市圖(存卷5-8、11-14、24
        -27、30、33-36)
12781【江蘇武進】毗陵新安劉氏宗譜二十卷
      (清)劉善亨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佩三堂刻本  二十六冊
        人民大學  美國
12782【江蘇武進】毗陵劉氏宗譜十二卷
      (清)吳治允修
       清光緒二年(1876)五忠堂活字本  十四冊
        北圖
12783【江蘇武進】毗陵戚墅堰劉氏宗譜十六卷首一卷
      (清)劉宸等修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貽遠堂木活字本
          十冊
          日本  美國
12784【江蘇武進】毗陵劉氏宗譜十六卷
      (清)劉樹屏等修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五忠堂活字本  十六冊
        美國
    註:此為七修。
12785【江蘇武進】晉陵閘頭劉氏宗譜八卷
      (清)劉開林等重修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序九如堂木活字本
        八冊
        日本  美國
12786【江蘇武進】青山裡劉氏宗譜十八卷首一卷
      (民國)劉兆桐續修
      民國八年(1919)靜思堂木活字本  十冊
          南閉大學
      註:始修於清康熙九年。
12787【江蘇武進】劉氏宗譜十二卷
      (民國)劉爾福等纂修
      民國十二年(1923)五忠堂活字本  十二冊
          歷史所
      註:宋靖康元年始修。
12788【江蘇金壇】劉氏宗譜二十四卷首三卷末一卷
      (民國)劉封揚等修
      民國五年(1916)忠孝堂活字本  二十八冊
          人民大學
12789【江蘇無錫】五牧劉氏重修宗譜二十卷
      (清)劉文壽等重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木活字本  二十冊
          日本  美國
12790【江蘇無錫】劉氏宗譜二十四卷
      (清)劉錦球纂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享睦堂活字本  二十七冊
          歷史所
      註:宋靖康元年(1126)始修。
12791【江蘇無錫】錫山劉氏宗譜十六卷
      (清)劉宏福等續修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木活字本  十六冊
          日本  美國
12792【江蘇無錫】柳蕩劉氏宗譜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劉蔭福等重修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守三堂木活字本  二十
        八冊。
        日本  美國(缺卷19)
12793【江蘇】無錫鄒祁劉氏宗譜三十卷
      (民國)劉裕成主修
       民國十年(1921)享睦堂木活字本  三十冊
        美國
12794【江蘇江陰】江城花塘合修宗譜四卷
      (清)劉錦超等編
      清嘉慶十三年(1808)序木活字本  四冊
          日本  美國
12795【江蘇江陰】劉氏宗譜二十卷首末各一卷
      (清)陳宣鐸纂修  劉敦安主修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樹德堂活字本  二十
      二冊
          歷史所
      註: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劉道祥始修。
12796【江蘇江陰】花塘劉氏宗譜十二卷
     (民國)劉源汝主修
      民國十四年(1925)德潤堂木活字本  十二冊
        美國
12797【江蘇吳縣】劉氏世譜四卷首末各一卷
     (清)劉世祺纂修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刻本  六冊
          歷史所  吉林大學
       註:此為始修譜。
12798【江蘇】劉氏宗譜二十八卷
      (清)劉楚寶  劉玉珂等纂修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五忠堂活字本  二十
        八冊
          人民大學
12799【浙江】蕭山劉氏宗譜不分卷
      (清)劉雲彪  劉鳳丹等重修
      清光緒八年(1882)序木活字本  六冊
          吉林大學  日本  美國
12800【浙江】蕭山崇化劉氏宗譜八卷
      (民國)劉端高  劉邦銓等重修
      民國十一年(1922)木活字本  八冊
          美國
12801【浙江】餘姚開原劉氏宗譜五篇十四卷首一卷
        末一卷
      (清)劉敝廷等修
      清宣統二年(1910)敦睦堂鉛印本  十四冊
          歷史所
12802【浙江鄞縣】懸慈劉氏宗譜七卷
      (民國)劉祁尹  劉人琮等纂修
      民國二十一年(1932)仁本堂木活字本期 二冊
          天一閣
12803【浙江奉兒】北山劉氏宗譜十五卷
      (清)戴兆楠修
      清嘉慶十一年(1806)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縣文管
      註:譜始修於宋代劉仁忠。
12804【浙江奉化】重修文昌劉氏宗譜十五卷首一卷
      (清)劉聲揚修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木活活本
        浙江奉化縣文管(存卷首、卷10-15)
12805【浙江象山】茅洋劉氏柴溪房譜一卷
      民國三十六年(1947)重修鈔本
        浙江象山縣文管
12806【浙江】永嘉劉氏宗譜四卷
      (清)劉登庸纂修
       清宣統三年(1911)木刻本
        浙江松陽縣聯溪鄉裕溪村
12807【浙江】永嘉劉氏宗譜
      民國二十九年(1940)增修本
        浙江松陽縣聯溪鄉裕溪村
12808【浙江泰順】劉氏族譜
       清光緒四年重修抄本  二冊
        浙江泰順縣文博
12809【浙江嘉興】南潯劉氏支譜六卷
      (民國)劉錦藻編纂  劉承幹補錄
       民國南潯劉氏刻藍印樣本配鈔本
        復旦大學(存卷1-3、5、6)
12810【浙江嘉興】南潯劉氏支譜不分卷附祠祭題名
      冊不分卷
      (民國)劉錦藻編纂  劉承幹補錄
        稿本
        復旦大學(殘存世譜、家傳、壽序、祠規、祝
          文、祖墓圖記、義莊記、祠墓對聯祭器用具
          書錄、義莊議案、祠祭題名冊)
12811【浙江蟈興】山陰鯽氐宗繒不分卷
      明正德刻本
        北圖
12812【浙江紹興】山陰石城裡劉氏宗譜八卷
      (清)劉文章等輯
      清鹹豐七年(1857)敬愛堂刻本  八冊
          文學所
12813【浙江紹興】水澄劉氏宗譜一卷
      (明)劉宗周纂修
        明崇禎八年(1635)
        北圖  浙江圖  天一閣
12814【浙江紹興】水澄劉氏家譜不分卷
      (清)劉大申等再續
         清乾隆忠樂堂刻本  十三冊
        中央民院  浙江圖  日本  美國
12815【浙江紹興】水澄劉氏支譜不分卷
      (清)劉瀚重修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序刻本
        中央民院  遼寧圖  美國
12816【浙江紹興】木澄劉氏家譜十卷
    (明)劉宗周原編  (清)劉大觀等續
      清末抄本  七冊
        北圖
12817【浙江紹興】水澄劉氏家譜十二帙
    (民國)劉應桂  劉錕鼐編輯(五修)
     民國二十二年(1933)紹興廣文印書館鉛印本
        十二冊
        北圖  歷史所  人民大學  吉林大學
        哈爾濱師大  南開大學  河北大學
        浙江圖  杭州大學
12818【浙江諸暨】暨陽西安白浦劉金氏宗譜八卷
      (清)劉春標等修
       清同治七年(1868)忠孝堂活字本  八冊
        北圖
1z819【浙江諸暨】暨陽安俗劉氏宗譜十卷
       (清)劉珏人等纂修
        清光緒十九年(1893)敬愛堂刻本  十冊
        南開大學
        註:始修於康熙甲子,此為七修。
12820【浙江諸暨】暨陽安俗劉氏宗譜十卷
      (民國)張希孟撰
      民國五年(1916)敬愛堂活字本  十冊
        北圖
      註:書籤題《研塘金氏宗譜》。
12821【浙江諸暨】暨陽巖螺山劉氏宗譜十四卷首一卷
    (清)劉茂華等續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繩武堂活字本  十二冊
      北圖
      註:續同治壬申譜。
12822【浙江諸暨】紫巖螺山劉氏家乘十七卷首一卷
    (民國)劉吉成總纂
    民國二十五年(1936)繩武堂活字本  十八冊
        北圖
12823【浙江諸暨】暨陽浮邱劉氏重修宗譜二十卷
      (民國)劉少祀重修
      民國二十六年(1937)永言堂活字本  二十冊
          吉林大學
12824【浙江諸暨】暨陽劉氏宗譜
      (民國)劉氏公修
      民國木活字排印本  二十冊
          杭州大學
12825【浙江新昌】劉氏宗譜四卷
      清鹹豐五年(1855)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縣文管
      註:初修於清康熙三十二年。
12826【浙江新昌】天寶劉氏元公支蘭玉集六卷
      (清)劉氏族人纂修
      清同治六年(1867)活字本  三冊
          北圖
      註:卷六有毛筆增補,記事至民國三十年。
12827【浙江新昌】劉氏宗譜四卷
      (清)劉廷松纂
       清光緒十七年(1891)木活字木
          浙江新昌縣文管
12828【浙江新昌】劉氏宗譜四卷
      (民國)劉林全等纂
       民國二十八年(1939)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縣文管
12829【浙江上虞】古虞劉陳世譜十二卷首一卷
      (清)陳蕙等修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旌義堂刻本  四冊
          美國
12830【浙江上虞】古虞劉氏宗譜十四卷首末各一卷
      (民國)劉守銘纂修
       民國九年(1920)懷賢堂活字本  十三冊
          歷史所 浙江圖
      註:宋嘉定五年(1212)劉昌宗始修,此為十修。
12831【浙江上虞】古虞義門劉陳世譜十一卷首一卷
      (民國)謝馨吾纂修
       民國二十七年(1938)旌義堂鉛印本  四冊
          歷史所
     註:宋嘉定十五年(1222)劉良知始修,此為七修。
12832【浙江】蘭溪椒石劉氏宗譜十一卷
      (民國)劉潤釗纂
      民國十年(1921)木刻本
          浙江蘭溪縣和平鄉
12833【浙江蘭溪】桃源劉氏宗譜八卷
      民國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浙江蘭溪縣白沙鄉
12834【浙江蘭溪】劉氏宗譜六卷
      民國間木刻本
          浙江蘭溪縣黃店鄉劉家
12835【浙江蘭溪】劉氏宗譜十五卷
      木刻本
          浙江蘭溪縣高潮鄉後同沈花裡
12836【浙江永康】永祥劉氏宗譜二卷
      清嘉慶三年(1798)木活字本
          浙江縉雲縣檔
      註:劉元祥、劉恩林等首纂於康熙間。
12837【浙江】東陽劉金氏合譜□□卷
      (清)盧炳彪纂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續修木活字本
          浙江東陽縣巍屏鄉新屋(存七冊)
      註:譜始修於宋太平興國二年。
12838【浙江衢州】劉氏宗譜不分卷
      (民國)劉啟義修
      民國二十年(1931)木活字本  一冊
          浙江衢州市文管
      註:首修於清雍正八年。
12839【浙江常山】浙常劉氏宗譜不分卷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木刻本
        浙江常山縣大橋頭鄉橋坑村廟後
      註:始修於宋慶元四年胡憲,此為五修。
12840【浙江常山】昔山劉氏智房譜三卷
      清同治九年(1870)木刻本
          浙江常山縣芳村鎮嶺後田村
12841【浙江常山】桂陽劉氏宗譜□□卷
      清光緒二年(1876)木刻本
          浙江常山縣東魯鄉西張村(存卷2)
12842【浙江常山】劉氏宗譜□□卷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木刻本
          浙江常山縣球川鎮楊家村上窯村(存卷2-5)
12843【浙江常山】遂安劉氏宗譜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徐大炳續修
       清光緒十七年(1891)木刻本
          浙江常山縣東案鄉摒塢大嶺背
      註:清康熙七年始修。
 

相關焦點

  • 存世中國家譜共有608個姓氏 陳姓家譜最多達2990種
    古往今來,由於大量家譜的亡軼,中國家譜的姓氏已難以統計。目前已知的存世中國家譜裡共有608個姓氏,其中單姓552個、複姓56個  一本本世代相傳的家譜,以血緣文化的特殊形式,記錄著中華民族每一個世代相傳的姓氏繁衍生息。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共有608個姓氏的家譜流傳至今。
  • 臺灣劉姓簡介
    據臺灣文獻委員會的最新人口姓氏調查資料統計,在今日臺灣的2300萬人口1700個姓氏中,劉姓仍佔3%左右,人口約60多萬,在臺灣姓氏中排在第8位。  臺灣劉姓主要來自大陸的福建,其次是廣東和江浙地區。  劉姓進入臺灣的歷史,因典籍記載不詳,明朝以前已不可考。有明確記載的劉姓入臺,較早的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主要是隨鄭成功大軍進去的,比較著名的有平和人劉茂燕、劉德龍等。
  • 家譜如何製作?怎麼排?五步搞定!
    二、確定家譜目錄一般來說,所修家譜都無法把全部內容都編寫在家譜上,這是因為每個階段的家譜都有著自己的時代特點。這就導致現代家譜比較注重內容,而把目錄的作用忽視。其實,家譜是要根據內容來進行資料搜集,這是大方向,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加入一些自己家族的一些特有內容:家族的風土人情等,當然這種情況是比較少見的。最常見的方式是要根據自己家族所搜集的資料,整理之後,再確定家譜目錄。
  • 美國猶他家譜學會欲建立全球華人家譜資料庫
    ,在多年努力之下,已建立當今全球最大、最完整的華人族譜資料庫,目前正在著手建立全世界華人家譜目錄,讓所有華人均能夠溯本尋根,並建立自己家族的歷史。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來自美國猶他州鹽湖城家譜圖書館的服務員李行遠,9月11日在達拉斯演講指出,猶他家譜學會創立於1894年,鹽湖城家譜圖書館則是學會旗下的總館,並在世界各地有4000多個家譜中心,其中散居美國各地的家譜中心就有2000多個,等於是鹽湖城家譜圖書館的分館。    李行遠表示,家譜是上天給我們的特殊禮物,而華人的家譜更是如同中國歷史一樣久遠。
  • 臺灣劉姓
    很早以來,劉姓就是臺灣島上的主要居民之一。據日佔時期1930年的姓氏抽樣調查,在當時臺灣的31003戶193個姓氏中,劉姓人口佔3.2%,排在第9位。1954年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對臺灣姓氏的不完全調查統計資料顯示,當時臺灣共有737個姓氏,而劉姓佔當時人口的3%,仍排在第9位。
  • 臺灣劉姓介紹——劉氏文化
    很早以來,劉姓就是臺灣島上的主要居民之一。據日佔時期1930年的姓氏抽樣調查,在當時臺灣的31003戶193個姓氏中,劉姓人口佔3.2%,排在第9位。1954年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對臺灣姓氏的不完全調查統計資料顯示,當時臺灣共有737個姓氏,而劉姓佔當時人口的3%,仍排在第9位。
  • 臺灣劉姓——劉氏文化
    很早以來,劉姓就是臺灣島上的主要居民之一。據日佔時期1930年的姓氏抽樣調查,在當時臺灣的31003戶193個姓氏中,劉姓人口佔3.2%,排在第9位。1954年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對臺灣姓氏的不完全調查統計資料顯示,當時臺灣共有737個姓氏,而劉姓佔當時人口的3%,仍排在第9位。
  • 家譜造假泛濫,名人後裔有假冒!
    但孔士學死後,家人因為貧困難以生存,就把家譜以一船米的代價賣給了那個富人,那個富人就這樣搖身一變成了孔子的後裔。歷史上還有為冒認名門而引發的慘案。曾有一個叫孔之仙的人,想冒充孔子後裔,自稱是孔子四十九代孫,結果孔氏族長孔砒認為他屬假冒,因此拒不承認孔之仙的聖裔身份,孔之仙惱羞成怒,競將孔王比等一家11人殺害,製造了一起慘絕人寰的大血案。
  • P 雲家譜明代-清代-民國 蒲氏家譜 蒲氏族譜 蒲氏宗譜 蒲氏家志 【目錄】
    19616-Pu-蒲-111-中國-廣東-南海-南海甘蕉蒲氏家譜  : 1冊(184頁), 191319617-Pu-蒲-14-中國-臺灣-彰化-臺灣省彰化縣永靖田尾二鄉蒲氏族譜 : 1冊(25頁),  198019637-Pu-蒲-47-中國-福建--蒲氏族譜 :  1冊(90頁), 160019638-Pu-蒲-133-中國---蒲姓族譜 : 存1冊(第1冊), 198819639-Pu-蒲-40
  • 有關家譜及家族的常識
    家 譜 的形 式 家譜的形式有多種。在文字家譜出現之前就有口授家譜和結繩家譜。 後來,人們有的用圖表裱制垂掛於中堂的,也有的裝訂成冊供家人翻閱的。歷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採用裝訂成冊的家譜。
  • 一般人不知道的家譜知識,代差
    家譜代差,就是多少年出一代。家譜裡面,一般從始祖到當下最小的輩份開始算,一共有多少代,始祖生年減去當下最小輩份的生年差,除以始祖到當下最小輩多少代,就是平均多少年為一代。比如100年四代人,平均25年為一代。
  • 家譜:卷帙浩繁的百科全書 連綿不斷的家族史
    李鴻章家譜《合肥李氏宗譜》     1984年,國家檔案局、文化部、教育部聯合下發的《關於協助編好〈中國家譜綜合目錄〉的通知》指出:「家譜是我國寶貴文化遺產中亟待發掘的一部分,蘊藏著大量人口學    文徵明家譜蘇州《文氏族譜續集》、「二拍」作者凌濛初家譜湖州《凌氏宗譜》、實業家張謇家譜《南通張氏常樂支譜》、建築學家貝聿銘家譜《吳中貝氏家譜》……各種印本的名人家譜,不勝枚舉。顧燕說,這些家譜載有名人不見於其他文獻的生平資料,可補正史、方志之不逮,且家譜中大量的其他記載,提供了其生活背景、家庭教育、社會關係等諸多史實,其價值不言而喻。
  • 上世紀50-70年代全國約有2萬種家譜被人為毀掉
    上海圖書館目前藏有中國家譜近2萬種,計20餘萬冊,有365個姓氏,是國內外收藏中國家譜原件最多的館藏機構。1996年,該館正式將收藏的家譜對外開放,創辦了大陸第一個中國家譜閱覽室。此後,不斷接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家譜捐贈。  家譜,這種在農耕社會曾嚴禁外族人窺視的家族「隱私檔案」,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慢慢撩開神秘的面紗。
  • 李氏家譜
    李氏家譜 2008-07-21 08:46     來源:中國紀念網     編輯:賀晨曦李姓家譜目錄 2056【全國】隴西郡李氏族譜不分卷 (清)李東元等繼修 清光緒六年2061【北京宛平】李氏家譜不分卷 (清)李文杞重慘 清道光六年(1826)鈔本 六冊 科圖 2062【天津】延古堂李氏族譜不分卷 (民國)李寶晉纂修 李鍾瑨校訂 民國二十四年(1935)天津延古堂李氏鉛印本 吉林大學 華東師大 美國 註:附清李京琦撰《延古齋詩存》一卷。
  • 家譜,揭開十堰4000年移民史
    丹江口《劉氏家譜》記載了劉氏一門從明萬曆年,祖先由北京來鄖縣任知縣,後在此定居,目前已沿襲至21代人的經歷。明清時逃避官府與災荒移民百萬流民曾踏至十堰謀生十堰在明清時期是流民移民聚集的中心地區之一。特別是明中後期全國百萬流民踏至十堰謀生。
  • 九親說:家譜修撰傳統
    所以家譜之學就成了一種專門學問,東晉成帝發生「蘇峻之亂」,原來的家譜遭到焚毀,後來重修,稱為「晉籍」,卷牒浩繁,竟有東西兩庫(見《南史·王僧孺傳》)。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專家。所以從西晉以後,到南北朝時,畢生研究家譜的人才輩出,有的祖孫幾代從事此項研究,出現許多著名的譜學家。據不完全統計,魏晉南北朝家譜著述,計有總譜23種、家譜62種、皇室譜15種、以州郡標題者13種,其中絕大多數屬於南朝。
  • 中國人家譜極簡發展史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家譜。家譜就是書寫、儲存家族記憶的晶片。家族祭祀、遊子尋根、生兒育女——最重要的參考指南都是家譜。我國人民修譜,最早始於何時?最早家譜是神馬模樣呢?已經無法確切考證。不過,東晉時期,家譜修撰不僅成為傳統,而且還出了專門研究家譜的人才,主要出在賈、王兩大家族,以至於後世常常把家譜學稱為「賈王之學」。
  • 黃陵石山村劉姓一族守護黃帝陵的故事
    【守護黃帝陵的傳說】 石山村劉姓一族守護黃帝陵的故事 在黃陵縣橋山軒轅廟東麓,有一個古老的村莊,原名鳳嶺莊,解放後改名叫石山村,村裡居住著劉姓宗親,他們世代是黃帝陵的守陵人。
  • 餘氏家譜,餘家人必須的看看!
    浙江紹興鹹歡河沿餘氏家譜一卷,(清)餘嘉福修,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手抄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浙江紹興鹹歡河沿餘氏家譜一卷,(民國)餘嘉福重修,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敬義堂手抄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 常用家譜格式
    家譜形式可謂層出不窮、式樣繁多,在古代還有繁簡之別;到了北宋時代,經過在家譜格式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歐陽修、蘇洵探索、總結、發展、硏究出各自的新形式家譜,即所謂的「蘇式譜」和「歐式譜」。一、歐式譜歐式家譜,又稱「橫行體」,是北宋歐陽修創立的。歐陽修(1007~1072年), 是北宋的改革派,對修續家譜,從譜學理論上進行探討,提出了編修族譜的方法與體例,並編出自家內容全面、記載科學的家譜,成為後人修續家譜的規範。後人經過長期實踐,逐漸形成了歐式家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