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引領《道德經》茁壯,後者引領華夏文明走向未來,成就傳奇綿延不絕。《道德經》說,眾妙之門跟『有無』存在直接聯繫,其中的內涵值得深思,振聾發聵,可惜很多人不得其解,甚至有很多人不曾聽說,作為華夏傳承人,需要反思。《易經》和《道德經》,是中國文明流傳下來的人類智慧,其中很多語言值得回味,韻味無窮,越琢磨越有味道。
《道德經》開篇第一章,是老子哲學思想的核心,可是其中的內涵,直到今天一直存在爭議,存在很多解釋,歷史上的眾多名人,都發表過自己的見解,為這本書寫注本,包括王安石和司馬光等,可見其影響力之廣。筆者簡單發表見解,僅供大家參考,有不同意見,歡迎討論。
《道德經》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到底該作何解釋。
有人認為,道源於《易經》的智慧,就是一陰一陽,就是太極,那麼太極是什麼意思,顯然沒有答案,這種說法就像雞生蛋,蛋生雞一樣,沒有答案;
有人認為,道不可以說,就像參禪一樣,一旦說出來,就會變了味道,不是原滋原味;
易中天教授,曾經說過,禪就是說不出口的智慧,一旦說出來,全都是錯誤的;
西方一部分人,也表達過自己的思想,包括黑格爾,他說,自己的哲學思想,不可說,一旦變成文字,就失去了自己的本義,失去了味道,建議創建哲學符號。
也就是說,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的道,到底是什麼意思,存在很多說法,彼此之間不包容,各說各有理。
道到底是什麼呢!筆者考量多家說法認為:道是宇宙演變的內在規律,是宇宙演化而來的內生力量,簡單一點說,道是揭露宇宙演變至今的客觀存在,道是衍生萬物的源泉,道是人類跟自然和諧相處的法則,道是為人處世的正確價值觀;總之一句話,道是反應宇宙萬物的正能量,這就是老子賦予道的含義,這種描述可以簡單理解。
道可道,非常道。作如下解釋:道可以解釋,但是因為道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不是固定不變,因此不可僵化的理解。
名可名,非常名。意思相同:名可以命名,這個命名也會發生變化,需要靈活。
然後下面舉例說明:世界本來是『無』,隨後出現了『有』,觀看地球就能夠了解,無論是火星、水星,還是金星,都沒有生命,地球本來也沒有生命,最後進化出生命,『無』變成了『有』,隨後兩者相互變化,衍生萬物,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地球面貌,這就是『玄』,也叫做眾妙之門!
《道德經》第一章為我們揭露了萬物的起源,同時告訴後人,一切都在變化當中,只要按照本身的規律運行,生命就會多姿多彩。
如果強行改變,結果就會導致災難,這是後續章節,探討的問題。
《道德經》中的智慧,跟《易經》息息相關,是華夏文明的延伸和深化,將密碼變成了具體的文字,引導華夏文化走向未來,逐漸開枝散葉,衍生出燦爛的文化,成為中國文化的智慧源泉,老子也成為東方聖人之一。《易經》將會在後面的文章中進行介紹。
將華夏文明發揚光大,提煉五千年智慧留給世人,不遺餘力宣揚大國風採。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歷史風雲大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