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對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城市規劃的評析

2021-01-15 鴻業市政

一 、巴西舊都裡約熱內盧

巴西的舊都裡約熱內盧是南美洲最大都市之一,也是享譽全球的國際大都市,但其位置偏居東南一隅。1950年前後,巴西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都集中在裡約熱內盧周圍不到全國11%的地域內,而廣闊的中西部和北部亞馬遜地區發展長期滯後,雖然物產豐富,但交通不便,人煙稀少。這樣就有所謂「兩個巴西」的存在:一個是先進的沿海巴西,集中在東南部的狹長地帶,其現代化程度堪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一個是荒涼落後的內陸巴西,是全國的「低谷地帶」。

二 、巴西利亞的誕生

1822年,巴西的「獨立之父」若澤·博尼法西奧·德安德拉達·席爾瓦就曾經倡議把首都從南部濱海的繁華城市裡約熱內盧遷往內地,遷都的考慮之一就是要在巴西廣闊的內地建立一個促進國家發展的中心。1956年巴西政府在中西部戈亞斯州的一片荒原上選中了新都的地址,定名為巴西利亞。

三 、巴西遷都的原因--防止城市化帶來的惡果。

因為原首都裡約熱內盧沿海,經濟比較發達,然後就有大量的農村人口湧入城市,帶來

住房緊張、就業困難、醫療條件下降等弊端。巴西政府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將首都遷到了相

對內陸的巴西利亞。

四 、巴西利亞簡介

巴西首都,現代化新興城市 。 位於中部戈亞斯州境內,馬拉尼翁河和維爾德河匯合而成的三角地帶上。海拔1100米,東南距裡約熱內盧900千米,南距聖保羅865千米。連周圍8個衛星城鎮的聯邦區 ,面積 5814 平方千米,人口 186.4萬。地處高原 ,氣候溫和宜人。年平均氣溫 17.7℃。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雨季集中於10月~翌年4月。 巴西首都原為裡約熱內盧。為了國防安全及內地的發展,很早就有遷都內地的設想。1891年巴西第一部憲法就規定在內地興建新都。直至1956 年選定現址。由巴西設計師L.科斯塔設計,1956年11月動工興建,1960年4月21日,巴西宣布首都及大部分政府機構遷至該城。起初人口不足20萬,隨後大量外州移民湧入,人口急劇增加,成為全國最大城市之一。

五 、巴西利亞城市整體規劃評析

巴西利亞的設計靈感來自「科布森」(Corbusian)規則,城市的功能經過合理的組織與規劃。整體形態由垂直交叉的兩條軸線貫通整個城市,看上去就象一架飛機或者一隻大鳥向著西南方向飛行。主軸線長六公裡,寬350米,主要做行政用途;商業區與住宅區以教堂和學校為中心分布在四個扇型區裡,沿著20公裡長的橫軸線拓展。兩條軸線的交叉點寬度是其他地方的兩倍以確保高效的交通管理。

巴西利亞包括新區、老區和工人「住宅區」三部分。位於人工湖半島上風格獨特的新區,酷似一隻大鳥或一架噴氣式飛機。「鳥頭-飛機頭」 是由立法、司法、行政三大機構駐地組成的三權廣場,是巴西總統府、聯邦最高法院和國會政府政府首腦機關(政府各部大樓)所在地;「鳥身-飛機身」是城市的交通主軸,是一條長約8千米、寬250米的大道;大道上有乳白色的政府大樓、教堂、國家劇院、公園、會議中心、商業中心等建築;向南北伸展長達16公裡的「兩翼」是平坦寬闊的立體公路,沿路排列著規劃整齊的居民區、商業網點、旅館區等;「機艙」後部是運動區、文化區;「機尾」是長途汽車站和儀器加工、汽車修配等工業區;「柵尾」是為首都服務的工業和印刷出版區。巴西利亞被建成飛機形狀,是為了充分展現蓬勃發展的時代精神,隱喻著巴西正在起飛——飛速朝前發展。老區最著名的建築是位於衛星城的普拉納爾迪納歷史中心,它是聯邦區內規模最大、最古老的建築群。

巴西利亞規劃頗具特色。在這裡設立全市的商業中心、文化娛樂中心,城市布局骨架由東西向和南北向兩條功能迥異的軸線相交構成,平面形狀猶如有後掠翼的飛機(見附圖)。

東西向的主軸線長6公裡,東段布置巴西中央政府各部的辦公大樓,城市兩條主軸線的交匯處,嚴整地排列在大道兩側。布置格式基本統一。主軸線東端是三權廣場,每一街區內有高層、多層的公寓以及商店等設施,廣場平面基本呈三角形,議會大廈、最高法院和總統府鼎足而立;在布局構圖上、建築空間上都是視線集中的地方。主軸線西段主要布置市政機關,西端是城市的鐵路客運站。

南北向軸線呈弧形的翼狀,南北向軸線呈弧形的翼狀,兩翼各長5公裡許,有一條主幹道貫穿其間,與公路連接。主幹道兩旁布置著長方形的居住街區。廣場平面基本呈三角形,每一街區內有高層、多層的公寓以及商店等設施,布置格式基本統一。城市兩條主軸線的交匯處,東段布置巴西中央政府各部的辦公大樓,有一座 4層的大平臺, 東西向的主軸線長6公裡,在不同層次上形成立體交叉道口,以疏導各個方向的交通。在這裡設立全市的商業中心、文化娛樂中心,公共客運也大多在這裡轉站換乘。稍西有體育場。東西軸線的南北兩片地段分設動物園和植物園。城市的北、東、南三面有人工湖圍繞,人工湖附近散布著若干片獨戶住宅區。城市有少數小型工廠,布置在火車站的一側。規劃用地152平方公裡。

六、 細節評析

1.巴西的環境保護法

巴西憲法是世界上唯一一部用整章篇幅寫環境保護的法律

巴西環保法是世界上最嚴格的環保法之一。

巴西公司企業都由政府派出的環保官進行監督檢查。

巴西環保具有一票否決權。

巴西任何一項工程項目必須取得三項許可證方能生產,差一個也不行:

(1)《先期許可證》

(2)《動工許可證》

(3)《運營許可證》

2.重視環保,讓現代化和自然化共存。

這是非常有價值的,在修建當時連歐洲都沒辦到。巴西利亞所在的原生態是稀樹草原和原乾旱森林,城市規劃者刻意保留並在社區綠化中營造這種疏林草地的鄉土景觀以保護生物多樣性,讓城市現代化與自然化共存。正因為巴西利亞刻意大量保留了原生植物和鄉土樹種,提供了大量野生動物和鳥類的棲息地,因此常有大型珍禽光顧私人宅第和公共場所。只要原始的棲息地保護下來,鳥的種類也就保護了 。我始終覺得,天然的原始的生態比一切人工的生態強百倍,不花錢,成本很低。

3.沒有圍牆封堵的城市。

它不僅拓展了城市公共空間與視野,而且表現的是一種透明的政治,自信開放的心態和建設和諧社會的人類理想。沒有一個中央機關有圍牆,沒有一個大學有圍牆,沒有一個居民區有圍牆……唯一有圍牆的是各國的大使館,但是都是矮牆或者空透的。

4.成就巴西利亞的三個重要人物:總統庫比契克、總規劃師盧西奧·科斯塔和與總設計師奧斯卡·尼邁耶。

(1)總統庫比契克破除巴西人的殖民地心理和減少對海外世界的依賴(巴西曾經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從老百姓到政府官員都有一種對海外的依賴思想),迫使巴西人向內審查自己國家未開發的巨大潛能

(2)同是理想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的總規劃師盧西奧·科斯塔和總設計師奧斯卡·尼邁耶。他們把建設理想社會的理念融入到巴西利亞的規劃和建設中。盧西奧·科斯塔設計的(巴西利亞)城市藍圖俯瞰一個飛機或者蜻蜓,此外和北京「貪大圖全」的定位(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經濟中心)不同,他僅定位為政治和行政中心,市區人口限於70萬人,再修衛星城圍繞著它。選定科斯塔的方案後,巴西政府聘請了當時僅50多歲的建築天才奧斯卡·尼邁耶擔任總設計師。他們這種設計叫現代主義設計,現代主義建築的設計者試圖通過改變城市空間來改變社會結構。改變城市結構能改變社會結構嗎?顯然是不可能的,你只有改變政治體制。可是不管怎樣,這兩位大師的規劃設計雖然不能在根本上改變現實,但朝著這一方向努力,在一定程度上還是促進了巴西的和諧發展。這種烏託邦的社會理想淋漓盡致的展現在巴西利亞的建築設計之中。首先巴西利亞有路無市,路是輸送汽車的通道,因此,只見路上奔跑的汽車,難見行人。沒有了街市,也就沒有了鋪天蓋地的廣告和通宵達旦的霓虹燈,避免了商業化對城市整體視覺美感的衝擊,也有效的抑制了奢靡揮霍和人慾無限膨脹。剛才我就說了巴西利亞的定位不包括商業之都,所以你看不到商鋪,只有專門規劃的超市區,沒有喧嚷和豪華的消費場所。一個政府要廉潔,首先我就不給你創造腐敗的條件,讓你找不到地方揮霍,的確這對於抑制政府腐敗不夠,但是起碼人家在行動了。還有一個細節:住宅只限七層以下的低樓,而且底層不做居住用,供兒童下雨時繼續玩耍。樓房之間距離比較大,誰也擋不著誰的視野,總之想得十分周到。

5.巴西利亞的規劃思想體現了不妥協的現代主義姿態。

200多個居民小區的住宅格局完全一致,目的是取消居住者的階級差別。時間證明,這種理想主義是一種雖失敗卻仍然偉大的實踐,因為畢竟是資本主義時代的市場經濟,一切以市場為準,最後只有工薪階層才買得起這些房子。

6. 巴西利亞的幾個標誌性建築。

巴西的外交部,像水晶宮一樣的 。一共三層,頂層是花園,上面是空的,誰可以落下來。

國會大廈參眾兩院。看起來像英文的H字母,在巴西人看來,它表示以人為本。眾議院碗口朝上,表示什麼呢?就是博採眾議,廣泛的聽取民間的聲音。參議院是扣下來的碗口,表示把老百姓意見集中起來形成決策。

沒有圍牆的總統府

聯邦最高法院及執法女神像。

這個執法女神蒙著眼睛的,手裡拿著一把劍,說明什麼呢?我只認法不認人。

巴西利亞大教堂。風格是公認的一反傳統。它和歐洲那些陰森、威嚴、豪華的感覺不同,還把曲線的美發揮到極致。

七、小結

2008奧運會,對於中國,對於我們整個中華民族來說意義重大。國內各大城市都大舉改建。反觀現在北京的建設,我們的特色在哪裡?暑假去北京實習的時候,很多地區都在新建或改建。CCTV大樓,長城腳下的公社,中國電影博物館……像德國的,像英國的,像美國曼哈頓的,但是中國自己的現代建築很少,很遺憾的我們失去了自我,很漂亮很逼真的像這個像那個,但是那些都是抄襲別人的。巴西利亞呢?現在它的風格變成世界上很知名的流派。可以說巴西利亞並非是建築物與人造景觀的堆砌,它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我們可以讀到人類的理想與追求。




微信號:hongyesz


相關焦點

  • 世界著名城市系列10: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城市猶如一架飛翔的飛機
    9:墨西哥瓜納華託,上帝打翻的調色盤,今天我們把目光從北美的墨西哥移到南美洲的巴西,來介紹這一系列的第十篇:世界著名城市系列10: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城市猶如一架飛翔的飛機。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國土總面積達854萬平方公裡,位居世界第五位,總人口超過2億人,曾經是印第安人的居住地,後來在16世紀淪為歐洲葡萄牙的殖民地,大量的歐洲移民登陸巴西土地。在歷史上,殖民者最先登陸和發展的區域位於巴西的東南部沿海地區,也就是裡約熱內盧和聖保羅所在的地區。
  • 認識巴西首都:「世界最大的20世紀以後建成的城市」巴西利亞
    巴西利亞,巴西聯邦共和國首都,是巴西第四大城市。巴西利亞的GDP在拉丁美洲的城市裡排名第五,在巴西則排第三。 它的人均GDP是拉美大城市中最高的。位於中部戈亞斯州境內,馬拉尼翁河和維爾德河匯合而成的三角地帶上。
  • 巴西首都巴西利亞:一座只剩下建築的城市
    它就是巴西利亞,巴西的首都。相比於裡約和聖保羅的繁華,巴西利亞是一座相對冰冷的城市,支撐起它的是現代化的建築。高原城市,造型如飛機  飛機剛剛降落在巴西利亞的時候,記者看到的是遍地的紅土,這裡的氣候一年四季都是相似的,只不過晝夜溫差大。這座城市空氣好,據說這是世界上綠地覆蓋率最大的城市。
  • 旅遊:巴西的新首都巴西利亞
    乘飛機在巴西上空飛行,當飛到南緯四十七度、西經十五度的時候,人們會發現,地面上也有一架飛機,而且很大很大。這是空中飛機的影子嗎?不是,是巴西的新首都巴西利亞。巴西的首都開始在薩爾瓦多,後來很長的時間是在裡約熱內盧,這兩個地方都在海邊。出於全局和長遠的考慮,為了更好地開發內地,後來決定遷都到國家中部的巴西利亞。一九五六年四月十八日,庫比契克總統籤署了一份給國會的報告,決定成立巴西新首都建設公司。
  • 認識巴西首都:「世界最大的20世紀以後建成的城市」巴西利亞
    巴西利亞,巴西聯邦共和國首都,是巴西第四大城市。巴西利亞的GDP在拉丁美洲的城市裡排名第五,在巴西則排第三。 它的人均GDP是拉美大城市中最高的。位於中部戈亞斯州境內,馬拉尼翁河和維爾德河匯合而成的三角地帶上。
  • 世界著名城市系列10: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城市猶如一架飛翔的飛機
    9:墨西哥瓜納華託,上帝打翻的調色盤,今天我們把目光從北美的墨西哥移到南美洲的巴西,來介紹這一系列的第十篇:世界著名城市系列10: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城市猶如一架飛翔的飛機。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國土總面積達854萬平方公裡,位居世界第五位,總人口超過2億人,曾經是印第安人的居住地,後來在16世紀淪為歐洲葡萄牙的殖民地,大量的歐洲移民登陸巴西土地。在歷史上,殖民者最先登陸和發展的區域位於巴西的東南部沿海地區,也就是裡約熱內盧和聖保羅所在的地區。
  • 旅遊:巴西的新首都巴西利亞
    乘飛機在巴西上空飛行,當飛到南緯四十七度、西經十五度的時候,人們會發現,地面上也有一架飛機,而且很大很大。這是空中飛機的影子嗎?不是,是巴西的新首都巴西利亞。巴西的首都開始在薩爾瓦多,後來很長的時間是在裡約熱內盧,這兩個地方都在海邊。出於全局和長遠的考慮,為了更好地開發內地,後來決定遷都到國家中部的巴西利亞。一九五六年四月十八日,庫比契克總統籤署了一份給國會的報告,決定成立巴西新首都建設公司。
  • 巴西的首都為啥從裡約熱內盧遷到了巴西利亞?
    巴西首都位置示意圖由於一開始去往巴西殖民地的歐洲人普遍都是男人,於是同印第安女人通婚現象開始變得司空見慣,後來由於種植園經濟的擴大,從非洲開始販運來了黑人奴隸,黑白混血種人也是開始增多,至今巴西約有一半的人為混血種人。
  • 巴西利亞:最別致的巴西城市
    巴西利亞是巴西當下的首都。巴西利亞的設計則出自三位才華卓越的建築藝術家:城市規劃設計者盧西奧·科斯塔,主要建築設計者奧斯卡·尼梅爾,城市總體和主要建築景觀設計者布雷·馬克思。正是憑藉政治氣魄與藝術創造的珠聯璧合,巴西利亞以理想主義和象徵性的設計,向世人展現出現代巴西騰飛的形象。建成之後第27年,巴西利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人類文化遺產。    對外國遊客來說,巴西利亞給人格外與眾不同的感覺。
  • 小鎮巴西利亞,如何擊敗大城市裡約熱內盧,成為巴西首都?
    文/號外歷史之淑琴 圖/網絡巴西首都是巴西利亞,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應該是裡約熱內盧,其實這樣不怪巴西利亞不出名,因為在很久之前,巴西利亞就是一個小鎮,而裡約熱內盧是巴西最大的海港,那麼巴西為何從裡約熱內盧遷走,而選擇了巴西利亞呢?
  • 巴西的新首都「巴西利亞」,為何會被說是「中看不中用」?
    在歷史上巴西總共在三個地方建立過首都,第一個是薩爾瓦多,第二個是裡約熱內盧,第三個是巴西利亞。
  • 巴西首都巴西利亞 最年輕的人類文化遺產(高清)
    巴西總統官邸——黎明宮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衣鷺霞):歷史上,巴西曾經先後有過兩個首都,最早是位於中東部沿海的薩爾瓦多,後來南部沿海的美麗海濱城市裡約熱內盧擔任了首都的角色。這樣的格局令東部沿海發展太快,而巴西內陸地區仍十分落後,為了推動巴西內陸地區的發展以及加強對各州的控制,並解決區域失衡問題,1956年時任巴西總統儒塞利諾·庫比契克頂住壓力、克服困難,僅僅用了三年多的時間就在巴西海拔1158米的中部高原地區建起了一座現代化的新城市——巴西利亞。1960年4月21日,巴西利亞正式成為巴西新首都,而一個新首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建成也成為了世界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蹟。
  • 巴西首都巴西利亞
    首都:巴西利亞(Brasilia),人口約204.32萬人(2000年),年平均氣溫19℃。它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聞名於世。在燈火通明的夜晚從空中俯視,巴西利亞猶如一架頭朝東方的巨型飛機。1987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將巴西利亞城列為「人類文化財富」。
  • 巴西新首都的選址,其規劃設計是什麼?
    文章開始之間,小編有個問題想考一考大家:巴西首都是什麼?也許很多人回答不上來,那是因為巴西在現代化進程中曾有過一次大事——那就是遷都。因此對於巴西新首都的選址和規劃設計大家可能了解不深,那麼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巴西是如何創立新首都的吧!巴西利亞位於中部戈亞斯州,其在巴西的地理區位相當於武漢之於中國。
  • 歷史上的今天,1960年4月21日,巴西遷都巴西利亞
    歷史上巴西曾先後在薩爾瓦多和裡約熱內盧兩個海濱城市建都。特別是裡約熱內盧,自1822年開始就成為巴西的首都。巴西歷史上南富北窮,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早在建國之初,就有人倡議把首都從南部濱海的繁華城市裡約熱內盧遷往內地。圖為1919年的巴西首都裡約熱內盧。
  • 推陳出新——巴西利亞規劃設計的創新之處
    巴西遷都,除了為了平衡全國經濟布局這一主要原因外,也因為被裡約熱內盧的「城市病」所困擾。那麼巴西新首都規劃設計的創新之處在哪裡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遷都前,在裡約熱內盧這座佔地僅為不到全國面積1%的城市及周邊地區,聚集了全國10的人口,而且很多是官員、教師、醫生、科技人員等有車族。可想而知,堵車是司空見慣的現象。
  • 1+1看巴西:巴西利亞,一座尚未完成的城市
    其實也難怪,中國和巴西這兩個國家,相隔的實在是太遙遠了,因此有很多不熟悉,不了解。也恰恰是如此,所以雙方應當加近這樣的了解。        那今天我們的特別節目,就帶您首先到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亞去看一看。        巴西利亞的道路
  • 巴西利亞 一座為建都而興起的城市
    提到巴西,大家首先想到就是裡約熱內盧,然而,今天巴西的首都卻是巴西利亞。
  • 遊客在巴西利亞博物館參觀
    StartStopStartStop當地時間11月10日,遊客在巴西利亞博物館參觀。巴西利亞建城於1956-1960年,以新市鎮、城市規劃方式規劃興建,以大膽設計的建築物及快速增長的人口而著名。1960年4月21日,巴西為了加快內陸的開發,因此將當時首都由裡約熱內盧遷至巴西利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87年將巴西利亞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一次會晤將於11月13日至14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舉行。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當地時間11月10日,遊客在巴西利亞天主教大教堂參觀。
  • 2016巴西裡約奧運會熱門景點——巴西利亞大教堂
    巴西利亞大教堂(圖:中國建築報導網) 巴西利亞是巴西的首都,也是一座現代化城市,城裡擁有很多現代風格的建築,而巴西利亞大教堂則是其中最奪人眼目的。巴西利亞位於平均海拔1000米的巴西中部戈亞斯州高原,馬拉尼尼翁河和維爾德河匯合處的三角地帶。她出現的時間很短,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才正式建城。1960年4月21日,巴西因為了加快內陸的開發,將當時首都裡約熱內盧遷至巴西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