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根下的」臺商賴國賢:在北京看見的臺灣

2020-12-15 華夏經緯網
華夏經緯網   2017-09-08 13:35:42   

僑福芳草地總經理賴國賢(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北京9月8日電(記者 束沐 實習記者 楊月涵、古典)毗鄰北京CBD的僑福芳草地是一座充滿現代風格、甚至是後現代氣息的綠色環保建築,其擁有者與運營者是一家港資企業。在第二十屆京臺科技論壇開幕前夕,中評社記者來到北京僑福芳草地,總經理賴國賢先生在充滿藝術感的會議室裡接受了專訪。 

   賴國賢先生目前還擔任著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全國臺企聯)與北京臺資企業協會(北京臺協)的副會長,他自2007年起擔任僑福芳草地總經理,有著20多年豐富的房地產、媒體等相關行業工作經驗,曾就職於臺北101、百事達、家樂福、仲量聯行等知名公司。 

   皇城根下創造中西文化的對話與結合 

   漫步僑福芳草地購物中心的廊橋上,給人的第一感覺不是「商場」,而是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美術館。巧思的室內設計,誇張的雕塑作品,讓每位首次光臨這裡的訪客過目不忘。抬頭望向高大的玻璃幕牆,還懸掛著關公和佛祖的巨幅畫像。這樣一種兼具現代藝術與傳統風韻的奇妙結合,令人稱奇。 

   「怎麼樣來推廣我們中國的文化,這是我們最早立這個專案的元素之一。」賴國賢向中評社講述了僑福芳草地在北京的成長史。他介紹,22年前的1995年,黃氏家族在北京二環邊獲得了一塊三萬平米的土地,「在皇城根下,何其榮耀」。因此,黃氏家族第二代四兄弟決定,為祖國做出一點小小的貢獻。 

  賴國賢說,在那樣的決定下,僑福便開始思考如何發展這個地方。他告訴記者,僑福芳草地內,從東南角到西北角有一座全亞洲最長的室內吊橋,「我們希望我們也扮演一個橋梁的作用,把西方的文化引進東方,讓北京生活的老百姓可以體驗到西方的文化,也將東方的文化帶入西方,互通有無。」

僑福芳草地總經理賴國賢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中評社圖片)

   他認為,在北京,如果想瞭解中國文化,可以去故宮、胡同、美術館、798藝術區,從中可以對中國的建築、水墨等文化符號有基本認知,而大陸的民眾反而對於西方文化比較陌生。因此,根據這一理念,僑福花了將近四年的時間,從著名藝術家達利的博物館談判購得42件西方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的作品。 

   「但是呢,本質裡面我們還是中國人。」賴國賢介紹,除了展示達利的作品之外,僑福還與70位1950年代到1980年代不等的大陸老中青藝術家合作,把他們的作品也放到僑福芳草地來展示。 

   中國文化與西方當代藝術在僑福芳草地的結合,也讓人聯想到臺灣文化的某些特質。對此,賴國賢也有著自己的理解,「臺灣比較好的優勢是,在世代的交替與沿襲中,我們在儒家文化思想的傳承上並沒有間斷。」他表示,從「四維八德」到「禮義廉恥、忠孝仁愛」,過去一百年來,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中華文化在臺灣得到不斷的延續和推崇。 

   面對雙重壓力差異化定位讓僑福站穩腳跟 

   「但是你如果回過頭來看現實的狀況,大陸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賴國賢感慨,雖然大陸腹地遼闊,擁有14億左右的人口,但「網際網路+」讓整個中國經濟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不過,他認為,這主要歸功於大陸政府的推動與政策支持,並不能僅僅解釋為民間突然而然的商業行為。 

  說到新業態、新經濟、新常態對傳統商業模式的衝擊,作為一家零售業企業的掌管者,賴國賢點滴在心頭。「2009年,我們在招商階段剛好面臨的是金融風暴,2012年,我們開業的時候也面臨整個中國奢侈品市場的衰退。」  

僑福芳草地內景,室內設計線條簡潔明快(中評社 束沐攝)

  他回憶,雖然僑福芳草地在發展之初面臨著嚴峻的外部環境,但初創團隊以「差異化」作為切入點。「你今天想吃一碗18塊錢的臺南擔仔麵,只有僑福芳草地吃得到;你想要看特斯拉的電動車,全亞洲只有芳草地看得到;你要看Stella McCartney的衣服,只有芳草地找得到」,賴國賢說,38個差異化品牌,加上藝術、環保與獨特的空間風格,這就讓消費者感受到這裡是有別於其他傳統的購物中心。 

   曾遇消防審查阻礙新建築一度「過不了審」 

   作為一家港資企業,09年招商,12年開業,僑福趕上了兩岸關係「蜜月期」與兩岸經貿交流的「黃金期」。對此,賴國賢深有體會。他告訴記者,僑福芳草地這座建築的誕生,就是政府關心與支持的體現。

   「事實上,也只有政府的支持,這棟樓才能蓋的出來。」他介紹,僑福芳草地由四棟環保大樓構成,但特別之處在於,在四棟樓宇之上又有一個「巨型的玻璃罩」將其整體覆蓋。「這是全世界都沒有出現過的(建築),但同時由此產生的第一個問題是,萬一房子燒起來,煙怎麼排?」 

   賴國賢回憶,為了尋求這個問題解決之道,政府有關部門用了一年半的時間,組織專家論證,最後依法研擬了一套「功能性送審」的消防審查程式。2012年10月15日,北京有三個建築項目同時通過功能性送審,拿到了消防許可:中央電視臺新址大樓、國貿三期,以及僑福芳草地。 

  這讓賴國賢十分高興,他說,前兩個項目都是國家級項目,只有僑福芳草地是私人企業項目,「當年的消防法規是不允許這三棟樓的,但政府非常高效」,他告訴記者,全世界再先進的國家,法規的改變速度都趕不上商業模式的成長速度,「但從這件事可以看到,整個大陸行政效率非常高,同時會用發展的眼光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僑福芳草地內有很多現代藝術作品(中評社 束沐攝)

  北京已成國際級城市臺灣竟然還在自我邊緣化 

   「提到新常態,這是近兩年讓我非常『難過』的一個問題。」為何稱之為「難過」?賴國賢的一番解釋,逐漸解答了記者的疑問。首先,他引用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報告,北京已經成為全世界第六高的消費城市、第九名的高度國際化城市,僅次於紐約、巴黎、倫敦、東京。「這代表什麼?代表北京是一個國際級的首都。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種的人,在這個地方生活,在這個地方工作,北京事實上是一個全球的競爭市場。」 

   他說,北京目前的國際定位,說明在北京做一番事業,並不是簡單的臺灣人與大陸人的競爭,而是跟全世界人的競爭。「我剛剛所謂的『難過』指的是,臺灣因為政黨的輪替,到今天為止,做了一些對於經濟發展、對於老百姓未來比較負面的決策,我認為這是開倒車。」 

   賴國賢介紹,現在僑福芳草地每年提供了將近10到20個名額,讓在京的臺生與在臺的京籍陸生提供暑期實習機會。他曾經告訴這些年輕學生:一個臺灣人到大陸來打拼,如果你們有能力憑自己的實力在北京、上海、深圳找到月薪一萬元人民幣工資的工作,「恭喜你,你已經是國際人才了」。他分析,因為這三個城市都是國際都市,競爭的對象可能是美國人、歐洲人,不過與他們相比,臺灣的年輕人有母語的優勢,所以可以更容易和這幾個城市的人才一較高下。 

   「但我最難過的就是,臺灣居然選擇放棄,選擇不交流,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他直呼,如果連老百姓都不能豐衣足食,還談何國際化?「所以當局還是要以民為本,以老百姓的生計、以老百姓未來的發展為念」,因此,去年11月,國民黨時任主席洪秀柱訪問北京期間,賴國賢曾建言國民黨雖「在野」,但在兩岸協商對話機制中斷的情況下,反而可以憑藉非官方身份發揮兩岸溝通管道的功能,為在大陸的臺商、臺生與臺資企業服務。 

僑福芳草地一隅,懸掛著關公畫像,具有傳統文化氣息(中評社 束沐攝)

  京臺交流重要冀搭「一帶一路」快車 

   作為一名京臺交流的「老朋友」,賴國賢認為,這是一個很重要、也是非常好的平臺,「不管是金融論壇,還是綠色建築、科技創新論壇,透過非官方的方式,讓兩岸不同的行業在不同的領域,透過民間、透過學術以及商業的交流,讓雙方對彼此的認知可以再進一步。」賴國賢告訴記者,他期待著參與即將開幕的第二十屆京臺科技論壇。 

   最後,談及大陸推行「一帶一路」背景下僑福發展的前景,賴國賢表示,很高興在這個時代可以搭上「一帶一路」的快車,「在這個過程當中,我認為很重要的是,只要是在大陸的臺商,你即便是一個賣家俱的,都可以透過『一帶一路』把你的家俱賣到東南亞、哈薩克斯坦和巴基斯坦。」 

  至於僑福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能扮演什麼角色,他希望如有機會,僑福企業希望可以隨著國家的政策去發展,希望可以再蓋一棟留給子孫後代的綠色環保樓。他建議,由於綠色建築的成本遠高於一般建築,所以他希望大陸的政府應該鼓勵民間建設環保建築,並在土地、稅收方面給予一定政策優惠措施。「如果能從政府的層面去推廣,我相信更多地產商會建造綠色住宅、綠色寫字樓、綠色酒店,那麼對於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會更好。」

橫跨建築對角線的室內吊橋是僑福芳草地建築設計的一大特色(中評社 束沐攝)

來源:中評社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臺灣人在北京2020
    2018年的夏天,我們拍攝了紀錄片《臺灣人在北京》,記錄了十多位臺灣同胞在北京生活打拼的故事,2020年,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而來,我們曾經紀錄片中的主人公們,依舊留在北京這座城市裡,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受到了哪些影響?他們還好嗎?在這個特殊的春天裡,我們決定以回訪的方式,重新去拜訪一下這群臺灣朋友們。
  • 北京僑福芳草地總經理賴國賢:零售沒有所謂的「新」、「舊」
    如今,提到僑福芳草地,業內大多會發出稱讚的聲音,與多年前的質疑和否定大相逕庭,人們也對國內是否會出現第二個芳草地議論紛紛,在之前的採訪中,北京僑福芳草地總經理賴國賢向贏商網透露,僑福集團不排除打造第二座芳草地。
  • 北京臺灣小吃街臺商:展臺灣微笑 繪兩岸藍圖
    中新社北京10月5日電 題:北京臺灣小吃街臺商:展臺灣微笑 繪兩岸藍圖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十一長假,北京各旅遊景點人山人海,故宮等地創下日遊客量歷史紀錄。前門步行街亦是人頭攢動,洶湧的人流像潮水般充滿商鋪。
  • 皇城根下住的都是達官貴人,真正的平民百姓住在老北京的這裡……
    有人總愛說自己是在「皇城根下長大」,這種說法可不是謙虛,巴巴都是往自己臉上貼金!為什麼這麼說呢?老北京城是可以用「內九外七皇城四」概括。不同的城門把老北京分為紫禁城、皇城、內城、外城四個從內而外的圈層。
  • 北京摩力聖匯地熱溫泉——皇城根下的世外桃源!
    秋冬是泡溫泉的絕佳時機,雖然溫泉四季皆宜,各有不同功效,但秋冬泡溫泉,仍然是另有一番滋味,近日,北京朝陽區摩力聖匯地熱溫泉人氣火爆,吸引了眾多慕名而來的溫泉愛好者。摩力聖匯地熱溫泉地理位置優越,位於朝陽區勁松路9號,對於都市人來說,這是接近自然,擁抱自然的最好方式,摩力聖匯地熱溫泉,恰似皇城根下的世外桃源,是都市人群親近自然的最好選擇。
  • 把根留住永續發展 崑山打造臺商「精神家園」
    走在崑山街頭,彰化肉圓、宜蘭蝦、兩岸咖啡、臺灣鹽酥雞……一眾臺灣特色小吃店,鱗次櫛比。這僅是一個縮影。媽祖廟、臺灣宗仁卿醫院、華東臺商子女學校……「臺灣元素」,在這座城市隨處可見。崑山臺協會輔導會長、南寶樹脂(中國)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孫德聰說,當前各地招商條件日趨同質化,崑山提出打造臺商「精神家園」,是從宜業到宜居、由經濟到精神的升華,提升投資環境的一大創新。    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這樣評價: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形勢下,崑山建設臺商「精神家園」的理念和實踐,是富有遠見的戰略之舉。
  • 皇城根有個電話局,80年滄桑歲月見證京城電話發展史
    大多數北京人都知道,北京有一個「皇城根遺址公園」。它把古老的紫禁城和現代化的王府井有機的聯繫起來,成為一條 「歷史文化長廊」。可北京還有個「皇城根電話局」,卻鮮為人知,它就坐落在皇城根公園的北部盡頭。城磚裸露的明城牆東面,綠樹掩映下,有一座傘形樓頂的灰色小樓,這個傘形小樓組成的院落,就是「皇城根電話局」。它見證了半個多世紀以來,北京電信業發展的風雨歷程。話說從七百多年前的元朝起,北京城就由三部分組成:紫禁城 、皇城、外城。如今,紫禁城依然保存完好,而外城和皇城的城牆均被拆除。外城留下了一條長長的護城河,皇城則在民國1911年後被拆除。
  • 養樹更比植樹難 北京小學生為護樹手繪皇城根公園"千裡江山圖"
    2019年1月27日,北京東城區燈市口小學四年級3班學生陳瑞萱和她的夥伴們在「小手拉大手——時代小先生與北京榜樣共宣講」主題活動展示了自己手繪的皇城根遺址公園「千裡江山圖」。
  • 誤打誤撞走進皇城根遺址公園,自得其樂的慢生活透著老北京的韻味
    我是健行漸遠,常年生活在北京,卻不敢說很了解北京,因為北京這座城市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化著,有時憑老經驗辦事還真會鬧出些笑話來。很多北京人都知道103路電車可是北京城歷史最悠久的線路了,從前從動物園到北京站一路穿過著名的王府井大街,在過去無論是外地遊客還是北京本地人去逛百貨大樓和東安市場大多會坐103路電車。
  • 北京皇城的認知誤區:既不是老北京四九城,也不是故宮紫禁城
    對於北京皇城根,這個說法,普遍存在這幾個錯誤的認識,實際上:北京皇城根,不是指北京四九城北京皇城根,也不是指北京的故宮紫禁城北京的皇城,一直就是一個明確的範圍,面積大約6.8平方公裡北京東皇城根遺址公園北京東皇城根附近的道路如圖所示。
  • 臺灣實習大學生與珠海青年臺商交流聯誼
    (圖片來源:珠海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8月9日珠海訊 近日,廣東珠海市委臺辦組織在珠海實習的臺灣大學生與市臺商協會共40位青年臺商交流聯誼。臺灣實習大學生們參觀了臺資企業廣東天心天思軟體科技有限公司、港珠澳大橋和孫中山故居。
  • 五一遊北京,「不被踩踏」指南:又有皇城根的韻味,又文藝時尚
    中國美術館老館,北京人藝劇場,三聯書店也算是書院的鄰居。這裡還定期舉行些活動,比如:專門介紹老北京文化的講座、沙龍、展覽、讀書會,甚至是聚餐。 如果恰好被你趕上了,那麼這次遊玩就太值了。關於買票:大麥app,周五的十點開票,開的是下一周的票。
  • 海南「冬交會」臺灣農產品受歡迎 臺商促推廣尋商機
    中新社海口12月12日電 (記者 張茜翼)一條根、牛軋糖、高山茶、高粱酒、芝麻酥……在12日舉行的2019年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下稱「冬交會」)上,一批人氣旺的臺灣特色產品,帶動現場購買熱潮。
  • 遊拍北京皇城胡同(1)
    皇城根遺址公園復建的皇城城牆皇城根遺址公園復建的皇城城牆皇城根遺址公園復建的皇城城牆1.帘子庫胡同:帘子庫胡同位於地安門內大街東側,呈南北走向。東吉祥胡同,清代屬皇城,乾隆時稱吉祥胡同。此地原為清朝皇宮太監居住地,取名吉祥胡同。民國36年(1947年)稱東吉祥胡同。1949年後沿稱。現胡同內均為居民住宅。
  • 臺商故事:家在臺灣 夢想在漯河
    他們來自海峽彼岸的寶島臺灣,他們選擇在漯河創業,40多家臺資企業,1000多名臺商、臺屬在漯河演繹著人生的財富故事,也推動著這座城市的蓬勃發展。    愛臺灣,更愛漯河    「我的家一半在臺灣,一半在漯河。」來自臺灣桃源縣的臺商靳士偉如是說。
  • 廈門衛視、臺灣東森攜手製作系列報導《根脈》共尋兩岸文化紐帶獲...
    從9月23日起,由廈門衛視和臺灣東森電視臺合作拍攝的20集系列報導《根脈》在海峽兩岸先後播出,記者走訪了北京、廣東、廣西、江蘇、山東、福建、臺灣等地,一同尋覓深植兩岸、凝聚認同的中華文化根脈。(廈門市臺商協會觀看《根脈》系列報導)廈門市臺商協會組織部分成員共同觀看了昨天播出的系列報導《根脈》最後一集,文學大師林語堂的家國情懷深深地打動了他們,在廈臺商們說,在臺灣,很少年輕人能夠有機會了解這些歷史文化淵源,尤其是在臺當局大力推行「去中國化」的背景下,追本溯源顯得尤為重要。
  • 北京前門臺灣街開業近四年 生意冷清臺商流失
    探訪  小吃城扶梯落塵 特色店剩一家  前門臺灣街  近日,記者來到前門步行街探訪,與鮮魚口老北京小吃街熱鬧的情況不同,臺灣文化商務區顯得格外冷清,只有個別零散乘客在牌樓下拍照。  57家臺商剩4家 生意冷清不如前  魯谷臺灣街  和前門臺灣街類似,2010年初開街的石景山魯谷臺灣街的生意也不似剛開業那會兒紅火。
  • 南宋皇城根下,來一場龍脈之旅
    在杭州城市中心,南宋皇城根下的城市肌理千年未變。  昨日,上城區發布消息,未來三年時間,上城區將重磅打造吳山宋韻小鎮,通過現代科技手段,結合新時代商業模式,重現「華貴天城」的核心,展現杭州城市文化的精神所在。  今年年底你到鼓樓,可以看到站崗的「南宋士兵」;明年,你還可以順著一條「龍脈」遊線,去德壽宮遺址附近感受南宋韻味。
  • 海霞播報 | 味道江湖+城南往事+皇城根,史無前例、6大福利,砸暈你!
    在淄博,想吃地域美食,凱瑞集團旗下的幾大品牌是個好選擇,皇城根、城南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