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 2017-09-08 13:35:42 |
僑福芳草地總經理賴國賢(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北京9月8日電(記者 束沐 實習記者 楊月涵、古典)毗鄰北京CBD的僑福芳草地是一座充滿現代風格、甚至是後現代氣息的綠色環保建築,其擁有者與運營者是一家港資企業。在第二十屆京臺科技論壇開幕前夕,中評社記者來到北京僑福芳草地,總經理賴國賢先生在充滿藝術感的會議室裡接受了專訪。 僑福芳草地總經理賴國賢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中評社圖片) 他認為,在北京,如果想瞭解中國文化,可以去故宮、胡同、美術館、798藝術區,從中可以對中國的建築、水墨等文化符號有基本認知,而大陸的民眾反而對於西方文化比較陌生。因此,根據這一理念,僑福花了將近四年的時間,從著名藝術家達利的博物館談判購得42件西方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的作品。 |
僑福芳草地內景,室內設計線條簡潔明快(中評社 束沐攝)
他回憶,雖然僑福芳草地在發展之初面臨著嚴峻的外部環境,但初創團隊以「差異化」作為切入點。「你今天想吃一碗18塊錢的臺南擔仔麵,只有僑福芳草地吃得到;你想要看特斯拉的電動車,全亞洲只有芳草地看得到;你要看Stella McCartney的衣服,只有芳草地找得到」,賴國賢說,38個差異化品牌,加上藝術、環保與獨特的空間風格,這就讓消費者感受到這裡是有別於其他傳統的購物中心。
曾遇消防審查阻礙新建築一度「過不了審」
作為一家港資企業,09年招商,12年開業,僑福趕上了兩岸關係「蜜月期」與兩岸經貿交流的「黃金期」。對此,賴國賢深有體會。他告訴記者,僑福芳草地這座建築的誕生,就是政府關心與支持的體現。
「事實上,也只有政府的支持,這棟樓才能蓋的出來。」他介紹,僑福芳草地由四棟環保大樓構成,但特別之處在於,在四棟樓宇之上又有一個「巨型的玻璃罩」將其整體覆蓋。「這是全世界都沒有出現過的(建築),但同時由此產生的第一個問題是,萬一房子燒起來,煙怎麼排?」
賴國賢回憶,為了尋求這個問題解決之道,政府有關部門用了一年半的時間,組織專家論證,最後依法研擬了一套「功能性送審」的消防審查程式。2012年10月15日,北京有三個建築項目同時通過功能性送審,拿到了消防許可:中央電視臺新址大樓、國貿三期,以及僑福芳草地。
這讓賴國賢十分高興,他說,前兩個項目都是國家級項目,只有僑福芳草地是私人企業項目,「當年的消防法規是不允許這三棟樓的,但政府非常高效」,他告訴記者,全世界再先進的國家,法規的改變速度都趕不上商業模式的成長速度,「但從這件事可以看到,整個大陸行政效率非常高,同時會用發展的眼光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僑福芳草地內有很多現代藝術作品(中評社 束沐攝)
北京已成國際級城市臺灣竟然還在自我邊緣化
「提到新常態,這是近兩年讓我非常『難過』的一個問題。」為何稱之為「難過」?賴國賢的一番解釋,逐漸解答了記者的疑問。首先,他引用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報告,北京已經成為全世界第六高的消費城市、第九名的高度國際化城市,僅次於紐約、巴黎、倫敦、東京。「這代表什麼?代表北京是一個國際級的首都。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種的人,在這個地方生活,在這個地方工作,北京事實上是一個全球的競爭市場。」
他說,北京目前的國際定位,說明在北京做一番事業,並不是簡單的臺灣人與大陸人的競爭,而是跟全世界人的競爭。「我剛剛所謂的『難過』指的是,臺灣因為政黨的輪替,到今天為止,做了一些對於經濟發展、對於老百姓未來比較負面的決策,我認為這是開倒車。」
賴國賢介紹,現在僑福芳草地每年提供了將近10到20個名額,讓在京的臺生與在臺的京籍陸生提供暑期實習機會。他曾經告訴這些年輕學生:一個臺灣人到大陸來打拼,如果你們有能力憑自己的實力在北京、上海、深圳找到月薪一萬元人民幣工資的工作,「恭喜你,你已經是國際人才了」。他分析,因為這三個城市都是國際都市,競爭的對象可能是美國人、歐洲人,不過與他們相比,臺灣的年輕人有母語的優勢,所以可以更容易和這幾個城市的人才一較高下。
「但我最難過的就是,臺灣居然選擇放棄,選擇不交流,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他直呼,如果連老百姓都不能豐衣足食,還談何國際化?「所以當局還是要以民為本,以老百姓的生計、以老百姓未來的發展為念」,因此,去年11月,國民黨時任主席洪秀柱訪問北京期間,賴國賢曾建言國民黨雖「在野」,但在兩岸協商對話機制中斷的情況下,反而可以憑藉非官方身份發揮兩岸溝通管道的功能,為在大陸的臺商、臺生與臺資企業服務。
僑福芳草地一隅,懸掛著關公畫像,具有傳統文化氣息(中評社 束沐攝)
京臺交流重要冀搭「一帶一路」快車
作為一名京臺交流的「老朋友」,賴國賢認為,這是一個很重要、也是非常好的平臺,「不管是金融論壇,還是綠色建築、科技創新論壇,透過非官方的方式,讓兩岸不同的行業在不同的領域,透過民間、透過學術以及商業的交流,讓雙方對彼此的認知可以再進一步。」賴國賢告訴記者,他期待著參與即將開幕的第二十屆京臺科技論壇。
最後,談及大陸推行「一帶一路」背景下僑福發展的前景,賴國賢表示,很高興在這個時代可以搭上「一帶一路」的快車,「在這個過程當中,我認為很重要的是,只要是在大陸的臺商,你即便是一個賣家俱的,都可以透過『一帶一路』把你的家俱賣到東南亞、哈薩克斯坦和巴基斯坦。」
至於僑福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能扮演什麼角色,他希望如有機會,僑福企業希望可以隨著國家的政策去發展,希望可以再蓋一棟留給子孫後代的綠色環保樓。他建議,由於綠色建築的成本遠高於一般建築,所以他希望大陸的政府應該鼓勵民間建設環保建築,並在土地、稅收方面給予一定政策優惠措施。「如果能從政府的層面去推廣,我相信更多地產商會建造綠色住宅、綠色寫字樓、綠色酒店,那麼對於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會更好。」
橫跨建築對角線的室內吊橋是僑福芳草地建築設計的一大特色(中評社 束沐攝)
來源:中評社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