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水無香」是一種境界!

2021-02-19 書法家

[明] 張源

《茶錄-品泉》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體。非真水莫顯其神,非精茶曷窺其體。流動者愈於安靜,負陰者勝於向陽。真源無味,真水無香

蔡中谷

蔡中谷|字松谷,國家二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鹽城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射陽縣政協委員,射陽縣書法家協會主席。

真水無香

文/張鋒

對書法家蔡中谷的字,有人評之為「拙中見秀」,有人稱之為「俗中透雅」,有人品之為「靜中有動」,有人議之為「柔中寓剛」。以我觀來,則一言以蔽之:真水無香。


何謂「真水」?它是自然界中一種無任何外在物性、亦無任何人類觀感可作憑藉去總結的液體,這種無性之性,正是難能之可貴。蔡中谷學書四十餘載,這一路走來,正是不斷探索真、接近真的過程。他自小臨習柳公權,稍長學顏真卿、褚遂良,大學期間研習黃庭堅、米芾及二王,同時在《石門頌》《石鼓文》上用功頗勤。近二十多年來,他以章草、篆書為根,潛心出入王寵、王鐸間,摻以金石之氣,終於自成一體,卓然成家。他曾自詡,自己走的是一條「博涉」之路。從年輕時臨帖的囫圇吞棗,到中年後習書的細嚼慢咽,對他影響最大的書家當數顏真卿和王寵,魯公的大家氣與雅宜山人的書卷氣,二者互為催發使他打通了散淡率真的經絡,所以他的作品總是那麼氣勢不弱、氣色不錯、氣度不凡。


真水無香又是一種近乎聆聽天籟的藝術狀態。蔡中谷在書法藝術的道路上一直追求著大、清、拙、厚的境界。大在於氣勢、氣象;清,意在擯濁棄俗、去偽存真;拙,即為道法自然、天真爛漫;厚,就是重劍無鋒。真力彌滿、無論是臨帖還是創作,他始終注重神似而不是形似,這不只需要技法的純熟揮灑,更需要感情的自然流淌。我不止一次觀摩過他的書寫過程,無論是凝神深思,亦或是一揮而就,筆下總是不拘一格,時而工巧,時而衝和,或拙樸,或清健,或超然。即便變化如此,整體風格仍能做到統一圓滿,讓人一眼便能識得「這是蔡中谷的字」!這樣的風格貫穿在他的草書作品中,老子「知白守黑」的道家哲學流淌於筆端,筆過處字字如落葉紛披卻不疾不徐,透露出質樸野逸之趣、不衫不履之態,給人以美不勝收、回味無窮之感。


書內功紮實有根,書外功樸實無華,這是書家的一種境界。進入新世紀以來,蔡中谷在書壇上屢獲佳績,單單2005年一年之內就有四件作品在大賽中勝出,其中一幅《王國維·人間詞話》更是榮獲全國首屆「小欖杯」縣鎮書法大賽二等獎,含金量非常之高。而每提及此,他總是一笑了之,在他看來,學藝之人該有大智慧與大境界,獲獎是對自身實力的認可,但更重要的,是每一次挑戰自己的過程中所參悟到的那份生命的真諦。

清劉熙載有言:「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在蔡中谷心中,書法是檢驗學養的標尺,是施展才華的載體,更是他志在千裡的翅膀。真水無香,大象無形,由衷地期待蔡中谷在藝術的天空飛得更高更遠,帶給我們更多的突破與驚喜。


✎我與中谷兄是大學同學,學生時代的中谷很活躍,繪畫基礎好,字也寫得好。我記得他獲得過蘇州市大學生書法比賽一等獎,當時影響挺大的。三十多年過去了,而今回首看中谷的書法,可謂河山縱馬,拙雅兼具,集書卷氣、金石味於一體,真力瀰漫,一派燦然。

中谷兄能達到如此高的藝術層次,原因有多方面,我認為主要還是得益於他深厚的學術素養和寬闊的藝術胸懷。他學美術出身,於繪畫的各個門類均有較深的探究研習;他讀書不輟,堅持做了數十年的筆記。這些書外之功都使他在攀往藝術高峰的道路上如虎添翼,以這樣融會貫通的姿態在藝術大道上行進,等待他的必然是更大的輝煌。

(著名時裝設計師)

✎我與中谷兄相識相交已近五十年了,這樣的朋友在人的一生之中是很難得的,有的人走著走著就散了,有的走走又合了,我們這樣五十年沒分的實屬不易,可能註定要一輩子走下去了。

我們兒時一同踏入愛好書畫的門檻,此後一發不可收,一同行走在這條藝術的道路上,一同艱難著,執著著,快樂著;我們彼此惺惺相惜,關注著對方的每一點進步並時常交流著遊藝的愉悅。中谷兄書法諸體皆能,基本功紮實,二十多年前在能成熟、漂亮地寫出一手行書和魏碑時,他卻突然轉身,大有「壯士斷腕」之勇氣與魄力,從明清直追晉唐、秦漢,以篆書、章草打底,滲入金文和漢碑,把字寫得稚拙奇宕,渾穆古雅;在從「熟」到「生」的過程中自成一體,獨具一格。他的潛心研究,在學術層面上取得了大突破,達到了嶄新的高度。我衷心希望他走出江蘇,走向全國,讓更多的仁人傑士、學者賢達欣賞到他的作品。

✎賞讀蔡中谷老師書作,我以為其特點表現在:一是糅合今草與章草,以今草態勢表現章草意味,這是他草書與眾不同的原因所在;二是強調形式美感,蔡老師是學美術出身,熟諳形式構成之法,他以果斷堅決而又疾徐有致的筆法將草書表現出強烈的力量感和運動感,整體節奏灑脫而超邁。

羅丹說過:在藝術中,只有具有性格的作品才是美的。蔡老師的書法藝術正是以其鮮明的個人風格獨樹於當代書壇,這與他幾十年來孜孜以求、涉獵廣博、造詣全能是分不開的。我衷心祝願蔡老師在堅定、自信的狀態下創作出更多、更精彩、更富於個性的作品。

✎我認為,一個藝術家真正成熟的標誌,就在於其建立的個人語言有別於他人。從這一觀點看,蔡中谷的書法以其大氣、拙樸的獨特風貌而引人注目就不足為怪了。

藝術家的個人語言,是他生活、學習的經歷所形成的視野寬廣度以及學術取向所切入的角度所造就的。中谷於書畫領域有著較為紮實的童子功,又兩度入科班學府深造,加之其後數十年的人生歷練,達到今日之高度可謂天道酬勤、水到渠成。

我深信並期待著,正值盛年的中谷,在藝術旅途上愈走愈遠,愈走愈開闊。


作品欣賞





相關焦點

  • 書法解讀:「真水無香」四字,到底代表什麼意思?體現什麼境界?
    網友問:很多人喜歡掛「真水無香」四字書法,到底是什麼意思?什麼境界?有人戲虐說,這是一個叫「無香」的人,說話、辦事很水,不靠譜。這是玩笑話。真水無香,據說出自明代張源《茶錄·品泉》:「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體。非真水莫顯其神,非精茶曷窺其體。流動者愈於安靜,負陰者勝於向陽。真源無味,真水無香。」
  • 真水無香的世界,詩經中的棄婦,從失敗的婚姻中領悟了什麼
    "西泠八家"之一的蔣仁,杭州人,從小在西湖邊長大,某日在西湖邊的一家小酒館裡與朋友詩酒暢談,不覺天色漸暗,蔣仁乘著酒興步出庭院,正是一場大雪之後,雪後初晴,幾抹夕陽的餘輝灑落在銀白的天地之間,一片澄淨通透的景象,他受到了某種啟示,頓時激動起來,借著酒意,手起刀落,刻下一枚寫著"真水無香"四字的印章。
  • 第三層境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回顧一下,操作的三層境界,與佛學有些類似:第一層: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層: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層: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說來簡單的三層境界,第一層初入市者簡單容易,充滿新奇,經常看到本真。第二層,因為第一層的本真,經常受騙上當,被許多反技術坑害,於是懷疑人生,看什麼覺得不是什麼,充滿了自我否定。
  • 《道德經》:「上善若水」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
    繼續聊點《道德經》,聊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又靜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老子在《道德經》裡最為大家所熟悉的一句話,就是這句「上善若水」。悟「道」的人的品性跟水很相近,為什麼?老子就接著解釋:水滋養眾生,而又安靜的處在大家都很討厭的低洼的地方,這種品性就接近「道」。老子所說的「道」一點都不玄妙,可以總結為四個字:「利他無我」。
  • 看明白了世上的真真假假,便能了悟「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
    莫要執著,人們所普遍理解的「真」不一定就是「真」,人們普遍認為的「有」本質上卻是「空」,認知的片面導致了眼界的狹窄。觀念籠罩的世界,真精明者少,自作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者甚多。回想一下,你所有的情緒波動、情緒困擾,追溯根源,哪一個不是由某個觀念所造成的?
  • 茶鏡:喝茶的最高境界
    未必有好茶、未必有好水、未必有好器,只要有好境,還有我們這些愛茶惜茶的人,就是一種幸福。
  • 瘋狂的木頭——降真香
    降真之名以此」此處所指的香便是道教齋醮用香,也是古代皇家御用之香的降真香,素有百香之首的美譽。降真香被推崇的「香之尊者」,降真香燃燒後有別於沉香及其他一些香料的煙左右飄移,其煙通常直直向上,同時這也可作為鑑別降真香真假的一種方法。傳說中直達天上的降真香可招仙鶴降臨道家的醮壇,乃祀天帝之靈香也,因此道家非常推崇降真香,認為是通真達聖、迎請神靈的信物。
  • 《微微一笑很傾城》中有四帥,曹光墊底,真水無香第二,最帥是他
    第二:張赫飾演的甄少祥也就是真水無香,電視劇中真水無香沒有那麼讓人討厭,相反不少網友還都覺得真水無香挺帥的,你覺得呢?第一:劇中最帥的當屬楊洋飾演的肖奈大神了,也只有他配得上我們的貝微微美女,最喜歡他在下雨天去接微微的那一集,簡直酷斃了。不知道大家最喜歡劇中的哪位帥哥呢?歡迎留言評論!
  • 微微一笑很傾城:肖奈最大的情敵非真水無香,亦不是曹光,而是他
    真水無香太雞肋,曹光也非良配,所以,都不算肖奈的最大的情敵。但是肖奈最大的情敵確實存在,甚至,在他面前,肖奈是完敗的。真水無香敗在現實其實,在貝微微的心裡,真水無香是有一定地位的。至少在玩遊戲的時候,真水無香應該還是有兩下子的,不管是他花錢買裝備也好,還是自己真就有實力在那裡。總之,真水的身上一定有吸引貝微微的閃光點,有令她欣賞的地方,貝微微才會同真水結成俠侶的。只是,那時候,貝微微一心只撲在遊戲上,沒有一點點的私心雜念。
  • 有一種境界叫「也無風雨也無晴」
    被貶黃州的他,曾經「寂寞沙洲冷」,曾經親朋無一字,獨自啜飲著孤獨。可是啊,他最後成功突圍了,他活出了新的自我,活出了另一番境界。每當我讀他的「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都會產生強烈的知己感,每當讀他的《定風波》,都會心生和他一樣的豁達。每次給孩子們講《定風波》,我都會加入自己的理解,讓他們體會字裡行間的堅毅和經歷了人生風風雨雨後的那份豁達。「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就是這樣。
  • 儒家的人生四種境界和禪宗的人生三種境界,哪一種打動你的心?
    他說的是治學境界,但是我們同樣可以理解為人生的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對未來人生理想的「望盡天涯路」的苦苦求索和執著的追求;第二種境界是對人生的取捨,不管成功還是失敗,堅定目標孜孜以求而「衣帶漸寬終不悔」;第三種境界是一種禪宗式的頓悟,鉛華落盡,心情不必載沉載浮,此時人生已豁然貫通,如晉人之入桃花源。
  • 笑看花開是一種心情,靜賞花落是一種境界
    喜歡文字的女人,天生一種善良,很容易靠近,但你很難走進她的心裡;喜歡文字的男人,自然一股清高,很不容易靠近,但你走進了,就很難走出了他的心裡!悠悠清風至,一人一扇一風景,攜著一縷暗香,漸行,漸遠!喜歡文字的女人,像一塊溫潤的古玉,只有用情才能溫暖她的純真;喜歡文字的男人,就像一壇綿延的陳釀,只有用心才能品味他的酣香!
  • 人生的最高境界: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各人有各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其實,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八個字。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八個字也出自老子《道德經》。其意就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應像水一樣,水滋養萬物,造萬物卻與事無爭,水總是處於人們所不願處的地方,潔身自好,故達到美好的境界,符合自然法則。這就是厚德載物的品質。
  • 為什麼說「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是佛家禪宗提出的人生3重境界,也是佛家在參禪的時候,必然經歷的三個過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字面意思,看見山,就認為是山,看見水,就認為是水,這不是廢話嗎?
  • 不爭是一種境界,你的一切都和諧了
    不爭是一種境界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矛盾,無道之人去激化矛盾,有道之人會化解矛盾。不和諧意味著混亂、自私和爭鬥。凡成功者,必然像水那樣去利益身邊需要幫助的人,而無怨無悔!不爭,是一種大道境界,更是一種快樂和幸福的象徵。但是,人與人之間的和氣並不是沒有喜怒哀樂,和氣只是在千變萬化的生活中,體會大道生命力的柔性之美。這裡所說的「和諧」,也不只是一團和氣、不講原則!
  • 神奇的降真香
    文/真一(海南省降真香協會文化顧問)降真香,是一種多年生的木質藤本植物受傷後在自我修復過程中所結的香料,但絕非普通,它是神奇之香
  • 道教的「無為」是怎樣的一種境界?
    「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以默默無為之道輔助萬物自我成就才是最好的幫助,就如同《道德經》所描述的那樣:「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 降真香的作用,及歷史
    海南省降真香協會展示了降真香及其製品,香道師帶來了降真香的香道表演。現場許多觀眾對傳說中的「降真香」十分好奇。  海南降真香又稱紫藤香、雞骨香,是一種藤類植物所陳結的香料。降真香在宋代叫做吉鉤藤,黎語呼之為藤總管。
  •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才是人生至高境界
    當我們談論老子的時候,我們不是在談論別人,而是在談論我們自己---就像老子在說話一樣,通過另一個身體,另一個名字,另一個化身……人生有三重境界,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滿禪機的語言來表達: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 古詩詞中的10大人生境界,也無風雨也無晴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