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航空工業領域,航空發動機是最為複雜的動力裝備,作為飛機的心臟,不僅是飛機飛行的動力,也是促進航空事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面對我國航空發動機的落後局面,我們大部分只能採購別國的發動機來裝備我們的飛機,尤其是在民航客機領域,我們的C919大飛機就採購美法聯合研究的LEAP-1CF發動機。
我國幹線飛機C919發動機
有人說我們的發動機起步太晚了,所以落後。其實在1946年,我們就製造出了32臺世界先進的航空發動機,而且還能裝在美國C-46運輸機上安全運行。
買發動機不成只能建廠自製
由於當時處在抗戰期間,我們的軍工企業一直遭到日寇的破壞,再加上去美國買整機不成,所以就決心引進技術專利自己建廠製造發動機。
當時委任赴美留學歸國的李柏齡為廠長,為了引進設備和技術,李柏齡去了美國。
當時我國沒有這方面的專家,李柏齡首先想到了在美國的留學生,邀請這些留學生回國為國效力,其中就有李躍滋、錢學渠、張汝梅、程嘉厚、胡旭光、沈運乾等專家。
曹又誠博士和「旋風」1050發動機
由於日本破壞,在雲南昆明原中國航空器材公司的籌備處被日本聯繫炸毀三次,所以選擇發動機製造廠地址尤為重要。最終經過4個月的選址工作,把廠址選到了非常隱秘的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大定羊場鎮的烏鴉洞,這就是中國第一個航空發動機製造廠地址。
隨後緊鑼密布地進行建廠工作,蓋辦公樓、車間、宿舍等設施。用時兩年,1942年末,總佔地面積約2平方公裡的航發廠基建工程竣工。生產廠房為三層木質結構建築,一層為器材庫,二層為機工車間,第三層為裝配庫、成品庫、工具庫等,大樓總建築面積達到了5000平方米。
大定羊場鎮的烏鴉洞發動機製造者舊址
生產發動機
生產的發動機型號是世界先進的塞克隆G105,是廠長李柏齡與美國萊特航空發動機公司籤訂的技術合同確立的型號。使用的是從美國購進的工具機加工設備,當年就進行試製生產,並計劃產能為每年完成300臺塞克隆G105型航空發動機。
從試製開始,直到1945年上半年,第一臺航空發動機試製成功,接著轉入批量生產,直到1946年底,一共製造出塞克隆G105型1050馬力發動機2臺,並且有兩臺裝在美國C-46運輸機上試飛成功,並且從昆明飛到了南京,可見當時發動機非常穩定。
道格拉斯C47運輸機
最後為了拓展機型,又引進了美國萊克敏185馬力發動機和英國羅爾斯羅伊斯(羅羅公司)NeneI型噴氣式發動機的生產專利。而大定廠為C47運輸機安裝的兩臺發動機現存於美國軍事博物館內作為展覽。
大定廠雖然是解放前建立的發動機廠,但是解放後也保存下了不少東西,並沒有全部搬到臺灣。尤其是大定廠培養了不少人才,當時用送出學習和自己培養的方式,前後共培養了350多名技術人員和技工,而這些人大部分都留下來了,也為我國後來的航空發動機產業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頭條首發,轉發註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