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灶臺魚
特點:
「灶臺魚」顧名思義是賦有農家風情的灶臺鐵鍋加以柴火慢燉,以獨特的秘決精製而成,是一道經久不衰、營養豐富的美味佳餚。灶臺魚採用「三江、兩湖」的江湖野生魚種燴制而成。
選料:
野生魚1條約1000克(鯉魚、草魚、胖頭魚、島子魚、鯰魚、老頭魚、嘎魚均可)。
調料:
特製魚湯2000克,灶臺魚麻辣料適量。
輔料(魚鍋伴侶):
羊肉片、牛百葉、大豆腐、大白菜、茄子、土豆、寬粉、金針菇、油菜、生菜、茼蒿等均可。
特製魚湯配方及製法(批量):
原料:
大骨頭湯40公斤,鮮把蒿(是東北的一種特產原料,也可用薄荷代替)250克,五花肉1500克,蔥段500克,薑片250克,大蒜250克,八角50克,醬油500克,鹽250克,加飯酒300克,美極150克,醋250克,白糖250克,雞精100克,胡椒粉50克,朝天椒100克,東北豆醬500克。
製作:
鍋加底油,放入切好的五花肉片,炒成黃邊(即原料周邊剛熟的狀態),放入蔥、姜、蒜、朝天椒和香料繼續炒,蔥黃邊時放入各種調料,加入大骨頭湯,放入把蒿,中火煮30分鐘即可。
灶臺魚麻辣料配方(按大批量製作的比例計算):
白油20斤,牛油100斤,菜籽油20斤,雞油30斤,幹辣椒60克,麻椒半斤,白菇半斤,甘草2兩,茴香2斤,香沙2兩,姜3斤,元蔥1斤,蒜2斤,豆瓣醬2斤,豆豉3袋。
製作方法:
1、將魚去鱗、去腮、去內臟(留肝、肚、魚子),如果不小心將苦膽弄破了,可用白酒洗淨,再用清水衝洗,切成連刀段。
2、先將特製魚湯放入鍋中,再放入加工好的魚,將鍋下的劈柴點燃。
3、魚有兩種燉法:一種是直燉,是將加工好的魚直接下鍋;另一種是煎燉,是將加工好的魚用鍋煎成黃色再燉。直燉可保持原料的原汁原味,煎燉的味鮮香濃鬱。
4、燉魚時可放魚鍋伴侶一起燉。
注意:
燉河魚,一定要放把蒿,可以去除腥味,還可增加香味,根據個人口味放入適量麻辣料,即可體現麻辣灶臺魚風味。
腐竹雞絲拌黃瓜
材料:腐竹若干,雞肉(雞胸或雞腿皆可)一塊,黃瓜半根,醬油兩勺,陳醋一勺,糖一勺,蒜兩瓣,香菜一小把,芝麻一小勺。
做法:
1、取腐竹若干,用水泡軟。
2、將雞肉(是去皮雞腿肉,雞胸也可以)入開水煮3-5分鐘,熟後取出浸入涼水中。
3、將泡開的腐竹汆水煮熟。
4、黃瓜清洗乾淨切絲,腐竹取出切絲,晾涼的雞肉用手撕成小條。
5、將醬油、陳醋、糖按照2:1:1的比例混合拌勻,蒜切成蒜泥放入醬料中。
6、將所有食材與醬料充分拌勻,表面可以灑一點芝麻和香菜。
蒜香肥頭
此菜是用高壓鍋來烹製的。在製作前,首先要批量製作好河鮮底料,其方法是:往淨鍋裡放菜油、化豬油和雞油燒熱,先下薑片、蔥節、芹菜節等炸至焦黃,撈去料渣後,再下花椒、大蒜、薑末、泡薑片、泡椒節、豆瓣醬和少許的香料粉,等到小火炒香後,加鹽、味精等調味,起鍋入盆置陰涼處存放,隨用隨取。
原料:肥頭魚1條(即鮰魚約600克) 自製河鮮底料200克 大蒜末120克 韭黃節100克 紅椒粒15克 蔥花、鹽、料酒、味精、生粉、色拉油各適量。
製法:
1、把肥頭魚宰殺治淨。另取高壓鍋摻入適量的清水,放自製的河鮮底料並加入鹽、料酒和味精,隨後把魚放進去,蓋上鍋蓋便上火壓約3分鐘。
2、高壓鍋離火,用清水衝涼降壓,揭蓋後小心地撈出肥頭魚(避免魚肉破碎不成型)裝盤。
3、取適量壓魚的原湯濾渣後,入鍋燒開再下韭黃節和紅椒粒,稍煮便用溼生粉勾芡,起鍋澆在盤中魚身上。
4、鍋洗淨重新上火,放色拉油燒至三四成熱時,下大蒜末改小火炒香,出鍋舀在魚身上,撒些蔥花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