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奮力構築社會大普法格局 法治精神浸潤群眾生活點點滴滴

2021-01-09 澎湃新聞

浙江奮力構築社會大普法格局

法治精神浸潤群眾生活點點滴滴

「各位農民朋友們大家中午好,我是浙江金奧律師事務所的朱文杰。直播帶貨是現在正『火』的詞,我們消費者的權利該怎樣保護,民法典又有哪些新規定?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講這個問題……」近日,金華對農廣播調頻FM102.2的《鄉村法律》欄目正在熱播。

2020年12月3日下午,杭州地鐵1號線——「開往國家憲法日的地鐵專列」緩緩駛出。車廂內展示了各地的法治卡通形象、法治海報、法治標語。「每年的憲法專列都不一樣,這一次走到不同車廂就有不同地方的法治照片。」地鐵老乘客張德明說。

浙江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馬柏偉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說,「七五」普法規劃實施以來,全省幹部群眾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歷次全會精神,自覺扛起「重要窗口」使命擔當,從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治需求出發,切實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持續深化依法治理,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在法治建設中的幸福感、滿意感、獲得感,構築起社會大普法格局,為全省「兩個高水平」建設提供了堅實法治保障。

建立清單制度落實主體責任

浙江是全國首個推行普法責任清單制度的省份。2016年7月,浙江省「兩辦」下發文件,在全省建立實施重點單位法治宣傳教育責任清單制度,指導守法普法協調小組成員單位每年發布年度普法工作任務和舉措,接受公眾監督,倒逼責任落實。

打開浙江省普法辦公布的2020年度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守法普法協調小組成員單位法治宣傳教育責任清單,共性工作和個性工作一目了然。

2019年6月,浙江省地方海事系統首家「少年海事學校」在杭州市星瀾小學落成。「少年海事學校」成立後,知識講座將從校園走到海事艇、水上指揮中心,學生們可以零距離地體驗水運文化。

「少年海事學校」的落成是浙江省交通運輸廳創新載體形式,聯合學校、家庭、媒體等多方參與的全省小學生水上交通安全法律知識「精準滴灌」式普法宣傳活動之一。近年來,省交通運輸廳圍繞「七五」普法規劃,貫徹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以「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為主題,充分發揮交通運輸行業優勢,深入開展憲法和交通法律法規宣傳,打造行業普法品牌,提升交通運輸事業的法治化管理水平。

「誰主管誰負責、誰執法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是基於浙江實際提出的原則,明確規定全省各級黨委工作部門、人大常委會工作機構、政協機關、政府部門和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都是普法責任主體。

加強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

2020年12月4日上午,杭州市江幹區社會大普法志願服務聯盟正式成立。「滴水公益服務中心」是此次成立的社會大普法志願服務聯盟成員之一。一直以來,該中心探索將普法教育向社會化轉型,103位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搖身變成普法員,提升普法精準化效能。

普法從來不是一家之事,最近江幹區的不少居民在拿外賣的時候發現袋子上多了一個藍色貼紙,提醒大家注意反詐。除了外賣,在街頭上到處可見的美團共享充電寶上,也有同款藍色反詐宣傳貼紙。這是江幹警方和美團聯手推出的反詐宣傳,以此提升居民的防詐意識,減少上當受騙,避免財產損失。

2019年3月,浙江省在全國率先出臺關於社會化普法的指導性文件——《關於構建社會大普法格局的意見》。意見明確規定將普法工作貫穿於立法、執法、司法全過程,實現機制共建、普法共做、成果共享,強調要通過普法部門與其他部門共建共做,實現行業專門知識與法律知識共同普及,普法部門與其他部門雙贏的良好局面。構建社會大普法格局是省委、省政府關於全省「七五」普法工作的重要頂層設計和制度創新,也是確保憲法精神、法治理念深入千家萬戶的重要基礎保障。

舟山市定海區的範大姐從舟山市博愛公益法律諮詢服務中心拿到一張「漁嫂私人法律顧問服務卡」,成為「博愛公益」首批漁嫂私人公益法律顧問服務對象,服務時間為1年。

「原來只是在電視劇和新聞節目中看到那些企業大老闆有屬於自己的私人律師,沒想到我們漁民漁嫂也會有私人律師。」範大姐說。

博愛法律諮詢公益服務中心是浙江省評選出的優秀普法公益性組織之一。省普法辦2019年7月啟動的社會大普法「六優」培育計劃,向全社會徵集、培育和推廣了一批優秀普法公益性組織、普法工作室、普法志願者、普法項目、普法講師團、普法文創企業和文創產品。

共享普法資源推進全民普法

六月溫州,比天氣更熱的是南塘河畔的普法熱情。「普法版大富翁」「擊鼓尋法」「抓壞蛋」等普法小遊戲吸引不少市民目光,「溫州普法」抖音號團隊對與大家息息相關的法律問題進行提問,「崇尚法典精神,共築美好生活」第二屆抖音大賽拉開序幕,市民在法律諮詢夜市攤位前諮詢相關法律問題,微法務普法平臺的律師現場給予解答。

「這次法治鄉村知行講堂來的是民法典普法講師團,進不去沒關係,有直播連結我們可以在家看。」衢州江山市大陳鄉早田坂村村民互相轉告著這則消息。講師團成員浙江三善律師事務所律師周慧婷在活動現場以《民法典視角下的農村常用法律知識》為題,將農村常見法律問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現場以及觀看直播的觀眾在笑中學、學中思,更重要的是思中用。

講師團的腳印遍布之江大地,溫州文成還成立全國首個民法典海外普法講師團。成立伊始,海外普法講師團的何暘就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向在文僑胞、海外華人華僑講解民法典涉外條文的亮點,引導僑界群眾養成自覺守法的意識,提升僑胞運用民法典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

《離婚後的奪子之戰》《如何擺脫家暴旋渦》《婚約背後的彩禮紛爭》……每周六18:15在浙江經視頻道,一檔由浙江省婦聯首創主辦的生活維權服務類節目——《娘家人》正在播出。該節目在15分鐘裡,首先是基層婦聯幹部和婦女維權志願者針對具體個案想辦法,化解糾紛,補充分析梳理案件;再由婦聯主席與專業法律人士做客演播室解讀法律法規;最後在「娘家小貼士」這一環節中,Q版「娘家人」卡通形象出現,以溫馨提示的形式總結本期案例,進行法律知識普及。

線下翻山越嶺將法治的種子播在每一寸土地,線上形式多樣讓法治寓教於樂發人深省。

「七五」普法期間,浙江省著力整合社會普法資源和力量,提升普法參與度和覆蓋面,在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下,以普法志願者為主體的普法社會組織遍布城鄉,法治日益融入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普法君向您約稿!

我們歡迎與司法行政工作相關的原創文章,我們將在投稿中擇優錄用。

原標題:《浙江奮力構築社會大普法格局 法治精神浸潤群眾生活點點滴滴》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福田:持續深化法治建設 鑄就社會發展「定海神針」
    近日,福田建區30年系列活動將帶您走近「法治福田」,與福田區司法局局長馬曉歌一同回顧福田法治立區的經驗、分享發展成果,展開福田法治建設助推改革、保駕民生、護航經濟發展的新畫卷。解決民生需求 實現「神針」精準定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 ...浙江省委關於制定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G20杭州峰會成功舉辦;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明顯,富民惠民安民走在前列;「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數位化轉型牽引各領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法治浙江、文化浙江、平安浙江建設全面深化,清廉浙江建設成效明顯,省域治理現代化加快推進。
  • 黃文藝: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_國內新聞...
    新華網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 盧俊宇)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黃文藝在做客新華網《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知識雲課》時表示,關於「十四五」時期法治中國建設的目標,《建議》提出「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這兩句話表述很簡潔,但內涵很豐富。黨的十九大科學提出了未來30年法治中國建設「兩步走」戰略。
  • 浙江大學開展中層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集中輪訓
    浙江大學開展中層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集中輪訓 2021-01-08 16: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法治興則國興 法治強則國強
    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奮力建設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將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集中統一領導,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開創了全面依法治國新局面,為在新的起點上建設法治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 銅山區司法局開展「三官一律進網格服務群眾零距離」平安法治宣傳...
    銅山區司法局開展「三官一律進網格服務群眾零距離」平安法治宣傳活動 2020-10-27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盤點2020年新法新規:回應人民群眾法治新期待
    「2020年,民族復興行至關鍵一程,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人民群眾對法治的期待和要求之高前所未有。」在這極不平凡的一年,疫情打破了原有的生活常態,但是,追逐法治夢想的腳步並未因此稍有停歇。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變革。
  • 嚴重違背法治精神的霸權主義行徑
    美國霸權行為嚴重違背法治精神  所謂的「清潔網絡」計劃聲稱要確保不受美國信任的中國電信公司不為美國和其他國家提供國際電信服務;要從美國應用程式商店中刪除他們聲稱不信任的中國軟體;阻止華為和其他不受信任的手機供應商預先安裝或下載美國最常用的應用軟體;聲稱要限制中國雲端服務提供商在美國收集、存儲和處理大量數據和「
  • 紅河州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
    2020年,在省委、省政府和紅河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州人大常委會、州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州各級政府及其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強化舉措、狠抓落實,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為建設新時代團結進步美麗紅河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 關於黨中央的這份未來法治中國建設路線圖,法學大咖怎麼看?
    胡建淼表示,規劃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建設實踐和成就,進一步落實了黨的十九大確立的法治中國建設目標,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實踐中的轉化和體現。「要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基本形成這一總體目標,就應當按照規劃的要求和部署,分步有序推進法治中國建設這一系統工程。」
  • 速讀市委四屆十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附公報)
    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達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做大總量強支撐、創新驅動添活力
  • 中共徐州市委關於制定徐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十四個五年規劃...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建設更高水平幸福徐州「大家庭」。城鄉宜居品質顯著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改善,力爭空氣品質優良天數佔比達到80%,加快建設精神富足、文化繁榮、法治昌明、生態優美、市場青睞的近悅遠來之城。——奮力實現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越來越強,體現基本現代化落點歸宿。瞄準「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目標,深入實施民生工程,紮實辦好民生實事,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 《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權威問答來了
    答:制定《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統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作出的重大決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法治建設規劃,事關全面依法治國工作全局」「統籌考慮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法治建設總體進程、人民群眾需求變化等綜合因素,使規劃更科學、更符合實際」。
  • 開啟「大美六合」新徵程 續寫「強富美高」新華章
    實體經濟為主體的增長方式,加快成為南京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服務雙循環格局重要傳導區,奮力在南京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幹在實處、展現作為。區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政府統籌同社會調節、公眾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共同體加快完善,基層社會治理形成新的工作品牌、邁上新的臺階。平安六合、法治六合建設取得更大成果,法治社會基礎不斷夯實,本質安全水平明顯提升,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社會和諧穩定得到有效保障,市民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提高。到「十四五」末,美麗社區覆蓋率90%以上,法治建設滿意度90%以上,公眾安全感95%以上。
  • 精神高度契合 宗旨內在一致
    當時,浙江的現實是,經濟發展已經上了一個大臺階,但還沒有成為經濟強省;浙江臨江、沿海並且緊靠開放與發展重地上海,擁有特殊優勢,同時也面臨發展的劣勢(國土面積小且七山一水二分田);浙江經濟快速成長,但同時也面臨「成長的煩惱」,如此等等。怎樣發掘優勢、補上短板、走進前列,既是對浙江的考驗,又是浙江發展面臨的挑戰。「八八戰略」就是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提出來的。它的提出充滿了立足浙江現實的實踐精神。
  • 2017浙江公眾生活滿意度出爐,數據創歷年新高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章然杭州一直是個暖心的城市,車讓人的行為讓很多外地人感到異鄉的溫暖。其實,放眼整個浙江,暖心滿意已經成為浙江生活的代名詞。1月26日,在浙江省輿情研究中心主辦的2017浙江社會輿情年度報告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獲悉,2017年浙江省公眾生活的總體滿意度達91.2%,特別是社會治安的滿意度高達89.6%,創歷年新高。現場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浙江省公眾生活的總體滿意度比2014、2015和2016年分別高出3.5、2.0和1.3個百分點。
  • ...中央依法治國辦負責同志就《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
    答:制定《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統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作出的重大決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法治建設規劃,事關全面依法治國工作全局」「統籌考慮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法治建設總體進程、人民群眾需求變化等綜合因素,使規劃更科學、更符合實際」。
  • 民法典今起實施 廣東法治探索契合民法典精神
    位於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多年來著力營造國際一流的法治環境,廣東曾辦理的大量案件,都與民法典的精神相契合。比如知名的「花都楊梅案」,2017年,村民吳某因私自上樹採摘楊梅,不慎跌落受傷死亡,吳某的親屬將村委會起訴至法院。廣東高院對該案指令再審,法院認為,吳某的後果令人痛惜,但行為有違村規民約和公序良俗,且村委會並未違反安全保障義務,不應承擔賠償責任,法院再審駁回吳某親屬訴求。
  • 食品安全歸根到底要靠法治
    專家談「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法治治理創新」最高人民法院近期發布的《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特點和趨勢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顯示,食品類糾紛佔比近半,30.78%的爭議涉及食品安全問題。如何有效應對新時代食品安全工作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
  • 訪談視頻丨 以創新為牽引推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落細
    記者: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請問甘肅近幾年來在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中有哪些創新舉措?牛紀南:甘肅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視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嚴格按照全面依法治國戰略部署,全力推動各項舉措落實見效。一是重視制度建設,讓各項工作有可遵循、可衡量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