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桃花潭邊的水墨江南

2021-01-09 海南日報數字報
  文/圖 本刊特約撰稿 一凡

  安徽涇縣,南依黃山,西臨九華山,如同小家碧玉夾在兩位大家閨秀間,眉清目秀卻不肆張揚。這裡有詩仙李白心曠神怡的「桃花潭」,有「涇川三百裡,佳境千萬曲」,有名揚天下的宣紙,有小橋流水、白牆青瓦裡的水墨江南,實在是修身養性的好去處。夏初,我們一行在此流連數日,很是愜意。

  桃花潭水深千尺

  涇縣城西40公裡處的桃花潭,是青弋江源頭,因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而蜚聲中外。由於交通尚不便利,這裡遊人遠不及黃山、九華山多。相對於黃山與九華山,它不見得「驚為天人」,也不似麗江那麼人潮湧動,它如淑女,安靜站在人前,眼波流盼,很是養眼。青山綠水間,徽派古村落在細雨濛濛裡盡顯妖嬈,難怪天馬行空如詩仙李白,亦不惜在晚年反覆來涇縣遊歷。

  從縣城驅車前往景區的路上,路出奇地顛簸。然而這完全無礙於遊興,一路青山綠水,初夏裡嫩綠的喬木、灌木及叢生的草本植物一概倒映於平如鏡面的江面或湖面,偶有徽派建築點綴其間,很是水墨江南。一位同行友人,向以嚴謹、不苟言笑著稱,不料也詩興大發,用濃重的滬語,搖頭晃腦地讀著:「白鷺下秋水。孤飛如墜霜。心閒且未去。獨立沙洲旁。」(李白遊涇縣時所做詩歌《白鷺鷥 》)。好的風景裡,人人皆為詩人。

  桃花潭上無桃花,卻有比桃花美得多的潭水、建築,有比桃花美得多的自然與人文。下榻之處面山近水,全按舊式徽派建築風格建成———馬頭牆、小青瓦,夜深人靜,聽取蛙聲一片。蛙聲中,躺在床上,想起大部分都已消耗在水泥森林中的時光,也因有幸在此流連,而對生命有一絲絲感動。

  清晨時分,起了個大早,極目遠眺,遠山如黛,白雲已在山頭追問寂靜,潭面上如煙的霧氣穿行於岸邊叢林中,此情此景,怎一個「美」字了得?當年雲遊四海的詩仙,被汪倫所誘,前來涇縣,並被它的「美色」所迷。今天的許多畫家、文人墨客,仍舊紛至沓來。潭邊的民居依舊保留了一個多世紀前的模樣,人們依舊在河邊用一世紀前的工具及清洗液———皂角來清洗衣物及餐具,汪倫曾宴請李白的「萬家酒店」依稀仍在。細雨中「萬家酒店」巷口,讓人想起的也許不是李白的豪情,而是你似遠卻近的初戀,是一個像丁香一樣結著幽怨的姑娘。

  

  水墨查濟

  查濟村位於涇縣縣城西60公裡處,明清古建築群座落於流水潺潺的查濟河兩岸,綿延lO裡,現存明代建築80處,清代建築109處。古詩說:「十裡查村九裡煙,三溪匯流萬戶間;祠廟亭臺塔影下,小橋流水

  杏花天。」,形象刻畫了這裡煙雨江南的秀色。從桃花潭景區坐渡輪到達村口,迎面便見著三個小丫頭在出售新鮮桑果。毫無怯場的叫賣聲裡,雜著吳語的溫軟及北方方言特有的硬朗。當地人說,這是涇縣吳語,不過受北方方言之一的江淮官話影響大些,所以,和一般的吳語並不太一樣。

  我們買了一些桑果,入口實在清甜,於是索性把孩子們的桑果全買了,瞬間吃光。我們緊追著孩子們問是否還有得賣,回答說家裡的全摘光了。再往前行,迎面幾個婦人過來,拎著幾大籃子桑果,像是剛採的,很是新鮮。我們大喜過望,問道:「可以全部賣給我們嗎?」不想婦人笑道:「我們也只是遊客,這是自己去採的」。失望之情難以用語言形容———旅行之中,無法大快朵頤,是一件多麼讓人惆悵的事!

  沿著查濟河往前走,一路是寫生的美院學生們。時時降臨的細雨,讓整個村子如古琴般典雅,然而也令他們不得不時時中斷寫生,走到屋簷下,與身邊同伴在耳語中等待雨停。這裡不少民居成了各美院的寫生基地,畫家及未來的畫家們每年在這裡消磨時光,過一段「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寫意人生,在不經意間完成他們的作品。

  都說藝術必須是閒人的作品,此話不假,試想若你每日行色匆匆,何來聽風看雨,沐雨觀霞的雅興?這裡沒有麗江那麼有名,也沒有烏鎮那麼交通便利,然唯其如此,能坐上顛簸大巴前來的,倒往往都是真正的旅行愛好者。他們有時會呆上一周或是更長時間,每天只是閒坐著,咖啡加書本,日復一日地消磨時光。也許這不是當代社會推崇的主流生活方式,但的確是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他們喜歡用更安靜的方式細細品味當下。

  查濟村幾步一橋,全用三根長條原石建成,然而無一座橋與其他橋是完全相同的。在村子盡頭,幾乎所有人都會被一座叫「一簾幽夢」的小橋吸引。綠色藤本植物的枝條覆蓋了整座橋,幾乎下垂到河面,微風拂過,帘子似開又合,仿佛是古時待字閨中的女子,欲啟簾窺探客堂裡前來提親的郎君。

  宣紙是這樣煉成的

  涇縣隸屬宣州,也是宣紙之鄉。隨行的涇縣朋友給我們看了他十歲孩子寫的毛筆字,弄得幾位成年人自愧不如,一位已近退休的同伴笑說:「你孩子毛筆字都寫得比我好,以後老漢不知道怎麼在江湖上混了,也不知道你們涇縣的雞鴨鵝豬牛羊們會怎麼看我啊」?眾人聽了,一陣鬨笑,並一致要求參觀宣紙的製作過程。

  涇縣宣紙嚴格以產於涇縣本地的沙田稻草和青檀樹皮為原料,並利用涇縣特有的山泉水,按傳統工藝及配方精製而成,有「國之瑰寶」、「千年壽紙」的美譽。宣紙製作過程極為複雜,包括將反覆錘打後的樹皮、稻草進行切割、攪拌、打漿,再以竹廉抄成紙張並烘焙成紙。最讓我們稱奇的還是師父們抄紙時的熟練,據說能保證每張紙成品質量不超過30克,真是神乎其技。宋代歐陽修描述的「無他,但手熟爾」的神一樣的賣油翁,便指的是他們這樣的技術工人。我們在邊上看著,見到成堆的成品也忍不住用手摸一下,感覺的確堪稱「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淨」。有位頗有書畫修養的同行者,興致來了,將墨水往紙上一灑,墨滴很快被潤墨性極強的宣紙吸附,並很快擴散開來,變得深淺不一、疾徐有序,猛一看還真以為是一幅梅花圖。眾人見此,喝彩不已。書法家與畫家,在這樣的紙上寫字或作畫,真是骨神兼備,神採飛揚。有時想想,這些技術工人的偉大,並不亞於那些在宣紙上畫出水墨中國、水墨江南的藝術家們。可以說,宣紙製作本身,便是一門藝術。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因為他們愛海南
    每到周末,熱心的「走讀海南」的活動組織者們就自發在網絡論壇裡發布活動召集帖。任何對海南本土文化感興趣的人都可以通過網絡跟帖報名參加。他們常常設計有獨特的文化線路,這些路線幾乎都不是成熟的旅遊路線,而往往是鮮為人知的文化「真跡」——那些真正殘存著海南歷史文化痕跡的地方。
  • 海南日報數字報-用筆尖和鏡頭記錄海南自貿區建設進展成效
    「逐浪先行海之南——百家媒體看海南」中央媒體海南行採訪活動在海口啟動。接下來的6天時間裡,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求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35家中央媒體的38名記者,將前往海口、三亞、文昌、瓊海、陵水、澄邁等市縣以及洋浦經濟開發區,圍繞海南自貿區建設的亮點成效展開深入採訪。  3月7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海南代表團團組開放活動上,省委書記劉賜貴向國內外媒體發出到海南實地採訪的邀請,以便國內外更好地了解海南、認識海南、宣傳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深愛海南,姑母稱我「副島長」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杜穎    冰心是中國現當代文壇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文學大師,在她70多年的文學創作生活中,撰寫了數以千計的文學作品,她也是新中國兒童文學的開拓者,《寄小讀者》、《小桔燈》、《再寄小讀者》等作品,影響了幾代人。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劇,讓我歡喜讓我憂
    ■ 莫小山(海南)    我相信,很多同齡的海南人與我一樣,有一段與瓊劇結緣的經歷
  • 海南日報數字報-讀書讓我看到了大世界
    ■ 海南日報記者 楊道  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儘管已經在2月7日結束賽事,但餘韻未了、影響持續發酵。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月亮與沉香
    這條道路是水做的,盡頭有白沫的蕾絲邊兒,白沫下面是浪退之後轉為緊實的沙灘。我想,不管是誰,這時候都想走過去,走到月亮下面仰望月亮,就像在葡萄架下看葡萄。  脫掉鞋子,發現我的腳在月亮下竟很白,像兩條肚皮朝上的魚,腳跟是魚頭,腳趾是它們的尾鰭。我在沙灘走,才抬腳,海水急忙灌滿腳印,仿佛我沒來過這裡。月光大道真誘人啊,金光在微微動蕩的海面上搖晃,如喝醉了的人們不斷乾杯。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期待「古燈」有個好歸宿
    文\海南日報記者 郭暢  「年代久遠,很多燈都沒了燈芯,難以點亮,有些遺憾。」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國首例人工繁育翼手參培植成功
    本報三亞10月30日電 (記者孫婧)體型如哈密瓜般大小、表面呈淡紅色、渾身遍布管足……新品種海參翼手參正靜靜地躺在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研究所實驗室裡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文魁匾額背後的歷史風雲
    整匾獨板一塊,材質為坤甸木,海南俗稱黑鹽木。匾額長154.5釐米,寬47釐米,厚2至2.4釐米,其底子為硃砂紅漆,「文魁」二字陰刻黑墨,原塗金粉已基本褪盡。整匾字體楷書,上下款題字陰刻。  海南考生葉晃佩、邢樹燕赴京趕考中舉  海南葉氏始祖葉茂,尊稱「葉茂公」,宋末元初之七品縣令,原籍浙江台州,出仕文昌,在瓊定居,至2017年,歷時739載,繁衍27世,子孫數萬人。葉晃佩為瓊州葉氏的第十八世孫。文魁匾額現在的主人葉世健系瓊州葉氏第二十三世孫,為葉晃佩的第五世孫。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小黑痣可引發黑色素瘤
    海口市民李向林邊照鏡子觀察臉上的黑痣,邊問著身邊的同事。痣與黑色素瘤有什麼關係?黑色素瘤真的這麼可怕嗎?它是一種怎樣的疾病呢?記者為此採訪了省內有關專家為您解答。  小黑痣引發黑色素瘤  已在海南作了10年導遊的秦向明在四五年前發現他的左腳後跟外側,有一個芝麻大的黑點,當時也沒在意。2012年,他看了電影《非誠勿擾2》後有點擔心,就去醫院檢查,並用雷射將其打掉。
  • 海南日報數字報-用「四多」書寫人大代表的責任與擔當
    全國兩會前奏——代表委員履職記  ■ 本報記者 李磊  2月28日,汽車駛出中線高速烏石互通,在崇山峻岭間行駛半個小時後,海南日報記者來到了全國人大代表符小琴的工作單位
  • 海南日報數字報-精細筆觸繪出古籍靈動
    文\海南日報記者 尤夢瑜 實習生 林敏  兩手相握,側頭凝視,這是明代舞者的一招一式;拆解細分,圖文詳解,這是宋代建築的一榫一卯
  • 海南日報數字報-妙曲佳音中的瓊劇流年
    面對海南日報記者的不解,黃慶萍解釋道:「這是同一唱段的兩種唱法,四五十年前的老式唱法中,只有板腔,沒有曲調。在新式唱法中,曲調韻律富於變化,唱腔更為悠揚、頓挫,情感表達更曲折動人。」  從1949年至今,不論是聲腔、曲調,還是舞美、編劇等方面,瓊劇都發生了許多變遷。一代代瓊劇人推動瓊劇不斷向前發展。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口百年壽匾上的名流群像
    文\海南日報記者 梁君窮 通訊員 張王明  編者按  這段時間,「朋友圈」裡攝友和驢友們有關海口市秀英區永興鎮美梅村「壽溢古稀」牌匾的消息可謂刷爆了屏,也吸引了一眾文史愛好者和鄉土文化專家前去尋古和鑑寶。
  • 海南日報數字報-情人節的愛情約會
    ■ 曉劍(海南)    那一年的2月14日,他和她因愛而約會於北京西郊頤和園正門南側的銅獅子旁,那一天
  • 海南日報數字報-特殊教育,期盼更多關愛
    4月28日早上8點,在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學校啟聰部九(3)班的教室裡,語文教師蔡殷正在為孩子們一一輔導早讀《陋室銘》。「因為手語的詞彙量很小,有很多近義詞,要讓孩子們完整地讀完一篇課文,很多手語都是要現教的。」蔡殷說。  蔡殷2012年從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畢業之後便來到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學校教書,同時任班主任。
  • 海南日報數字報-「韓明疇商住樓」報建文本批前公示
    1、公示時間:10天(2020年4月28日至5月7日);  2、公示方式:海南日報、建設項目現場、市政府網;  3、公示意見反饋方式:(1)電子郵件請發送到:wczrzj@163.com;(2)書面意見請郵寄到文昌市清瀾經濟開發區白金路2號文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規劃管理室,郵政編碼571339;(3)意見或建議應在公示期限內提出,逾期未反饋,將視為無意見;
  • 海南日報數字報-打小立志拿槍打鬼子
    文\海南日報記者 侯賽  很多人,年輕時候入黨,一開始也不是抱著「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
  • 海南日報數字報-星華海岸城二期項目變更方案規劃公示啟事
    2、公示地點:海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門戶網站(http://zzgj.haikou.gov.cn);建設項目現場;海南日報;海口日報。3、公示意見反饋方式:(1)電子郵件請發送到:zzgjcsgs@haikou.gov.cn。(2)書面意見請郵寄到海口市長濱路第二行政辦公區15棟南樓2056房海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城市設計管理科,郵政編碼:570311。
  • 海南日報數字報-畢業季
    幾場梅雨,飄灑江南江北。淅淅瀝瀝的雨水,滴滴答答地洗滌楊花。一尾青春,就這樣在歲月的拐角處,悄然地擱淺。  揀個晴日,送幾個畢業生離校,心中五味雜陳。想起探春遠嫁時的那句:「風雨路三千,各自保平安。」不由感嘆,茫茫人生,無涯的時空,誰都不是歸人,只是一騎匆匆的紅塵過客罷了。道一聲:同學,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