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這十部紀錄片帶你體驗生命之美

2021-01-09 中國日報網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為了保護全球的生物多樣性,1992年在巴西當時的首都裡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153個國家籤署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1994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29日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以提高人們對保護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的認識。2001年將每年12月29日改為5月22日。

紀錄片《地球:神奇的一天》中說道:「地球與太陽的共舞,孕育了地球上千萬種動物和植物。有些很常見,有些卻是稀世珍寶。」由於拍攝技術的日益先進,儘管我們生活於城市的高樓之間,但我們可以藉助製作精良的記錄片、電影來了解地球上的各種生命,與影片中各類可愛、兇猛、巨大、微小的生物角色來一次親密接觸。

這些紀錄片除了展現地球生物的豐富外,還揭露了一些我們難以迴避的生態問題。希望我們在看完這些影片後,能善待地球上的每一個生命,努力去改善它們以及我們的生存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就等於保護了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石,保護了人類文化多樣性基礎,就是保護人類自身。

《地球:神奇的一天》

BBC自然類紀錄片一直廣受關注和讚譽,這部影片由BBC地球影業在2017年推出。

《地球:神 奇的一天》用幽默、親密、感性而令人驚嘆的電影感來講述地球上這充滿你見所未見而無法想像的神奇的每一天。影片跟隨太陽的腳步從世界上最高的山到最遠的島、從野外的叢林走到繁華的城市,記錄了地球南北東西38個自然生靈神奇的一天。

觀眾可以跟隨電影的鏡頭徜徉在地球的各個角落,與那些鮮為人知的生命共同經歷生活:蜉蝣一日一生,抹香鯨龐大卻溫順,帽帶企鵝呆萌卻勇敢,長頸鹿連戰鬥都保持著優雅的身影,英勇的企鵝爸爸每天都要從事一項與大海以性命相搏的工作來撫養家人……這些至美的生靈與人類共同擁有同一個地球。

《微觀世界》

拍攝於1996年的《微觀世界》歷時四年,以非凡的攝製技術,引領觀眾們進入昆蟲世界,在陌生的微縮生命體中發現人類情感的共鳴。

影片利用特殊的微觀攝影機,別具匠心地捕捉了昆蟲世界的奧秘。這是黎明時分,在地球上的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裡,隱藏著一個星球般巨大的天地。草叢是森林,小石子是高山,而水滴則成了汪洋大海。在這裡,平時令人「恐怖」的蟲子門展現出了另一種不一樣的美。當你近距離仔細察看這個世界時,你會發現原來毛毛蟲的毛原來這麼光滑;相互依偎的蝸牛溫馨得賺人眼淚;勤奮的屎殼郎每天都在認真對付著他們的糞球;蜘蛛會在水下用一個小氣泡作為自己的餐廳;天牛就像公牛一樣在互相較勁。每隻蟲子原來都不曾閒著浪費光陰。

導演在長達20年的研究準備與拍攝過程中,將草原昆蟲巧妙而幽默地擬人化,向人們展示了一個森林裡、草叢下放大了無數倍的世界。

該片無以倫比的攝影技術,獨具匠心的拍攝角度,將森林下、草叢下的世界無數倍放大到觀眾的面前,昆蟲、草葉、水滴無不纖毫畢現。竟成為壯麗的奇觀。你會驚訝於在我們的腳下,竟有這樣一個世界存在。該片獲得第二十二屆凱撒電影節最佳攝影和最佳剪輯獎。

《我們誕生在中國》

這是一部由中國先鋒導演陸川執導,迪士尼自然跨國團隊製作的野生動物題材的大電影。該片以中國三個獨有的野生動物家庭——四川大熊貓、三江源雪豹、川金絲猴為主線,講述了它們在神秘的自然保護區出生、成長的感人故事。

影片以交叉剪輯的方式來 講述他們各自在自己的活動區域中出生、成長的故事,在幽默和歡笑中也隱藏著成長的不舍和感動。嚴酷的自然環境、天敵的威脅,都無法阻擋這些野生動物從出生伊始就追隨自己種群千百年自然進化中形成的生命軌跡和生長發育規律,完成自然的輪迴。

《我們誕生在中國》是迪士尼自然(DISNEY NATURE)品牌下首部以國家地域拍攝的自然題材電影,向世界展示中國獨樹一幟的豐富自然地貌風物和特有的神奇物種。

《藍色星球》、《藍色星球2》

《藍色星球》是歷年來首套全面探索海洋世界的自然歷史專輯。由BBC製作的史詩般的海洋全紀錄。珍貴的畫面帶領觀眾見識海洋最恐怖與最具魅力的一面。

藍鯨的遷徙,神秘的深海,絢麗的淺海,沙漠般的遠洋,這就是我們藍色的星球。最後一集集中講述海洋面臨的問題,提醒我們,是時候像保護陸地上的野生動物那樣,設立海洋自然保護區來保護我們的藍色海洋了。

《藍色星球2》則是BBC在2001年推出的口碑紀錄片《藍色星球》時隔16年再推續作。

該片由BBC自然歷史部耗時四年時間展開橫跨四大洋的125次旅行,依託先進的拍攝技術和4K攝影機拍攝完成。從墨西哥灣的海底火山爆發,到南極洲冰層下 1000米,力求為觀眾帶來最震撼的海洋景觀。

這裡有驚惶失措的七色海葵、瑰麗的珊瑚海,種類繁多的魚兒在海洋裡爭奇鬥豔、潮汐沼澤地帶更是世界上最富饒的地方,豐富的植物供養著為數眾多的生物……

《小巨人》

影片展示了在巨大的冒險世界裡,最渺小動物的驚人生活——一隻生活在樹林中的花慄鼠和一隻生活在亞利桑那州沙漠中的蠍子鼠,他們發現自己需要獨立面對世界,快速成長。用他們巧妙的生存技巧,我們的這些小英雄不僅能存活下來,還成為了他們生存世界的主人。

《地球四季》

《地球四季》用細膩的鏡頭娓娓道來動物真實生活與人類想像的自然棲息之間的天差地別,一起體會「活著」的飽經風霜和彌足珍貴。

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草鳥蟲,靜動分明地構成了自洽的呼吸節奏,唯一確切不變的,是作為孕養生靈的母體地球。

導演雅克貝漢說:「我們需要與自然界和平相處,因為人類不可能孤單地生活在這個地球上。」於是,他回歸到了本質,探討人類與自然如何共存。他近乎偏執地追逐著拍攝技術的革新,以極致的靠近去觸摸真實。藉助特製山地車,與雪狼、麋鹿、犛牛等森林動物們並肩同行,展現了動物們最真實的情感與神韻。

《美麗中國》

《美麗中國》將全部以高清晰度方式拍攝,將使觀眾置身於中國的多彩風光中,包括漢代宮殿、蒙古草原和維吾爾的沙漠、絲綢之路、青藏高原。影片還包括罕見的大熊貓和一種珍稀的中國特有的食魚蝙蝠的珍貴生活記錄。

《帝企鵝日記》

《帝企鵝日記》是在南極大陸上生活的帝企鵝的生存和繁衍的故事。影片展示了帝企鵝這個滑稽、可愛而又堅強的物種怎樣與嚴酷的自然環境和它們的天敵作鬥爭,怎樣對小企鵝傾注它們的愛,從而完成他們的生命延續之旅。

在南極洲地凍天寒的冬天,企鵝對生活環境的選擇十分有限:一邊是北部,這裡有廣闊的海洋,相對溫暖的生存環境,充足的食物來源;一邊是南部,寒冷終年、冰雪覆蓋,但環境相對穩定。為了使剛出生的小企鵝不受氣候突變所帶來的危險,帝企鵝只有離開安逸的北部踏上長達幾百公裡、危險的旅程前往寒冷的南部,在那裡產卵,孵卵,直到春回大地。這一切只為了物種的繁衍。這種看起來柔弱笨拙、容易受傷的動物,在從北部前往南部繁殖的九個月的旅程中表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

影片展現了幾千年來荒無人煙的南極大陸內部,一群動物的勇氣,抗爭,愛情,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遷徙的鳥》

候鳥遷移過程艱辛萬分,既要克服長途飛行的辛勞,亦要克服大自然嚴峻的挑戰。故事重點環繞候鳥南遷北移的旅程,講述候鳥如何克服自然環境,在大風沙中尋找出正確方向、在冰天雪地中如何保護自己、在汪洋浩瀚海洋中如何獵食。

大天鵝要飛越1200公裡的長途旅程,牠那份對生命的堅持,對子女的照顧,一一叫人尊敬。沙丘鶴在漫天風沙中追尋出路,要面對酷熱天氣的考驗,也要抵禦大風沙的摧殘,全都默默承受,挺著胸與大自然作戰到底,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找到出路,活出精採。企鵝在冰天雪地下仍要與海鴉對抗到底,保護企鵝BB 的安全,儘管當中滿是失敗氣餒,但仍堅強支撐下去,面對親情,自身的安危也顯得微不足道。

《猴子王國》

「迪士尼自然」製作團隊推出的自然紀錄片《猴子王國》將鏡頭對準南亞叢林,講述了一個新降生的小獼猴和它的媽媽的故事。

在獼猴的世界中也存在著等級劃分,高等級的獼猴優先獲得一切資源,包括食物和配偶。在產下兒子吉普之後,瑪雅的世界徹底地改變了。瑪雅下定決心讓自己的兒子登上等級階梯的最高處。瑪雅和她的家族居住的Castle Rock遭到了一個更強勢猴子家族入侵,她和家人不得不遷徙到別處。然而瑪雅憑藉著她的狡猾與心機,幫助家族在陌生的新環境中穩定下來,並且更加強大。最終不可避免的是,他們必須重新奪回Castle Rock,而瑪雅也可以幫助她的兒子Kip事先關於未來的夢想。

《猴子王國》以非常嚴肅和嚴謹的態度,深入到了猴子的生態圈中,將動物界的生存和權利鬥爭展現的驚心動魄,觀賞性極強。

(編輯:舒靚 李海鵬)

相關焦點

  • 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原標題: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訂江西手機報:電信、聯通用戶發簡訊JX到10626655,移動用戶發簡訊JXB到106580009,3元/月  大事記  公元前  前334年——格拉尼科斯河戰役:亞歷山大大帝擊敗波斯帝國軍隊
  • 《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重新確定於明年5月17日至30日在昆明...
    隨著《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重新確定於2021年5月17日至30日在雲南省昆明市舉辦,「生物多樣性」的目標、方法和全球通力合作,又成為國際範圍的熱點關注內容。近年來,生物多樣性也涉及「人」與文化層面。生態文明理念開始融入保護機制。2019年9月,生態環境部與《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共同發布了COP15大會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這一主題,旨在倡導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強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努力達成公約提出的到2050年實現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和惠益分享,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
  • 來雲南省博物館,發現古滇生物多樣性之大美
    有網友認為這些場景可能反映了2000多年前的古滇生物多樣性的一個方面。希望能有文博專家做些解答,解疑釋惑。為此,1月6日,記者專門採訪了雲南省博物館的相關專家,請他們就網友關注的話題作些解答。採訪中,有專家稱,雲南省博物館以動物為題材的青銅器藏品在整個中國的青銅藏品中都十分獨特罕見。從一個側面精彩生動地展現了古滇生物多樣性之大美。
  • ...生物多樣性公約》 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將於2021年5月17日在...
    《生物多樣性公約》 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將於2021年5月17日在昆明舉辦 2020-07-28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磅回顧:生物多樣性、同一個健康和COVID-19問題特別線上會議召開...
    在此背景下,SBSTTA與SBI於2020年12月15日至16日舉行了一場規模盛大的線上特別會議來保持召開COP15的勢頭,同時便於籌備這兩個附屬機構會議。生物多樣性和人類健康在各種規模上密切相關,大到行星,小到個人微生物群。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幫助調節地球的物質和能量流動以及對突然和逐漸變化的反應。生態系統,包括糧食生態系統,依賴多種多樣的生物為生命提供必要服務,包括食物、清潔空氣、淡水的數量和質量、藥物、精神和文化價值、氣候調節、病蟲害調節、減少災害風險,每一項都對人類身心健康至關重要。
  • 2009國際生物經濟大會
    題目:解析複雜微生物群落構效關係的系統生物學方法 6月27日 報告人:ShujiAdachi,日本京都大學 題目:脂肪酶催化生產功能性食品原料 報告人:許建和,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題目:生物催化發展與應用趨勢 報告人:譚天偉,北京化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7) | 綿頭雪兔子:雪白絨毛 敦實可愛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7) | 綿頭雪兔子:雪白絨毛 敦實可愛 2020-01-22 15: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海大耗島:一個小而豐的生物多樣性樣本
    2018年至2019年,遼寧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張恆慶教授團隊採用樣方、樣線和固定樣點相結合的方法,首次對大耗島生物多樣性開展了全面本底調查,為大耗島動植物資源留下歷史記錄。今年6月16日,在調查報告完成半年多後,遼寧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黨委組織張恆慶教授、本報記者及長海縣相關工作人員組成科考團隊重訪大耗島。
  • 研究:森林裡的樹越高大 生物多樣性就更豐富
    TNC一項新研究表明,生長高大樹木的森林具有更高的生物多樣性,這一研究結果有助於推進自然保護工作。我們的保護工作也正面臨著類似的窘境:如何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儘可能多地保護生物多樣性?TNC生態學家切斯坦·馬克斯(Christian Marks)認為,麻煩在於,想要知道保護工作如何將其善行最大化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人們都知道森林碳匯能減緩氣候變化的影響,同時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最近,馬克斯的科學團隊發現,森林中樹木的高度與森林中樹木種類呈高度正相關關係。
  • 《生門》一個關於中國女人生育的紀錄片
    素材量達500個小時,形成80多個故事,最後從拿到拍攝對象授權的40個完整故事中選取了這4個故事。影片並未迴避在女人在生育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甚至有的問題極其殘酷。在緊張之餘,鏡頭也沒有漏掉產房裡的人與人之間所存在的溫情,醫患之間帶有幽默感的交流、手術成功後在醫務室裡醫生放下心後的笑顏,這些瞬間都被真實拍攝下。
  • 愛護地球生命,守護共同家園,《完美星球》全球同播!
    這部年度史詩巨製是由BBC一臺、Discovery、企鵝影視、德國電視二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法國電視臺和公開大學聯合出品,Silverback Films承制。本片結合獨特的視角和突破性的影像技術,揭示了自然力量與生物多樣性的完美契合與相互支撐。
  • 科學網—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紀錄片
    ,但是拍紀錄片時卻不知道,這是紀錄片讓他興奮的地方。】 第三屆波蘭電影展最近在北京、成都和杭州舉辦,新片舊片總共展出了十部。作為波蘭電影的代表人物,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作品每次都是電影展的必備片目。記得上次在大銀幕上看他的作品還是兩年前在北京國際電影節上看的《殺人短片》。這次的影展又放映了他的《兩生花》和「藍紅白」三部曲的《白》。有意思的是,這次影展在這兩部劇情片之前,分別放映了他早年的兩部紀錄片《守夜人的觀點》和《醫院》。
  • 展示生命的力量,抗癌主題紀錄片《生生》9月28日優酷上線
    在醫學科技發達的今天,仍然有一種病讓無數的醫務工作者束手無策,它就是人們口中的「眾病之王」——癌症。9月28日,由優酷和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聯合出品的我國首部以抗癌為主題的醫療人文紀錄片《生生》正式上線,該片以癌症患者為核心拍攝對象,記錄了癌症患者、家庭、醫務工作者及社會醫療體系與疾病抗爭的真實故事,用影像的方式詮釋了對生命意義和價值的重新解讀。
  • 快手「12動物天團」世界地球日出道,系列直播帶你看見每一種生命
    羊駝、金絲猴、球蟒等讓人既熟悉又陌生的生物,也許我們對它們的名字耳熟能詳,但卻很少近距離走進動物的世界。在即將到來的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快手聯合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石探記、新京報書評、ipanda共同發起動物主題科普活動,將12種按照傳統12生肖類目衍生的動物組合成「12動物天團」,在世界地球日期間發起為期一周的直播活動,以大眾喜聞樂見的內容呈現形式,激發更多人了解認識動物的興趣。
  • 2021年「一個地球」峰會將於1月11日召開|為昆明CBD COP15預熱
    法國將與聯合國和世界銀行合作,在2021年1月11日下午二時至五時(北京時間當晚九時至凌晨)主辦圍繞生物多樣性的「一個地球」峰會(One Planet Summit)。這將是一次提高國際社會對自然保護領域雄心水平的機會,同時也將回應危機帶來的新問題。
  • 明年5月17日在昆明舉辦!
    2020年5月22日,雲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2020年「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新聞發布會召開。會上,雲南省生態環境廳一級巡視員高正文介紹原定於今年10月15日至28日在昆明召開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即COP15大會,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已延期,地點不變,目前籌備工作仍在有序推進。
  • 紀錄片《生門》講述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本報訊(記者祖薇)陳為軍導演、陳梁監製的13集劇集式紀錄片《生門》,本周四起登陸東方衛視周播劇場,這部在武漢大學中南婦產科歷時6年製作完成的電視劇集,用鏡頭語言直擊產科生命誕生殘酷而溫情的現場,大體量的直觀記錄將滾滾紅塵濃縮在方寸的產科間。
  • 講述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紀錄片《生門》對準產科病房
    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等擔任指導的大型劇集紀錄片《生門》21日起登陸東方衛視周播劇場,這部在武漢大學中南婦產科歷時6年製作完成的電視劇集,用冷峻的鏡頭語言直擊產科生命誕生殘酷而溫情的現場,大體量的直觀記錄將滾滾紅塵濃縮在小小的產科病房。
  • 5月17-30日在昆明召開的COP15呈現級別高、規模大等5個特點
    12月4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COP 15雲南省籌備情況暨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題新聞發布會,COP15雲南省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省林草局、中科院昆明分院就COP15雲南省籌備情況、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等相關工作進行發布。
  • 你熱愛生命嗎?生育題材紀錄片《生門》告訴你答案
    我看生育題材紀錄片《生門》看到一半時哭得淚流滿面。我的感動之處與母親和孩子無關,只在中南醫院產科主任李家福醫生和產婦夏錦菊的幾句對話。夏錦菊在產前有兇險性前置胎盤症狀,病勢危機。在剖宮產手術中,她兩度心臟停跳,幾乎是在最後關頭被大夫們生生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