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有四位「衛將軍」:除了司馬昭,另外三位分別是誰呢?

2021-01-17 情懷與歷史

衛將軍,始於西漢時,漢文帝由代王入繼帝位,設衛將軍一員,以親信宋昌任之,總領京城南北軍,金印紫綬 ,二品品級。到了漢末三國時期,衛將軍與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皆開府(即設將軍府),置官屬,掌握禁兵。由此,非常明顯的是,衛將軍因為執掌京城禁軍,顯然是位高權重,甚至可以和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相媲美了。那麼,問題來了,三國有四位「衛將軍」:除了司馬昭,另外三位分別是誰呢?

一、司馬昭

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說《三國演義》為子尚),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為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次子、晉景帝司馬師之弟、晉武帝司馬炎之父。

正元二年(255年),毌丘儉、文欽等在淮南起兵勤王,司馬師率大軍東徵,司馬昭兼任中領軍,留鎮洛陽。期間,文鴦帶兵襲營,司馬師驚嚇過度,再加上本來眼睛上就有瘤疾,經常流膿,致使眼睛震出眼眶,病重時,司馬昭自都城到許昌省問,拜為衛將軍。對此,在筆者看來,司馬師將弟弟司馬昭晉升為衛將軍,已經在為權力的交接做準備了。前面已經說過,衛將軍執掌都城禁軍,地位堪稱舉足輕重。在司馬師看來,自己一旦去世的話,司馬昭可以憑藉衛將軍這一官職,從而迅速掌控曹魏都城洛陽,避免忠於曹魏的勢力趁勢反撲。

不久之後,司馬師去世,魏帝曹髦命司馬昭鎮守許昌,令尚書傅嘏率六軍回京師。司馬昭用傅嘏及鍾會的計謀,自己率軍回京。到洛陽後,司馬昭晉位為大將軍,加侍中,都督內外諸軍、錄尚書事,輔助朝政,帶劍穿履上殿,司馬昭辭讓不受。自此,在晉升為大將軍後,司馬昭成功接替了司馬師留下的兵權,也讓曹髦奪回權力的計劃落空。

甘露五年(260年),曹魏皇帝曹髦被弒殺,司馬昭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263年),司馬昭分兵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滅亡蜀漢,受封晉公。次年,進爵晉王。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病逝,時年五十五歲,葬於崇陽陵。數月後,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二、曹洪

曹洪(?-232年),字子廉,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魏武帝曹操從弟。

陳壽在《三國志》中記載:文帝即位,為衛將軍,遷驃騎將軍,進封野王侯,益邑千戶,並前二千一百戶;後徙封都陽侯。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位時,曹洪擔任衛將軍。轉任驃騎將軍,進封野王侯,進邑千戶,並前二千一百戶。後徙封都陽侯。黃初七年(226年),曹洪家富但性格吝嗇,曹丕年輕時曾向他借錢而不獲,因此懷恨在心,借曹洪的門客犯法一事,將曹洪打入大牢並要處死。

對此,群臣前去說情,沒能奏效。在卞太后和郭皇后的勸說下,曹丕便將曹洪免為庶人,削奪官位、爵號、封邑,這也意味著曹洪失去了衛將軍這一官職。公元226年,曹丕駕崩,太子曹叡即位,拜曹洪為後將軍,改封樂城侯,食邑千戶。太和四年(230年),曹洪復拜驃騎將軍。太和六年(232年),曹洪去世,被追諡為恭侯。其子曹馥嗣侯。

三、姜維

姜維(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約,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省甘谷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天水功曹姜冏之子。

陳壽在《三國志·姜維傳》中記載:十年,遷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是歲,汶山平康夷反,維率眾討定之。又出隴西、南安、金城界,與魏大將軍郭淮、夏侯霸等戰於洮西。胡王治無戴等舉部落降,維將還安處之。

延熙十年(247年),姜維遷升為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延熙十九年(256年)春,姜維被遷升為大將軍。姜維整頓兵馬,與鎮西將軍胡濟兩路出兵,約定在上邽會合,但胡濟卻沒有來,導致姜維在段谷被魏將鄧艾擊敗,姜維死傷甚多,百姓因此埋怨姜維,而隴西也躁動不安。姜維於是請求自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

景耀六年(263年),姜維聽聞鍾會治兵關中,上表劉禪,派遣張翼、廖化分別駐守陽安關口、陰平橋頭防患於未然。但黃皓告訴劉禪敵軍不會到來,而蜀漢群臣也不知道此事。在魏滅蜀之戰中,雖然姜維擋住了鍾會,但是,鄧艾卻在由景谷道偷渡,進兵至綿竹,擊破諸葛瞻,劉禪開城投降,並敕令姜維投降。姜維軍士各個都拔起刀劍揮砍石頭髮洩心頭的憤怒,但無可奈何,姜維率軍向鍾會投降。姜維投降鍾會後,知道鍾會有謀反之心,於是勸說鍾會設法殺害魏將,鍾會一方面陷害鄧艾,一方面準備起兵造反,但事情敗露,姜維、鍾會及蜀將張翼等都被殺害,鄧艾也被田續殺害。

四、諸葛瞻

諸葛瞻(227年-263年),字思遠,琅琊郡陽都縣(今山東省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大臣,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子。景耀四年(261年),諸葛瞻擔任代理都護並任衛將軍,與輔國大將軍董厥共同執掌尚書臺事務,也即執掌了蜀漢的朝政。但當時宦官黃皓弄權,朝中大臣都遷就庇護他,沒有人出來糾正這一弊端。作為蜀漢的衛將軍,諸葛瞻並沒有戰場上的歷練,這也是他最終敗給鄧艾的主要原因。

景耀六年/炎興元年(263年)冬天,魏國徵西將軍鄧艾奇襲陰平(今甘肅文縣),自景谷道攻入,諸葛瞻帶領尚書張遵(張飛之孫)、尚書郎黃崇(黃權之子)、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之侄)督率軍隊前往抵抗,但是,諸葛瞻到達涪縣後盤桓不前。面對這一情況,尚書郎黃崇多次勸他迅速搶佔險要地勢,不讓敵人進入平原,諸葛瞻猶豫不決,沒有採納他的意見,黃崇因為諸葛瞻的失策而痛哭。

不久之後,鄧艾長驅直入,蜀軍前鋒被打敗,諸葛瞻退守綿竹,鄧艾遣使送信誘降諸葛瞻:「你如果願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為琅邪王。」諸葛瞻大怒,斬殺鄧艾使者,率軍出戰。在這場戰役中,諸葛瞻兵敗被殺。擊敗諸葛瞻後,鄧艾大軍成功兵臨蜀漢都城成都,從而迫使後主劉禪放棄了抵抗。因此,從這一角度來看,蜀漢的兩位衛將軍,也即姜維和諸葛瞻,都需要為蜀國的滅亡承擔不可推卸的責任。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漢朝歷史上的四位「冠軍侯」:除了霍去病,另外三人分別是誰呢?
    並且,在漢朝數百年的歷史上,除了王莽、曹操等極少部分大臣之外,大部分文臣武將都沒有獲得公爵。所以,對於漢朝歷史上的文臣武將,侯爵無疑是自己能夠獲得的最高榮譽了。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冠軍侯,就是漢朝歷史上含金量十足的一個爵位。冠軍侯,是西漢曾經出現的列侯爵號,取「功冠全軍」之意,於元朔六年(前123年)分封名將霍去病。
  • 曹魏一共有16位「司空」:第一位是王朗,後面分別是誰呢?
    到了三國時期,司空依然是非常顯赫的官職,在地位上不輸丞相、大將軍等官職。其中,就曹魏來說,歷史上共有16位司空,基本上都是由資歷深厚的大臣來擔任的。一、王朗王朗(?~228年),本名王嚴,字景興。東海郡郯縣(今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人。漢末至三國曹魏時期重臣。。建安元年(196年),孫策南攻會稽,王朗率軍抵禦,終為其所敗,並在逃亡途中被孫策擒獲,受到禮遇。
  • 1955年授銜,大將候選人一共有15位,評上了10位,另外5位是誰?
    1955年的時候,新中國開展了授勳儀式,給曾經為中國付出血與淚的將士們授銜,期間一共有15位大將人選,不過最終只評選了10位大將,那麼剩下的這5位都是誰呢?實際上除了戰死的那些傑出將領以外,很多將軍都有資格本評選為大將,但是大將的名額卻只有十個,因此最終還是有將軍遺憾落選。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來認識一下這些落選的將軍吧。
  • 姜子牙封了365位正神,闡教弟子卻只有11位,他們分別是誰
    在《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封了365位正神,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截教弟子,少部分是凡人和闡教弟子。其實仔細去數一下的話,闡教弟子只有11位上榜。至於為什麼這麼少?除了跟元始天尊主持封神工作有關外(有私心),關鍵是闡教弟子本來就少,如果上榜過多的話,那元始天尊跟光杆司令有啥區別呢?
  • 輔佐康熙的四位大臣,除了桀驁不馴的鰲拜,你還知道其他三位嗎?
    順治帝福臨突然病逝,由於生前沒有冊立太子,他臨終時接受湯若望的建議,因玄燁出過天花具有免疫力而選其為繼承人,以遺詔的形式冊立玄燁為皇太子,同時指派四位大臣輔政,除了桀驁不馴的鰲拜
  • 開國57位上將,其中有三位是國軍將領,他們分別是誰
    但是,有一點容易被忽略。那就是國軍起義和投誠的將士,正是由於他們迷途自焚、早日幡然悔悟,站到了人民這一邊,才使得我軍的人民解放事業進行得很順利。他們的正義之舉,無疑加速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在起義或者投誠的著名國軍將領有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程潛、盧漢、龍雲、陳明仁、董其武、陶峙嶽、高樹勳等等。其中有三位國軍將領取得了我軍的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陳明仁、董其武和陶峙嶽。
  • 1988年17位上將,有4位百歲將軍,他們是誰?誰最高壽
    1988年恢復軍銜制度以後,在這一年裡有17位將領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李德生、趙南起、楊白冰、李耀文、洪學智、張震、王海、尤太忠、向守志、萬海峰、遲浩田、劉振華、徐信、王誠漢、郭林祥、劉華清、秦基偉。這17位將軍都很高壽,其中有4位年齡超過百歲,他們是誰呢?誰最長壽呢?
  • 曹操一生真正忌憚的三國名將,只有以下三位,其餘都是浮雲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雄才大略、威震三國的傑出人物,也有讓他深深忌憚的三國名將。那麼,曹操究竟忌憚誰呢? 其實,根據《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記述,小編認為:曹操真正忌憚的三國名將,只有以下三位: 第一位:周瑜
  • 神話傳說中,北海除了有申公豹,還有三位上古神人,他們是誰
    姜子牙在最後封神的時候,將申公豹的元神封為東海的分水將軍,而身體則用來填北海之眼。話說北海並不是個安靜的地方,在神話傳說中,還有三位上古神人待在那裡,他們是誰呢?接下來我們簡單聊下。在一望無際的北海上,有一座名叫北極天櫃的山峰,它矗立在遙遠的北海邊緣,連接著天與海的盡頭。而這三位神人就在北海和天櫃山之中遨遊,他們吸收了日月的精氣光華,生成了奇異的樣貌。
  • 三國時三位算命奇人,一位讓曹丕苦笑,一位司馬昭重用,他最可惜
    三國多奇人!比如諸葛亮,已經成為了神一般的人物,說他是「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但這顯然是誇張了,因為諸葛亮雖「神」,但對於算命或說預言這方面,卻並未見到任何記載。相反,在《三國志》等歷史記錄中,卻記載了幾位算命奇人,其中最神奇的有三位。
  • 中國名人第一村:出了600多位名人,其中有59位宰相,59位大將軍
    中國名人第一村:出了600多位名人,其中有59位宰相,59位大將軍導語:眾所周知,曹操麾下謀士眾多,光是他重用的,能夠被大家叫的上名字的就有五位,而那些叫不出名字,或者沒有被羅貫中提到的謀士,那就更多了。
  • 清朝最牛的一支部隊,僅七千人,卻出了幾十位將軍,四位總統
    文|歷史追不停 清朝最牛的一支部隊,僅七千人,卻出了幾十位將軍,四位總統。 在上個世紀初期,中國還處於封建社會。閉關鎖國的中國,因為第一次鴉片戰爭被迫打開了國門,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那時的清政府,開始發現自己落後於世界,便開始尋找圖強的辦法。
  • 白袍小將都有誰,第一位眾所皆知,第二位是梅長蘇的原型
    白袍小將都有誰,第一位眾所皆知,第二位是梅長蘇的原型大家看古代戰爭電視劇時,一定對這個詞不陌生——「白袍小將」。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兩軍對陣中,一身白盔銀槍的將軍往來衝殺,勇猛無敵。而敵對陣營總會喊上一句「白袍小將,報上名來」,或許是刻意營造白袍將軍的神勇,白袍將軍登場時,敵軍總是不知此人是誰,故而以白袍小將稱之。久而久之,白袍小將的大名就傳開了。其實歷史上,有很多立下赫赫戰功、神勇無敵的白袍將軍,他們每一位從武藝到品行,都有著近乎完美的形象。小編猜想,大家看到白袍將軍,首先想到的應該都是趙雲。
  • 原屬湖北麻城乘馬崗的9位開國將軍,為何劃歸新縣,他們都有誰?
    眾所周知,中國十大將軍縣在湖北有2個、再加1個將軍鄉。分別是紅安縣、大悟縣、將軍鄉是麻城市乘馬崗鎮。那很多人就有疑問了:麻城不是開國大將、中將、少將都有30多人也不算少,為什麼麻城卻只是將軍鄉呢?
  • 劉禪寫下3字,司馬昭看後放下殺心,手下不解,司馬昭:反過來念
    眾所周知,三國裡的蜀國之所以走向覆滅,關鍵還是因為劉禪的庸碌無為。雖然諸葛亮為他撐起了一片天,但其去世後,劉禪卻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最後導致曾經三國裡最強的蜀國卻成了第一個滅亡的。從此,後人也用「扶不起的阿鬥」來形容那些毫無作為的皇帝。
  • 1955年授銜,大將候選人有15位,評上了10位,還有5個人是誰?
    1955年的時候,新中國開展了授勳儀式,給曾經為中國付出血與淚的將士們授銜,期間一共有15位大將人選,不過最終只評選了10位大將,那麼剩下的這5位都是誰呢?實際上除了戰死的那些傑出將領以外,很多將軍都有資格本評選為大將,但是大將的名額卻只有十個,因此最終還是有將軍遺憾落選。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來認識一下這些落選的將軍吧。
  • 河南一座山埋了6朝24位帝王,古墓超十萬座,是古人最嚮往的墓地
    那歷史上有哪些朝代的帝王安葬在這裡呢。東周時期東周時期在邙山有八座周天子的墓葬,只不過沒有具體考古發掘,加上歷史文獻有限,具體有哪些周天子葬在邙山還不清楚。邙山墓葬東漢時期東漢的皇帝壽命普遍不長,小皇帝特別多,雖然有東漢有11位皇帝,但是真正壽命超過30歲的沒幾個。
  • 三國中,呂布最不想面對的4位大將,最後一位可與他同歸於盡
    除了號稱「潘無雙」的潘鳳外,那可真是掃遍天下無敵手。然而即便是這樣的一位好漢,卻也有著四位完全不弱於他的對手,甚至還有機會擊敗他! 趙雲雖然並不是三國中斬敵最多的大將,甚至擊殺將領的記錄也是寥寥。但是他作戰勇敢,不僅萬軍叢中能殺個七進七出,更是徵伐一生毫髮無傷。此等記錄試問誰能做到?所以趙子龍在很多人眼裡,都是繼呂布後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如果他們有機會交手,怕是一場龍爭虎鬥吧!
  • 享年71歲在位24年,幾乎耗死所有勁敵的孫權,為何沒能一統天下?
    而三國時期有一位皇帝的諡號卻非常霸氣。 他的諡號為大皇帝。 這諡號在歷史上可以說是獨一份,那麼能夠享有如此殊榮的皇帝是誰呢,不是曹操,更不是劉備,而是孫權。
  • 消滅蜀漢後,鄧艾被封為太尉,鍾會被封為司徒,誰的官職更大?
    那麼,問題來了,消滅蜀漢後,鄧艾被封為太尉,鍾會被封為司徒,誰的官職更大?一首先,對於鄧艾和鍾會來說,在滅蜀之後都被曹魏加官進爵。其中,鄧艾被封為太尉,鍾會被封為司徒,就這兩個官職來說,在地位上實際上不相上下的,也即都屬於漢末三國時期的「三公」。三公,是古代地位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秦朝建立之後,秦始皇推行了三公九卿的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