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書故事|二十年前,沒有網絡的青年人給筆友寫信

2021-01-15 別再說懂我

中國家書故事 | 二十年前,沒有網絡的青年人給筆友寫信

13:56來自別再說懂我

大家好,我是蔣雲帆,來自南京大學。下面,由我來為大家講述與信件相關的那段過往。

今年2月的一個晚上,我剛買了一堆新書,家中暫時騰不出空地來安置,便決定整理一下家裡唯一的老書櫥,希望能收拾出一點空間來。書櫥是全家人共用的,十多年來堆滿了舊課本、舊報紙、舊雜誌和難得一用的舊書,雜亂不堪。我硬著頭皮收拾了一會兒,忽然注意到書櫥最上層角落裡有一隻透明文具袋,鼓鼓囊囊落滿灰塵,蜷縮在兩本大書的背後,只露出一個小角。我有些好奇,將它取出來拍去灰塵,看清了它裡面竟然裝滿了信件,其中許多還有完整的信封包裝。是誰的信呢?就我所知,我們家誰都沒有寫信的習慣。何況,這些信看起來如此滄桑,絕對已經有年代了。我暫時放下收拾的工作,坐下來打開文具袋,拿出一封信仔細打量。看見信封上寫著父親的名字,我才意識到,這是父親收到的信。

可是,誰會給父親寫信呢?

私拆信件總是不好的。我拿著文具袋去找父親,想求得他的許可。父親看起來比我還驚訝,他翻出幾封舊信掃視著,沉默了片刻才自語般說「是的,這是我的信」。他面部的線條也忽然柔和下來,仿佛有哪個開關在他身上打開了,他看信的眼神、沉思的神情和嘴角若有若無的微笑,都是我以前從未見過的。怎麼描述那種感覺呢?就好像面前一根脆脆的黃瓜忽然變成了一隻柔軟的絲瓜。

「爸,這些信我能看嗎?」我試探著問。父親沉默了一下,我幾乎緊張起來。這還是第一次,我忽然感覺到這似乎像是父親珍藏的秘密。過了一會,父親突然笑了一下:「當然可以。」他又低頭看向手上的信,「這些人,我好久沒聯繫了。」

「是爸你的同學嗎?」

他搖頭。「是我的筆友。那會兒,你還沒出生呢。」

「咦!爸你怎麼想到要交筆友的?」我簡直覺得這是小說才有的情節。

父親神秘地一笑:「當時交筆友很流行的,就是……上世紀末這世紀初吧。你爸我當然要趕個潮流。」仿佛是怕我對「潮流」二字難以理解,他忽然摸了摸多年不變的寸頭,「看不出來吧,你爸當時是留長頭髮的。」

1999年,父親在泰州剛工作不久,便遇上了這股「筆友熱」。那時父親有一臺收音機,常聽的幾個電臺都有發布尋找筆友的信息。父親記下了一些地址,借著青年人的簡單與熱情寄出了幾封信,並十分幸運地得到了回信。其中重慶有一位叫「瑜兒」的年輕姑娘,是幾個筆友中最活躍、來信最多的。通信約一年後,父親和母親結了婚、有了我,家裡要忙的事情開始變多,也就不再有大把的時間和精力維繫筆友關係。那之後,這些信件也就被束之高閣,一晃,竟已過去了二十年。

懷著好奇,我打開了一封「瑜兒」的來信。雖然我從未見過她,但信如其人,她快人快語的活潑形象已在那一筆一畫間悄悄升了起來。我邊讀邊想像著,不能不為這一段「紙上情誼」所感動。它並不特別,只是兩個普通人的普通交流;它甚至也沒有情節,只是一段流水帳般的瑣屑訴說。但是,它之所以如此打動我,或許正是因為它的普通和瑣屑。在它裡面,我第一次見到了父親的另一面。

比如,父親過去也曾關注農活。「你來信說你們那兒種小麥和水稻……」在我印象中,父親常常袖手不問家事,幾年前,我們家裡的田還未被徵用時,他也從未在田裡幫過忙。年輕時的他會不一樣嗎?

「你說下田啊?肯定的。」父親回憶著,「農忙的時候,整天覺都睡不好。不過,要是不忙農活,田裡黃黃綠綠的倒很好看。現在那些地都被用來蓋樓房了,你是見不到了……」

原來父親也喜歡過動漫。筆友的信裡寫到:「你看過那部日本動畫片《灌籃高手》嗎?啊!我特別喜歡櫻木花道和流川楓……」我一直以為父親對動漫興致缺缺,認為那是「小孩子看的」。每次我在客廳對著電視哈哈笑時,父親總是無動於衷地背對著我,坐在角落裡敲著鍵盤。沒想到年輕時的父親,也會和我們一樣因為「追番」而瘋狂啊。

「《灌籃高手》?我當然看過,」父親笑了一聲,「我想想,櫻木花道,流川楓……唉,現在都忘了,當時我還挺喜歡,可惜一天只播一集,我到點了就守在電視機前……你還記得那種舊式的電視機嗎?又厚重屏幕又小,看著很吃力,不過我還是看得津津有味的。」

信裡父親也想過去當兵。我嘻嘻地笑著,真要把晚餐桌邊喝著啤酒的中年男子與信中那個一腔熱血的青年相聯繫,可挺不容易呢。

「你爸我身體可好了。」父親舉起手讓我看他臂上的肌肉,「我沒去當兵,家裡事多,廠裡工作也忙,我畢竟顧不了那麼多。想當兵那時也是年輕,容易激動,聽說那件事之後特別生氣。現在想起來,還是感嘆國家強大了好啊。」

最讓我好奇的,還是父親一定信裡對筆友傾訴過什麼感情上的煩惱,因為他的筆友回信寫到:「也是的,我看我幫不了你了,因為我不了解你的情況,只能在遙遠的地方祝你幸福……」父親當時應該正準備和母親結婚吧?是什麼樣的煩惱使他選擇對一個素未謀面的女筆友傾訴呢?難道他也曾為某些情感問題而糾結不安嗎?不過這件事我最終沒好意思向父親提起,只旁敲側擊地詢問他是如何與母親認識的。父親說到是村裡一戶人家做媒,介紹他與母親認識的。「那時候你外公還在開拖拉機,來我們村附近運貨,和做媒的那人聊過幾回就熟了,我和你媽也認識了。」

看到這封父親和女筆友的信,我突然有一點忐忑起來。信中的那個年輕的父親,曾經青澀而充滿激情、細膩又滿心迷茫。這個信裡的年輕人讓我覺得陌生,卻也讓我對眼前真實的父親有了進一步了解。原來他也有過這樣的時光,原來他並不總是那麼語氣強硬高高在上。我不得不承認,父親並不是生來就要成為我的父親的。若當初他的人生軌跡偏離一點點,我就不是他的女兒。對此,我簡直有種後怕般的慶幸。我本沒有想到一封信會引出我這麼多莫名的擔心,但交談中,父親的從容卻漸漸平息了我的不安。

「都過去二十年了。哈哈,哈哈。」

他笑,我和他一起笑。在笑聲中我忽然覺得,兜兜轉轉一大圈,父親還是我的父親。不過信中那個青澀的毛頭小子,也躲在父親的內心深處,和我們一起笑著。

家書的原文如下:

嗨!小小:

見信好!

唉!該說些什麼呢?不是沒有說的而是不知該先告訴你什麼!你現在應該很好,對吧!

你近來忙著鞋子的問題可是比我好!我可慘了,一個星期沒有休息時間,天天要上課,而每次等著處理故障的時間,比真正處理的時間還長,而且經常由於坐久的原因吧!我的腳都坐腫了,氣死人!而且,我們壓力還是比較大的,我現在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因為我如果考不到中級我會覺得好丟臉的。不過還好,因為我成績算比較好的了,只不過貪玩了點,記性差點。他們有人比我還緊張,壓力還大!(笑臉)

告訴你少年!……告訴你一個不幸的消息,由於剛才XX(我們教務科長,現在是我們班的負責人,很討厭的)進來把我嚇了一跳,我趕快把寫給你的信藏起來,後來他走了之後我又繼續寫結果忘了我下面要給你寫什麼了,任我想了一節課都沒有想起來,唉,完都完了!

哦!你來信說你們那兒種小麥和水稻!你問我們這裡呀!我也不知道耶!因為我連小麥和水稻都分不清楚,我們這裡可能和你們那裡不同,重慶市中心以工業為主,我們所以看不到什麼農作物,頂多有些菜!

哦!你看過那部日本動畫片《灌籃高手》嗎?啊!我特別喜歡櫻木花道和流川楓。真的好好看,可是每天只演一集!討厭!

哦!你說你想去當兵嗎?是因為北約的事嗎?重慶的響應也很大的,我從江油回來那天正好重慶的大學生在重慶市人民政府前遊行示威。好多大學生,我也去看了一會兒,我站在行人道上看著眼前的人群從身邊經過時,不知怎麼的忽然覺得十分痛,眼淚不禁就流了下來,我感到悲哀,我們祖國不強大,就會被人欺負!

嗯!我發現我的朋友怎麼老是遇到同一個問題,我的好友(女生)她也是玩了一個朋友,她們家裡人不同意,我才幫她想了個辦法,還不知道能否解決!你呢?也是的,我看我幫不了你了,因為我不了解你的情況,只能在遙遠的地方祝你幸福!還有你別有了老婆就忘了我呦!

好了,也寫得差不多了!首先,要說聲sorry!因為我近來都不定,我的意思是我的考試在6月23、24、25日,而再後來我可能會去雲南玩,看世博會,還有可能去西昌玩兒,所以我收不到你的信!不過我會寫信給你,我的分配還不知道在哪兒!不過我會分在成都分局,我選擇了成都分局,選擇了離開重慶,唉!不知是錯還是對!

我好累啊!上學太累了!我好想睡一個好覺,可是不行,天天都沒有睡醒!我想考完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睡一覺!

祝:

前程似錦!

身體健康!(旁註:糟了:我寫留言寫傻了,跟誰都要寫這兩句怎麼跟你也寫!)

一帆風順!Don’t forget me!

嘿!你看(人像)我給我同桌的男生畫的像!我說他不剃鬍子像仙人掌,把他氣死了,其實我覺他挺慘的!鬍子開始是我叫他別剃的,因為我好其他不剃鬍子是什麼樣的,為什麼有個男生都要剃鬍子!結果他兩天沒有剃被我「洗刷」慘了!還有他不服氣因為他是分頭,而我把他畫成了小平頭,像刺豬一樣!

給你出兩道腦筋急轉彎!1.豬是怎麼死的?2.有個人走在一個獨木橋的中間了,而前面來了一隻狼,後面來了一隻虎他是怎麼過去的?快點想!

Your:瑜兒/Autumn

99.6.12日

作者 | 蔣雲帆

美編 | 李子涵

圖片來源 | https://unsplash.com/

相關焦點

  • 深度的感情模式|有了微信後,現在的人為何而寫信?
    很多人即便沒有聽過傅聰彈奏的鋼琴曲,也看過他父親寫給他的《傅雷家書》。在通信尚未如此發達的上個世紀,書信寄託著親人、愛人和朋友之間的情感,越過萬千河山。一封封家書傳遞親情,一封封情書訴說衷腸,一封封尺牘探討人生哲理。  兩千多年來,中國形成了獨特的書信文化,為中華文人的思想碰撞做出過巨大貢獻。但在現代社會在發展中,書信逐漸被簡訊形式代替。
  • 全國青少年家書寫作暨家書徵集活動在京啟動大小學生分享家書記憶
    隨後,在「家書朗讀」環節,著名朗誦藝術家陳鐸朗讀了1959年10月1日傅雷寫給長子傅聰的家書,著名朗誦藝術家虹雲朗讀了趙一曼烈士寫給寧兒的兩封家書,北京科技大學文法學院社會工作專業2013級本科生馬汀蘭朗讀了當代大學生的家書,北京市東城區史家實驗學校六年級學生、曾獲央視「2016中國讀書少年」全國總冠軍的葛天宇朗讀了自己2015年寫給爸爸媽媽的一封家書,鄭州聯勤保障中心某部宣傳幹事陳晨朗讀了軍人家書
  •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來自1965年抗美援越的一封家書!
    這是寫於1965年的一封家書,抗美援越,即將開赴前線,火車上寫給父母的家書。爸爸、媽媽:日前,接到緊急命令,提前畢業到越南戰場執行任務,今天我坐在南下的火車上給你們寫信。美帝國主義發動侵越戰爭的戰火已經燒到祖國的大門口。
  • 千名學生操場寫家書 女生愧疚:忘了寫信格式
    劉靜和她的家書   好久沒寫信,格式都忘了   劉靜說,爸媽在農村,多年不寫信,「平時有空就視頻,說實話,我都記不清寫信的格式了。」   劉靜坦言,平時視頻的時候,自己想說的話說不出來,寫信更能表達感情,「以後,我會定期給爸媽寫信,在信中撒撒嬌。」
  • 合工大5載筆友計劃寫不完山裡山外的紙短情長
    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11日電(記者 李彥龍 通訊員 周磊)來自遠方的一紙書信,寄託著一片真心,溫暖著千裡相隔的彼此。2020年9月,新學期伊始,合肥工業大學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在貴州丹寨縣組織長青二小開展筆友計劃,讓安徽合肥的在校大學生和兒童與丹寨縣長青二小的小筆友進行結對,通過書信交流,分享山裡山外的生活和成長。
  • 寫信的人,是喧囂時代最後的貴族
    寫信的人,是喧囂時代最後的貴族。而大多數人,活得越來越粗糙。文/鄧娟你上一次寫信是什麼時候,而最後一個給你寫信的人是誰?馬爾克斯寫過一個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他生活的最大動力就是每周五去碼頭邊守候郵船,十五年裡換了七屆政府,年邁的上校依然在等待。這是魔幻大師馬爾克斯寫過的最不魔幻的故事。
  • [家書裡的中國]女兒,勿忘本!勿牽掛!
    央廣網益陽9月25日消息(記者劉禕辰)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國之聲聯合全國婦聯推出特別策劃《家書裡的中國》,今天推出第五篇《女兒,勿忘本!勿牽掛!》。  2002年3月18日,湖南益陽夏政達寫給留學在外的女兒夏青的家書。以下是家書節選:    青青:  你好。
  • 穿越67年的安徽老兵家書三封已找到親友
    原標題:穿越67年的安徽老兵家書三封已找到親友 一封家書的信封。(受訪者供圖)1948年長春圍城,至少有61封家書未能送抵安徽(詳見本報昨日報導《穿越67年,老兵家書想回家》)。「楊立盛是我大伯,這封信應該是寫給我奶奶的。」
  • 寧波大學2907名新生寫家書 50多封格式錯誤被退
    這不,中秋節寧波大學陽明學院2015年級的2907名新生分別給自己的爸媽寫了一份家書,算算時間,這份家書也應該到家裡了。只不過,這途中發生了一點不怎麼愉快的事情,至今已有50多封信,又輾轉被退回了學校。不禁讓人疑惑,這僅僅只是95後的學生不會寫信嗎?還是當下不少人的通病?
  • 想當年,空中交友和筆友那些事
    當年,空中交友和筆友那些事黃自宏進入千禧年後,隨著網絡尤其是QQ的橫空問世與發展,「網上交友」「網友」一度成為熱詞。那幾年,也誕生過一些網紅小說,比如《第一次親密接觸》。其實,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也曾有一股「跟著感覺走」的交友熱潮,那就是以「空中交友」為一派的和以筆友徵友為一派的。所謂「空中交友」,就是當時在電臺廣播中推出的一項免費徵友活動。徵友的格式內容,也是千奇百怪、應有盡有。當時,包括戀愛相親結婚,除去傳統意義上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有相當一部分年輕人,開始靠徵婚、徵友的形式來「勤能補拙」。
  • 一大學2907名新生寫家書 50多封因格式錯誤被退回
    這不,中秋節寧波大學陽明學院2015年級的2907名新生分別給自己的爸媽寫了一份家書,算算時間,這份家書也應該到家裡了。只不過,這途中發生了一點不怎麼愉快的事情,至今已有50多封信,又輾轉被退回了學校。  不禁讓人疑惑,這僅僅只是95後的學生不會寫信嗎?還是當下不少人的通病?
  • 家書裡的冰與火
    滑鼠不經意點開的,是一封家書。從落款看,這封信已在辦公電腦裡沉睡了12年。 家書的作者,是東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師的一名軍官。信寫自西北大漠駐訓一線,是否寄達,不得而知。 「不知道你在做什麼?也許在燈下看書,或者是上網,或者在想我。現在夜已深了,平靜的西北大漠,夜是冰冷的,但有一盞燈亮著,燈下,就是我在享受我的思念,在整理寄給你的東西,給你寫信。」
  • 61封家書_文化_騰訊網
    這批快半個多世紀前的信件,歷劫不滅,今年整理出版。生動又飽含父愛的文字,靈動又富於俏皮的插圖,呈現的是一個奇特的文本,打開的是一個獨特的世界。爸爸丁午的父親蹇先器曾經留學日本,後來成為中國皮膚病和性病學科的奠基人之一,母親則是日本人。
  • 《傅雷家書》:先做人,後成「家」,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的教育經
    1.初讀《傅雷家書》初讀《傅雷家書》的時候,我才只有12歲,剛上初一,對未來懵懵懂懂。《傅雷家書》中,收集著傅雷給兒子傅聰的許多書信,從1954年到1966年,這些信件,讀來讓人覺得親切又溫暖。因為是書信,寫就的時候,並沒有預備著給別人看,所以這些內容,或者很家常,也或者很體己。總之,它不是教條的,是私人的,是飽含著情感的,是更被人敬重的。
  • 傅雷家書07|(1954年)四月二十一日-七月四日晨
    你初到的那天,我心裡很想要你二十以後再走,但始終守法和未雨綢繆的脾氣把我的念頭壓下去了,在此等待期間,你應當把所有留京的琴譜整理一個徹底,用英文寫兩份目錄,一份寄家裡來存查。這種工作也可以幫助你消磨時間,省卻煩惱。孩子,你此去前程遠大,這幾天更應當仔仔細細把過去種種作一個總結,未來種種作一個安排;在心理上精神上多作準備,多多鍛鍊意志,預備忍受四五年中的寂寞和感情的波動。這才是你目前應做的事。
  • 寧大新生50多封家書被退
    寧波在線訊(記者邵巧宏通訊員郝曉帆褚晶君孫煜坤厲靜)  前不久,一位寧波父親寫給考上北大兒子的一封家書,刷爆了朋友圈。今年中秋節前,寧波大學的2907名大一新生,也忙著寫上了家書。  2907名學生,2907封滿載濃情的家書,中秋節前陸續從寧波寄出了。  算算時間,大多數家書應該能到家長手裡了。
  • 陳滿獄中家書披露:1993年每月僅吃飯就要花70元
    2月1日,「國內已知服刑時間最長的蒙冤者」陳滿無罪獲釋,在失去自由23年後,他終於能回到四川綿竹和家人過個團圓年。過去的這些年中,陳滿的父母給獄中的陳滿寄出了約300封書信。  昨日,華商報記者從陳滿的家人處獲得了1998年至2015年的200多封家書的照片,以及家人收到陳滿1993年以來的數十封回信的照片,並獲授權刊發。
  • 寫信,給什麼人
    譬如1928年4月9日信就寫了一大篇:「記得別後不久,曾得來信,未曾奉復。其原因蓋在以『結婚然否問題』見詢,難以下筆,遷延又遷延,終至不寫也。此一問題,蓋討論至少二三千年,而至今未得解答,故若討論,仍如不言。但據我個人意見,則以為禁慾,是不行的,中世紀之修道士,即是前車。但染病,是萬不可的。十九世紀末之文藝家,雖曾讚頌毒酒之醉,病毒之死,但讚頌固不妨,身歷卻是大苦。
  • 【主播念家書】寧波夫妻用時間告訴你,什麼是情比金堅
    視頻:主播念家書第四封:來自寧波白衣天使夫妻的枕下情話 【信件背景】:1993年,結婚三年的劉醫生跟沈護士因工作原因分隔兩地。當時,沈護士到麗水進修,丈夫劉醫生則在慶元工作。由於90年代通訊不發達,異地分居的兩人相約每天寫信,這便是其中一封。能做到用27年給同一個人寫情書的,有幾個?這對他們來說,卻只是平常。700多封情書,寧波夫妻用時間證明,什麼是真正的情比金堅。
  • 2907名新生寫家書 50多封因格式錯誤被退回
    原標題:2907名新生寫家書 50多封因格式錯誤被退回 一位新生寫給父母的明信片。   這是寧波大學陽明學院近日組織一次寫家書活動,來自68個班級的2907名大一新生,各個給自己的父母家人寫了一封家書。   在想像中,這封信必然會讓孩子們的父母感動又欣慰;沒想到的是,不少同學寫著寫著,就已經紅了眼圈。   他們說,離開父母開始了自己的生活,才知道父母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