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信,給什麼人

2021-01-16 經濟觀察網

郭娟

魯迅在通信中談自己談得最多的自然是給許廣平的「兩地書」了。情書中我我我、你你你地剖示自己、向對方坦白,正是所謂的卿卿我我。我的驕傲,我的懊惱,我的所憂所懼,我的向不曾與人道及的隱痛……皆與你分享。除許廣平外,還有個李秉中,那時是北大學生,早於許廣平,1924年就與魯迅通信了,後投黃埔軍校變成「武人」參加北伐,與魯迅很契合,似乎可以一起喝酒、談人生,是那種學生與年輕老師亦友亦師的關係。魯迅跟李秉中談得深,多半也是因為學生兼小兄弟一般的李秉中常要問「結婚然否」、「職業何為」一類人生大問題。魯迅一向愛護青年,答覆不會敷衍著說些套話空話,必要竭誠以奉,常常融匯了個人經驗與人生之思。譬如1928年4月9日信就寫了一大篇:

「記得別後不久,曾得來信,未曾奉復。其原因蓋在以『結婚然否問題』見詢,難以下筆,遷延又遷延,終至不寫也。此一問題,蓋討論至少二三千年,而至今未得解答,故若討論,仍如不言。但據我個人意見,則以為禁慾,是不行的,中世紀之修道士,即是前車。但染病,是萬不可的。十九世紀末之文藝家,雖曾讚頌毒酒之醉,病毒之死,但讚頌固不妨,身歷卻是大苦。於是,歸根結蒂,只好結婚。結婚之後,也有大苦,有大累,怨天尤人,往往不免。但兩害相權,我以為結婚較小。否則易於得病,一得病,終身相隨矣。」

這信放在情話綿綿的「兩地書」之間看,就很有意思。其時,魯迅已結束了與許廣平廈門—廣州的兩地相思,在上海甜蜜同居開始不到半年,而頑皮搗亂、頗耗費魯迅精力和時間的海嬰公子還未出生呢,怎麼就有了「有大苦,有大累,怨天尤人,往往不免」的喟嘆?是個人經驗還是泛泛而論?大約六七年後魯迅贈許廣平那首詩中,有「十年攜手共艱危,以沫相濡亦可哀」之句,其中「可哀」解作「可憐、可嘆」,是於艱危世道中婚姻家庭生活諸種苦辣酸甜滋味的繁複感慨吧。同一封信中,關於職業問題,李秉中有所求教,魯迅也有所回答:

「兄職業我以為不可改,非為愛國,為吃飯也。人不能不吃飯,因此即不能不做事。但居今之世,事與願違者往往而有,所以也只能做一件事算是活命之手段,倘有餘暇,可研究自己所願意之東西耳。自然,強所不欲,亦一苦事。然而飯碗一失,其苦更大。我看中國謀生,將日難一日也。所以只得混混。」

魯迅的深刻與力量來自於真實與真誠,敢於正視人生真實的底色,反對「瞞」和「騙」,即如這信中所答,決不是飄飄然的漂亮話。所以青年們為何追隨魯迅,看這封信已能明白一二。

魯迅與李秉中通信之初,還沒有與許廣平師生戀,與朱安的婚姻形同虛設,正像一個尚且年輕的老單身漢,周圍聚著一幫仰慕新文學作家的新式青年。他們交換書籍、信息,商談文稿,介紹出版,也喝酒吃點心。魯迅還曾為李秉中寫信給胡適,說李秉中「久慕先生偉烈,並渴欲一瞻丰采。所以不揣冒昧,為之介紹,倘能破著作工夫,略賜教言,誠不勝其欣幸惶恐屏營之至!」這就好比今天韓寒肯為他的粉絲寫駢四驪六的介紹信給陳丹青,請他接見一下。這也印證了魯迅肯為青年做種種「傻事」的傳說,比如給一個落魄青年補靴子等等。他那著名的「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自況,真不是唱高調。

給胡適寫這封信是在1924年,那時魯迅、胡適還殘存著《新青年》同人的舊誼,但信的書寫形式已經相當客氣。後來兩人道不同、漸行漸遠,這樣客氣的信也無有了。

說到客氣與尊敬,魯迅寫給蔡元培老鄉賢老領導的信、寫給母親大人的家書,無論稱謂、格式還是文辭,都相當恭敬,執禮周到。寫給母親的信,抬頭總是「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結尾總要「恭請金安」,行文言及母親大人,「大人」之前留白以示尊敬,說到自己總要以小一號的字寫「男」如何如何,落款「男(小字)叩」或加上「廣平及海嬰隨叩」。新文人而執舊禮節如此。後來海嬰漸大,其言動舉止就成為魯迅給母親信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以此慰藉老人家。如1934年5月29日信:「害馬(指許廣平)及海嬰均安好,惟海嬰日見長大,自有主意,常出門外與一切人搗亂,不問大小,都去衝突,管束頗覺吃力耳。」

同年6月13日信報告:「海嬰這幾天不到外面去鬧事了,他又到公園和鄉下去。而且日見其長,但不胖,議論極多,在家時簡直說個不歇。動物是不能給他養的,他有時優待,有時則要虐待,寓中養著一匹老鼠,前幾天他就用蠟燭將後腳燒壞了。至於學校,則今年擬不給他去,因為四近實無好小學,有些是騙錢的,教員雖打扮得很時髦,卻無學問;有些是教會開的,常要講教,更為討厭。海嬰雖說是六歲,但須到本年九月底,才是十足五歲,所以不如暫且任他玩著,待到足六歲再看吧。」讀了這樣生動的報告,老人家的快慰可想而知。

五四以降,魯迅一代人對於種種舊道德的反叛,就有「非孝」一項,什麼「二十四孝」什麼「臥冰求鯉」「郭巨埋兒」,特別是那個極不自然的「老萊子彩衣娛親」——老大不小的一個人假扮奶娃子,四腳朝天咿咿呀呀,在父母膝下承歡——倒有可能把高齡父母嚇得半死,魯迅極度厭惡這種做作、蒙昧甚至血腥的孝道,數度撰文抨擊。這一主題甚至延續到後來巴金的《家》。非孝,為了求得個性解放。這就是為什麼許廣平們當年鬧學潮反對楊蔭榆,特別討厭楊用虛擬的親情籠絡她們,連魯迅也不願聞,指出學潮不是婆婆媳婦之間的勃谿之爭。魯迅反對的是虛偽做作、以壓迫青年為目的的所謂孝道,他如何對待母親正可體現他的孝心,即如上面引用的信,倒是他以海嬰娛親了。

說到「娛」,魯迅其實相當具有娛樂精神。這說明:一、他智力過人;二、他精力過剩。

章川島章廷謙是魯迅的鄉黨,浙江籍,也是較早那一撥與魯迅混得很熟的人(如許欽文、孫伏園等)之一。魯迅與他「業務」上的往來主要是淘、印古籍書,比如印《遊仙窟》的事,兩人信上說過好幾回。大概魯迅覺得他為人老實,又有點「木膚膚」——紹興方言說人遲鈍,於是像代在上海謀生、已有新愛人的三弟傳話給八道灣前弟妹、也即鬧翻了的周作人日籍妻子羽太幸子之妹羽太芳子的差事,就託他去辦。也許魯迅這樣考慮:即便那日籍姊妹給點壞臉色看,他章川島木膚膚的也沒感覺。也許正是章川島的木膚膚,魯迅給他寫信總是輕鬆愉快兼調侃。比如信中稱北新書局老闆李小峰為「北新小板」;贈送自己的新著給新婚不久的川島,題詞寫得超搞笑:「我親愛的一撮毛哥哥呀,請你從愛人的懷抱中匯出一隻手來,接受這枯燥乏味的《中國文學史略》。」川島夫人斐君懷孕、生子,魯迅比喻為「發表其蘊蓄」,產期延後,被調侃為「出版延期」。

魯迅去廈門大學,也替川島夫婦謀職,並在信中詳細介紹情況,吃住行,賺薪水,處處替他們打算。當時廈門大學在草創中,魯迅初到時,被「陳列於生物院四層樓上者三星期,欲至平地,一上一下,扶梯就有一百九十二級」,「然此乃收拾光棍者耳。倘有夫人,則當住於一座特別的洋樓曰『兼愛樓』,而無高升生物院之慮矣。」(1926年10月3日信)他分析道:「此處最不便的是飯食,然而凡有太太者卻未聞叫苦之聲。斐君太太雖學生出身,然而煎荷包蛋,燉牛肉,做雞蛋糕,當必在六十分以上,然則買牛肉而燉之,買雞蛋而糕之,又何懼食不甘味也哉。」(1926年10月23日信)

川島聽說魯迅要離開廈大, 他擔心廈大的是是非非,魯迅解釋說:學校中自然也有汙濁人事, 但哪裡沒有呢?「我的脾氣太不好,吃了三天飽飯,就要頭痛,加以一卷行李一個人,容易做怪,毫無顧忌。你們兩位就不同,自有一個小團體,只要還他們應盡的責任,此外則以薪水為目的,以『愛人呀』為宗旨,關起門來,不問他事,即偶有不平,則於回房之後,夫曰:某公是畜生!婦曰:對呀,他是蟲豕!悶氣既出,事情就完了。我看凡有夫人的人,在這裡都比別人和氣些。……若夫不佞者,情狀不同,一有感觸,就坐在電燈下默默地想,越想越火冒,而無人澆一杯冷水,於是終於決定曰:『仰東碩殺!我勿要來帶者!』」國罵紹興版,老子不待在這兒啦!(1926年11月21日信)這一同樣的事,他寫在「兩地書」中給許廣平看時,就正經嚴重多了。待到許廣平為他擔心著急了,他又趕緊大事化小。參照著看,始知魯迅在廈門的如坐針氈,也真是與熱戀害馬而分居兩地這情形有關,不能全怪那些汙糟人事。

魯迅與章川島的通信計有六十餘封,娛樂調侃中,關於廈大,關於中山大學,關於他與顧頡剛的矛盾、官司以及與太陽社論戰、三十年代初參加左聯,這一段生活在寫給章川島的信中都有詳盡的展示。

川島章廷謙解放後在北京大學教書,1954年批判俞平伯時,他向王瑤發議論:「俞平伯寫東西,出發點並不是壞的,就是沒和政治聯繫,一經分析就壞了。」「從俞平伯那裡開刀來批判胡適思想似乎不太恰當。」「胡適的實驗主義在當時是好的。」結果被人寫進匯報向上反映。他忘了魯迅早在1927年通信中就告訴他的話:「我想贈你一句話:專管自己吃飯,不要對人發感慨。(此所謂『人』者,生人不必說,即可疑之熟人,亦包括在內。)並且積下幾個錢來。」當時在北大,章川島被目為「落後教授」。

寫信,給什麼人,寫信人因對象不同而在信中有不同的形象呈現。與曹靖華通信的魯迅,興奮於那個遙遠的新的國度——蘇聯的一切,渴望著也進行著與異域文化的交流;與青年木刻家們通信的魯迅,沉浸在藝術世界,期盼中國美術技藝進步;與鄭振鐸通信的魯迅,是意欲保存國粹,印《北平箋譜》不惜重金、連富家子邵洵美亦驚得咋舌;與胡風通信的魯迅,是被舉為左聯盟主卻有一肚子苦水要吐……不同的信,不同的側面,構成豐滿的魯迅形象。

還有時光流逝帶來的改變。魯迅晚年對於青年人如蕭軍蕭紅,仍如早年對待李秉中們的熱誠,但歲月的痕跡悄然改變著魯迅形象。與李秉中通信的魯迅還有著年輕的語氣,而與兩蕭通信中的魯迅已然有父輩的慈祥了,蕭紅甚至常常想到她的老祖父。

當然也有歲月不能更改的老朋友的交情,比如許壽裳。兩人從年輕到老一路走來,彼此了解,無需在信中剖白;有事相幫,有話直說;即便多時不見,亦不相隔,如,「弟等均如常,但敷衍孩子,譯作,看稿,忙而無聊,在自己這方面,幾於毫無生趣耳。」(1935年3月23日信)這樣的不昂揚、不風趣、不諷刺揭露敵手、淡然平常卻沉鬱之至的牢騷話,想來也只有向老友說說。

相關焦點

  • 致寫過的信和寫信的人
    趙老二在揚州上大一,張老三在珠海打工,孫老四選擇復讀……同齡的年輕人在不同機緣和選擇下分道揚鑣,他們的交集僅限於信,每個人都在與另外三個通信。小叔寫信時,背微駝,伏著,在我眼中,少白頭越發明顯。我總是想,平日幾乎不說話,一開口臉就憋得通紅的他,哪有那麼多事兒可寫?果然,一日,我發現他並沒寫信,只是在一疊廢增值稅表的背面抄著《羅蘭小語》。
  • 寫信的人,是喧囂時代最後的貴族
    寫信的人,是喧囂時代最後的貴族。而大多數人,活得越來越粗糙。文/鄧娟你上一次寫信是什麼時候,而最後一個給你寫信的人是誰?馬爾克斯寫過一個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他生活的最大動力就是每周五去碼頭邊守候郵船,十五年裡換了七屆政府,年邁的上校依然在等待。這是魔幻大師馬爾克斯寫過的最不魔幻的故事。
  • 深度的感情模式|有了微信後,現在的人為何而寫信?
    儘管如此,比起寫信,人們更願意選擇電話或者電子郵件的形式。許多00後沒有寫過一封有明確收信地址的私人信件,和書信的接觸也僅限於小學寫的書信作文。    書信交流的形式已不再是主流,但仍有很多人喜歡著這種帶著墨香的通信形式。
  • 中考作文指導:寫信作文指導<2>
    在稱呼下一行空兩格寫正文,寫信的主要內容,或告訴對方情況,或交流思想感情,或詢問、提出某些問題,要把事情一件件清清楚楚寫明白。正文通常以問候語開頭。問候是一種文明禮貌行為,也是對收信人的一種禮節,體現寫信人對收信人的關心。問候語最常見的是「您好!」「近好!」依時令節氣不同,也常有所變化,如「新年好!」「春節愉快!」問候語寫在稱呼下一行,前面空兩格,常自成一段。
  • 寫信寫出新花樣-簡訊信封隆重上線
    想必看到這裡,未來信封的鐵粉們應該知道我們要做什麼。是的,我們要蹭簡訊的這波劫後重生;蹭簡訊的天然優勢。最近有很多用戶反饋,想要寫信寄給朋友,但是不想郵寄,也沒有郵箱怎麼辦???說句實在的;在今天之前,小編也不知道咋整。只能告訴我們的客服小姐姐,這種情況,木得辦法。而今天!它來了!!!
  • 四年級上冊單元習作,怎麼樣寫一封信,寫信的格式和範文
    這就需要一項聯絡手段,就是寫信。實際上我們不寫信了的時間並不長,也就十幾二十年吧。有了電話以後,寫信的人就少了,有了網際網路,有了手機,再到有了智慧型手機,基本把書信這東西淘汰到沒有了。因為隨時隨地打開手機,有聲音,有模樣,就像面對面,何必費勁寫信呢。除非個別時候,不好當面來說,悄悄寫封信表達一些秘密的東西,就另當別論了。在古代書信更重要,因為以前交通太不方便了。
  • 這個星座的人很強勢,連川普的面子也不給!川普寫信也沒用
    什麼星座這麼厲害,川普連寫了兩封信給他也沒用,依舊我行我素,不給面子?柬埔寨首相洪森,大家認識吧!就在前兩天,川普寫信給洪森,川普在信中強調,「想和你做好朋友!」(大概意思,內容不讓發表)洪森說我只想和中國人做朋友!(大概意思,內容不讓發表)大家看到沒有,洪森就是怎麼強勢,川普寫信給他也不給面子。
  • 大學傳授傳統書信禮儀 中文系女生感嘆不會寫信
    記者有幸旁聽了這堂長達兩個小時的課程,彭教授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和豐富的資料和實例為學生們講解了應該怎樣寫信這樣一個看上去很簡單的問題。一名中文系女生聽了課後,感嘆自己原來一直不會寫信。   書信歷史 古代就有書信禮儀專著   彭教授先是給大家講解了中國古代書信禮儀的悠久歷史、文化和一些鮮為人知的典故。
  • 好的哥熱心助人 老教授寫信表揚
    好的哥熱心助人 老教授寫信表揚 2019-10-18 15:09:29   來源:中安在線
  • 殺害20多人寫信諷刺警察,史上最囂張兇手,電影十二宮背後的真相
    但今天要說的這個連環殺手,不僅多次作案,時間間隔不長,還多次寫信給報社和警察,炫耀自己的殺人戰績,甚至要和所有人玩解謎遊戲,解開裡面有自己的真實信息,能將自己抓捕。但如果解不開,那他就要繼續殺人,直到殺滿12人。扎心的是,兇手都這樣挑釁了,還預告之後的作案信息,警察依舊沒抓到兇手,至今未破。
  • 古人寫信有哪些規矩?稱呼、格式絲毫馬虎不得
    寫信對於我們而言,即熟悉又遙遠,在網絡發達的今天,相信很多人不再使用這一原始的通信手段了。在古代,寫信可是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不過,古人寫信規矩多,信件不僅僅是一種文字溝通,而且還處處透著一個「禮」字呢。書信往來,如何稱呼事關禮儀書信的使用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造紙術發明以前,人們就用竹簡、木牘、帛等做書寫材料。
  • 千名學生操場寫家書 女生愧疚:忘了寫信格式
    劉靜和她的家書   好久沒寫信,格式都忘了   劉靜說,爸媽在農村,多年不寫信,「平時有空就視頻,說實話,我都記不清寫信的格式了。」   劉靜坦言,平時視頻的時候,自己想說的話說不出來,寫信更能表達感情,「以後,我會定期給爸媽寫信,在信中撒撒嬌。」
  • 如果你有好看的信封 不如給我寫信吧
    你大概早就忘了上一次提筆寫信是怎樣的心情了。 信紙一定是要帶有淡淡香味的,信封上得點綴些小碎花,粘信封的貼紙也得精緻好看。 年少時苦惱於輾轉小店精心挑選漂亮信封卻不得的小糾結,如今即便覓得了這些,你還保有當初那份提筆寫信的衝動嗎?
  • 黃道帶殺手詭譎密碼破解 自稱殘殺37人 寫信狂炫
    綜合BBC、CNN報導,破譯後的訊息寫道,「我希望你們在試圖抓我的過程中有很多樂趣,電視節目上的那個人不是我。我不怕毒氣室,因為它將很快把我送到天堂(誤拼成paradice)。因為我現在擁有夠多的奴隸替我工作,其他人到了天堂後一無所有,所以才害怕死亡。我不害怕,因為我知道,我在天堂的全新生活將會非常輕鬆」。
  • 日殖民者銅像被砍 賴清德被曝親自寫信向日本報告
    海外網4月21日電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對於臺灣日據時期日籍水利工程師八田與一銅像16日遭「斬首」一事,臺南市長賴清德不僅第一時間指示臺南市政府警察局成立專案小組,全力積極偵辦,並要求5月8日前修復,更被曝親自寫信向日本
  • 為啥不能用紅筆寫名字或寫信?其實答案很簡單,這下總算知道了
    為啥不能用紅筆寫名字或寫信?其實答案很簡單, 這下總算知道了紅色幾乎就是中國在國際上的代表色,中國的文化中紅色就是喜慶的顏色,象徵著吉祥,還能驅邪 避鬼。紅色,是很多人最喜歡的顏色,它無疑也是獨特的。但是,很多人也都知道,在中國人的忌諱裡,有一條就是不能用紅色的筆寫字,不能成篇都是紅色。如果你小時候不懂事犯了這種忌諱的話,就會被家長或者老師批評,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你有沒有問過你身邊的人?這是不是因為什麼迷信?是不是封建腐朽的結論?其實這並不是封建迷信,而是一種深刻的文明的表現,是有著中國很傳統的背景。
  • 中國家書故事|二十年前,沒有網絡的青年人給筆友寫信
    中國家書故事 | 二十年前,沒有網絡的青年人給筆友寫信就我所知,我們家誰都沒有寫信的習慣。何況,這些信看起來如此滄桑,絕對已經有年代了。我暫時放下收拾的工作,坐下來打開文具袋,拿出一封信仔細打量。看見信封上寫著父親的名字,我才意識到,這是父親收到的信。可是,誰會給父親寫信呢?私拆信件總是不好的。我拿著文具袋去找父親,想求得他的許可。父親看起來比我還驚訝,他翻出幾封舊信掃視著,沉默了片刻才自語般說「是的,這是我的信」。
  • 冷冷質疑邦邦不給自己寫信,伊能靜再預言邦邦將對冷冷死心
    戀愛小屋最後一次多人約會來襲,趙雲帆和小朱的煮飯CP因為冷冷要提前退出節目再次獲得雙人約會權,獨自享受椰子大餐。夏侯、小黑、邦邦和林珏四人前往大黃鴨與海項目。同樣是約會,有人感情漸入佳境,有人關係卻低到冰點。明星觀察員們磕糖吃瓜兩不誤,心情猶如坐過山車,起伏不斷。
  • 亳州學院附屬學校與重慶奉節縣竹園鎮第一小學結對寫信 共話友誼...
    這讓董敏陷入思考:書信是種好體裁,但現在的孩子們還有多少喜歡寫信呢?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如何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心與心之間的交流,體驗信箋與文字的魅力,度過一個寒冷卻又溫馨的冬季,並在書信中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呢?  經長時間思考,董老師想到了在山城重慶同樣帶四年級語文的同學張老師,於是,董敏發出了「書信夥伴」的邀請。
  • 信封只寫媽媽收 書信大賽:萬名學生不會"寫信"
    市郵政局從5月17日到9月1日,在本市舉行了「極地海洋世界盃」青島市首屆青少年書信大賽,大賽組委會共免費發放了 20萬個專用信封供全市中小學生給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寫信,截至目前已有 10餘萬名中小學生參與了此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