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比較規範的書信。
彭教授在清華給學生上中華傳統書信禮儀課。
南方網訊 毛澤東寫給老師的信是什麼樣的?魯迅為什麼在信中稱許廣平為兄?為什麼日本韓國以及我國香港臺灣的書信裡面有那麼多生僻的字看不明白?我們現在寫書信需要什麼樣的格式和禮儀?三月十八日晚,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彭林老師給選修他的中華傳統禮儀課的一百五十餘名清華大學的學生上了一堂生動活潑的書信禮儀課程。記者有幸旁聽了這堂長達兩個小時的課程,彭教授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和豐富的資料和實例為學生們講解了應該怎樣寫信這樣一個看上去很簡單的問題。一名中文系女生聽了課後,感嘆自己原來一直不會寫信。
書信歷史 古代就有書信禮儀專著
彭教授先是給大家講解了中國古代書信禮儀的悠久歷史、文化和一些鮮為人知的典故。他介紹說,春秋戰國時期的信是寫在竹簡上的,為了防止別人偷看,就在上面用木板覆蓋起來,用繩子紮好,那個繩子就叫做「緘」。我們現在說「三緘其口」就是封好紮好的意思。後來用封泥把信封好,再在封泥上蓋章,表明這封信沒有被拆開過。封泥上的文字就是現在的文字學家研究的封泥文字。
在中國古代的書信中,最著名的是秦朝李斯的《諫逐客書》,還有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從這些書信裡可以看到比較規範的書信格式和用語,這些書信都成了書信禮儀的典範。彭教授還介紹了在魏晉就出現了專門記錄書信禮儀的文獻《書儀》。
書信格式不能稱自己妻子為「我夫人」
彭教授向學生介紹了書信的格式和方法。他說,書信的成分有稱謂語、提稱語、思慕語、正文、祝願語和署名六個部分。
據彭教授介紹,書信中敬稱稱呼對方表明尊重。可以用古代的爵稱,君、公等,也可在稱謂前加敬字,或者稱字和號。對於一些我們非常敬仰的有一定學術地位的長者,比如社科院的龐樸先生,學術界一般都稱他為龐公。夫人這個詞是專用來稱對方或他人妻子的,絕對不能稱呼自己的妻子為我夫人。稱呼對方的兒子為令公子,也稱令息,息就是子息的意思。稱對方為賢兄、仁兄、臺甫、臺鑑。一般來說稱對方的字號比稱名字尊重。他還舉例說,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紀昀和紀曉嵐混稱是錯的。
彭教授還特別強調了書信中絕對不能出現我你他字樣,如果非要用就需要用一些詞代替。比如「你」可以稱為某某仁兄,某某硯兄或稱閣下。他舉例說,他有一位同學是北大的博士,和女朋友第一次魚雁傳書,那女孩在信封上也稱他為某某硯兄。在信中稱自己應該為在下、小弟。信中的「他」應該用「渠」來代替。
彭教授說,古人「自謙而敬人」的做人原則在書信中表現為對別人用敬稱的同時自己用謙稱。比如古代皇帝都稱孤道寡,這就是謙稱。稱自己的妻子為內子、內人、拙荊,絕對不能說夫人。稱自己給別人的東西應該用「菲」、「芹」、「寸」、「薄」。比如薄酒一杯,聊表芹獻。請人家吃飯叫做略具菲酌。
常用書信套語
提稱語,用在對方稱呼後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鑑
長輩:幾前、尊前、尊鑑、賜鑑、道鑑
師長:函文、壇席、講座、尊鑑、道席、撰席
平輩:足下、閣下、臺鑑、大鑑、惠鑑
同學:硯右、文幾、臺鑑
晚輩:如晤、如面、如握、青覽
女性:慧鑑、妝鑑、芳鑑、淑覽
祝願語——
父母:恭請福安叩請金安
長輩:恭請崇安敬請福祉敬頌頤安
師長:敬請教安敬請教祺敬頌海安
平輩:順祝
署名——
對長輩:叩稟敬叩拜上
對平輩:謹啟鞠啟手書
對晚輩:字示白諭
禮儀作用 E-mail該有傳統書信禮儀
學習中國傳統書信禮儀,可以使我們在不能見面的時候,從字裡行間體現出揖讓進退。此外,雖然現在很多人都不注重書信禮儀,但在我國港臺、韓國日本以及華僑地區依然保留著最傳統的書信禮儀,掌握基本的書信禮儀不僅有助於提高個人文化禮儀素養,而且還有助於增進交流。
彭教授收到過很多韓國和日本友人或者我國港臺學者的來信,他們都非常講究書信禮儀。比如一位韓國朋友寫信中有「將命考」的字樣,彭教授問他的學生,他們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其實就是一種自謙,不敢給您寫信只好給傳命的人,「將命」是指傳命的人,「考」是副手,這句話的意思是給您傳達室的人的副手,可謂謙而又謙。彭教授珍藏一封錢穆先生夫人給他的信,除了抬和闕以外,還有很多傳統的書信格式。她寫道,匆匆不及所言,並候雙安,又稱他們夫妻為儷,這封信充分體現了傳統書信禮儀。此外我們還可以看看魯迅寫給母親的信和毛澤東寫給老師的信,可以體會出中國傳統禮儀的魅力所在。
現在人寫信的機會越來越少,大多數人都用E-mail,但其實一些基本的原則比如書信的結構敬語稱呼等還是應該和傳統書信一樣的。學會寫信是一種文化素質和個人涵養的最基本體現。
禮儀反饋 原來我不會寫信
人文學院一位女生:我學了這麼多年中文,現在才發現其實我連一封信還都不會寫,也不知道寫信原來有這麼多講究。我平時很少寫信,最多不過就是發個EMAIL,也不講求格式。不過現在覺得書信禮儀還是非常重要的,應該好好學習一下,有的時候我讀到名人書信中有些地方看不懂也沒有注意,其實這些細枝末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表現。另外,一封措詞得體恰當的信也反映出個人修養。連一封信也寫不好,會讓人笑話我這個學中文出身的人。
不用完全照搬
經管學院一位男生:我覺得很長知識,書信是一種禮儀和文化,學習書信禮儀可以增加個人修養和文雅氣質。我覺得了解書信禮儀是很重要的,但並不說明我們就要完全照搬,因為真的完全寫舊式書信會有掉書袋的嫌疑。有一些過於復古的東西不太適用了就應該被改進或者拋棄,只要有一套大家都接受和認可的書信禮儀就可以了。在書信禮儀這個問題上,我們保持尊敬別人和謙虛的傳統是最重要的。
去信別讓人「跪啟」
彭林老師舉了很多現實生活中的例子。
有一個學生給父母寫信:「敬愛的爸爸媽媽我錢不夠用了。」一點拐彎都沒有,應該先委婉問候一下,說,「敬愛的爸爸媽媽天氣暖和了,可是有的時候還很涼,一定要注意增減衣服,保重身體」等等,然後再說「我的錢不夠用了」。
一個男孩收到一封女孩來信,很激動,但一看提稱語,上面寫某某跪啟,本來還想說一句有文彩的話,可是讓別人跪著看信,實在是欺人太甚。
-名人書信
魯迅致母親:
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日前寄上海嬰照片一張,想已收到。小包一個,今天收到了。醬鴨、醬肉,昨起白花,蒸過之後,味仍不壞;只有雞腰是不能吃了。其餘的東西,都好的。下午已分了一份給老三去。但其中的一種粉,無人認識,亦不知吃法,下次信中,乞示知。上海一向很暖,昨天發風,才冷了起來,但房中亦尚有五十餘度。寓內大小俱安,請勿念為要。海嬰有幾句話,寫在另一張紙上,今附呈。
專此布達,恭請
金安。男樹叩上廣平及海嬰同叩一月十六日
毛澤東致老師符定一(澄宇)先生
澄宇先生夫人道席:
既接光儀,又獲手示,誨諭勤勤,感且不盡。德芳返平,託致微物,尚祈哂納。世局多故,至希為國自珍。
肅此。敬頌
教安。不具。
受業:毛澤東
(編輯:林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