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文無第一,可這首詩卻被稱為古今七律第一

2021-01-15 文史撰家

唐代是詩歌集大成的年代,湧現了許多風格迥異思想不同的詩人,一直都是我國的文化瑰寶。都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想要從唐詩裡邊挑一個最好的怕是難如登天。一千個人的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有自己認為最好的詩作。而有那麼一首詩,卻被人們公認為「古今七律第一」。這會是一種什麼樣的詩呢?

詩分為律詩和絕句,《登高》是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詩,又被研究詩作的學者們稱為「古今七律第一」。這是杜甫晚年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都知道杜甫一生都在關心人民的疾苦,其詩也大都是反映社會矛盾表達統治者的腐敗無能。如《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很少有對生活的感慨,即使有也是為自己的憂國憂民做鋪墊。這首詩是杜甫五十六歲而作,當時的杜甫年老又多病纏身,有一天登上白帝城外的高臺,眼見蕭瑟之景,便揮手寫下了這篇「七律第一」。到底寫了什麼呢?它的藝術性又在哪裡呢?

前兩句「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開篇就是一副壯大的畫卷。「急」和「高」字直接寫出秋天的特點。用猿和鳥作了鮮明的對比。蕭瑟的秋天裡風很大只有江水上有嬉戲的鳥兒,本來是秋高氣爽的日子,卻因為有幾聲猿的哀叫觸動了杜甫的心事,杜甫不禁掖了下自己的衣服,如果放在年輕時的自己,見如此壯麗之景只怕是會再吟一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吧。可惜在晚年聯想到最近的遭遇便只覺得心情沉重。這兩句用「畫」給自己做鋪墊,蘇軾稱讚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想杜甫這首詩比起這個形容也毫不遜色吧!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兩句被譽為千古奇偶,因其對仗工整語句優美而名流千古。但細細品讀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便覺得也不逞多讓。這兩句「無邊」對「不盡」,營造浩瀚礦大的環境;「落木」對「長江」一靜一動一木一水,真的是讓人拍手叫絕;「蕭蕭下」對「滾滾來」一個由遠及近一個從上往下。這兩個詞不僅讓整副「畫」變得生動起來更是瞬間讓人身臨其境陪杜甫一起感受蒼涼壯闊的秋景。杜甫這四句二十八個字沒有一個字說自己登的有多高,但是處處都在渲染自己「登」的有多「高」,沒有一個字說自己有多慘,但是讀者已經情不自禁想去了解他有多慘。只用了寥寥幾筆便帶動了讀者,沒有一個字多餘,但每個字都有不一樣的地方,詩聖的鍊字能力在這首詩裡實在是空前絕後。

如果沒有後邊幾句「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這將是一首寫景寫的不錯的絕句,加上後邊這幾句就無愧於「古今七律第一」的稱號。詩寫得好是必定有自己的情感在裡邊,而《登高》也是,前邊說道杜甫這首詩寫景沒有直接說看到的景有多壯麗,而是用不同的事物來襯託景有多壯麗。而杜甫抒情也是如此,並沒有直抒胸臆,而是採用了先揚後抑的手法。他說:常年漂泊在外對秋天有莫名的感慨,言外之意就是暮年多病的他上個高臺竟然沒有人陪伴真是好孤獨啊!接著筆鋒一說自己因為十分遺憾自身命運而兩鬢斑白,本來寫情已經達到高潮,但是他又急轉直下,說自己困頓潦倒之後因為身體酒已經停了。最後好像是在一種「平淡無奇」中收場。但其實這留下了更多的想像:

酒是那些不得志的人經常拿來發洩的東西,而杜甫潦倒成這樣連酒都不能喝了,還有比他更悲慘的嗎!

無論是寫景還是寫情,詩聖都在這首詩裡展現了超高的水平:格律用韻都恰到好處,對仗工整,寫情手法獨特,用字講究。似乎無論怎麼讚美這首詩都是不為過的。怪不得被後人稱為「古今七律第一」。而杜甫身為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也是擔得起這個名號的,你們覺得它是最好的七律嗎?

相關焦點

  • 《慶餘年》中讓範閒名動京城的《登高》為何被評為古今七律第一?
    這首七律,曾經在《中國詩詞大會》上面出現過,當時北京師範大學的康震老師評價這首詩說,這首登高,古今七律第一,雖說有著秋意之悲,暮年之悲,但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兩句依然突出了詩人的壯,可謂是悲不壓壯!氣韻宏大。一段簡短地詩評說出了在康震老師的心中,登高這首七律的地位有多高!在古代的詩壇,有著很多名篇都曾號稱或者被稱作過第一,但是都有著爭議,有著不服。
  • 被冠為七律之首的《登高》歷代詩話中又是如何評價的?
    登高丨杜甫杜甫《登高》一詩,歷代名家批評無數,大體都作激賞之態,但總歸分成兩派。第一派是認此詩為古今第一七律者,如宋之劉克莊;明之張綖、胡應麟、周珽;清之楊倫等人。但很多人都是寥寥數字以附前人,只周珽之《唐詩選脈會通評林》、胡應麟之《詩藪》略作詳言:作詩大法,唯在格律精嚴,詞調穩契,使句意高遠,縱孜孜可剪,何害其工?骨體卑陋,雖一字莫移,何補其拙?
  • 《慶餘年》範閒鬥詩,一首《登高》拔頭籌,杜甫這首七律有多好?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最近很火的那部電視劇《慶餘年》,其中有一個鬥詩的劇情,主角範閒以一首《登高》豔壓群芳,獲得滿堂喝彩,過後悄悄說,杜甫的這首七律可謂是古今七律第一,史上無人能及,那麼這首獲得後世極高讚譽的七律究竟說了什麼呢?
  • 這首主席的《沁園春·雪》,能不能稱為詞壇史上第一名作
    大家都知道,主席擅寫詩詞,一首《沁園春·雪》橫空出世,氣吞千古,在當時引發了一場不小的轟動。著名詩人柳亞子對這首詞佩服得五體投地,曾兩次極力推薦:「展讀之餘,嘆為中國有詞以來第一作手,雖蘇、辛猶未能抗手,況餘子乎?」「沁園春一闋,餘推為千古絕唱,雖東坡、幼安,猶瞠乎其後,更無論南唐小令、南宋慢詞矣。」
  • 《詩經》的第一首詩,你還記得是哪一首嗎?當初我們都背過
    雖然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是以唐詩和宋詞為主,但是像《詩經》、《楚辭》、漢樂府詩等,當中的一些比較經典的詩歌作品,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像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便在《詩經》中,甚至是在我國古典詩歌史上也佔據著特殊的位置。因為它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第一首詩。其特殊意義可想而知。那麼,當初在課堂上我們都背過的《詩經》中的第一首詩,你還記得是哪一首嗎?
  • 主席的《沁園春·雪》,能不能被稱為詞壇史上第一名作
    大家都知道,主席擅寫詩詞,一首《沁園春·雪》橫空出世,氣吞千古,在當時引發了一場極大的轟動。 著名詩人柳亞子對這首詞佩服得五體投地,曾兩次極力推薦:「展讀之餘,嘆為中國有詞以來第一作手,雖蘇、辛猶未能抗手,況餘子乎?」
  • 這首詩每一句都在重複說一個意思,卻依然傳唱千年
    比如,今天推薦給大家的這首《金縷衣》就是無主之詩,雖然此詩無主,但是並不影響它成為傳唱千年的名詩,全詩如下: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準確的說這是中唐時期流行的一句歌詞,若說此詩也算是一首奇詩,因為全詩含義很單純,大概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莫負好時光」,雖然詩意單純,可是讀者讀起來卻會有一種強烈的認同感,整首詩能長久的在人心中不停迴蕩,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第一二句「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我勸你不要顧惜華貴的金縷衣,我勸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時。
  • 曹雪芹在這首詩裡說的很清楚!
    這是空空道人偶然遇見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塊大石頭,石頭後面便刻著這樣一段偈子。偈:jì,指佛經中的唱詞,也泛指佛家的詩歌。為什麼喜歡?因為這首詩是石頭自己的內心獨白,也就是作者的所思所想。當初女媧補天之時,共有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頑石預備補天,只是補完天才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剩下一塊未用的就是這個石頭。
  • 慶餘年中的登高出自哪裡 登高真的是古今第一七言律詩麼?
    明代的著名詩評家胡應麟,就贊杜甫的《登高》,他說:此章五十六字, 如海底珊瑚, 勁難移, 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後無來學, 此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清人楊倫《杜詩鏡銓》中亦評:高渾一氣,古今獨步,當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這首膾炙人口的詩,也曾出現初中的語文課本裡,我們一起熟讀並背誦。
  • 詩二首 // 反色情詩,辛卯年五月斷章·花無憐
  • 「憂來思君不敢忘」——曹丕的《燕歌行》,史上第一首文人七言詩
    建安時期文化代表人物「三曹七子」基本上都是曹魏集團的人物,除了一個孔融。這十個人對這一時期的詩、賦、文的發展都做了貢獻。就是這個被父親和弟弟掩蓋了光芒的曹丕,寫了第一篇批評文學《文論》,也寫下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詩《燕歌行》。文人七言七言——七字一句的詩最早是出現在《楚辭》。但在這個時期,七個字中間一般有襯字,如「兮」。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 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八句中有七句講喜悅,被譽為古今絕唱
    杜甫的詩,多沉鬱頓挫,直擊心靈,讀起來多少有一種壓抑低沉感,但如果有人問:杜甫有沒有寫過愉快的詩?哪一首能被稱為他的第一快意詩?這個答案,其實古人早有論定,清代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說:「於情理,妙在逼真,於文勢,妙在反振……生平第一首快詩也。」
  • 王維的這首送別詩,只有短短28個字,最後兩句很難被超越
    但是,古人最快的方式莫過於騎馬,若相隔千裡,一個月都未必能到地方,所以古人經常說: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相聚離開都有時候,文人墨客為表達對友情的不舍與懷念,創作出許多流傳千古的送別詩詞,有些充滿哀傷情緒,比如柳永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有些給人一種奔放灑脫的氣勢,如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 沒有作者名、詩名的《古詩十九首》何以被稱為經典,代代流傳?
    這裡是「與詩為伴」,每天分享各種古詩詞,願你有飯有菜不會餓,有詩有歌有歡樂。今天要分享的是《古詩十九首》,它是由昭明太子蕭統選錄的十九首不知名的古詩編在一起後,就成了《古詩十九首》,這十九首古詩沒有作者名,甚至沒有詩名,故而每首詩的第一句就作為詩名。雖然這些古詩不知道作者和名字,但是每首詩都成為了經典,廣為傳頌,下面就跟隨小編去看看吧。第一首是《行行重行行》。
  • 劉德華世界第一等表達了什麼樣的意思 聽懂這首歌的人都老了
    劉德華世界第一等表達了什麼樣的意思 聽懂這首歌的人都老了時間:2018-10-31 15:58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劉德華世界第一等表達了什麼樣的意思 聽懂這首歌的人都老了 劉德華世界第一等歌詞 人生的風景 親像大海的風湧 有時猛有時平 親愛朋友你著小心 人生的環境 乞食嘛會出頭天
  • 嵇康的這首詩,內容簡單,卻氣勢凌人
    阮籍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卻又含而不露,所以他的詩「文多隱避」、「難以情測」。他總是把自己的主旨隱藏得很深,讓人看不太明白,讀起來十分難懂。嵇康則不同,他的性格剛烈耿直,他的詩也多半氣勢凌人。我們講,所謂的好詩,各有各的妙處。有的以情勝,比如「人生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蘊含著一股真性情,大家讀了瞬間就能引起共鳴。
  • 從詩經裡兩首《雞鳴》詩說起:男人怕老婆,家庭才和諧
    詩經裡一共有兩首《雞鳴》詩,一首《女曰雞鳴》來自《國風 鄭風》,一首《雞鳴》來自《國風 齊風》,這兩首詩肯定不同,一首是愛情詩,一首是諷刺詩。那麼,詩經女孩從兩首詩中讀到了共同點就是:男人怕老婆,家庭才和諧。不信?詩經女孩帶你來看!一、有關兩首《雞鳴》詩解讀詩經裡的《女曰雞鳴》詩,來自《國風 鄭風》,用三個分鏡鏡頭將小夫妻倆的甜蜜溢出屏幕。
  • 高考第一天,希望每位學子都能像孟郊的這首詩一樣金榜題名
    晚唐詩人孟郊曾先後三次參加科舉考試,前兩次他信心滿滿,最後卻都失敗而終,沮喪的孟郊在落第之後寫了很多詩歌,如《再下第》、《下第東南行》等。唐貞元十二年,也就是公元796年,孟郊第三次參加科舉考試,此時的他已經46歲高齡。這一次,他本沒有抱著太大希望,結果卻蟾宮折桂,一舉考中,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 蘇軾自稱「我被聰明誤一生」,有人不服作首詩來懟他,都相當高明
    世人將蘇軾封神,稱他為「蘇神」,而他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卻全在了這首給孩子們的詩中,就是這首《洗兒詩》。《洗兒詩》蘇軾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首詩七絕在東坡所有的作品裡不算出名,但卻朗朗上口,很有韻味。
  • 唐朝這首詩不同凡響,不僅讓詩人揚名立萬,後來很多人都自嘆不如
    很多人喜歡唐詩,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不同的詩篇有不同的意義,其中借景抒情最為常見,有一首詩大家都熟悉,那就是崔顥的《黃鶴樓》。這首詩不同凡響,不僅讓詩人揚名立萬,乃至於後來很多詩人再登黃鶴樓吟詩作賦,都自嘆不如,遠不及崔顥的《黃鶴樓》水平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