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法律上利害關係」

2021-01-09 中國法院網

2014-04-02 09:06:30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代溫世

  依照我國行政訴訟法第二條、第四十一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的規定,認定原告主體資格的關鍵是原告「認為」其與被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具有「法律上利害關係」。

  關於行政訴訟法上的「法律上利害關係」條款該如何理解,雖然有「兩要件說」(權益+因果關係),「三要件說」(公法上的權利+成熟的具體行政行為+因果關係),甚至「四要件說」(行政相對人+不利影響+享有所有權+因果關係)的爭論,但歸結起來,所有的構成要件都可以歸納為一個標準:行政相對方所訴求的合法權益與被訴行政行為具有法律上的因果關係。該標準包括以下三個要點:

  第一,行政相對方不只限於行政相對人,還應包括受行政行為影響的其他利害關係人。例如,相鄰權人和公平競爭權人等。

  第二,對涉案行政行為存在合法權益。合法權益是認定「法律上利害關係」的前提,此處的「合法權益」一方面要求行政訴訟所要保護的權益是「合法」的;另一方面要求「權益」屬於行政對方。「合法」標準只需排除非法、不受法律保護的權益即可,易於判定,關鍵是「權益」標準該如何理解。可以將「權益」限縮解釋為法定的利益,即權利,也可以擴大解釋為權利和利益。作擴大解釋顯然有利於行政相對方權益的保護,但我們知道,並非所有「利益」都需要通過訴訟的手段獲得司法救濟,尤其是公法上行政訴訟的救濟。我們不得不考慮行政管理的有效性和司法機關的承受力。筆者認為,「權益」一方面應包括行政訴訟法業已確立的人身權、財產權及其他法定化了的權利;另一方面,沒有法定化了的利益並非一律不能解釋為「權益」,而被拒之行政訴訟的大門之外。至於是否認定為「權益」,應該結合現行成文法的規定,視利益的具體情況而定,如果運用法律解釋方法,能夠將權益轉化為法定權利,那麼,可以認定為原告具有合法權益。

  第三,具有法律上的因果關係。法律上的因果關係是所有討論「法律上利害關係」繞不過去的話題。理論上區分了直接因果關係與間接因果關係。但就司法實務來說,這種分類法有其局限性。因為,直接因果關係與間接因果關係很難有明確的區分標準,法官在具體的辦案過程中無法準確把握。而且,事物的聯繫具有普遍性,出於行政法律關係穩定性的要求,對間接因果關係不能作無限延伸。而成文法的局限性和快速變化的社會生活,也使事實上應受法律保護的因果關係不可能全部上升為法律上的因果關係,將間接因果關係完全排除出「法律上利害關係」的認定並不恰當。

  筆者認為,要更加清晰準確的認定原告與被訴行政行為是否具有因果關係,可以借鑑相對比較成熟的侵權法上對因果關係的界說,考慮以下三點要素:(1)行政行為是否是行政相對方權益受損害的原因;(2)行政行為是否具有違法性;(3)行政行為對行政相對方權益損害的作用大小。通過綜合考量上述三點要素,判定事實上的因果關係是否足夠達到上升為法律上因果關係的程度。

  (作者單位:重慶市大足區人民法院)

相關焦點

  • 無證房屋被沒收後,房主就不具有利害關係了?
    在進行法律救濟的過程中,行政機關和法院認為委託人房屋被沒收後就與該房屋不具有利害關係,對其不產生實際影響。律師對此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這些問題都涉及到一個核心的爭議焦點,那就是購買者是否與該房屋具有利害關係,行政行為是否對其產生實際的影響呢?如果這個問題搞不清楚,在後續的訴訟過程中可能困難重重,下面我們就進行具體分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
  • 證券舉報類行政案件中「利害關係」認定的法理評析
    利害關係是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法定標準。當前,我國行政複議法和行政訴訟法對利害關係的構成要件並未明確規定,實際案件處理中仍需要參考相關理論進行推論判斷。在證券領域,由於證券市場的專業性,準確界定利害關係問題變得更為艱難且容易引發較大爭議。
  • 解讀民法典系列: 利害關係人查詢不動產登記資料 不得公開或非法...
    6月1日,新華社全文播發這部法律,宣告「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  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和附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具有裡程碑意義。  那麼,在民法典時代,關於房地產行業的問題有何亮點,又將帶來哪些影響呢?
  • 法律經濟學:深化對公平價值的理解
    法律經濟學:深化對公平價值的理解 2015年01月30日 07:5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陳葉軍 字號 內容摘要:在公平與效率之間,法律經濟學究竟給法學和經濟學帶來了怎樣的變化與啟示
  • 如何理解《婚姻法》第三十四條
    如何理解《婚姻法》第三十四條 一件離婚案引發的思考
  • 家居擺設影響風水,衛生間直衝餐廳的利害關係是什麼?怎麼解決?
    衛生間的門對著餐廳的利害1、心理層面來分析在日本衛生間被稱為汙穢之地,而用餐是神聖的地方,兩個地方相衝從心理上就造成了衝突,而且在日本衛生間不僅不能衝餐廳,更甚至不能與洗手臺和淋浴區在一起,所以在日本的很作住宅中,馬桶區都是單獨舍離的。而且餐廳在家居空間中,被稱之為財位,而衛生間屬於陰暗潮溼的地方,兩個空間相衝,會破壞家庭的財運。
  • 談十二地支中「酉」在周易預測中的作用力及利害關係
    酉,you,十二屬相中代表雞,農曆月份建令在八月份,在十二時辰中排名第九,處於17:00--19:00,古代定為日落之時,日出卯而落於酉嗎;酉金與酒水沒有關係《晉書》與《國語》均記載,酉水流域的「酉人」擅長釀酒,所以最早的酒字,是酉,後來加上了三點水,讀作酒jiu,但易學中的酉字,與上述代表酒的酉,從本質上是決然不同的,雖然就是這個字
  • 恆興黃金(02303.HK):私有化計劃獲無利害關係股東批准
    格隆匯 1 月 13日丨恆興黃金(02303.HK)宣布,有關私有化事項,計劃已在2021年1月13日(星期三)舉行的法院會議上獲無利害關係股東批准;及恆興黃金股東於同日舉行的恆興黃金臨時股東大會上正式通過恆興黃金特別決議案。
  • 法律與文學:經典文學中的法律隱喻
    蔣浩指出,2019年是出版人非常艱辛的一年,但由法制日報社評出的「2019年十大法治圖書」,北京大學出版社最終有三本入選,以及2019年北大版法律圖書在電商上的銷售排行榜單,也表明北京大學出版社法律圖書的某種自信。
  •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36條)|民事法律行為生效時間如何確定
    什麼是民事法律行為的生效?民事法律行為生效後產生哪些法律約束力?民事法律行為生效時間如何確定?我們一起去看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編「總則」第六章「民事法律行為」第一節「一般規定」第一百三十六條的解析吧!
  • 【雄鷹觀易】吉兇悔吝利害
    這些規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均是時空往復的自然規律。那麼時空往復,就涉及運動。「變動以利言,吉兇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兇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兇; 或害之,悔且吝。 」關於易傳的這段描述,本文總結如下:吉兇自外來,悔吝由心生,利害有往復。吉兇悔吝利害,每一個字均代表一種時空運動,下面舉例說明。
  • 跟外國人結婚,夫妻關係應該遵循哪些法律?
    二、夫妻關係的法律適用夫妻關係是指合法有效的婚姻產生的特定男女之間的一種法律關係,包括夫妻人身關係和夫妻財產關係。(一)夫妻人身關係的法律適用夫妻人身關係是指合法婚姻的男女雙方在家庭及社會中的身份、地位等方面的權關係,包括姓氏權、同居義務、忠貞及扶助義務、住所決定權、從事職業和社會活動的權利、夫妻之間的代理權等內容。
  • 文學是可以促進法律的,廣義的文學強化了法律在其中的渲染和表達...
    蔣浩指出,2019年是出版人非常艱辛的一年,但由法制日報社評出的「2019年十大法治圖書」,北京大學出版社最終有三本入選,以及2019年北大版法律圖書在電商上的銷售排行榜單,也表明北京大學出版社法律圖書的某種自信。
  • 「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怎樣理解其法律含義?
    2020年5月22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晨,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託,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說明,指出「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草案第九條)」。廣為社會關注的民法「綠色原則」,其確立的意義是什麼?
  • 如何理解中醫的陰陽,其實它倆的關係就像一對夫妻
    那該如何理解呢?中醫告訴你可以把它倆理解成「兩口子」的夫妻關係,丈夫是陽,妻子是陰,這樣就非常明確了。陰陽協調則身體健康,這就像夫妻和睦則家庭和諧;陰陽之間也有自我調節平衡的機制,這就像是夫妻之間也會一切為了家庭一樣。具體都有哪些體現呢。1.陰陽這對夫妻的「對立制約」。
  • 如何理解乾卦與坤卦的意義
    但是如果中國文化要向前看,還試圖要爭取一個偉大而復興的時代,那麼中國文化的基礎就不能夠建立在不可能被理解的內容上。現代人類文明是建立在理性理解的基礎上,你弄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是無法說服人們的理智,出於感情的角度,我們似乎真是很希望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比地球上其它的文明更高明些,但是高明不是以信仰為基礎的。
  • 法律天平的兩端:法官的偏見與自由裁量權
    正義展示在個體身上,則表現為一個人的良知,對法官來說,他通過適用法律,決斷黑白和是非,以此來昭示法律、實施正義。甚至可以說,在司法過程中,法官可以宣告公正高於立法,也就是說司法判決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發現」公正之法的過程。
  • 看看法律上是如何規定的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是平等關係,勞動者付出勞動,除了享有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獲得勞動保障外,還有其他權利。雖然說勞動者本職是勞動,但休息權也是我國《憲法》,《勞動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它是勞動者不需要依法從事生產和工作,自由的支配時間。
  • 【法治文化】2020 年的 80 種法律好書
    一個激動人心的修正主義故事,重新詮釋從殖民地時期到現代的美國政治傳統,從而真正理解種族關係、移民、總統制和民粹主義等問題。23. 《無罪之罰:美國司法的不公正》:規則思維、權利思維、程序思維、終局思維、權威思維,預期思維,以法律思維為脈絡重新理解世界。
  • 「性命」是什麼意思,「道德」又如何理解,二者什麼關係?
    每莫春之際,有黃鯉魚逆流而上,得過者便化為龍。」「莫」通「暮」,即是指晚春三月。為什麼要在三月這個時間節點才能化為龍,又為什麼只有黃色的鯉魚才能化為龍呢?因為三月為辰月,辰為龍,五行屬土,土在五色中屬黃,故爾;還有南朝梁任昉《述異記》中的「蛇化為龍」。「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而為角龍,又千年為應龍。」等等。這些都屬於不同物種的「跨界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