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當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細菌和病毒,身體的免疫力會阻止其中一些細菌和病毒的入侵,但是有一種細菌非常的頑固,甚至不會懼怕胃部的強酸環境。它就是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會損傷胃黏膜,加重胃病,還容易傳染,所以要做好防治工作。
幽門螺桿菌多半是吃出來的?醫生提醒:儘量改掉4種常見飲食習慣
1、經常聚餐
經常在外面聚餐,一方面是因為外面的飲食衛生不是特別好,而且大家經常一盤菜多雙筷子一起夾,細菌容易通過唾液來傳播。
2、常吃半生不熟的食物
喜歡生吃的人容易感染幽門螺桿菌,特別是西餐中的生牛排和生日本菜,在吃火鍋的時候,如果食物沒有煮熟或者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共用一雙筷子,就容易導致交叉感染,經常吃刺激性的食物也會增加入侵幽門螺桿菌的機會,導致胃黏膜受損,胃阻力下降。
3、碗筷不分開不消毒
很多家庭的碗筷都是共用的,在餐桌上喜歡有夾菜的行為,這個過程也容易造成幽門螺桿菌的傳染。
4、給孩子嚼碎餵飯
有一些長輩餵孩子吃飯時會習慣自己咀嚼食物,然後再餵給孩子吃,有些人甚至一起吃一碗米飯,直接用自己的勺子餵孩子。這種行為也容易讓孩子感染上幽門螺桿菌。
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會出現4種表現
1. 腸胃氣脹和胃酸反流
吃的食物不能及時消化,就會出現腸胃氣脹和胃酸反流的現象,如果經常發生的話。可能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了。
2、總是餓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會導致腹脹的氣,即使沒有吃太多食物也會感到吃飽了,因為沒有足夠的能量和營養,感覺飽的時間不會特別長,還會感到飢餓。
3、口臭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之後,會有口臭的現象,刷牙並不能消除口臭,這就說明幽門螺桿菌已經很嚴重了,已經通過消化道進入口,需要及時檢查和治療。
4、胃疼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胃黏膜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所以就會出現胃疼的現象。
養胃冠軍已公布,經常吃,滅幽門螺桿菌,胃或更舒坦
如果胃不舒服了,老人會讓我們喝小米粥,小米粥能夠養胃,但是比較單一。我們要用各種天然食物來對胃部進行保養。
進入冬天之後天氣變得乾燥,身體內水分流失的速度也在加快,尤其是在北方,要用暖氣和空調來進行取暖。但是使室內的環境變得更加乾燥,身體也更加缺水,所以足夠的飲水是必要的。
既然要多喝水,那麼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來進行養胃,中醫很贊成用天然食材泡水,代茶飲的做法,這也是藥食同源的道理。小口飲茶能夠讓攝入體內的水分,充分變成體液,增加自身的排毒能力。
在水中加入天然食材的營養也會被身體充分吸收,哪些食材有利於養胃呢?《本草綱目》中記載:猴頭菇、丁香、沙棘、大麥、佛手、茯苓等食材有著很好的養胃效果,這種養胃的食方也經常被中醫所運動。
沙棘 :富含沙棘總黃酮、不飽和脂肪酸,對於修復黏膜組織有很好的效果
大麥 :大麥中含有的轉化糖酶、卵磷脂、糊精和B族維生素對胃腸康復有利
佛手 :疏肝健脾、理氣和胃
給大家推薦一款成品茶包,包含了上面所有的食材,只需要取出一包用開水衝泡即可,非常的方便。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點下方↓↓↓卡片獲取同款茶包
我國很多人都或大或小出現了腸胃的問題,養胃是勢在必行的,如果發現出現胃痛胃、酸胃、脹的問題,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去醫院做檢查,生活中可以吃一些養胃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