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字的讀音總共有五種,比如河北的樂(lào)亭縣,四川省有一個樂山縣,樂山縣設置比較晚,這個不讀lào,那麼樂山縣的「樂」怎麼讀,到底是何意呢?
一、說文解字:「樂」字的五種讀音和含義
樂字的讀音有五:yùe,lè,yào,liáo,lào。
(1)本音yùe。「樂器」
樂字的甲骨文是象形字,像在木架上安絲弦,表示它是一種樂器:弦樂。樂字的金文和小篆是會意字,在兩個絲弦中間加個象徵鼓的符號,木架上有鼓有絲,象徵五聲八音。五聲是古代的五個樂音,分別稱作宮、商、角、徵、羽。
五聲八音,是古代音樂的總稱。因此可以斷定,樂字的造字義就是「音樂」。樂的繁體字「桀」,是小篆的楷化。樂是個多音多義字。樂,本義「音樂」。
(2)lè「樂」有了「快樂」的引申義。
「歡樂」「樂趣」「樂觀」「樂園」「樂意」等詞中的「樂」,含義不是「音樂」,而是「快樂」。比如樂山大佛,樂山縣等等
(3)樂字還讀yào,含義是「喜愛,喜好」
孔子有句名言:「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句中的兩個「樂」,都是「喜愛」的意思。
(4)讀liáo的樂字
《詩經·衡門》:「可以樂飢」這個樂是療的意思。
(5)讀lào的樂字
比如河北的樂(lào)亭縣
一、說文解字:樂山的「樂」字的讀音和含義
戰國時期,樂山屬蜀郡轄區。漢代樂山又屬犍為郡轄區。秦武王二年(前309年)建南安縣,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在南安縣地置平羌縣,取境內平羌山為名。隋開皇三年(583年),改平羌縣為峨眉縣,境內峨眉山為名,治嘉州城。
589年,改峨眉縣為青衣縣,取青衣水為名。593年,改青衣縣為龍遊縣。宋徽宗宣和元年,改龍遊縣為嘉祥縣。南宋高宗紹興元年,又改嘉祥縣為龍遊縣。1375年,撤銷龍遊縣入嘉定州為州治。
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樂山縣,因境內至樂山而得名。1912年裁縣入府。1913年1月恢復道制裁嘉定府,2月置樂山縣。1949年12月16日,樂山城解放,20日成立縣人民政府。1978年5月25日,撤銷樂山縣,設立樂山市。
終上所述,可以看出樂山縣設置比較晚(1734年置樂山縣),所以沒有特別的含義,主要就是兩個層面的意思:
(1)樂意,喜歡
比如《治平篇》:「人未有不樂為治平之民者也。」《莊子·天運》:「夫至樂者,先應之以人事,順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應之以自然。」「至樂」就是最大的快樂的意思。
(2)享樂,享受
《西門豹治鄴》:「豹曰民可以樂成」
樂山縣的lè「樂」有「快樂」含義,因樂山縣境內有「至樂山」而得名「樂山縣」,至樂山的「樂」就是樂意,喜歡和享樂,享受的意思。人未有不樂為治平之民者也,民可以樂成,這個應該就是樂山縣的「樂」字的歷史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