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有錢不去兩地,沒錢不求兩人」,老祖宗的忠告,很現實

2021-01-10 歷史國學智慧

俗話說:有錢不去兩地,沒錢不求兩人。有錢之後哪兩個地方不能去?沒錢的時候到底不應該求哪兩個人呢?老祖宗的話真的不是隨便說說的。

我在視頻上看到有一個姑娘解釋了這句俗語,聽完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老祖宗的話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根據的。

所謂的有錢不去兩地,這兩個地方分別是家鄉和娛樂場所,農村有句老話是富不還鄉,說的就是人發達之後不要太高調地回家鄉,因為這樣會招受別人的嫉妒,容易產生禍端,而且你富裕之後,你的親戚都會找你辦事或者借錢、趁機佔你的便宜。

其次是娛樂場所,娛樂場所是最容易消磨人意志的地方,短時間內可能會讓你感受到快樂,但是長時間這樣會讓你喪失鬥志、缺乏對生活的信心,從而墮落、消沉、一事無成,而有錢人最容易被這樣的地方所迷惑。

再說沒錢不求兩人,這不能求的兩個人分別是關係親近的親戚和落井下石的小人,俗話說窮不走親,你的親戚最熟悉你、也最容易趨炎附勢,所以貧窮時儘量不要去求那些關係不深的親戚,因為他們不僅不會幫助你,甚至還會詆毀你。

其次是落井下石的小人,這樣的人在你飛黃騰達的時候巴結你,但是一旦你成為了窮人,他們就會立馬轉變態度,對你不冷不熱,甚至落井下石,這樣的人一定不要試圖用自己曾經的恩惠去感動他,因為他們只認利益不認人。

有這樣一句著名的話叫做:「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句話將社會人際關係展現得淋漓盡致,也從側面反映了在如今的社會如果你沒有財富,那麼你的親戚很可能變成陌生人,或者敵人,而那些有錢的人,往往身邊圍著一大群人。

我們常說老一輩的言語過時太久、根本沒有實際意義,但是他們的很多話在如今看來卻非常有現實意義,比如今天說的這句,道盡了人生辛酸、說透了人生冷暖。

人生在世,發財容易守財難,驕傲容易謙遜難,但往往是這兩點決定了人一生的命運,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保持謙遜的態度,不炫耀、不卑微才是最好的人生處世方式。

閒暇時間拿出一本《增廣賢文》來讀一讀,增長智慧與見識,何樂而不為呢?「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可能不會使你獲得馬雲那樣的成就,可是會讓人能在一群人中,一眼就看到,讀書人的氣質是不一樣的。

全書不僅有全部完整原版,還有譯文,解析,像一本學習古人智慧大全。49元,讓自己擁有人生大智慧!

相關焦點

  • 俗語「有錢不去兩地,沒錢不求兩人」,老祖宗忠告,年輕人一定要聽
    「孟母三遷」的故事就印證了這則古訓,其實我們生活中不僅有這些名人名言值得學習,還有一些老祖宗留下俗語也很受用。我國從古至今流傳下來很多俗語,雖簡短卻包含了很多人生哲理,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俗語作用於各個階層的人,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有錢不去兩地,沒錢莫近兩人」,其根本意義是什麼?
  • 古人云:「有錢不進三地,沒錢莫近兩人」,老祖宗的忠告,受教了
    有些文化知識很明顯是源於老祖宗們之口,後經代代相傳,才逐漸穩存於世,並為眾人接納。有些智慧經過歷史的沉澱,更加能夠體現出老祖宗們的用心之處,這些忠告讓我們醍醐灌頂,甚至是受益一生!不得不說,受教了!今天我們就簡單的說一說老祖宗在為人處事的方面留下的一句忠告:有錢不進三地,沒錢莫近兩人。
  • 「有錢不進三地,沒錢莫近兩人」,牢記古人的忠告,受用無窮
    俗語「有錢不進三地,沒錢莫近兩人」是何意?古人的告誡字字中肯。很顯然,老祖宗總結的這句俗語講了兩種生活狀態,一是有錢,二是沒錢。人這一生不論處於哪個階層,哪種社會地位,有些禁忌還是要遵從的,否則很容易步入歧途,真到那時就算是迷途知返恐怕也是為時已晚了!而所謂的「不進三地」和「莫近兩人」便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忠告所在。
  • 鄉下諺語「有錢不去兩地,無錢不求二人」,到底是什麼意思?
    鄉下諺語「有錢不去兩地,無錢不求二人」,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國古人非常聰明,總結出了許多實用的俗語,知道得越早越好,所以今天給大家講一句俗語,就是「有錢不去兩地,無錢不求二人」。這個句子有兩層意思,首先,有錢不去兩地,就是說有錢人不去下面的兩個地方。
  • 俗語「富不入三地,貧不近兩人」,有何深意?老祖宗智慧之談!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除了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外,散落民間的一些俗語,同樣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往往寥寥數語,就能給人以深刻的啟發。比如,有句俗語叫「富不入三地,貧不近兩人」,就是告誡我們,無論貧富,人生都有一些禁忌之地,也有一些遠離之人。那麼到底是哪三地、哪兩人呢?
  • 俗語:「有錢能使鬼推磨」,但下一句才是精髓,可惜知道的人不多
    :「有錢能使鬼推磨」,但下一句才是精髓,可惜知道的人不多俗語:「有錢能使鬼推磨」,但下一句才是精髓,可惜知道的人不多  「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個俗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後來到了明代,馮夢龍在《喻世明言》:「正是『官無三日緊』,又道是有錢能使鬼推磨。」從此民間就理解成,有了錢再困難的事都能辦成。
  • 俗語:「有錢不近三人,無錢莫去兩地」,學會了一輩子沒災禍
    有錢或者沒錢本是人生常事,錢多錢少跟幸福也沒有100%的關係。有時候人們有錢也感覺不幸福,有時候人們無錢也感覺幸福。 有錢時,有三類人不能接近。如果接近這樣的人,不僅會破財,還會可能讓你老本都沒有了。
  • 農村俗語「有錢不住東南房,無錢不求娘家忙」啥意思?有何道理
    「有錢不住東南房,無錢不求娘家忙」,流傳了千年的至理名言,倒出了生活中無奈,也道盡了人情世故,與世態炎涼。
  • 俗語「面不仰臥,腿不張胯」是什麼意思?古人的忠告字字在理!
    中國文化種類繁多,豐富多彩,它們雖為古人所創造,卻隨著時代的變更而被不斷的沉澱和積累,時至今日,很多傳統文化仍能與社會緊密相連,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就像這自古傳承已久的俗語。俗語,作為民間文化的瑰寶,一直有著自己的獨特之處,它是創作於勞動者之手,並被廣泛應用於民間。
  • 俗語:「富人不去『兩地』漂,窮漢莫與『二人』交」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富人不去『三地』漂,窮漢莫與『二人』交」。雖然我對這句俗語仔細端詳了老半天,但還是沒有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做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富人不去「兩地」漂所謂的「富人」,也就是指的有錢人。人類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生物。當人在沒錢的時候,他會拼命去想辦法賺錢;而當賺足了錢之後,他會拿錢去做讓自己身心愉悅的消費。當然,有些消費也是應該的,畢竟人生也是一個享受的過程;而有些消費卻是要不得的,是完全不能夠去消費的。
  • 老祖宗忠告:財不露白!再有錢也別輕易炫富,否則吃虧的是自己!
    但是,反過來,從這些俗語來看,可以發現人們其實具備有這種與他人分享個人財富的心理需求!漢高祖劉邦也說過: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威加海內,然後,歸故鄉!不就是希望衣錦還鄉,光照門楣嗎?如果有著大量財富,卻不能顯示於人前,可能會有一種「錦衣夜行」的感覺!穿著漂亮的錦衣,行走於無人的黑夜中,哪裡有鬧市之中,身著錦衣,吸引無數人的眼球,來得痛快?
  • 老祖宗忠告:當你沒錢沒人脈,建議去做這2件事,富人看破不說破
    人的一生不只是吃喝玩樂,還是要努力一番,成就人生的價值,實現自己的一番抱負和理想事業。不知道有多少人以為只要埋頭苦幹,勤奮工作,就能獲得很好的回報。可是現實是很殘酷的,尤其是過了三四十歲,人到中年以後,焦慮越來越多,好像掙多少錢都不夠花,永遠也攢不夠足以使自己財富自由的錢。
  • 老話「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老祖宗2句忠告在理?
    老話「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老祖宗2句忠告在理?五千年中華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的老祖宗,留給我們後世的不僅僅有偉大的發明,還有正義的品德,更有流傳後世的諺語忠言。提起俗話,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這類廣泛流傳於民間簡單明了的語言形式,正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它有褒義,也有貶義,也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東西。這類古語簡練而又形象,貼近生活還能警示後人。換句話說,古人用簡單明了的深刻哲理,惠及後人。
  • 農村俗語:「有錢不去二處,落魄不近二人」,解讀老祖宗經典俗語
    農村有句老話說:有錢不去二處,落魄不近二人。有錢的時候不去兩個地方,落魄的時候不接近兩種人。不管是富有,或者貧窮,都是特殊的身份。特殊的身份導致別人看待你的目光不同。所以為了避免麻煩,就要做出相應的措施。
  • 「人窮不思三人,沒錢不貪三欲」,老祖宗想說啥?句句值得深思!
    俗語雖說不如詩詞歌賦高雅別致,但卻貴在現實意義深刻。加之其言簡意賅,易於人們口口相傳,即使歷經千年滄桑沉浮,也未曾被歲月長河淹沒,傳承至今依然光彩照人,非常值得後人引以為戒。在老祖宗眼中,俗語不是無根之木,無水之源,而是源於生活實際,最接底氣的通俗文化。
  • 俗語「落難不求三人」啥意思?老祖宗的識人智慧,別等落難時才懂
    作為傳統文化的一種,俗語在此前曾有著非常高的流傳度。古時候在農村,俗語因為其通俗易懂而且非常實用而深受人們歡迎,小時候也曾聽老人們念叨過幾句。而到了今天,其中的一些內容其實依舊適用,比如說今天我們要聊的這句,堪稱經典,可惜有些人真正懂得的時候卻太遲了。
  • 俗語:小富由儉,大富由天,老祖宗的智慧,還適用嗎?
    俗語:小富由儉,大富由天,老祖宗的智慧,還適用嗎? 人為財而死,鳥為食而亡,人為了追逐金錢可以連生命都不要,就像是鳥兒為了爭奪自己的口糧願意為之付出生命。被譽為人間富貴花的牡丹,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備受人們的歡喜,這也跟人們對於金錢、對於富貴生活的追求也有一定的關係。
  • 俗語:「四十莫管兩事,五十莫管兩人」,啥意思?早懂少吃虧
    此時我們做事小心謹慎,沒有年輕時候的莽撞,人到了中年以後,大都生活穩定下來,有家庭孩子要照顧,此時我們感到責任重大,一家人吃喝拉撒都要我們照顧,所以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會慎之又慎,考慮很多,也不在那麼莽撞了。
  •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是為何?老祖宗這話有何講究?
    沉香在知道自己母親被舅舅給壓在華山下面以後,想要將母親給救出來,於是開始了尋仙求道之旅,儘管功法大成多次前往華山,但是卻都遭到了二郎神的阻攔,無論他苦苦哀求,二郎神都無動於衷,所以沉香很長時間都沒有成功救母。在他救母的這個過程中,最大阻力便是自己的親舅舅二郎神,所以有網友在討論沉香應該如何迅速救母成功的時候,熱度最高的回覆是「只要沉香在正月裡去理髮就可以了」。
  • 俗語「外財不發命窮人」,老祖宗的經驗之談,道出財運亨通的關鍵
    俗語的特點是語言簡短且直白易記,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俗語在民間廣泛流傳。但是有些俗語表面雖然直白,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卻極為深刻,例如「外財不發命窮人」這句俗語,它的表面意思非常好懂,就是意外之財不會讓窮人富裕,但是這條俗語的產生的根源,卻把窮人之所以貧窮的原因,說得極為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