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須在「敬」上下功夫,談曾國藩為何講「主敬則身強」

2021-01-08 古詩詞課

前幾天讀《曾國藩評傳》,讀到曾國藩同治十年金陵節署中日記中所做的《日課四條》:「一曰慎獨則心安;二曰主敬則身強;三曰求仁則人悅;四曰習勞則神欽。」這些話曾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第二條讓我感觸尤深。

第二條說「主敬則身強」。「敬」這個字,是孔子、孟子用來教育人的,春秋時的士大夫,也常常說到它。到二程與朱子的千言萬語,都離不開「敬」這個主旨。「內心靜定純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功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

其中「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語出《論語》,《論語》中有一章是: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大致的意思應該是仲弓問孔子關於仁的事情。孔子說:「出門辦事如同會見貴賓,態度要認真;治理百姓如同承辦重大的祭祀活動,要謹慎、嚴肅地對待。自己不願意做的,不願意接受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在國家工作中沒有招人怨恨,在家族生活中沒有招人怨恨。」仲弓說:「我雖然不聰敏,但一定照這話去做。」

孔子的話被曾國藩發展成了「敬之氣象」,此種氣象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確實需要很高的修為才能做到這些。今日之人身處順境,便視他人之所請為惘聞,斷不想他日也有身處逆境之時,今日以盛氣凌人,他日人亦以盛氣凌己之身,或凌其子孫,今日之人多不知常留餘地處人以減他日之荊棘。

看今日之人處事愈覺曾國藩之高明,感慨曾國藩真不愧是梁啓超所說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並不朽,為震古鑠今而莫與京者之人啊。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曾國藩談讀書,養成敬、靜、淡、遠四個字
    但是其中的哀傷難於人表白,可是曾國藩的讀書求學之路,特別的順利。本文就是找到了一篇曾國藩談讀書,養成敬、靜、淡、遠四個字的日記,探討一下學霸的養成。曾國藩是這樣評價自己讀書的,一生愛書如命,可是沒有能夠留下作品,福澤後人,深感沮喪。他對讀書的追求就兩點:一、第一當然是讀書的效果,實用主義才是讀書的真諦。《孟子·離婁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 曾國藩眼中的4種「吉人天相」,看看你身上有沒有
    鹹豐八年三月,曾國藩在日記中總結出了四句識人術口訣,表明這4種人屬於「吉人天相」,是「富貴相」。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1、端莊厚重是貴相;釋義:外表端莊恭敬、厚道穩重的是貴相。曾國藩人生修為的起點和終點都在一個「敬」字:30多歲時,曾國藩舉止輕浮,內心浮躁,整日虛度,很是困惑,後得友人指點他「敬」、「靜」兩字,於是他做「修身十二條款」立志作聖人,洗心革面,而排在最前面的就是「主敬」和「靜坐」;臨終前,曾國藩留下四條遺訓,第二條便是「主敬則身強」。
  • 曾國藩怎樣成為半個完人,這四副對聯,飽含人生智慧,可當座右銘
    梁啓超評價曾國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成就震古爍今」。縱觀曾國藩的一生,他辦團練,統帥軍隊,辦洋務,聚攏人才,治學修身,終成一代聖哲。曾國藩為何能取得如此成就?他在做人、做事、治學等方面有哪些優點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文中所列舉的曾國藩撰寫的四副對聯,可以給你答案。
  • 曾國藩養心日課四條,做到這四條,身心健康,事業成功不在話下
    曾國藩養心日課四條——慎獨、主敬、求仁、習勞【慎獨】◆原文概要一曰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藥之方,守身之先務也。解讀這裡曾國藩提出了,養心日課的第一條,慎獨則心安。自我修養,沒有比養心更難的。
  • 曾國藩:愛下笨功夫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有人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曾國藩。他是一介書生,卻帶領湘軍剿滅了太平軍;他不擅長帶兵作戰,卻數次被委以重任;他一生歷經重重困境,不得不處處隱忍;他有著普通的出身,卻在自己的一生中完成了華麗蛻變。中華上下五千年,高情商者數不勝數,但唯有曾國藩,是真正的處世高手。
  • 曾國藩一生成事,全靠死磕36個字
    (1)專權:事權專一,乃能成功  (2)專心:心有二用,則不能成  (3)專攻:用功如掘井,凡事皆貴專  (4)專精:西洋之長在於專  04、熟:熟極生巧,妙無不熟;萬事皆熟,熟則能強;  笨功夫也有大收穫。「熟」是一種笨功夫。曾國藩學作詩,每日熟讀蘇軾、陸遊詩作,終生不厭,最後口舌生津,妙句隨出。
  • 「傳於我輩門人,諸生須當敬聽……」
    多少年過去,我都不太能背的出來了,不知怎麼的,今天腦子裡突然冒出來了幾句話:「傳於我輩門人,諸生須當敬聽:自古人生於世,須有一計之能。我輩既務斯業,便當專心用功。」晚上回到酒店,立馬百度把《富連成徒訓》翻了出來,再讀,依然擲地有聲。
  • 曾國藩曰:古人修身「慎獨處身,心境泰然」,職場人要看看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漢族,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 曾國藩40種大智慧,指引當下人生的40味奇藥
    所以,我們談成功,就要有這種見識和眼光;我們談修養,先要從「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這三點上下功夫,得被人提及時說:哦,這人還行,是個好人。 16、奮鬥並快樂著 治事之外,此中卻須有一段豁達衝融氣象。二者並進,則勤勞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 《曾國藩家書》同治二年三月廿四日與九弟國荃書 大意:做事之外,胸中還要有豁達衝和之氣。
  • 曾國藩家訓
    二曰主敬則身強:「敬」之一字,孔門持以教人 ,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至程朱則千言萬語,不離此旨。內而專靜純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程子謂:「上下一於恭敬,則天地自位,萬物自育,氣無不和,四靈畢至,聰明睿智,皆由此出,以此事天饗帝。」蓋謂敬則無美不備也。
  • 曾國藩為了「戒色」,想出2個「笨辦法」,管用,值得年輕人借鑑
    曾國藩為了「戒色」,想出2個「笨辦法」,管用,值得年輕人借鑑俗話說,「英雄難過美人關」,從古至今都是如此。但一個男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一定要懂得戒除女色。不然,身體不強、運勢不達、事業不興。而在戒除女色這一方面,有一個歷史名人,稱得上榜樣。他便是被稱作「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
  • 解讀曾國藩的私人帳簿 為今人上堂經濟課
    作家、歷史學者張宏傑繼《曾國藩傳》一書裡已經還原過一個立體的曾國藩。不管對曾國藩有怎樣的爭議,後世的人對他的文章家書、功業修為等還是一致推崇的,但因此,卻也忽略了他的經濟生活。近日,張宏傑繼《曾國藩傳》後,推出重磅力作《曾國藩的經濟課》,首次解讀曾國藩的私人帳簿及湘軍創業的財政密碼。
  • 曾國藩的交友原則:八交九不交,遠離身邊的小人,受用終生!
    曾國藩是近代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文學家,他還創建歷史有名的湘軍,曾國藩的一生可謂是傳奇的一生,曾國藩無論是在政治上、軍事、文化、經濟方面,都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曾國藩能有此番作為是因為他主張什麼事情都勤儉、為官也不自傲、修身律己,在交友方面曾國藩也有獨特的見解,如今民間還流傳著「做人要學曾國藩,做事要學胡雪巖」這句諺語。
  • 耐煩 | 馮唐讀曾國藩
    我不得不承認,我讀曾國藩的書最多、最勤、最有收穫。滿紙背後都是:成事!成事!成事! 沒有體力和腦力,談何成事? 真正的精英都是精力上的超人,沒有體力和腦力,談什麼做事和成事?不能吃苦耐勞內心強大到混蛋,奢談什麼帶千軍萬馬走過雪山和草地、走過一個又一個經濟周期?心神是君,胴體是臣,如果做到累身不累心,再怎麼累,也累不垮,甚至還很快樂。曾國藩講養生,也是大實話:少操心,少糾結,少煩惱;多走路,多健身,多運動。
  • 曾國藩為了「戒色」,想出2個「笨辦法」,有用,值得年輕人借鑑
    如果不能夠戒除女色,可能就會造成身體不強、運勢不達、事業不興的後果。而對於這一問題,有個歷史名人就頗有自己的見解。他就是「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曾國藩的一生可謂是傳奇的一生,他一直鑽研於實踐儒學,努力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上下功夫,最終實現了「立德、立功、立言」的最高要求。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有如此高成就的人,曾經卻坦言自己有色心。
  • 勤能補拙,誠心做事,敬事敬人
    這樣一位事業成功的作家,是曾國藩學習愛好者。把他一路走來的成事經驗,化作《成事》這本書。在這本書裡,作者把梁啓超的《曾文正公嘉言鈔》作為逐字解讀。變成了應用在現代社會人們的修煉秘籍:三個關鍵字。第一個字:勤少數人為什麼能成事?為什麼能持續成事?為什麼能持續而成大事?
  • 曾國藩:讀書治學,有志有識有恆
    曾國藩要求讀書人應該首先能夠博覽群書。為能廣泛涉獵,一個人在看書時要抓緊時間,提高閱讀速度,他批判了當時世間流行的「讀書在精不在多」之說。曾紀澤閱讀《漢書》太慢,曾國藩指出:「每日至少亦須看十頁,不必惑於在精不在多之說。今日半頁,明日數頁,又明日耽閣間斷,或數年而不能畢一部。如煮飯然,歇火則冷,小火則不熟,須用大柴大火乃易成也。甲五經書已讀畢否?須速點速讀,不必一一求熟。
  • 曾國藩經典語錄150則
    23、遇棘手之際,須從耐煩二字痛下功夫。   24、責己厚而責人薄耳。   25、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6、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素弱過於保惜。   27、家中無論老少男婦,總的習勤勞為第一義,謙謹為第二義。勞則不佚,謙者不傲,萬善皆從此生矣。
  • 曾國藩結婚當天,新娘子死活不上轎,媒人過意不去:娶我女兒吧
    人們把他稱為「千古一帝」,真正做到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只有他——曾國藩。凡是略懂清末史的人,都聽說過「曾國藩」這個大名。這位湖南來的「老頑童」,的確有厲害之處。今日不談他的歷史功績,只談曾國藩的姻緣故事。回憶起作家張小嫻曾說過: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