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0月10日,蘇聯發射了人類首顆火星探測器火星1A號,其計劃的目的是研究火星的大氣環境,有機物質組成以及其附近的磁場,宇宙射線,微隕石等,但最終卻因第三節火箭點火出現故障而失敗了。
第四天後,蘇聯又發射了第二顆火星探測器火星1B號,它幾乎就像是火星1A號的備胎,但它的命運是火箭引擎都被直接炸掉了,比火星1A號的還悲慘。
1962年10月24日,蘇聯火星探測兩連敗後的下一個火星探測窗口到來,第三顆火星探測器斯普特尼克22號升空,可結果卻在進入地球軌道時破碎了。
一周之後,斯普特尼克23號火星探測器升空,這次終於是飛出了地球,但它卻在太空中迷失了自我,中斷了與地球的通訊,最終進入了環繞太陽的軌道,沒能執行火星探測的任務。
1964年11月30日,蘇聯使用閃電號運載火箭將探測器2號發射升空。次年8月6日,探測器2號成功與火星上空1500km處擦肩而過,但最終卻因通訊系統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而導致探測任務再次失敗。
1965年7月18日,不在火星探測的時間窗口之內,但蘇聯還是發射了探測器3號升空,這顆探測器本來是用來探測火星的,可最終卻拿來探測月球,成為了唯一一顆不務正業的火星探測器。
1969年3月27日,蘇聯發射了火星環繞探測器火星2A號,但卻不幸延續了火星號的悲壯,在發射後的7分鐘就因發動機故障而被炸了。
6天之後,火星2A號的備份,火星2B號上場,但它一出手沒到一分鐘就墜回了地面。
1971年5月10日,火星探測器宇宙419號升空,但卻因最後一節火箭無法啟動而在它剛達到了地球環繞軌道之後就停留在了軌道上運轉。
9天之後,蘇聯給火星2號委以了前所未有的重任,計劃不止讓它來環繞火星,而且還首次計劃登陸火星,可見當時蘇聯對它的信心是絕對的足的,後來它確實是達到了火星,但依舊還是通訊系統的問題,在它到達火星後不久就失聯了。
火星2號雖是失聯了,但同年5月28日發射的火星3號卻取得了一次叫接近成功的成功,因為它在1971年12月成功登陸了火星地面,成為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在火星表面著落的探測器,雖然最終僅工作了20秒。
1973年7月21日,火星4號升空,但它卻沒能延續雖然火星3號將近成功的歷史記錄,最終連火星軌道都沒能切入。
4號升空後的第4天,火星5號接著出發了,但它的結果是達到火星後不久又失聯丟失了。
5號發射了之後,趁著1973年的這個時間窗口還沒關閉,蘇聯又接連在8月5日,跟8月9日分別發射了火星6號跟火星7號這兩顆著落探測器。
火星6號在到達火星並釋放著陸器後,雖然成功打開了降落傘,但處理晶片卻被損毀了,最終丟失。
火星7號因為著陸器分離過早,導致它沒能著落到火星上,而最終進入了環日軌道。
1988年7月份,在火星探測上消停了15年之後,蘇聯再次出發,分別在7日跟12日發射環繞和著陸的探測器火衛一1號跟火衛一2號。
火衛一1號在飛往火星的途中失聯了,而火衛一2號在進入火星軌道後不久也失聯了。
1996年11月16日,接替蘇聯的俄羅斯發射了火星探測器火星96,也可以叫火星8號,它攜帶有軌道探測器、表面登陸器、表面穿透器等眾多的探測功能的儀器,號稱是當時最重的星際探測器,可以說那一次的發射是勢在必得的,可結果是探測器在進入地球軌道後,因火箭點火失敗,最終解體墜入了太平洋。
2011年11月8日,福布斯號採樣返回探測器與中國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一起搭載俄羅斯的天頂號運載火箭升空,但第二天就被宣布變軌失敗而告終了。
都說人類目前火星探測的成功率50%都不到,可現實的情況是蘇聯包攬了大部分的失敗,而這失敗凸顯出的最大問題就是通訊系統跟變軌的控制。可以說蘇聯技術的粗糙才是導致他們在火星探測上走上悲壯之路的根本。
航天科技是一項細緻活,可以說失之毫釐,謬以千裡,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就能導致整個探測項目的失敗,雖然歷來火星探測43%的成功率就擺在那裡,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完全是可以忽略這樣的統計數據的,因為無論是對其他國家還是我們中國的天問一號來說,火星探測的成功率,除了些許的運氣因素之外,最主要的還是看航天科技的實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