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成為日本國民美食之因:在日本懷念滿州的味道

2021-01-09 古今奇聞雜談

上集〈拉麵的良伴「餃子」如何傳入日本,並成為國民人氣美食?〉我們說到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人不吃四隻腳的動物,所以水餃的傳播也相當有限;明治維新後,在一些料理書中有記載餃子,他們知道水餃、蒸餃、煎餃,但主要將之視作點心,而非主食,而且幾乎沒有賣餃子的餐廳。

那為什麼日本的餃子會成為現在的為國民美食呢?連一個地方型的都市宇都宮都有一百多家的餃子店呢?這和滿州國的成立與日本人侵略中國有關。

戰後的餃子:滿州的味道

我之前在《和食古早味》中提到拉麵的故事曾經說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日本百廢待舉,糧食供給不足,加上很多從外地回到日本的軍人,饑荒的嚴重性比起戰爭期間更加嚴重。它們沒有廚房,有些人甚至連家都沒有,需要快速能夠滿足飢餓的食物。在這樣的時候,拉麵大為流行。

除了拉麵以外,餃子也在這個時候大量的普及。從相關的紀載來看,1954 年(昭和29)在東京只有40 家的餃子店,其後每個月增加20 家。當時的雜誌和報紙也有注意到,認為餃子店的普及是因為戰後大量的人從中國回來,餃子是他們在中國接觸到的食物,帶點懷舊的感覺,還用「追尋滿州的味道」作為廣告。

戰後初期,餃子的流行比拉麵還要快速,大量的日本士兵和隨行人員在戰後生活無以為繼,為了要生活下去,開始想要做些生意,而餃子比較不需要太多的設備,相當好入手。這些曾經在中國吃過餃子的日本人,回日本後開起餃子店,一開始在大都市,後來廣布到全國,兩、三年之間全國都開設餃子店。

日本知名的飲食雜誌《dancyu》做過相當多次的餃子特集,所謂的餃子老店也不過是從戰後開始,從雜誌所刊登的185 家中來看,幾乎都是戰後才開始營業的。我們從一些店家的名字也可以看出和滿州的關聯,像是東京的〈滿州裡〉、久留米的〈滿州屋〉。

但日本人不來不大吃絞肉,也就是餃子的內餡,是什麼樣的契機讓他們吃呢?

開始吃豬絞肉

明治維新以前,日本人本來不大吃四隻腳的動物,後來透過軍隊的推廣,並且改造自身的飲食文化,像是豬排飯的創造,讓本來不吃豬肉的飲食習慣逐漸為大家所接受。

可是在二次戰前,敢吃豬肉的日本人,還是對於內臟或豬絞肉有點敬謝不敏。內臟的推廣主要透過留日的韓國人,所以成為後來的「日式燒肉」,而豬絞肉則是透過曾經待在滿州的日本人,將以往的飲食習慣帶回來。

除此之外,戰後日本人會開始注意豬絞肉,也是因為饑荒的關係,戰爭期間的糧食短缺到了戰後更加嚴重,本來日本帝國的食物很大一部分倚靠殖民地韓國和臺灣的供應,日本國內的男丁大部分都棄農從軍去了。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數百萬的軍人從中國、臺灣、韓國等地回國,食物的供應成為重大的問題。

600 萬的日本人回到家鄉之後的那幾年,稻米歉收,本來不吃豬絞肉的日本人,在沒得吃的時候也無法挑三揀四的,豬絞肉成為戰後日本人很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之一。

戰後在日本所開的餃子店大部分是日本人自己開設的,由中國人所開設餃子店很少,一直要等到日本和中國建交後,很多留在日本的中國孤兒,回到家鄉探親之後,他們才了解到家鄉的人是吃餃子的,回國後也才在日本開設餃子店。在東京的蒲田所開設的〈金春〉和〈歡迎〉都是留日的中國遺民所開設的餃子館。

為什麼在日本的中國人沒有開餃子館呢?主要是因為他們和日本人的飲食文化不同,這就得從餃子怎麼變鍋貼(煎餃)開始說了。

從餃子變鍋貼

現在日本各地賣的「餃子」,其實中文會說他是鍋貼、或是煎餃,但日本人在二次戰前對於水餃和鍋貼的差別是知道的,從1932 年(昭和7)的《月刊食道楽》雜誌三月號就有介紹餃子的發音是「ギャウザ」,其後滿州國建立,也有介紹「鍋貼(コーテイ)」。但是,現在的日文稱餃子「ギョウザ」則還沒有出現。因此,日本人後來會把餃子當鍋貼的原因,顯然無法在滿州國和二次戰前找到答案,我們還是得把餃子變鍋貼的原因放在二次戰後。

我們看一些二戰當時人寫的隨筆,演員古川綠波寫過《綠波的悲慘食記》(ロッパの悲食記),其中紀錄了戰後剛開始賣餃子的店家,提到東京澀谷很多新興的餃子店開幕,都是從滿州回來的相關人員所開,這時候的餃子店水餃和和煎餃都賣,但鍋貼用來搭配蔬菜、飯和面,是相當不錯的組合。

從這樣的記錄中就可以看到飲食文化的差異了,水餃在中國北方可以成為主食的一種,吃個一、二十顆一餐飯就足夠了,但在日本並非如此。以米食為中心的日本,因為鍋貼用油煎過之後,香氣四溢,適合下飯,搭配蔬菜,成為配菜的一種。日本後來將餃子(鍋貼)搭配辣油,也是為了配飯,增加食慾,而拉麵店的餃子,並不是主食的一種,可以說是作為拉麵的配菜而興起。日本人始終將餃子作為一種配菜,也才有後來的「餃子定食」,搭配主食的飯、味增湯,並且使用辣油開胃。

二次戰後,不僅很多餃子店在全國各地開設,NHK 的〈今日的料理〉也在節目上教主婦們手作餃子的方式。〈今日的料理〉是日本人逐漸富裕起來之後,電視機大量製造時所放送的節目,對於飲食文化的影響相當深刻,特別是家庭料理。

除此之外,餃子的傳播還跟冷凍設備的引進有關,1960 年代冷凍倉儲的設備逐漸成熟,而且1961 年,日本的冰箱普及率達到50%,過五年就100%。大型的食品公司開始推出冷凍餃子,方便餃子在家中食用,也使得餃子更加普及。

餃子的地方化

餃子成為日本的國民美食後,也逐漸產生了地方化的特色,各地的人也為餃子創造更多的在地特色。栃木的宇都宮和靜岡的濱松,這兩個地方都有很多滿州回來的軍人,在日本也都以餃子知名,然而口味卻不大相似。宇都宮的餃子店雖然有上百家,口味卻大多類似,這裡的餃子口味較為清爽,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的蔬菜,所以外表酥脆的餃子,裡面卻是相當多汁,也較符合日本清淡的飲食習慣。

濱松的餃子則是用當地的高麗菜做成的,濱松的餃子在戰後興盛的原因還跟工廠有關,本來不習慣外食的濱松人,因為戰後從滿州回來的人在路邊攤販賣的餃子,工人下班後,聞到香酥的餃子就順便帶回家。

在九州北部的八幡市,以往是大型制鋼廠的設立點,從明治晚期開始,因為鐵礦石要從中國輸入,此處和中國的交往就比其他地方頻繁,加上北九州的中國移民也不少,此處較早就流行餃子。因為鋼鐵廠的男性需要便宜且能餵飽的食物,餃子的特色就是用一點點肉,外面的皮煎得酥酥脆脆的,吃下去很快就能得到飽足感,餃子的這種傳播方式與拉麵在日本傳播的方式有點類似。

而八幡這個地方,餃子店和拉麵店都不少,反應這兩種食物庶民的個性。八幡餃子的特色在於使用九州特產的調味料柚子胡椒,其中加了羅漢橙的皮、青辣椒和鹽,在餡中加入這種調味料,使得九州人吃得到家鄉的熟悉感。

相較於宇都宮的餃子比較小且清淡,三重縣津市的餃子就以大出名,相當於一個手掌大,直徑15 公分的皮所包的餡,一次賣一個,而且是直接油炸,吃一個就很飽了。

不只這幾個地方,像是福島、神戶、川崎、宮代的餃子也各有特色,從一個外來的食物,日本人改造他,並且加以地方化,在每個地方以不同的方式生根。除此之外,近年來,日本的餃子也嘗試到國外開店。

走向世界的餃子

知名的餃子連鎖業者「餃子王將」在日本有最多的餃子的連鎖店,全盛時期將近700 家。1967年起源於京都的「餃子王將」2005 年進軍中國,在大連開了幾家店,還打出了口號:「餃子王將凱旋迴到餃子的母國」,然而經營成績卻一點都不凱旋,因為業績不佳後來都收掉了。

「餃子王將」在中國失敗的原因主要在於飲食習慣的差異,他們推出「拉麵和餃子的定食」,但大連人並不習慣吃這樣的餃子,而且中國人上館子主要是點合菜,和家人朋友們一同分享,「餃子王將」沒有查覺到中國的飲食習慣不同,因而在中國市場挫敗。

而在中國以外的市場,日式餃子是如何風行全世界的呢?

主要是因為拉麵的傳播,拉麵從二十一世紀開始,成為日本食物的重要象徵之一,而日本人習慣吃拉麵配餃子,因而將此習慣傳播出去,並進入全世界的市場。像在洛杉磯的Daikokuya 或是紐約東村的Momofuku Noodle Bar 都是帶點年輕化且潮流的食物。在洛杉磯或是紐約以外,北美幾乎每個較大的城市都有拉麵店。

不只北美,歐洲市場也非常歡迎日本的拉麵店,從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到義大利,拉麵的店家也在持續的增加。隨著拉麵店進軍世界,日式的餃子也被西方人所認識,在巴黎還有「Gyoza Bar」,吃的方式就是日式的餃子,附上飯和日式的小菜,相較於中國市場的失敗,法國人似乎較能接受日式的餃子。

除了法國以外,「Gyoza Bar」也在世界各地如倫敦、溫哥華、新加坡……等地開設,除了有原本日式餃子的感覺,也會隨著當地的飲食文化做調整,主攻的市場是較為平價的料理,年輕人、學生和一般上班族在平日的午後和晚餐可以花點小錢,就可以輕鬆地享用,透過這樣的策略,也逐漸將日式的餃子文化滲透在世界的各大城市。

餃子從中國東傳日本,帶著侵華戰爭和滿州國的印記,卻在日本生根,成為國民美食和鄉土料理,又從日本飄洋過海到世界各地。跟著餃子去旅行,我們看到的是文化與歷史的豐富性與包容性。

相關焦點

  • 日本風情畫 關西的美食味道
    神戶美食街的神戶館餐廳,是來到神戶享用神戶牛肉價廉物美的地方,這裡的人均消費基本是400~500元人民幣/人。你最好提前預定好座位,以免你在門口等候太長時間,破壞了對美食的期盼心情。日本美食 一個廚師大概要經過七~八年的練習,才能成為真正熟練的烤神戶牛肉的人。日本美食大多具有非常美的儀式感,吃神戶牛肉也不例外。
  • 日本國民漫畫總選舉,《海賊王》20多年人氣不減,再次位列第一
    導讀:近日,日本展開時長兩個多月的漫畫投票活動,意在選出真正的國民漫畫。而這些選舉出來的漫畫也大都改編成動漫,基本上也和我們許多人的童年或者青春息息相關,下面就跟著筆者看看,排在前10位的日本國民人氣漫畫。
  • 日本前法相夫婦涉嫌賄選被起訴 安倍出面向國民道歉
    安倍在記者會上道歉(富士電視臺)海外網7月9日電 因去年(2019年)7月日本參議院選舉廣島選區向當地議員等行賄一事,東京地方檢察廳特搜部8日以違反《公職選舉法》的罪名,對日本前法相、眾議員河井克行(57歲)及其妻子參議員河井案裡
  • 傳統美食—餃子,已經成為中華美食文化的代表,深入人心!
    餃子是中國的特色美食,已經成為中國傳統美食文化的代表,深入人心,過年煮餃子更是無數家庭的「重頭戲」。中國的新年在加拿大被稱為「餃子節」,餃子是過年過節不可缺少的食物,所以在大家的心目中過年是必須要吃餃子的。
  • 臺灣日本合拍電視劇臺詞稱:「臺灣曾經也是日本」
    這部劇講述日本新幹線給中國臺灣修鐵路背景下的數個中日男女的愛情故事,卻在內容釋出後因爭議臺詞引發熱議。該劇講的是,1999年臺灣高速鐵路的機電核心系統的優先議約權由日本新幹線取得,日本方面想要將新幹線技術適用於臺灣高鐵建設中,派了波瑠飾演的女主角春香去臺灣工作。
  • 日本美食說——日本料理店裡最夯的那碗飯竟然是它?
    大家好,我是雅麗說美食!專注為大家搜羅介紹各種日本美食。雖然日本飲食文化起源於中國,但是卻在後期發展成為獨具自己特色的文化,今天我要介紹的是日料店裡最夯最撩人的丼飯!丼究竟怎麼讀?丼飯,日本料理的一種。但是我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字究竟是不是讀井呢?今天我就來告訴大家喲!
  • 都是日本差距卻如此巨大?!關東、關西日本料理的文化差異
    日本雖然幅員面積並不算太大,但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獨特的文化,甚至就連天氣都會因地區而異。一般大多會將日本劃分為關東及關西兩個區塊,一個是以日本政治與經濟的東京為中心,另一個則是包含大阪及古都京都的關西。雖說這兩個地區僅一線之隔,卻從語彙、食物、禮儀等日常生活上就有許多差異。
  • 日本福岡最全旅行攻略,這些地方不容錯過,享盡美食購物的好去處
    日本是我國東部的一個島國,也是旅遊火熱的國家,每年都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並且由於日本當地對文化的傳承,把許多民族文化底蘊深深刻印了現代日本人生活中,所以來日本,你會感受到這個國家給你帶來的旅途驚喜。日本也許多遊玩的地方,像東京,熊本市,富士山等,而今天要介紹的則是日本另一個遊客較少,卻又非常有趣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福岡。福岡附近有名的觀光景點如博多、天神、博多運河城、福岡塔、太宰府天滿宮、小倉、門司港等等。美味的博多拉麵、牛腸鍋、明太子都是大家不能錯過的美食。九州最熱鬧繁華的地方,就是博多與天神一帶所在的福岡市。
  • 日本福岡遊記,主要景點均免費,神社跨年體驗,吃特色美食內臟鍋
    玩轉日本九州最大的城市福岡一座靠郵輪旅遊帶火的城市,先收藏等疫情過後再去。抵達福岡,福岡是九州地區的重要城市,既有歷史文物古蹟,也有便捷的交通和美食。每年夏天的山笠祭是日本三大祭之一,是非常出名的民俗文化。博多牛雜鍋,博多拉麵,博多烏龍麵也都是令人垂涎並極具地方特色的美食。
  • 日本飲食攻略,吃貨必看!
    日本素來有著美食之都的美譽,壽司、天婦羅、懷石料理等當之無愧成為了世界人眼中日本美食的代表。日本美食之所以能夠俘獲這麼多人的心,相信除了因為精緻的味道,還因為其中蘊藏了整個日本的精神哲學。均一價的壽司通常在一盤100日元到150日元之間,如果沒有太多的預算,又不想錯過日本的經典美食,那麼便可以選擇迴轉壽司,只不過用料和味道自然也沒有專門店裡的那麼精緻。TIPS 有的迴轉壽司店是採用自助點餐的形式,每位客人面前都有一塊電子屏,客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助下單,當自己點的壽司快要到自己身邊時會有提示音響起喲。
  • 日本TSUTAYA遊戲周銷榜:國民遊戲《桃鐵》三連冠!
    日本TSUTAYA商店放出了上周(2020年12月28日~2020年1月3日)的遊戲銷量排行榜,這周榜單和前周相比變化不大,Switch日本國民大富翁類遊戲《桃太郎電鐵~昭和 平成 令和也是定番!~》依舊位居榜首,本作在日本可謂是掀起了一股熱潮。
  • 日本人死都要吃的,絕不是壽司或拉麵-虎嗅網
    日本咖喱,到底是如何「穩打穩紮」成為日本這個崇尚清淡飲食國家的「美食頂流」的?一、咖喱,日本美食の頂流日本人到底有多痴迷咖喱?老藝術家敢肯定,隨便你走進霓虹任何一家日本餐廳,菜單上肯定有「咖喱」這兩個字。
  • 全球最長壽日本女性迎來118歲生日,日本長壽國的奧秘是?
    被金氏世界紀錄組織認定為「全球在世最長壽老人」和「全球在世最長壽女性」的日本老人田中力子,在2021的新年迎來了118歲生日。被問及長壽的秘訣時,田中力子表示就是「吃美食和學習」。她目前在福岡市一家養老院生活,據養老院的護理人員介紹,田中奶奶平時會做廣播體操、做數學計算題以及玩奧賽羅棋,精神頭特兒好。
  • 「日本喜劇之王」因染新冠去世:敢摔北野武,和AV女優祖孫戀的他...
    如果說他是日本的趙本山大概你就能理解,他被日本稱為「人間國寶」,因為天賦的喜劇才能,一出道就靠自己的喜劇才華創造了無數的經典角色,志村健就是這樣一個人。然而因為這次疫情,他成了日本第一個去世的頂級國民藝人,但是他的人生可不止喜劇這樣簡單。
  • 日本緊急事態宣言「晚了一周」 專家:不具強制力 寄望國民「恥文化...
    【環球時報-環球網 報導 記者 邢曉婧】據《日本經濟新聞》7日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擬於今日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對象將包括東京、神奈川、埼玉、千葉、大阪、兵庫和福岡7個都府縣,時間大約持續一個月至5月6日,宣言預計8日零時正式生效。若該宣言發布,將成為日本歷史上依法宣布的「首例緊急事態宣言」。
  • 日本20歲成人禮是幾月幾日?日本成人禮來源、習俗、著裝及流程介紹
    日本1948年政府規定每年1月15日(現改為一月第二個星期一)為成人節,成人式是為了慶祝迎來20周歲的青年們正式成年的傳統國民節日,這是日本國民的一大節日,屆時全國放假。1月15日(現改為一月第二個星期一)為成人節,成人式是為了慶祝迎來20周歲的青年們正式成年的傳統國民節日,這是日本國民的一大節日,屆時全國放假。
  • 日本初嘗遊移不定的惡果!潛在的疫情爆發!
    日本的冠狀病毒的發展,從不太顯著的數字到驟然增長,這對局外人來說是一個謎。就在幾周前,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還在最高外交級別發布會上宣布,奧運會可以按計劃於今年夏天在東京舉行。令所有專家驚訝的是,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我們的鄰國日本的感染率很低。早在歐洲和美國就已經有成千上萬的人了,當時這個島國因其有效的衛生文化而備受讚譽,他們戴著口罩,沒有握手。
  • 日本一蘭拉麵:王思聰排隊,日本「熱門景點」之一,去日本必吃!
    大家好,這裡是陶陶說旅遊,今天陶陶要帶領大家去到一家美食館,這家美食館現在已經成為了中國遊客去日本一定要去的地方,是日本當之無愧的」熱門景點「之一,它就是日本的一蘭拉麵館。就連我們的國民老公王思聰,王總都在店外排隊等候,只為這一碗熱氣騰騰的拉麵!
  • 日本十多位公眾人物確診:國民笑匠去世 奧運亞軍入院治療
    日本著名喜劇演員志村健3月29日因新冠肺炎去世後,3月31日一名男性偶像和一名著名編劇同日確診。截止4月1日上午,日本已有至少10位公眾人物確診新冠肺炎。體育界發生多起聚集性感染事件日本最早確診新肺炎的公眾人物是日本足協主席田島幸三,他3月17日確診新冠肺炎並接受治療。
  • 日本疫情沒有惡化:是國民素質高,還是純粹運氣好?
    不錯,三四月份日本疫情情況轉嚴重後,日本也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但日本政府基本採用的是「政府提出建議,民間自己決定」的模式。比如,日本政府建議,不是生活必須的商業,可以停止,但並沒有說必須停止,也沒有提出什麼懲罰措施。日本政府建議民眾待在家裡,但也沒有說如果出門會遭到何種懲罰。日本也沒有按照世衛組織的建議,擴大檢測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