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會,一開始都是易物換物,當時是沒有統一承認的貨幣的,直到貨物重量超過人力所能負載的程度,而且遠距離的交易存在很多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具有統一承認效應的貨幣出現。貨幣的出現大大的提高了交易的效率,促進了貿易的發展,很大 程度上也解決了交易不公平的事情。清末民初的時候,為了擴大統治影響,也是讓百姓意識到已經改革了,民國統一幣制。
所有的人都必須使用銀元,或者銀元以下等級的貨幣,而那個時候的大洋換算到現在大概值多少?辛亥革命成功,民國成立。孫中山和袁世凱開始為了總統之位爭奪,一開始當上總統的是孫中山,但是當了一個多月,他就不得不退位,把自己的位子讓給袁世凱。畢竟那個時候的孫中山,無論是政治影響,還是手中的軍事實力,都遠遠不如袁世凱。
洋畫盛行,很多人的喜愛都跟著西方走。袁世凱還曾經把自己的畫像掛在天安門上,更別提在銀元上印自己的頭像的操作。大家也習慣性的將銀元稱為袁大頭。在發行的錢幣之中,銀元是面值比較大的錢幣,之後還有代表角、分、釐的錢幣。當時的一個銅板就是1文錢,看過電視劇的應該聽說過,賣報了賣報了,七個銅板兩份報紙。而銀元和銅板的換算率,其實是隨著時局浮動的。
民國時期,上海很多人他們一個月的生活費都不需要一個銀元。很多人會說,民國初期一個銀元不是能買60斤左右的米,那按照現在米的平均價2.5算,那麼一個銀元就相當於現在的150元。可民國時期剛從八國聯軍侵華恢復過來沒多久,更別提前面進行的辛亥革命了,只要鬧革命百姓的糧食就不夠吃。所以,那個時候的糧價是很貴的,壓根不能用現在的2.5來換算。
那個時候,上海有不少的西餐廳,西餐廳的價格昂貴,隨便點個甜點加上正餐,一頓就差不多要半個銀元。對於不少人來說,一頓吃掉半個銀元非常的奢侈。所以,傷害的西餐廳一般只有富商和大軍閥才能進去吃。舊上海很流行看戲和看演出,這兩樣的門票價比較便宜,用一個銀元能買到大概十張票。上海最受歡迎的職業就是文人,他們可以在報紙上發表稿子賺錢,稿子是按照千字多少個銅板算的。
上海工資最高的是醫生、律師等職業,一個月大概能賺200個銀元,不少醫生家裡僱傭的傭人,包吃包住一個月兩個銀元,傭人就非常的滿足了。如果真的要把袁大頭換算成現在的人民幣,那麼一個袁大頭大概是一千三百文左右。那個時候的文人很喜歡說自己窮,說兩袖空空,但是鬱達夫一年的稿費可有2000銀元,也就是說他靠著寫書一年能賺十幾萬,真的窮?
溫馨提示:川普籤署紓困法案,美元再探新低;英鎊以強勁態勢迎接脫歐後時代。具體操作請關注金投網APP,市場瞬息萬變,投資需謹慎,操作策略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