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卦」九二爻辭「不出門庭,兇」破解

2020-12-15 子夏故壇

九二:不出門庭,兇。

象曰:不出門庭兇,失時極也。

(一)釋字(詞)

門庭

指院門內的空間。


(二)釋象

《節卦》是《泰卦》變化而來的,《泰卦》先變為《節卦》,然後《節卦》再變為《困卦》。《泰卦》共有三陽,《泰卦》九三先出達於外,《泰卦》先變為《節制》;接著《泰卦》初九亦出達於外,則《泰卦》經《節卦》再變為《困卦》。卦變全部結束後,唯原《泰卦》九二陽爻始終未出,《節卦》九二即《泰卦》九二,故曰「不出」。《節制》九五,六四、六三組成艮體,「艮為門闕」,故曰「門」。《節卦》九二處內卦,比於艮體,為在門內,院門之內為庭院,故曰「門庭」。九二居門庭內而始終不出,故曰「不出門庭」。

在原初的《泰卦》中,九二與六五為正應關係,九二出達於外,佔據五位,成為《既濟卦》九五,這是順理成章的事,因為《泰卦》九二得天時、地利、人和之利。然而事實是《泰卦》九二未出,而是九三率先出達,使卦變為《節卦》。《泰卦》九三搶了先機也就罷了,九二完全可以退而求其次,緊接著向外出達,然而事實是九二仍未出,反而是初九先於九二向外出達了。這樣,最得天時、地利及人和的九二最終失去了向外出達的時機,成為「不出門庭」的宅男。

《節卦》是由《泰卦》變化而來的,天時為卯,為一年當中的仲春之月,仲春之月,生機勃勃,萬物出達,這是自然規律,時出而不出,則失其時也,故「兇」也。《禮記·月令》云:「是月(季春之月)也,生氣方盛,陽氣發洩,句者畢出,萌者盡達,不可以內。」這就是說,如果到了季春之月,仍居內不出,則徹底敗矣,如胎死腹中矣。《節卦》九二在得天時、地利、人和之便的情況下,卻「不出門庭」而宅在家中,終失了出達的時機,故《象傳》釋曰:「不出門庭兇,失時極也」。意思就是該出不出,失時甚也。


(三)義理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迎,反受其殃。適時而為,節之道也,失時不為,失其節也。「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我生待明月,萬事成蹉跎」,這些詩句中都包含了同樣的道理。

相關焦點

  • 《周易》的六十四卦:每日一卦一解——節卦
    爻辭初九:不出戶庭,無咎。解釋:初九,不邁出庭院,沒有危害。象曰:不出戶庭,知通塞也。解釋:《象辭》說:「不邁出庭院」,說明知曉通則當行,阻則當止的道理。九二:不出門庭,兇。解釋:九二,因過分節制而不跨出門庭,會有兇險。象曰:不出門庭,失時極也。
  • 「節卦」九五爻辭「甘節,吉。往有尚」破解
    《泰卦》變《節卦》時,《泰卦》九三上而得中位,坤為土,中位五行亦屬土。《尚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禮記·月令》亦云:「中央土,……其味甘,其臭香。」九五得中,則其味甘,故曰「甘節」。卦變時,九五是動爻,從三位「往而上」,得五之中位,故曰「往有尚」。
  • 「損卦」之九二爻辭「利貞,徵兇,弗損益之」破解
    九二:利貞,徵兇,弗損益之。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一)釋象:《損卦》是由《否卦》再變而來,《否卦》先變為《未濟卦》,然後《未濟卦》再變為《損卦》。《損卦》初九、九二都是卦變的動爻。九二相對於初九而言,初九為再損之動,而九二則是初損之動。
  • 《周易》:水澤節,君子以制數度——節卦第六十
    節卦位於渙卦之後,《序卦》言道:「物不可終離,故受之以節。任何事物都不可以始終渙散分離,渙散的局面需要加以節制,否則就會一發不可收拾。《說文》中說:「節,竹約也。」可見「節」的原意是指竹節,是制約竹子過分生長的。
  • 白話講易經,第六十卦,水澤節卦,節制要剛柔並濟,不可苦節
    上一講我們講解了渙卦,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事物不能總處在離散渙散的狀態下,要有節制,天地有節才能常新,國家有節才能穩固,個人有節才能進步。所以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節卦。來看一下節卦的卦象,上卦為坎卦,坎為水,下卦為兌卦,兌為澤,所以節卦的全名就叫做水澤節卦。象曰: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湖澤裡有水,如果不加節制就會滿溢泛濫,節制過度就會幹涸,君子從這種現象中得到啟迪,在節制民眾的行為時,制定典章法度,並且做出高尚的德行表率。來看一下節卦的卦辭:亨。苦節,不可貞。
  • 「困卦」六三爻辭「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破解
    這種植物的果實也稱蒺藜,果皮布滿尖刺,便於扎附在人的衣服或動物的皮毛上,從而擴大其生存範圍,蒺藜多刺,使人不敢輕易觸碰,據於蒺藜,則整日如芒在背。祥凡吉兇之兆皆日祥,又特指吉兆。「祥」之言徵兆,猶「臭」之言氣味。凡嗅覺所感氣味皆日「臭」,又特指難聞之氣味;凡所示徵兆皆可曰「祥」,又特指吉兆。不祥,是指吉兇之兆不明,難以預料,或言預感不吉。
  • 讀易之《周易注-節卦》
    節卦 60 (兌下坎上) 水澤節節:亨,苦節不可貞。彖曰: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1),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2),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3),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初九:不出戶庭
  • 「姤卦」之九二爻辭「包有魚,無咎不利;賓」破解
    敬而邀之謂之賓,不請自來謂之客。也就是說,賓是請來的,客是自來的。賓與客一樣,都是寄居者,都不是主人,都不會長久居住。魚魚具有極強的生殖能力,是女陰的象徵,是生殖崇拜的象徵。半坡出土的「人面魚紋盆」,其盆上的人面魚紋圖畫是人面與魚紋的和諧結合。筆者對「人面魚紋」的解釋是這樣的:圖上人面圓而碩大,突出人首的基本特徵。
  • 「升卦」九二爻辭「孚乃利用禴,無咎」破解
    階級社會中的「禴」帶有濃厚的「天下為家」的私有制特徵,有優厚、賄賂祖先的意味,只不過在禴祭時為了順應天道,不殺生,不以犧牲為祭品來賄賂,敬奉先祖罷了。(二)釋象《升卦》是由《臨卦》變化而來的,《臨卦》先變為《升卦》,然後《升卦》再變為《艮卦》。
  • 「大壯卦」之初九爻辭「壯於趾。徵兇,有孚」破解
    (上接「四、彖傳破解」)五、爻辭破解初九:壯於趾。徵兇,有孚。象曰:壯於趾,其孚窮也。釋字(詞)孚「孚」從爪撫子,表示對幼子的一種愛撫之情。故「孚」與仁德有關,表示一種善待和愛護的情感。如獲而不殺謂之「俘」,淹而不沉謂之「浮」,粗網不害幼小,故謂之「綒」,等等。
  • 「姤卦」之九四爻辭「包無魚,起兇」破解
    九四:包無魚,起兇。象曰:無魚之兇,遠民也。(一)釋字起《說文》:「起,能立也。從走己聲。」《說文段注》:「起,本發步之稱,引申之訓為立,又引申之為凡始事,凡興作之稱。」起的本意是發步之稱,引申為行為,動作的開始。
  • 易經—節卦:自製有度,過猶不及,節制要知權變而不能固執
    易經——節卦:自製有度,過猶不及節制要適時而知機,當處於「泰」、「大壯」、「豐」等事業發達時期,適度節制容易膨脹的欲望和雄心,知泰知否,量力而行,這便是適時而知機。節制要知權變而不能固執。該節制則節制,不該節制則不節制,如此為上策。任何人為的節制目標都只能達到相反的效果。過分的節制只能適得其反。過分地節制使人變得固執、吝嗇,換個角度是貪婪和無能,有時會因此而招來禍害。經傳「節卦」原文:節:享。苦節不可貞。《彖》日:「節,享」,剛柔分而剛得中。「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
  • 295.用甲骨文和金文析解卦九二爻辭
    作者 楊本樞解(䷧)卦九二爻辭析爻辭:爻辭「田獲三狐,得黃矢,貞吉」大意是,。九二爻陽爻居於陰位,不正卻中。九二爻已經在解卦的軌道裡程上前行了一段距離,具有化解困難、疏通堵點的條件和能力。這個條件就是解卦的四個陰爻都依附九二爻,本著陰陽相吸的原則,初六爻、六三、上六依附過來,自覺成為九二爻的獵物,六五爻是天子之位,不能成為九二爻的獵物,卻能夠成為九二爻清理堵點、化解苦難的最大援助力量或支持力量。爻辭「田獲三狐,得黃矢」闡明了九二爻象想要表達的內涵。貞吉則詮釋了九二爻居中好位置能夠緊跟大趨勢,獲得吉利的效果。三狐指初六、六三、上六三爻,「黃矢」指六五爻。
  • 316.用甲骨文和金文析夬卦九二爻辭
    作者 楊本樞夬(䷪)卦九二爻辭:惕號,莫夜有戎析爻辭:爻辭「惕號,莫夜有戎,勿恤」大意是,警報響起,深夜有戰事,不過有驚無險,因為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九二爻陽爻居於陰位,雖中不正。九二爻處境比初九爻好一些,好在哪裡呢?九二爻中位,不會走極端,結局一般不需要擔心,這是好的地方。但是,九二爻因為距離上六爻也遠,想去消滅上六爻也是望塵莫及,而且九二爻自身也有戰事纏身。
  • 281.用甲骨文和金文析睽卦九二爻辭
    析爻辭:爻辭「遇主於巷,無咎」大意是,九二爻雖然不走運,在艱苦環境參拜地位比自己高的上司,可能會讓上司感覺難堪,但錯不在九二爻九二爻陽爻居於陰位,雖中不正。九二爻相比初九爻,背離程度加深了,不能再像初九爻那樣指望著財富丟失了還能自己回來。
  • 253.用甲骨文和金文析大壯卦九二爻辭
    作者 楊本樞大壯(䷡)卦九二爻辭:貞吉析爻辭:爻辭「貞吉」大意是,佔據了中爻有利的位置,要順勢而為則會吉利。九二爻是陽爻居於陰位,中位不正。易經各卦中爻的位置都還不錯,因為守中是中國人為人處世的基本價值理念,守中而為不會出大的紕漏。
  • 「夬卦」初九爻辭「壯於前趾,往不勝為咎」破解
    (上接「四、彖傳破解」)五、爻辭破解爻辭曰:初九:壯於前趾,往不勝為咎。象曰:不勝而往,咎也。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九三:壯於頄,有兇。君子夬夬,獨行遇雨。上六:無號,終有兇。象曰:無號之兇,終不可長也。(一)總體分析《夬卦》反映的是母系氏族社會解體時的社會現象和狀況。由於社會已經有了相對剩餘的社會財富,並由此產生了私有觀念,但還沒有形成私有制度,因為《夬卦》變成《大有卦》後,才是私有制的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