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姤卦」之九四爻辭「包無魚,起兇」破解

2021-01-09 子夏故壇

九四:包無魚,起兇。

象曰:無魚之兇,遠民也。

(一)釋字

《說文》:「起,能立也。從走己聲。」《說文段注》:「起,本發步之稱,引申之訓為立,又引申之為凡始事,凡興作之稱。」起的本意是發步之稱,引申為行為,動作的開始。

《說文》:「眾萌也。從古文之象。」《說文·段注》:「萌,猶懵懵無知皃也。」「民」的甲骨文、金文突出一隻大眼睛,象無知的孩子一樣的大眼睛,很萌,故民的本義就是指未開化的矇昧無知的庶眾。

(二)釋象

《姤卦》的卦變方式只有一種,那就是《姤卦》先變為《同人卦》,然後《同人卦》再變為《小畜卦》。《姤卦》反映母系氏族公社形成初期的社會生活,《同人卦》反映母系氏族公社成熟和興盛階段的社會狀況,而《小畜卦》則反映母系氏族公社末期的社會情況。《姤卦》初六為巽體主爻,《易》以巽下之陰為「魚」,故《姤卦》初六取象為「魚」。又「巽為長女」,長女就是指成熟女性。「魚」是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生殖崇拜的對象,故把成年女性尊稱為「魚」。

《姤卦》是消息卦,所以其下面潛隱待息的是若干陰爻,其中兩個陰爻即可與初六組成坤體,「坤為眾」,這裡換言曰「民」,故《姤卦》初六及其下面潛隱的陰爻皆為民。只不過《姤卦》初六為卦內之民,其它的為卦外之民。由於《姤卦》九二、初六與下面潛隱的「卦外之民」組成一個艮體,「艮為門闕」,故《姤卦》初六可稱為門內之民,而其它卦外之民又可稱為「門外之民」。「門外之民」就是指本氏族之外的民眾。《同人卦》初九爻辭所謂「同人於門」,就是指母系氏族公社的成年男子走出本氏族,與族外其它氏族的女子實行群婚,叫「出門同人」。

在《姤卦》中,九四與初六(「民」)為正應關係,說明二者原本有直接的血親關係。應而無比,說明沒有近親婚配的現象。《姤卦》變為《同人卦》後,九四與「民」已失應無比;《同人卦》再變為《小畜卦》後,「民」趨於四位,而原來在四位的九四卻避而遠之,非但失應無比,還主動避而遠之。這就是說,《姤卦》九四雖與全卦唯一的初六陰爻有正應關係,但在卦變過程中卻始終沒有與初六比鄰而走到一起。《姤卦》初六為「魚」,九四與之有緣無份,從來沒有那怕是很短暫地佔有這條「魚」,故曰「包無魚」。在一系列卦變過程中,《姤卦》九四不但與初六沒有比鄰接觸過,而且與下面卦外的陰爻也未接觸過,她們都是「民」,故九四爻《象傳》曰「遠民也」。

原始社會初期,逐漸排斥族內近親血緣婚配是好事,有利於人口質量的提高,但如果不「出門同人」,與族外女子婚配,那就會嚴重影響人類繁衍。《姤卦》九四奉行單身主義,既不與本族女性婚配,也不出去到其它氏族尋求配偶,這種表現在當時生殖崇拜的母系氏族社會是很不好的,不利於人口數量的大量增加,這在母系氏族社會初期是很嚴重的問題,故曰「起兇」。「起兇」就是起初就兇的意思。其《象傳》因而釋曰:「無魚之兇,遠民也。」這裡的「無魚」一方面指《姤卦》九四「遠民」而不近女色,另一方面就是指人口增加不快,生殖不旺。這是很嚴重的社會問題,這個問題可能和母系氏族初期族外群婚制還沒普遍形成有關。

(三)義理

人類的婚配關係,也和生產關係一樣,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水平,落後的婚配關係會影響生產力的發展,超前的婚配關係也會對生產力的發展有不利影響。過猶不及也。

母系氏族初期,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社會需要的是大量的勞動人口,於是產生了生殖崇拜。過早地排斥血親婚配,會影響人口的大量增殖,故在當時是不合時宜的。就象現在的瀕危物種的保護,當務之急就是數量的大量增加,沒有數量,一切都是假的。假如人種都瀕臨滅絕了,剩下的人就是全是孔子一般的聖人,也是沒有用的。女媧摶土造人的神話傳說,就有可能反映了當時的人口危機。

相關焦點

  • 「姤卦」之卦圖破解
    爻辭及其象傳:初六:繫於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兇。羸豕孚蹢躅。象曰:繫於金柅,柔道牽也。九二:包有魚,無咎,不利賓。象曰:包有魚,義不及賓也。九三:臀無膚,其行次且。厲,無大咎。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牽也。九四:包無魚,起兇。象曰:無魚之兇,遠民也。
  • (中四)姤卦「包有魚,包無魚」為例,談今《周易》注釋中的問題
    由《詩經·豳風·九罭》可見,將「九四:包無魚,起兇。」解釋為「廚房沒有魚,引起爭執,有兇。」也是有問題的。那「九二:包有魚,無咎,不利賓。」、「九四:包無魚,起兇。」中的「魚」應該作何解?「魚」在爻辭中其實是一種「借喻」。借喻是比喻的一種,以喻體來代替本體,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具有含蓄性、鮮明性的表達效果。
  • 「姤卦」之九二爻辭「包有魚,無咎不利;賓」破解
    所以巽下之陰就象釣繩尾端擺動的魚一樣,故《易》中凡言「魚」,皆取象於巽下之陰。魚因其多子,故自古是生殖崇拜的對象和象徵。又「巽為長女」,長女一般指成熟的女性,故魚象徵處於生育期的成熟女性。《姤卦》初六為巽下之陰,故取象為「魚」,象徵成熟女性,《姤卦·卦辭》所謂「女壯」。《姤卦》初六為全卦唯一柔爻,一柔初出,眾剛皆應。卦以獨為尊,故《姤卦》初六成為全卦矚目的中心,五剛皆欲求遇。
  • 周易姤卦九四爻「包無魚,起兇」到底兇在哪裡
    周秋鵬讀周易原文,看到天風姤一卦,其中九四爻的內容是:九四:包無魚,起兇。象曰:無魚之兇,遠民也。要是用現在的文字解釋,包無魚,就是包裡沒有魚,起兇,就是發生兇險了。當然古文肯定不是這樣解釋的。再說,包裡沒有魚,有什麼理由要發生兇險呢。看到很多人對這根爻有不同的解釋,比較多見的是認為這個包,不是現在大家拎的包,而是指廚房,包無魚,是指廚房裡沒有魚,所以就兇險了。但是看到這樣的解釋還是覺得有點牽強附會。就算廚房裡沒有魚,跟兇險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 《周易》:天風姤,君子誥命四方——姤卦第四十四
    天風姤卦為《周易》第四十四卦,乾上巽下,巽為風,乾為天,象徵風行天下,無物不通。姤又有邂逅之意,因此姤可以表示相遇。姤卦就是講遇合的道理,可稱之為遇合之德,也就是合德。在機遇和誘惑面前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正確的立場,當合則合,絕不苟合、亂合,特別要警惕看似嬌柔弱小,實則陰險強硬的小人,以免陰壯陽消,反受其害。姤卦開篇就說:「女壯,勿用取女。」
  • 白話講易經,第四十四卦,天風姤卦,機緣已失莫貪心
    上一講我們講解了夬卦,「夬者,決也。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就是相遇、遭遇、際遇。不同的人生決斷,會有不同的人生際遇。所以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姤卦,它將會告訴我們怎麼樣正確對待各種相遇。來看一下姤卦的卦象,上卦為乾卦,乾為天,下卦為巽卦,巽為風,所以姤卦的全名就叫做天風姤卦。
  • 「姤卦」象辭「天下有風,姤;後以施命誥四方」破解
    (上接「一、卦圖破解」)二、象辭破解象辭曰:天下有風,姤。後以施命誥四方。(一)釋字姤《說文》:「姤,偶也。從女後聲」。《姤卦·彖傳》:「姤,遇也,柔遇剛也。」實際上,「姤」從女從後,從「女」表示女性,從「後」表示在社會生產、生活中起主導作用,施命以誥四方,即發號施令者。「姤」的本義應當是指女性在社會生產、生活中起主導作用,發號施命。「姤」實際上是指母系氏族公社的生產關係。誥《說文》:「誥,告也。從言告聲」。後「誥」特指帝王的命令或對下的文書。
  • 讀易之《周易注-姤卦》
    (1)、金者,堅剛之物。尼者,制動之主,謂九四也。初六處遇之始,以一柔而承五剛,體夫躁質,得遇而通,散而無主,自縱者也。柔之為物,不可以不牽。臣妾之道,不可以不貞,故必繫於正應,乃得「貞吉」也。若不牽於一,而有攸往行,則唯兇是見矣。羸豕,謂牝豕也。群豕之中,豭強而牝弱,故謂之「羸豕」也。孚,猶務躁也。
  • 四象法之解讀~奸人
    姤卦一陰承五陽,一女應付五男,過於厲害。這也是柔順力量的極致。初六,繫於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兇。羸豕孚蹢躅。九二,包有魚,無咎,不利賓。九三,臀無膚,其行次且,厲,無大咎。九四,包無魚,起兇。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隕自天。上九,姤其角,吝,無咎。初六,繫於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兇,羸豕孚蹢躅。
  • 揭秘《易經》第44卦姤卦:生命中那些令人目眩的相遇,因何而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佔卜之用。傳部含《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七種十篇,稱之為「十翼」,相傳是孔子及其弟子對《周易》經文的註解和對筮佔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論述,但爭議頗多。《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後來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
  • 「睽卦」之上九爻辭破解
    他日復見其鄰人之子,動作態度無似竊鈇者。婚媾:1、婚姻,嫁娶;2、有婚姻關係的親戚。釋象:上九在離體,「離為目」故曰「見」。上九並非離體主爻,故上九為旁觀者。九四爻辭曰「睽孤」,上九爻辭亦曰「睽孤」。這兩個「睽孤」均指六五爻,六五為喪父的孤子,上九、九四均為其父輩。六五雖幼、為孤,卻為君;上九、九四雖為父輩,為長,卻為臣。
  • 「大壯卦」之初九爻辭「壯於趾。徵兇,有孚」破解
    (上接「四、彖傳破解」)五、爻辭破解初九:壯於趾。徵兇,有孚。象曰:壯於趾,其孚窮也。釋字(詞)孚「孚」從爪撫子,表示對幼子的一種愛撫之情。故「孚」與仁德有關,表示一種善待和愛護的情感。如獲而不殺謂之「俘」,淹而不沉謂之「浮」,粗網不害幼小,故謂之「綒」,等等。
  • 殺敵一萬,自損八千——《易經》姤卦九四爻中的以和為貴
    九四。包無魚。起兇。包無魚。廚房裡沒有魚,和九二爻恰好相反。原因請參考前面對於九二爻的解讀。起兇。起,就是動。《易經》中非常講究、重視陰爻和陽爻的互相轉變,也就是爻變。爻變就是爻動。起兇,動了就有兇禍。九三爻行次且(zi ju),想動,但是動不了,九四就不一樣了,行動自如。
  • 《易經》:姤卦中的智慧再讀
    姤卦是與兌天夬卦相綜的一個卦,在夬卦之中,下面五陽都想要秉同心同力而共同決絕處在全卦之極的上六陰爻,夬為三月之卦,決絕陰爻之後成為全陽之卦,姤為五月之卦,在達成了自己的目標,成為了一個全陽之卦後,為什麼緊接著要以一陰重生的姤卦來作為消息卦呢?
  • 《周易》姤卦:相遇相處
    姤:女壯,勿用取女。姤有相遇的意思,姤卦也就是在指導人和人的相遇,而相遇合作的關鍵還是在於自身的品格和能力。相遇,可以是情侶關係,可以是事業關係,也可以是朋友關係。這些相遇,都應該是相互合作的、平等的。
  • 「夬卦」初九爻辭「壯於前趾,往不勝為咎」破解
    (上接「四、彖傳破解」)五、爻辭破解爻辭曰:初九:壯於前趾,往不勝為咎。象曰:不勝而往,咎也。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九三:壯於頄,有兇。君子夬夬,獨行遇雨。上六:無號,終有兇。象曰:無號之兇,終不可長也。(一)總體分析《夬卦》反映的是母系氏族社會解體時的社會現象和狀況。由於社會已經有了相對剩餘的社會財富,並由此產生了私有觀念,但還沒有形成私有制度,因為《夬卦》變成《大有卦》後,才是私有制的確立。
  • 「損卦」之初九爻辭「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破解
    (上接「四、彖傳破解」)五、爻辭破解爻辭曰:初九: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九二:利貞,徵兇,弗損益之。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象曰:六五元吉,自上佑也。上九: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一)總體分析《損》《益》之道,損多而益寡。盈則損,虛則益,時損則損,時益則益,損益不失其時,故《損卦·彖傳》曰:「損益盈虛,與時偕行。」《損卦》是由《否卦》變化而來。
  • 易經—姤卦:防範危機,時時警惕,一陰與五陽相遇,健壯而不貞
    經傳原文:姤:女壯,勿用取女。《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天地相遇,品物鹹章也。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之時義大矣哉!《象》日:天下有風,姤。後以施命誥四方。初六:「繫於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兇,贏豕孚躪國。《象》日:「繫於金柅」,柔道牽也。九二:包有魚,無咎,不利賓。
  • 「損卦」之九二爻辭「利貞,徵兇,弗損益之」破解
    九二:利貞,徵兇,弗損益之。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一)釋象:《損卦》是由《否卦》再變而來,《否卦》先變為《未濟卦》,然後《未濟卦》再變為《損卦》。《損卦》初九、九二都是卦變的動爻。九二相對於初九而言,初九為再損之動,而九二則是初損之動。
  • 「損卦」之上九爻辭「……得臣無家」破解
    上九: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一)釋字(詞)得《說文》:「得,行有所也。從彳聲。」《說文·段注》:「得,取也。行而有所取,是曰得也。左傳曰:『凡獲器用曰得。』」《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