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78個字讀音一致,卻描述了這樣一件完整的事,連翻譯官也頭疼

2021-01-09 天下有景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文章相信大家都看過不少,文章的體裁大家也都很了解了。現代文中的詩詞散文,小說等等,古文的詩詞,駢文,五言七律等等等等,真是數不勝數。但是今天小編要說的這一篇神一般的文章相信大部分讀者都沒讀過,全文78個字讀音一致,卻描述了這樣一件完整的事,連翻譯官也表示很難翻譯。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非常有語言天賦同時對漢字研究很深的疑問語言學家,他的名字叫趙元任。趙元任除了其他國家的語言,單單是中國的方言他都能說33種,神一樣的文章由神一樣的人寫出來是沒錯了。這篇文章叫做《季姬擊雞記》,特點就是全文一共有78個漢字,每個漢字的字音都是一樣的,但連起來卻能組成一篇意思通順,能講述一個完整故事的文章,從本文的題目都是同音字「ji」上來看,大家應該能大致想像出文章的內容是什麼風格的了,那麼這篇文章寫得啥呢?

《季姬擊雞記》講的是一位被稱為季姬的女子(也有學者認為季姬指的是四個女子而不是一個)感覺生活十分無聊寂寞,於是就給自己找點事情做,養雞。她養的雞也不是買來的,是她從野外抓來的野雞。這些雞很餓,一直在嘰嘰直叫,於是季姬就拿著簸箕裝著小米來餵這些野雞。野雞都吃了個大飽,而且其中有一隻野雞比較頑皮,跳到了季姬的書柜上,季姬怕野雞弄壞了書櫃急著驅趕野雞。野雞受驚離開了書櫃,飛到桌子上,季姬用手裡的簸箕想趕走它,沒想到野雞把桌上的陶瓷兵馬俑碰碎了。其它的野雞受到驚嚇四處亂串。季姬情緒激動的把腳下的木履鞋朝野雞丟去,野雞因此喪命。

同音字都能組成如此生動有趣的故事,難怪連翻譯官也頭疼啊。

相關焦點

  • 讓人頭疼的文章,全文78個字讀音全都一致,翻譯官都表示無法翻譯
    讓人頭疼的文章,全文78個字讀音全都一致,翻譯官都表示無法翻譯中國的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如果不是一個文學者,一個普通的中國人也無法去探及到深層的中國文化,更別說那些想學中文的外國人了。他在我國有一首這樣的古文,它被稱之為是神一般的存在,讀起來讓人頭疼,那就是全文有78個字,讀音全部都一致,就連中國有名的翻譯家都表示無法理解和翻譯。這個讓人頭疼的文章就《季姬擊雞記》,通過文章的名字就可以看得出來,名字5個字讀音全部一致,而文章亦是如此。全文是這樣的: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字,同一個讀音,「看得懂」卻「聽不懂」!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字,同一個讀音,「看得懂」卻「聽不懂」!如果廢除了漢字,這樣的文章連神仙都難讀懂,不信來試!千古奇文,全篇78字只有一個讀音,故事卻講得很精彩!有人說,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這話並不誇張,因為,經歷了幾千年的歲月積澱,漢語言文字越來越博大精深。
  • 一篇稱奇的文章,原文78字讀音完全一致,文學領域的突破!
    導語:一篇稱奇的文章,原文78字讀音完全一致,文學領域的突破!在世界當中中國是最為歷史悠久的四大古國之一,而中國的文化更是博大精深的是華夏文明最為基礎的更是充分整合全國各地的地域,還有各個民族的文化要素而組成的中國文化。
  • 趙元任創同音文後,寫了一篇《季姬擊雞記》,全文78個字讀音一樣
    所謂同音文是指整篇文章所用的漢字都是一個讀音,當然對於字形、標點和四聲是沒有限制的。這樣的文章要求高,對於創作者來說難度還是很大的,沒有足夠的文學積累、沒有較高的文學素養是很難創作出這樣的文章的。趙元任創作的這篇文章題為《季姬擊雞記》,全文如下: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個字的讀音都一樣,讀完實在太爽了!
    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這篇叫做《季姬擊雞記》的文言文,全文78個字(不含標點符號)都是同一個音,稱為同音文。所謂同音文,就是全文採用的一個音,聲調不限,但是不能為同音而同音,通篇讀出來應該有個主題。
  • 瞿秋白提議把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反對,全文就一個讀音
    1928年9月,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出版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也就是說,把漢字用字母來表達。瞿秋白明確表示反對,並在第二年2月制定了《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1930年春,《中國拉丁化的字母》的出版,引起了巨大反響。1930年9月,中國文字拉丁化召開了第一次代表大會。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僅一個讀音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令許多外國人感到非常頭疼的漢語,其實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而已。實際上,漢字的總體數量並沒有非常準確的記載,人們只是大概的知道有超過十萬個,然而,如今的漢語使用者日常所使用的漢語不過只使用了幾千個漢字而已!僅是百分之一便讓人頭疼不已,漢字的深厚之底蘊不言而喻!
  • 《親愛的翻譯官》:怎樣才能成為高翻?姚夢瑤:痛並快樂著
    自2016年5月24日在湖南衛視播出由楊冪,黃軒主演的電視劇《親愛的翻譯官》後,使翻譯官這個默默無聞的工作者走到鎂光燈的下面,電視劇主要講述了一名法語系碩士在導師的指引下一步步成為高級翻譯的故事,雖然劇情大部分渲染的仍舊是職場愛情,但是也讓人從側面了解到成為一名高級翻譯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很多人都愛用這個字,卻可能連讀音和寫法都搞錯了
    很多人都愛用這個字,卻可能連讀音和寫法都搞錯了 2019-06-25 1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反對廢除漢字,此大文豪寫出兩篇千古奇文,全文僅是一個讀音
    意思就是當時的國人連識字的都是極少,精神都是麻木的,還談什麼崛起?造成如此低的識字率,最為關鍵的就是當時的繁體字實在太難寫、太難學,當年國家的經濟也不好,尋常人家哪有那麼多的餘財去供這些孩子學習呢?關是認字就不知要耗費多少精力,更何況認字還是第一步,那個年代讀書習字就只是富人家的奢侈品。
  • 多音字:漢語中讀音最多的兩個漢字,最多的1個字有6個讀音
    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字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讀音。這種現象只有在漢語當中存在,在其他的任何語言當中可能都找不到。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當中,多音字一般都只有兩個讀音。比如說長,一般有很長(cháng)、長(zhǎng)大兩個讀音。又比如說降,一般有降(jiàng)落,投降(xiáng)兩個讀音。這都是一個字有兩個讀音,但是它們所表達的意義不同,語言屬性、用法也存在差異。
  • 談談「旋轉」的讀音
    作者:劉海燕(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副教授)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有學生向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天旋地轉」《現代漢語詞典》(簡稱《現漢》)第7版的注音是「tiānxuán-dìzhuàn」,而「旋轉」的注音是「xuánzhuǎn」,兩個「轉」字的讀音為什麼不同?
  • 專家聯名要求廢除幾千年的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就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廢除漢字的運動開始了。這是無法避免的當時的情況下,支持者他們認為漢字字數眾多,並且就連字體,字的寫法也是各有師承,形式眾多。 在西方因為工業革命帶來種種先進近代科學的衝擊下,漢字變得不夠使用,也難以普及識字率。那麼既是要廢除漢字,那麼,就一定要想辦法找一種替代漢字的文字。於是他們決定將漢字拉丁化,字母化。希望可以藉此大幅度的提高當時中國人民的識字率。
  • 現代漢語詞典為何取消「六」字LU的地名讀音?
    現代漢語詞典為何取消「六」字LU的地名讀音?《現代漢語詞典》第五、六版取消了(lu)的地名讀音,到底對不對?我的結論是:取消(lu)的讀音是正確的,但是詞典... 「六」字有兩個讀音,就是(liu)和(lu)。《現代漢語詞典》第五、六版取消了(lu)的地名讀音,到底對不對?
  • 中國最美翻譯官,被稱為「冷豔女神」,小學認不全26個英文字母
    大多數人對於女神的稱謂都是停留在外表的美麗、身材的苗條上,其實這是一種比較膚淺的看法,這樣的女性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很常見的。而我覺得真的女神不僅僅是外表很美麗,還應該有一些內在的才華,外表的美麗只會讓人在視覺上有所享受,內在的才華才是真正讓人覺得佩服的地方,才是應該被人學習的地方。
  • 民國第一天才趙元任寫下一篇至今無法超越奇文,96個字讀音相同
    毫無疑問,清華的四位導師都是真正的大師,而且個個都是天才。在四位導師中,趙元任的名字排在最後,但他的能力絲毫不弱於其他三位。趙元任是公認的傑出天才,或者說民國第一天才。以語言為例。取得趙元任這樣的成就,世界上絕無第二人。他精通多種語言和33種地方方言。注意,這只是一個粗略的計算。
  • 專家要求廢除中國幾千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
    而因為漢字太難,曾有專家要求廢除中國幾千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近代以來,為了挽救國家危亡,並徹底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許多能人志士在各個領域,都做出了偉大的嘗試,其中就包括漢字領域。相比於現在通行於中國大陸的簡體字,在民國時期所使用的繁體字,不僅結構複雜,並且傳授書寫相當困難,不利於向廣大下層民眾推廣使用。
  • 為反對翟秋白漢語「拉丁化」,趙元任寫96字奇文,全都一個讀音
    瞿秋白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曾經提議,將漢字改為拼音,認為「漢字不滅,中華必亡」。而和瞿秋白截然不同的人,則寫出了96字的奇文,對瞿秋白的這一說法進行反對。此人就是趙元任,他寫出的文章全文只有一個,讀音,甚是驚奇。中國文字拉丁化不同的人,有著自己救亡圖存的方法,而文化人的救亡圖存方法自然是從文化方面入手。
  • 「說(shuō)服」「坐騎(qí)」你教孩子的讀音是正確的嗎?
    這幾天,關於一些字詞的讀音修正引起了網友熱議。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而被老師多次強調不要犯錯的「錯誤讀音」卻成了最新標準……這讓很多人感嘆:「怕自己是上了個假學」!
  • 這件事很頭疼
    雖然漢字中有90%以上的字是形聲字,但漢字中的聲符本身並不是專門的表音符號,聲符與字音之間的對應,會隨著語言的發展又再變化。不懂漢字的人,僅從字形結構上無從推導出其讀音。然而同樣的漢語名字,中國內地、香港和臺灣地區有時使用不同的羅馬字母拼寫。而如果你的拼音名字中有羅馬字母q或x的話,讓老外正確地讀出你的名字往往是件頭疼的事。資料圖:7月29日,東協國家學生和自己的書法作品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