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也就是過春節。中國人特別重視過年,這種重視,更多地體現在對美食的準備上。
通山人也是如此,只不過通山人在準備年貨上,更具備通山特點,更體現通山的地域特色。過年要準備大量的年貨,要經過很長時間和精心的準備。
通山流傳著這樣的民諺:二十四打揚塵,二十五接祖人,二十六殺豬路,二十七拿毛筆,二十八理頭髮,二十九家家有,三十日吃現食。這雖不乏順口溜的成分,也似乎有對過年的準備工作就緒在時間上體現出的安排。
也就是說,過年的氣氛更多的是體現在對美食的準備上,那麼通山在美食年貨的準備上有哪些要求呢?
主要零食
零食:炒花生、炒米泡、鹽蘆泡、薯泡、炒蠶豆、玉米泡,買水果糖,麻餅,米泡糖。
1、炒花生
年前每家每戶或幾家湊在一起,炒零食,主要炒花生。炒花生比較慢,用很多沙,最好是重陽沙摻在花生裡,在鍋中一起炒,目的是用炒熱了沙圍熟花生,不然不便炒,花生殼易糊,炒的時間比較長,不斷地翻動,火也不能大,有時還要一邊炒一邊剝開看看炒到什麼程度了,炒到又香又能讓花生仁的紅膜脫落就可以了。這時用鐵絲篩子將沙子篩到鍋裡,花生放到器具裡攤涼後再放到能密封的壇或罐子裡保存,現在一般都用塑膠袋子裝,沙用竹筒裝起來下次再用或借給別人用,沙子可用很長時間。
2、炒米泡
炒米泡是事先做好了的米泡坯子,(在黃沙的米泡茶裡已做過介紹)。也是和著沙炒,翻動的工具是竹椏條做的,還要用一個鐵的小箕子,一把鐵絲的篩子,箕子鏟起沙和炒熟了米泡,篩子篩起炒好的米泡,沙子在掉到鍋裡繼續下一輪。也和花生一樣攤涼後再保存。
3、鹽蘆泡
鹽蘆泡。事先用鹽水將玉米煮熟後曬乾,再拿和上面米泡一樣炒,熟後外形不怎麼好看,但口味較好。
4、薯泡
薯泡的做法,有的是將整隻燜熟吃剩下的薯切片曬到半乾後再切成條,再曬乾炒熟做薯泡;有的是特意挑選紅肉薯(糖分多,甜味足)剁細放極少的水煮或蒸熟,再用鑼罐蓋子壓扁成一大個或若干個圓餅,有的還嵌上芝麻,曬到半乾後切成兩三寸長的條子,再曬乾,炒熟,這種做成的自然好吃多了。炒法同於上面的米泡、玉米泡。保存方法也同上。
5、蠶豆、蘭花豆
蠶豆、蘭花豆,先將幹蠶豆用水發溼,稍脹,不能太溼太脹,不溼不會泡,太溼會炸的太開。蘭花豆,就要浸脹,再用剪刀在尾部豎直剪開一條口,再風乾表面,放到油裡炸。後放鹽抖。
條件好的家庭還買上買水果糖,芝麻餅、餅乾、糕點當零食。
以上食品必須都在大年夜之前準備好,一切就緒,就盡情的享受過年的樂趣了,最大的樂趣也在吃上了。有俗話說,「大人望栽田,小孩望過年」。望,就是渴望,渴望主要就是能吃上好的。
節選自徐崇知《通山美食與民俗》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