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起烏魯木齊往西的交通要道,不得不說博州管轄的精河縣。從鐵路運輸上看,精河縣是鐵路的交叉點,列車經過這裡後,一路向西北通往阿拉山口,穿過口岸直抵哈薩克斯坦;向西南方向,就到了伊犁州的伊寧市,再穿過霍城縣,直通霍爾果斯口岸。從公路上看,國道312線和連霍高速及多條省道穿越精河縣境內,地理位置顯得尤為重要。
關於精河縣的歷史,在公元前300多年前,這裡屬於塞種人的遊牧地,漢代時大月氏西遷到這裡,之後烏孫又被匈奴逼迫西遷,烏孫人趕走了大月氏人,精河又成為了烏孫的遊牧之地。到了隋唐後,西突厥又盤踞在這裡,依此類推,不同的時代,就有不同的民族在精河縣境內繁衍生息。
且不說古代人類在這裡輪番上陣,單從精河縣的交通位置來看,此地位於北疆交通要衝,我們可以看出,精河縣處在古代絲綢之路北道的咽喉之地,一直到今天仍然發揮著重要的貿易交通作用。難怪有人說,精河縣又稱「皮毛道」,是新疆和國外市場互通皮毛生意的必經之地。
精河縣素有「精河枸杞甲天下」之美譽。在該縣託裡鄉境內多沙丘,晝夜溫差大,土壤又肥沃,水源極其豐富,非常適宜枸杞的生長。精河枸杞的特點是:色紅、粒大、肉厚、皮薄,其有效化學成分明顯高於其他傳統枸杞產區的產品。目前,精河縣已培育出菱形、大麻葉、小麻葉和四稜等四個優質高產品種。
每年的六月之後,精河縣的枸杞開始成熟採摘,走在託裡鄉田間,採摘枸杞的場景熱鬧非凡,那些採摘下來的枸杞,晾曬在平整的場地上,紅紅的一片又一片,就像一幅喜悅的鄉村水彩畫,在天地間鋪展開來。聞名全國的精河枸杞,不僅代表了精河縣的名片,也有力地帶動了當地農戶發家致富。
今年8月份,我在網絡平臺上看到一位自媒體作者,經常發在青海種植枸杞的視頻,據她介紹,今年她種植了幾百畝枸杞樹,由於不善管理或因氣候等情況,枸杞樹苗成活的較少。我跟她開玩笑留言說,新疆最適合種枸杞,成活率很高,品種也很好。她回覆說,我還是覺得青海枸杞好。其實,我認為新疆的枸杞是全國最優質的枸杞。
別的不提,就說新疆種植的杏子、葡萄、瓜果等,可以說在全國範圍內乃至世界上,都是頂呱呱的優質品種。有人曾問我說,你為什麼喜歡新疆?為什麼不捨得離開新疆?我回答說,我捨不得新疆的瓜果和美食。的確如此,凡是吃過新疆瓜果的人,都不願再吃其他地方的瓜果;品嘗過新疆美食的人,再也不願吃一口很多地方無味的飯菜。
如果說得過分,不妨大家到新疆來品嘗瓜果和美食。其實,在國內很多市場,假冒偽劣產品太多,比如,精河縣的枸杞品種優良,就會有很多地方冒充精河枸杞銷售。再如,新疆阿克蘇蘋果,我在內地就親眼看到超市裡明碼標價銷售阿克蘇蘋果的,品嘗之後,讓人忍不住爆粗口。
精河枸杞雖好,但精河縣也有值得探尋的人文之地,比如,巴音阿門旅遊景區,位於精河縣城東南三十五公裡,景區內大部分都是蒙古族土爾扈特部後裔,是一個民風淳樸、民族風情濃鬱、東歸文化保護完整的山村。巴音阿門,蒙古族語意是「富裕的山坳」,有「空中草原」的美稱。
再者,就是精河縣濱河景區和平安敖包景區。濱湖屬於國家級景區,由精河縣生態園、濱河綠地和精河縣人民公園組成,是一處集文化、娛樂、健身等功能為一體的休閒場所。而精河平安敖包是東歸第一敖包,地處古絲綢之路北道要衝,是東來西往必經之地,也是蒙古族人民供奉祭祀和進行重大文體活動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