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大批知青從上海來到西雙版納,吳觀潮就是其中之一。
在那裡,吳觀潮和同是上海來的楊紹荃相戀,兩人在西雙版納組建了家庭。和每一個下鄉插隊的知青一樣,他們把最美好的青春留在那片土地,但心中卻無時無刻不盼望著早點回到自己的故鄉。然而,等這一天來到的時候,吳觀潮和楊紹荃卻必須做出一個重要決定。
那時候,只有單身青年才有資格拿證明回上海去,這就意味著,吳觀潮和楊紹荃的婚姻必須終止,這對他們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不僅如此,他們現在還有一個3歲的兒子,想回去更加困難。
但是面對親情和未來,吳觀潮和楊紹荃還是選擇了後者。
那時候在雲南當地,夫妻離婚並不複雜,也幾乎不需要什麼證明,只要外人看來,夫妻感情不和,兩個人就可以離婚。就這樣,吳觀潮和楊紹荃離了婚。現在楊紹荃最擔心孩子。
楊紹荃問吳觀潮,孩子怎麼辦,吳觀潮說:「放心,兒子已經安頓好了。」他還向楊紹荃保證,將來一有機會就把孩子接回上海。可實際上,吳觀潮已經將兒子送給西雙版納當地一戶沒有孩子的人家。
回到上海,吳觀潮很快站穩腳跟,但是他和楊紹荃的關係卻走到盡頭,他愛上了一位領導的女兒,此後不久,便和楊紹荃分道揚鑣。
吳觀潮組建了新的家庭,女方家庭條件好,在事業上給了吳觀潮很大幫助,他也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是,吳觀潮在西雙版納的那段日子,他始終不願再提,也更不會想自己的兒子。
多年後永輝長大成人,知道自己身世後,踏上了尋父之路。在路上,永輝還偶遇了四個小夥伴,也都是去上海找自己的父母。
這一日,永輝終於見到了吳觀潮,但父親臉上卻看不見一點笑容。永輝想與父親相認,但吳觀潮卻懷疑他,還要讓他拿出證據。
永輝沉默,說自己拿不出任何證據,他沒想到父親竟會說出這樣的話,更讓他失望的,還有他的母親。
自從和吳觀潮分手,楊紹荃又認識了一個男人,也很快結了婚。但是對方去了日本,留下她一人獨守空房,後來,楊紹荃便開始自暴自棄。
永輝找到母親時,楊紹荃非常愧疚,可是當永輝想認她時,楊紹荃又推給了吳觀潮,不想接受兒子。
永輝覺得自己是「多餘的人」,最終他決定離開上海回西雙版納,和養父母一起生活。而其他四個孩子,父母也都有了自己的家庭,於是全都選擇了回去。
《孽債》這部電視劇,相信很多人都記得,它寫透了一代知青的悲歡離合,特別是經歷過上山下鄉那段歲月的人,更能體會劇中人物的酸楚。
記得片中曾經唱過「美麗的西雙版納,留不住我的爸爸」,的確,五個孩子不會理解,為什麼西雙版納留不住自己的父母,而繁華擁擠的城市才是他們留戀的家。只能說,他們的父母們也是被浪潮裹挾著前行的一代,所以別無選擇。
最讓人感動的還是五個孩子,從西雙版納千裡迢迢來到上海尋找父母,滿心歡喜,卻不曾想到,自己的到來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孽債背後,是兒女們向爸媽討回渴望多年的親情,只可惜,這是一筆難以講清和還清的感情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