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都城朝歌是旅遊勝地,這裡的成語苑,有句成語讓人回味

2021-01-10 歷史店

《封神演義》講述了武王伐紂的精彩故事,紂王所在的都城就是朝歌,正因如此,朝歌也在文學作品中成為了「暴君」居住的場所。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朝歌不僅真實存在,而且還是一處旅遊勝地。此處有一個著名的「成語苑」,小編說一下,裡面的石頭刻寫著成語,而最後一句成語卻令人心驚。這個成語究竟是什麼?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中國有著5000年燦爛的華夏文化,從大禹將帝位傳給兒子啟時,封建王朝就已經具備了雛形。夏王朝滅亡之後,商人迅速崛起,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商朝分為三個階段,即先商、早商、晚商。商朝建立之後,由於頻繁的擴張與戰亂,導致其遷都頻率極高,起初的商朝只是以亳為都,至晚商時期,朝歌才正式成為都城。

作為商朝的都城,朝歌的繁華可想而知,其實商紂王被周武王滅掉之後,朝歌並沒有因此而受到破壞,反而是商紂王的兒子在發動叛亂時,才讓朝歌被牽連至毀滅,成為了一堆歷史的廢墟。

朝歌城位於河南省鶴壁市淇縣,時至今日,朝歌城內建立了著名的殷墟遺址,並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在這處歷史悠久且文化濃重的地方,有著數不清的古蹟與景點,更是被國家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殷墟文化遺址中,有一座著名的摘星樓,相傳它是紂王為討好寵妃蘇妲己所建,其高度非凡,甚至令人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感,因此得名。

在殷墟遺址的通衢大道之上,還有一塊被稱為「殷末故都」的石碑標誌,該石碑又被稱為「六七賢聖君」碑,上書七位商代賢君的名字。他們分別是:武丁、武乙、帝乙、帝辛、箕子、微子、比幹。毫無疑問,在七賢君的名譜之中,除帝辛之外都是聖君明臣。估計很多讀者都會質疑,為何帝辛就不是明君賢主了呢?因為帝辛即是紂王,紂王便是帝辛。

一直以來,商紂王都是著名的暴君,並且還是暴君之中的代表人物。他寵幸妲己又濫殺無辜,商朝的江山都毀在了他的手中。可是不少名人與史學家都認為,商紂王只是殘暴而非昏庸,他在位期間曾大肆擴張領土,並促進了當時的民生發展,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

成語苑位於摘星樓西側的草坪之上,該處的巨石上,分別書寫四字成語,故此被稱為成語苑。這些巨石上的成語,其中四個分別為:五福臨門、玩物喪志、大義滅親、桑中之約。所謂「五福」,指的就是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是殷商人早期樸素精神信仰的代表。玩物喪志,說的是商紂王寵幸妲己的歷史教訓,大義滅親,指的是周武王雖與商紂王是親戚關係,卻依然為造福百姓而公然與商王朝決裂。桑中之約,出自於《詩經》,其原指男女幽會於密林之中,這裡指的是周武王伐紂之前,與眾諸侯準備起事的約定,是推翻黑暗爭取光明的開端。

說到第五個成語時,估計您肯定會感到後背發涼,該成語便是「殷鑑不遠」。「殷」指的就是「殷商」,「鑑」的意思是「借鑑」,該成語主要意思就是,殷商的教訓就擺在眼前,離我們並不遙遠。誠然,「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千百年前,古人就已經明白了王朝興替的根本道理。殷紂王窮兵黷武又殘暴無比,失去人心是必然的,而周武王為天下百姓計,毅然舉兵討伐無道暴君,如此才令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

殷鑑不遠,正是在時刻提醒後人,不能再重走商紂王的老路,而是要以天下百姓謀幸福為己任,如此才能令王朝萬世不滅。

對於殷紂王的歷史評價,現在史學界也未能有確切的定論,相反,還有一大批歷史學家對其持肯定與褒揚的態度。總之無論如何,殷紂王究竟是英主還是暴君,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商朝確實為中華民族留下太多的文化財富,這一點功績值得人們肯定。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相關焦點

  • 出自古朝歌的116個成語
    在中國,邯鄲是著名的成語之鄉。其實,鶴壁市的淇縣(古稱朝歌)也是出成語的地方,也同樣是當之無愧的「成語之鄉」。作為成語之鄉的邯鄲,與之有關並且影響較大的成語也無非幾十個,而出自朝歌的成語典故則有數百個,筆者所收集到的就有116個。   為什麼朝歌產生這麼多成語典故,因為朝歌是商朝紂王時期的都城,它還是383年的衛國國都。
  • 河北有個「成語之都」—邯鄲,以成語而聞名的城市,各具特色
    這座以成語而聞名的城市,其成語典故遍布大街小巷,這座城市就是河北邯鄲。從邊塞到中原的邯鄲成語典故,從歷史文化到哲理內涵,各具特色。位於河北省南端的河北省下轄市邯鄲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距今8000多年前,這裡就已經有了人類的繁衍,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邯鄲記》,始於戰國時期,為趙國的都城,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 邯鄲的成語典故,都在這處大型公園裡,是4A景區免費開放
    也許很多人都聽說過邯鄲,都是以一個成語典故開頭,其實這裡不僅有「邯鄲學步」,還有很多成語都是在這裡出現的,比如眾所周知的「負荊請罪」、「完璧歸趙」等等,在邯鄲,隨處都有巷子,也許就是歷史上發生重大事件的地方,漫步在這個有著3100多年歷史的古城,各種成語典故隨處可見。
  • 開封將成語典故元素融入旅遊景區 傳承歷史文化
    尤其是設在大宋御河兩岸的開封成語典故苑讓他大開眼界。聽說開封剛剛被中國民協授予「中國成語典故名城」榮譽稱號,這是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菊花名城、中國書法名城、中國收藏文化名城等榮譽稱號之後的第八塊「國」字號金字招牌,他更是感慨不已:早年在河南大學讀書期間,他曾深深感受到了開封這座古城的魅力,十幾年時間,開封發生了這麼大變化,真是出乎他的意料。
  • 臨淄:圖解成語典故——覆水難收
    臨淄是齊文化的發祥地,曾作為齊國都城長達800餘年。悠久的歷史不僅造就了大批名人,形成了眾多名篇巨著,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存,也流傳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2009年,臨淄成語典故被山東省政府列入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成語「愛屋及烏」原來與殺戮有關?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作者言:透視歷史的底牌,參悟文化的玄妙,探究成語的本源,《成語說東周》,還你一個秦滅六國的真正理由。炎黃肇造歷史,堯舜亙古聖君,禹夏湯商文武周,華夏始有文明。世人精明若猴,豈知猴亦古人,清心寡欲少紛爭,天下從此安寧。一闋詞罷,咱們開始一段用成語解析歷史的過程。
  • 成語洛陽紙貴用來形容文章廣受歡迎,這個典故的原型是 螞蟻莊園...
    這個成語我們大家都聽過,但是它的具體意思以及典故的出處好多小夥伴就不是很清楚了。小編也是查看了相關的典故,再次回味學習了一下,才深刻的了解這個成語的。螞蟻莊園12月29日今日答案成語洛陽紙貴用來形容文章廣受歡迎,這個典故的原型是?
  • 喀左是都城?「老馬識途」與錦州有關?這都涉及孤竹國
    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裡提到的「 孤竹國 」,雖然歷史文獻中記載較少,但實際上它是一個古老國家,延續了940年之久,歷經商朝和周朝。 說孤竹國和遼寧 喀左 有密切關係,並不是道聽途說。有專家說,孤竹國的都城在朝陽 喀左 ,當然,河北盧龍、河北灤縣、河北遷安也都紛紛表示自己那裡才是孤竹國的國都。
  • 河北有個「成語之都」,內有1500多條成語典故,你絕對知道
    早在8000多年前,這裡已有人類繁衍生息,孕育出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邯鄲」一名,是源於戰國時期,邯鄲是趙國都城,沿用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邯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作為邯鄲十大文化脈系之一的成語典故文化就像一顆璀璨明珠,在邯鄲境內熠熠閃耀。無論從成語數量、歷史沿革還是流傳程度上看,邯鄲的成語典故在全國首屈一指,稱之為"成語典故之都"當之無愧。
  • 邯鄲學步成語故事
    戰國時代,燕國壽陵有個少年到趙國都城邯鄲去,看到邯鄲人走路的姿態很美,就跟著學起來,結果不但沒有學好,反而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記了,只好爬著回到家鄉。後來這個故事演化為成語——邯鄲學步,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領也丟掉了。
  • 瘋狂猜成語之暗箭傷人的成語故事
    瘋狂猜成語之暗箭傷人的成語故事 2013-08-21 11:36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成語之都,造就了多數明君賢相、英帥良將,為邯鄲點讚
    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初期,就有邯鄲的建制,當時邯鄲已是一個人口聚居的城市。戰國時作為趙國都城歷經158年,秦統一後分別設邯鄲縣、邯鄲郡。當時的邯鄲經濟昌盛、繁榮發達,與長安、洛陽、開封、成都同稱五大都城。 在我的家鄉邯鄲有成語典故之鄉的美譽,其名就是一些成語的組成部分,如「邯鄲學步」、「魯酒薄而邯鄲圍」。除外還有包含邯鄲意思的一類,如「圍魏救趙」、「完璧歸趙」。
  • 成語故事《蛇鼠一窩》(封神演義之姜子牙出師不利)
    一米姐姐:嗯,蛇鼠一窩這個成語可是一個很貶義的成語。你想,在人們的印象中蛇和老鼠都是壞傢伙,本來蛇是吃老鼠的,可是現在蛇和老鼠在一個窩裡卻相安無事,就說明這兩個壞傢伙在一起幹壞事,狼狽為奸,串通一氣。所以不能用這個成語來說自己的朋友呀。好了,我們今天就用這個成語來繼續說封神演義的故事吧。
  • 成語「分道揚鑣」的背後,居然藏著這樣的故事
    成語「分道揚鑣」的背後,居然藏著這樣的故事分道揚鑣,這個成語是我們經常見到,也是我們經常用的成語,其含義我想大家也都瞭然於心。但是,這個成語的由來,你知道嗎?它的背後可是藏著一個你不曾了解的故事。下面就讓我來給你介紹一下。其實此成語來自於一本傳記中,這句話是這樣的「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這句話講的其實是一個故事。
  • 形容一個人的內在、外在表現的好壞有哪些成語
    宣王有一種特殊的愛好,就是喜歡看鬥雞。他讓太監們養了不少精壯矯健的公雞,退朝以後經常到後宮的平臺上看鬥雞取樂。時間一久,他發現無論哪只勇猛善鬥的雞都沒有常勝不敗的,因而心裡總感到不滿足。後來,宣王聽說齊國有個叫紀渚子的人,是位馴雞能手,就派人把他請到鎬京(西周都城),要他儘快訓練出一隻常勝不敗的鬥雞來。紀渚子從雞群中挑了一隻金爪彩羽的高過雞。
  • 這個成語人人都知道,但是背後的故事許多人不知道
    「洛陽紙貴」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唐.房玄齡),形容文章寫得非常好,風行一時,人人爭相閱讀傳抄。這個成語最早形容晉朝文學家左思的《三都賦》。 左思出生於寒門,相貌平凡,雖然父親也是一名官員,但魏晉南北朝時期講究「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所以左思一直無法得到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
  • 成語「裂土分茅」與古代「家天下」有何聯繫?
    喜歷史人文,嘗試二者結合,便有了《成語說東周》這個系列。【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作者言:透視歷史的底牌,參悟文化的玄妙,探究成語的本源,《成語說東周》,還你一個秦滅六國的真正理由。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武王的四弟。
  • 奇奇怪怪的知識又增加了,這裡18個不像成語的成語,你知道多少?
    恐怕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只是知道漢語的一些皮毛吧!就拿成語來說,有些看上去是非常普通的四字詞語,可萬萬沒想到竟然是成語。這和我們所認識的高端大氣上檔次,低調奢華有內涵的成語格格不入啊!如果你不信,那就請往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