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最受歡迎的水果非橘子莫屬了,果肉鮮美、酸甜多汁讓人吃了還想再吃。橘皮、橘核更是常用的優質中藥。
雖然橘子渾身都是寶,但是正確食用才會有益健康。那麼,橘子究竟該怎麼吃呢?
01 橘子潤肺止咳,加熱效果翻倍
關於橘子的藥用,古籍早就有記載,如《日用本草》中寫道,其能「止渴,潤燥,生津」。
中醫認為,橘子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健脾、順氣、止渴的藥效。尤其是老年人、急慢性支氣管炎以及心血管病患者,是食用的上乘果品。
而現代營養學也認為,橘子中含有的豐富營養成分,對降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一定的幫助。 橘子中除了少量蛋白質、脂肪之外,它的果肉、汁液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果糖等糖類,及蘋果酸、胡蘿蔔素、抗壞血酸等有機酸,對調節人體新陳代謝等生理機能大有裨益。 一般來說,橘子多用於潤肺止咳、增加食慾,不過,橘子性溫,如果將其加熱或烤制,橘皮能轉化為陳皮,對治療一些粘性的咳嗽、咳痰效果更好。
烤橘子
食材:橘子適量、錫箔紙、烤箱。 做法:把橘子泡在40℃~50℃的熱水中約1分鐘,取出橘子並擦乾;將橘子用鋁箔紙包好,以隔絕空氣;放入烤箱烤10分鐘即可。
02 一個橘子四味「藥」
橘子口感酸甜,正好應了中醫所說的「酸甘化陰」,能生津止渴,緩解咽幹口渴。平時我們吃橘子都是只吃果肉,其實在中醫眼中,一個橘子四味「藥」,千萬別浪費!
1.橘子肉
橘肉含水量高,能生津止渴,理氣化痰,對食少、口淡、消化不良等症有幫助。現代研究證明,橘子富含維生素C、胡蘿蔔素、葉酸等營養成分,並且還含有抗氧化、抗過敏成分。
橘子還是抗凝佳品,它含有生理活性物質皮甙,可以降低沉積在動脈血管中的膽固醇,有助於減少血栓的形成,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2.橘皮
燥溼化痰:橘子皮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香油精等成分,有理氣化痰、燥溼的功效,把橘子皮洗淨切絲,和茶葉一起衝泡,可以理氣提神。將其咀嚼後吐掉殘渣,重複數次,還可去除口腔異味。
鎮靜安神:橘子皮中含有大量的天然揮髮油物質,可以通過呼吸進入人體內,起到調節神經和鎮靜安神的作用,能緩解失眠、神經衰弱等症狀。睡眠質量差的人,不妨把吃剩的橘子皮收集起來曬到半乾,剪碎填充到枕頭中。
自製陳皮
陳皮是曬乾的橘子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可用來治療脾胃氣滯造成的脘腹脹滿、噯氣、噁心、嘔吐、腹痛、洩瀉等症。用陳皮泡茶,有理氣、健胃和化痰的功效;熬湯的時候加陳皮,可以起到祛腥、解膩、增香的效果;煮粥時加陳皮能起到開胃的作用。
不建議大家自製陳皮,新鮮的橘皮需經過晾乾炮製,至少要放置至隔年,才能製成陳皮。自製橘皮,因方法不當、儲存不法(做不到恆溫、恆溼)、氣候不宜,常導致橘皮發黴,很難成功,還不如去藥店買方便,還相對比較安全。
3.橘核
橘核有行氣散結止痛的功效,針對甲狀腺、睪丸、乳腺等身體部位的結節,橘核也是一味常用藥。止痛時可以用橘核沏茶,一般3-5g即可;還可以用炒制去掉外殼的橘核,送酒服用,止痛效果很明顯。注意孕婦不能服用。
4.橘絡
橘絡也就是橘子的中果皮和內果皮之間的白色網狀絡絲,俗稱筋絡。可宣通經絡,行氣化痰,中醫常用於治療咳嗽、咯痰、胸脅疼痛等。
03 健康吃橘子
1.好吃不貪多
橘子雖好,吃多了會有上火的症狀,不過這不是真正的上火,是因為大量糖分進入體內後發生粘液反應,身體裡如果有致病菌,就很易發生紅腫熱痛的炎症,出現類似於上火的症狀。
如果害怕出現口舌生瘡、口乾舌燥、喉嚨幹痛和大便乾結等症狀,可以將橘子加熱食用。
首先將1—2個橘子洗乾淨,在40℃—50℃溫水中浸泡約1分鐘。然後將橘子擦乾至表皮完全無水分,放入微波爐內,熱1—2分鐘至微焦。這樣橘子皮中的揮髮油、橙皮甙、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就可以滲透到橘子裡去,既達到了美容的效果,也不會上火。
另外,橘子吃的太多,血液中高濃度的胡蘿蔔素就會沉積在皮膚角質層和黏膜部位,這種症狀也叫「胡蘿蔔素血症」。不過不用過分擔心,只要停止食用橘子,過一兩周皮膚的顏色就能慢慢淡去。建議一天吃橘子最好不要超過4個。
2.服藥時忌食橘子
我們都知道,柚子與藥物同服會引發不良反應。這是因為柚子中的某種成分,會影響藥物在人體內的代謝過程,從而改變藥效。
可與藥物發生類似反應的不僅有柚子,還包括所有柑橘類水果及其果汁,例如柑橘、橙子、柚子等。橘子含有豐富的果酸和維生素C,服用維生素K、磺胺類藥物、安體舒通、氨苯喋啶和補鉀藥物時,均應忌食橘子。
正在服藥的朋友要注意了,最好問問醫生,明確一下是否能吃這些水果。
3.部分人群謹慎食用
※ 糖尿病患者
橘子糖分多,尤其是砂糖橘之類的,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不建議吃橘子。
※ 胃腸炎患者、脾虛、胃寒人群
腸胃功能較差,可以吃室溫放置下的橘子,每次量不宜過多。
04 橘子吃多了真的會上火嗎?
有些人說,吃完橘子之後,長口腔潰瘍、痘痘,難道是吃多了橘子上火了? 一方面,在現代醫學上沒有「上火」這個概念。 另一方面,引起「上火」的罪魁禍首,其實是橘子中所含的糖分令口腔和喉嚨脫水,出現發乾、發澀,以及果酸導致一些敏感的人牙齦和胃部不適。
所以,這只是一種錯覺,並非「上火」。 平時吃完橘子後,及時清潔口腔,或用清水漱口,這就能避免其殘留的糖分,造成牙齦紅腫、發炎甚至出血了。
05 3步挑出甜桔子
1.看橘子個頭
以中等為最佳,太大的皮厚、甜度差,小的又可能生長得不夠好,口感較差。多數橘子顏色越紅,通常熟得越好,味道越甜。另外,看看橘子蒂上的葉子,葉子越新鮮,也說明橘子越好。
2.摸
甜酸適中的橘子大都表皮光滑,且上面的油胞點比較細密。
3.捏
皮薄肉厚水分多的橘子都會有很好的彈性,用手捏下去,感覺果肉結實但不硬,一鬆手,就能立刻彈回原狀。
來源/生活小竅門
原標題:《【跟著木蘭姐姐學養生】冬天這水果要常買!一個=四味「藥」,活血潤燥,錯過太可惜!》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