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為何他們願意放棄兵權?因為趙匡胤斷了他們所有退路

2021-01-21 一品鏟史官

這場著名的酒宴,發生在趙匡胤登基後的第二年。

公元961年,宋太祖建隆二年七月的一天晚朝散後,趙匡胤命人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張令鐸、羅彥環等人留下來,君臣數人一起喝酒擼串聊天。

杯酒釋兵權

當石守信等人被通知與皇帝陛下宴飲的時候,他們並不知道這位皇帝陛下的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

這頓無緣無故的飯吃得他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十分的尷尬。

酒到微醺時,趙匡胤終於開口了,你們羨慕我九五之尊,我卻羨慕節度使逍遙自在,我天天如坐針氈,吃不香睡不著啊!

石守信等人心想,終於說話了:啥,不會吧,陛下這是咋了?

趙匡胤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啊,這可是獨一無二的天子之位啊,誰不想啊?(居此位者,誰不欲為之)

你們的忠心我都知道,但你們的部下呢?如有一天黃袍加身,你們怕是推也推不掉啊!(汝雖欲不為,其可得乎)

這眼看就要圖窮匕見了,石守信等人的酒一下子就醒了,不等趙匡胤繼續說,便立馬拿出十二分演技,一邊流著淚一邊說:陛下指條生路吧,我們還不想死(惟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

經過人生導師趙匡胤的循循善誘,第二天早朝,這些將領們就紛紛上疏稱病,請求解去兵權。趙匡胤則一一允準,並答應給予他們富貴晚年。

事後,趙匡胤並未食言。

他們除了被擼掉兵權,出任地方節度使以外,石守信和王審琦分別成了趙匡胤的兒女親家,張令鐸則成為趙匡胤三弟趙廷美的嶽父。

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事件。

而這一著名事件,看似是趙匡胤用一頓酒席,就解決了五代以來的武將擅權問題,但事實上,這頓酒席不過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

因為此時的石守信等人早已被拔去了牙齒,不復五代時的驕悍。除了順從趙匡胤的意志,他們幾乎別無選擇。

從藩鎮到禁軍

從唐末以來,藩鎮之重導致的戰亂和割據屢見不鮮;唐朝滅亡後的53年間,僅僅五代,中央政府就出了8姓15位皇帝。

如此頻繁的皇位更迭,不止今天的我們知道問題所在,五代後期的皇帝們也並不是一無所知。

而他們採取的辦法是,強化中央禁軍實力,削弱地方藩鎮的軍力。

加之五代中期以後的皇帝都出自藩鎮,因此,稱帝以後,他們又將原來的藩鎮精銳紛紛帶入禁軍體系,這無形之中也削弱了藩鎮軍力,而加強了中央禁軍。

公元951年,當周太祖郭威稱帝時,兵強君弱的現象已經得到了極大改變,皇權的最主要威脅已經不在藩鎮,而在中央禁軍。

而經過周太祖郭威、周世宗柴榮父子兩代人的改革,中央禁軍逐漸形成了兩大體系。

一個是自後梁太祖朱溫時就存在的侍衛親軍司體系,另一個是郭威新置的殿前司體系,他們同掌殿前班值,是皇帝的親近扈從,也是禁軍最強大的力量。

高平之戰,侍衛親軍的戰力讓柴榮頗為不滿。因此戰後,柴榮決定更加倚重殿前司,便令趙匡胤挑選精壯進入殿前司,以加強殿前司的軍力。

到柴榮去世時,數年之間,殿前軍的實力已經隱隱超越了侍衛親軍。

柴榮時期,殿前司的最高指揮官是新設的殿前都點檢,其次分別是副都點檢、都指揮使、都虞侯;

侍衛親軍司的最高長官是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其次分別是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都虞侯、侍衛馬軍指揮使和侍衛步軍指揮使。

在柴榮的最後時光裡,罷殿前都點檢張永德,出鎮澶州,都點檢由資歷尚淺的趙匡胤接任;又讓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進調離中央,進駐河東。

而且,張永德、李重進、趙匡胤3人,均不在柴榮的託孤名單之中。要知道,張永德算是柴榮的姐夫,而李重進也是柴榮的表兄,都是非常合適的託孤人選。

從柴榮的託孤安排,可知五代末期的禁軍之權有多重,而柴榮對禁軍高級將領的防範之心有多重了。

然而,這樣看似十分保險的方案,仍舊給趙匡胤留下了可乘之機。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代周自立,北宋建立。

而在趙匡胤代周時,殿前司和侍衛馬步軍司的高級將領中,除了領兵在外的李重進和韓通,其餘幾乎清一色的是趙匡麾下「義社十兄弟」成員或趙匡胤的好友。

換句話說,在這之前,趙匡胤勢力集團幾乎已經完成了對整個禁軍的控制。

趙匡胤能成功代周的根本原因,便是這一點。而以此取得政權的趙匡胤,又怎麼會放鬆對禁軍的控制,來為別人黃袍加身創造條件呢?

三次大換血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也就是登基當年,趙匡胤便讓好友韓令坤和慕容延釗成為了殿前司和侍衛馬步軍司的最高指揮官,又將王審琦、趙光義分別提升為殿前司都指揮使和都虞侯。

不僅如此,趙匡胤還學習柴榮,將二人調離中央,而使殿前副都點檢高懷德和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石守信成為禁軍的實際長官。

石守信、王審琦,都是趙「義社十兄弟」的屬下,而高懷德則在當年成了趙匡胤的妹夫,趙光義則是趙匡胤的親弟弟。

也就是說,整個禁軍的高級將領中,僅僅有馬軍都指揮使高光翰和步軍都指揮使趙彥徽還不是「自己人」。

就在當年年底,趙匡胤就將二人罷黜,以義社十兄弟之一的韓重贇和心腹羅彥環取代了2人。

即使如此,掛名的殿前都點檢韓令坤和馬步軍都指揮使慕容延釗,同時也是趙匡胤的好友,因其資歷和威望甚高,還是讓趙匡胤心存忌憚。

不久,趙匡胤以自己曾擔任過殿前都點檢為由,罷延釗,且不再設此官;又以親信石守信代韓令坤為馬步軍都指揮使。

此時是公元前961年,建隆二年三月,距離「杯酒釋兵權」的那頓飯,還有四個月的時間。

至此,趙匡胤幾乎已經將禁軍的控制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一人手中。

首先,經過對禁軍將領的三次大換血,兩司九位高級將領,已經全部都是自己的嫡系將領,他們有的是義社十兄弟成員,有的是早年培養的心腹將領,甚至還多有姻親。

這就決定了,對趙匡胤來說,這批人反對趙匡胤的概率,很低很低。

其次,禁軍的九位高級將領中,有一半的人在趙匡胤代周以前,都還只是中級軍官,是一兩年才提拔上來的心腹。換句話說,如果沒有趙匡胤,他們或許什麼也不是;

另外,就算是石守信等人,也就是後來「杯酒釋兵權」受邀的幾位將領,在代周前雖然已是禁軍中高級將領,但他們在禁軍中資歷和威望,也完全不足以與趙匡胤本人比肩。

最重要的是,2年3次,如此頻繁的人事調動,以致於他們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來培植親信。

禁軍的兵將們和他們,除了皇帝趙匡胤授予的上下級關係,並沒有更多的紐帶。即使石守信們想要做點什麼,也不會有人願意跟著他們玩命。

這才是「杯酒釋兵權」的那場宴會,趙匡胤得以得以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這也是為什麼趙老闆敢於說出「我擔心你們造反」這樣的驚天之語的原因。

要知道,五代的皇帝們別說直言這樣的話,即使有一點猜忌的流露,基本上等來的就是造反。這叫怕什麼來什麼,既然你怕我反,那麼我就反給你看。

這也是為什麼石守信等人,一聽趙老闆這麼說,馬上哭天搶地,嚇得魂不護體的原因。

因為主動權早已不在他們手中,現在趙老闆為刀俎,石守信們只是魚肉。

傑出的善後

當然了,除了當時不敢反抗,趙匡胤傑出的善後工作,更是北宋一勞永逸地解決驕兵悍將問題的重要原因。

其一便是,繼續分權。

杯酒釋兵權後,禁軍兩司9位高級職位,被擼掉了5個,剩下的四個分別是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侍衛步軍都指揮使、殿前都指揮使、殿前都虞候。

由於侍衛親軍司簡直基本被廢,趙匡胤之後的北宋,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得以獨立出來,與殿前司合稱禁軍「三衙」。三衙互不統屬,互相牽制,便再難有所作為。

而即使是三衙的四位長官,趙匡胤仍然只授予那些資歷淺薄、才幹平庸、容易駕馭的將領擔任,比如上表中的韓、劉、崔、張四人。

乾德元年,趙匡胤欲讓符彥卿典掌禁軍,卻遭到了趙普的激烈反對。因為這個符彥卿,是周世宗的嶽父,資歷老,名望高,要是再掌握禁軍,可就不保險了。

趙匡胤說,他不會負朕!

趙普直言道,陛下可以負周世宗?

這句話說得趙匡胤無言以對,也說明趙宋朝廷已經不能容許將領們的些許潛在威脅。

其二是,高薪養廉。

歷來政治上防止猜忌、消弭不信任最好的方式都是聯姻。

而趙匡胤不僅和石守信、王審琦、張令鐸都成了親家,而且還採用了經濟贖買政策,允許他們廣置土地,大收財貨,保證其富貴。

既然不奮鬥,也可以得到相應的待遇,那麼為什麼還要冒著巨大的風險去奮鬥呢?

這一政策讓石守信等將領們十分願意乖乖交出兵權,享受生活。

而趙匡胤善後的第三招更厲害,我們稱之為「三大綱領」。

剛剛提到,杯酒釋兵權的將領們都被外派成為地方節度使。而要知道,地方節度使在唐代,基本就等於土皇帝。

為了徹底斷其後路,趙匡胤和趙普設計了對節度使們的三大綱領:削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

首先,去掉節度使除駐地以外的支郡,縮小他們管轄的範圍;又設置通判,監控地方長官,削奪他們主事之權;還將司法權統一收歸中央,進一步控制了其職權範圍。

這便是削奪其權。

其次,宋廷設置漕司、派京官到各地去收取商稅,禁止節度使的佔留和私自貿易。這樣一來,節度使便基本上丟了財政權。

這叫制其錢穀。

第三,在定期選拔地方軍精銳進入禁軍系統之外,趙匡胤罷免了部分節度使,而用文臣代替武官們出任節度使。

這叫收其精兵。

三大綱領之下,已經成為節度使的石守信等人,也就基本過上了養老生活,手中無權、無錢、無兵,便再也沒有了反對的資本。

子彧說

杯酒釋兵權,並不是一個單一的事件,而是趙匡胤在五代削奪地方藩鎮、改革禁軍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掌控禁軍,建立中央政府權威的延續。

在趙匡胤的布局之下,當石守信們走進宴會廳的那一刻之前,他們已經沒有反對的資本,只能任由趙匡胤削奪他們的兵權。

而趙匡胤的傑出善後工作,更是向所有人表明,這才是對所有人,最好的結局。

後人常常以「杯酒釋兵權」與後來的北宋軍事積弱聯繫起來,但當時的情況是,不這樣做,趙宋王朝難保不會變成五代之後的「第六代」。

所以,北宋的軍事積弱,或許應該更多的去責問後世諸帝:太祖是不得已而為之,但你們為何沒有意識到政策的矯枉過正?

文/子彧

相關焦點

  • 趙普說了什麼大逆不道的話,宋太祖趙匡胤才下決心「杯酒釋兵權」
    聽到這裡趙匡胤連說:「明白啦,我們想到一起了。」但是當時手握重兵的石守信、王審琦等將領都是趙匡胤舊時的親信朋友、好兄弟。石守信等還是太祖義社十兄弟之一,十分親近。所以剛開始準備消除兵權的時候,趙匡胤並不準備先剝奪他們帶兵的權利。趙普看在眼裡後,覺的首先消除這些禁軍大將的軍權,皇帝親自掌握強大的禁軍後,地方節度使的軍權才能順利消奪。
  • 將領跟皇帝喝了幾杯酒,兵權被取消了,皇帝說:哪有喝酒那麼簡單
    趙普的意思很明白,說老哥你有這麼清醒的頭腦,是國家和百姓的福氣,皇帝位置不保,自然在藩鎮割據的弊端上,所以奪取了大將的兵權,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了。趙普的一番話,讓趙匡胤深以為是,認為英雄所見略同,由此解除大將的兵權就此提上了日程。
  • 恆大的「杯酒釋兵權」是假,鄭智的「敲山震虎」才是真?
    鄭智出任恆大總經理,引起軒然大波,在眾人看來,這是恆大變相的「杯酒釋兵權」,卡納瓦羅名義上,雖然沒有正式下課,但是有鄭智在背後「垂簾聽政」,卡納瓦羅距離下課的日子,也是近在咫尺,但在筆者看來,恆大「杯酒釋兵權」是假,「敲山震虎」才是本意!一:為什麼「杯酒釋兵權」是假的?
  • 趙匡胤「黃袍加身」,為何改朝換代成為五代時期屢見不鮮的風景?
    「兵權所在,則隨以興;兵權所去,則隨以亡(《範香溪先生文集》)」,軍權即代表政權,沒有軍權的皇帝就如同沒有牙齒的老虎——中看不中用,這不正是授權柄於人,本末倒置了嗎?「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新唐書.卷五十》)」,因此也埋下了藩帥奪政的隱患,最終導致唐王朝的覆滅,也帶來了半個多世紀的五代藩鎮割據的混亂局面。
  • 趙匡胤為什麼傳位於兄弟,而不是兒子?
    公元961年,趙匡胤母親杜太后重病不俞,在即將離世之際,秘密的召宰相趙普和趙匡胤密談。杜太后問趙匡胤說:「你知道你是怎麼做上的皇帝嗎?」趙匡胤回答:「我做皇帝,是因為我們趙家先祖積德所致。」杜太后人之將死,便沒有了顧忌,單刀直入的說道:「你能做上皇帝,是因為周朝小皇帝年幼。如果周朝皇帝是個成年人,你是做不了皇帝的。」
  • 趙匡胤曾在皇宮發現柴榮幼子,群臣勸他斬草除根,駁回!
    宋太祖趙匡胤從柴家人手中奪得江山,沒有發生流血事件,一夜之間黃袍加身成為北宋開國之君。他從前深受郭威、柴榮父子的信賴,十餘年間被委以重任,直到柴榮英年早逝,契丹和北漢聯軍來勢洶洶,才發動陳橋兵變,可以算作是時勢造英雄。若非如此,趙匡胤應該還是忠心耿耿的臣子。
  • 柴榮要殺方面大耳之人,為何單單留下了趙匡胤?此舉最終讓後周亡國
    趙匡胤一柴榮的繼位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為當年繼承的皇位的人選,除了他還有另外兩個人,那就是郭威的外甥李重進和女婿張永德,按照親疏關係來看,這三人與郭威的關係差不多,柴榮雖然是郭威兒子,但只是養子而已。後周軍制同前朝的後漢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增設了殿前司,與侍衛親軍司分掌全國兵權,郭威本身就是在侍衛親軍司將領的支持下奪取政權的,為了防止別人故伎重演,同時也是為了制衡勢力強大的侍衛親軍司,他增設了殿前司。郭威去世前,任命李重進統帥侍衛司,而讓張永德為殿前司都指揮使。
  • 宋太祖趙匡胤並沒有一統全國,那他為什麼能夠贏得了後人的好評?
    作為五代十國的終結者和大宋王朝的開拓者,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提倡文人政治,提倡文人政治,開創了中國的文治盛世,趙匡胤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趙匡胤#宋太祖趙匡胤(927-976),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祖籍涿州(今屬河北)。
  • 周世宗如此憎佛,趙匡胤為何重視佛教?
    趙匡胤安太祖趙匡胤這位大宋的開國之君,當年是周世宗駕前的殿前都點檢,也就是周禁軍的最高統帥,手裡掌握著兵權。他雖然和周世宗沒什麼血緣關係,可在思想上卻始終和這位皇帝保持高度的一致,都希望實現國家的統一。
  • 宋太祖趙匡胤的發家史,歷盡艱辛成正果,網友:真是個「暴發戶」
    景甜小編就帶你們來看一下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的發家史,來看一看,他到底是如何一步一步成為宋朝的開國皇帝的!說到這裡就得先說一下趙匡胤的父親了,他的父親是後唐皇帝的將領,在軍隊中可是赫赫有名啊,誰都得給他老爸幾分面子,這樣一來,趙匡胤也算是一個軍二代了吧,亂世之中,軍人的身份和地位十分重要。趙匡胤非常的喜歡武術,每天出了舞蹈弄棒就是鑽研兵書!
  • 柴榮作為一代明君,為啥不提防趙匡胤造反,只能說柴榮看走了眼
    柴榮臨死的時候,也作出一系列措施防止自己手底下的大臣篡位,但是柴榮剛死不到一年,大周的天下就變成了大宋的天下,那麼柴榮死之前就沒有防備趙匡胤嗎?一:柴榮重點防範的是張永德和李重信五代時期皇位更替,都是因為造反的大臣有實力有威望。比如朱溫宣武節度使,他覆滅了大唐;再比如柴榮的義父兼姑父郭威,也是天雄軍節度使,手中擁有強大的兵權,才能代漢建立後周。
  • 為何趙匡胤是五代十國終結者?朱溫和李克用等人機遇不好嗎?
    看罷五代十國史,我不禁聯想道:為何只有後周大將趙匡胤建立的「大宋「政權,能夠成功地改朝換代,進入綿延數百年的新王朝呢?1 朱溫:徵戰殺伐曹操第二,無人輔佐教子無方朱溫的原生家庭很糟糕。父親雖是個教書匠,可不幸早逝,孤兒寡母四人不得不寄人籬下當長工。自恃有才華的朱溫不屑於土裡刨食,一心只想學武藝闖天下。
  • 周世宗柴榮和趙匡胤之間是什麼關係,他為何在臨終時提拔趙匡胤?
    顯德七年(960年),後周軍在陳橋驛發動兵變,趙匡胤「被迫」披上黃袍,被眾人擁立為皇帝。趙匡胤率軍回京以後,柴宗訓被迫禪位,趙匡胤正式登上帝位,就這樣,後周政權滅亡。而更戲劇性的是,曾經破格提拔趙匡胤,以至於給他提供造反機會的,正是柴宗訓的父親,後周雄主柴榮,他在臨死前將資歷尚淺的趙匡胤破格提拔,最終使得趙匡胤執掌軍隊大權。那麼我們不禁發問,一代雄主柴榮,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對於柴榮來說,他可能從未想過趙匡胤有一天會造反,畢竟趙匡胤算是他的心腹大將。趙匡胤很早就跟著柴榮南徵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在柴榮剛剛繼位時,北漢聯合契丹入侵後周,柴榮御駕親徵。
  • 宋太祖趙匡胤的「假途滅虢」,李處耘幹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兒?
    作者:陳二虎(趙匡胤)一、給我一個南下的理由趙匡胤經心複製了一幕黃袍加身,奪了孤兒寡母的後周天下,當上皇帝,也讓「點檢作天子」成為現實。趙匡胤當上了皇帝,自然有許多人不服,老趙某日坐御輦,身邊文武百官簇擁,眾目睽睽之下就射來一支冷箭,讓所有人都嚇了一跳。看來這反對他的人很多。
  • 若後周世宗柴榮察覺了趙匡胤有反意,有能力阻止陳橋兵變的發生?
    這個時候的趙匡胤已經羽翼漸滿,兵權在手,就算周世宗柴榮察覺到了趙匡胤有反意,也沒有能力組織陳橋兵變的發生。在公元960年,後周禁軍統帥趙匡胤在陳橋驛發起兵變,藉助黃袍加身,率軍進入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奪權了皇位,經過十餘年的南徵北戰,結束了封建軍閥割據的局面,建立了大宋王朝。
  • 分手就不留退路,會刪掉前任所有聯繫方式的星座!
    每個人在愛情中都會有甜蜜的最初,但是相信你們也不願意看到自己的感情走到盡頭,所以我們都會選擇經營好自己的愛情,但是有時候感情就是和你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兩個本以為會走到最後的人,還是分開了,有些人在分手後還能做朋友,但是有些人一旦分手,就會刪掉對方的所有聯繫方式,並且也不會再留退路,現在就來看看在感情中不會留退路的星座
  • 如果當初柴榮沒死,還會有後來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嗎?
    公元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了兵變,七歲的周恭帝被迫退位,後周就此被大宋所取代。但是在一年前,趙匡胤還是一名忠心耿耿的將領。在柴榮病重的時候還乞求上天保佑他的皇帝,可是為何在柴榮逝去僅僅一年,趙匡胤就迫不及待的稱帝了呢?如果當初柴榮晚死幾年,還有趙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