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場|後疫情時代 車企精打細算的「生意經」

2021-01-10 新浪汽車

仍在全球蔓延的疫情,使得各行業都籠罩巨大的不確定因素之下,殷實的家底雖可以保一時無憂,然而隨著時間地推移也足以讓一個大型企業陷入困境。

一向以億為投入計量單位的車企在捱過了一季度後、二季度後,一份份刺眼的銷量報表以及財務赤字讓平時財大氣粗的它們也不得不開始重新評估每一分錢的用處,精打細算後疫情時代的每一分花銷。

面對龐大的日常支出以及低迷的市場需求,裁員已經成為各大車企不約而同首選。奔馳母公司戴姆勒宣布計劃在2022年底前,在全球範圍內裁員至少10000人,包括約10%的管理人員,此次的裁員規模相當於戴姆勒全球員工的3%。此前,同為豪華品牌的奧迪也表示將在未來6年內裁員9500人,這一數字佔員工總數10.6%。

2019年9月,剛剛履新寶馬CEO的齊普策曾公開表示,到2020年底前寶馬不會採取強制裁員措施,然而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當時的承諾終究還是敗給了現實。今年6月19日寶馬宣布將削減6000個崗位。

傳統豪華品牌尚且如此,其他品牌的處境也可想而知,沃爾沃、通用汽車、FCA、日產、捷豹路虎等企業也陸續公布了有關裁員計劃。其中捷豹路虎裁員人數達到驚人的2萬人,這一數字意味著將有一半的員工失業。此外,伴隨裁員而來的,還有部分企業通過縮短員工工作時長等變相降薪措施,以尋求成本負擔的最優解。

與此同時,還有一些車企將節流的算盤投向了此前「不起眼」的開銷。

6月中旬,奔馳官方發布聲明表示,將於6月底關閉位於三裡屯的體驗店,突然關閉這個集餐飲娛樂、精品購物、產品展示與一身的全球最大的品牌體驗店,奔馳方面給出的解釋是體驗店已經完成使命。考慮到2019年,其母公司戴姆勒集團淨利潤同比下滑64.5%,以及今年一季度淨利潤下降95.5%的財務表現來看,外界很容易把體驗店的關門與公司當下的財務情況相關聯,此前據知情人士透露,總面積2400㎡的體驗中心每年僅僅是運營費用就需要幾千萬。「這筆錢放在平時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在特殊時期,也詮釋了何為『蒼蠅腿也是肉』。」

而一向強調成本控制的特斯拉則更早啟動了關閉線下體驗店的嘗試,在北美與中國市場,特斯拉正在逐步將銷售渠道全面轉為線上。在國內,特斯拉已於去年關閉了北京朝陽大悅城、上海浦東嘉裡中心的兩家體驗店。

裁員、降薪或是關閉線下體驗店固然能節省下成本,但相比於在長遠戰略所砸下的真金白銀卻仍是小巫見大巫。因此,在特殊時期,一些具有前瞻性但短期看不到盈利的投入勢必將受到影響。

6月19日,寶馬和奔馳汽車宣布暫停在下一代自動駕駛領域的研發合作,需要指出的是,這距離雙方籤署自動駕駛長期合作協議過去還不到一年的時間。聲明中雙方也表示,在自動駕駛安全和客戶利益等問題上看法仍高度一致,未來還可能複合。雖然沒有明說,但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等有錢了可以再合作。

對於寶馬與奔馳此次短暫的聯姻,業內專家如此評價道:「自動駕駛前景雖然美好但是見效慢、存在的不確定性大,公司管理層要對股東負責,必須將資源投入到短期內可以見效的技術上去。」

不僅是主機廠開始重新評估自動駕駛當下的價值,走在科技前沿的出行公司也加入其中。據不完全統計,Waymo、Cruise、Uber等公司也已經陸續叫停了涉及有關自動駕駛汽車測試項目。

與自動駕駛的處境相似,代表了新能源「終極形態」的氫燃料電池汽車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在結束與寶馬短暫合作之前,奔馳就已經宣布放棄研發氫燃料電池乘用車項目,奔馳認為生產氫燃料電池車等同於純電動車型生產費用的兩倍,成本過高。 根據諮詢公司IHS Markit對主機廠和零部件廠商的調研結果顯示,大部分受訪者表示,那些需要6到7年才能產生盈利效應的項目將會是最先被停掉的。

如果說自動駕駛、氫燃料電池汽車看上去太遙遠,還有緩衝的餘地,那麼電動化的則是當下各車企等不得、耗不起的事情。或者說,以上種種的節流措施,有很大一部分省下的資金都被注入了電動化的發展。

其中面向電動化最為積極的就是大眾集團。今年5月宣布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75%又以11億歐元夠得電池生產企業寧德時代26%的股份,成為後者最大股東;6月大眾又以2.67億相當於自由流通股溢價48%的價格收購了奧迪剩餘0.36%股份,100%控股奧迪集團。增持合資公司股份佔比、收購在電動化領域領先的子品牌、投資電動化上下遊企業,大眾的目標非常明確,在汽車產業換道的風口下,實現並打造自研、自產、自供應的新能源產業閉環,搶佔行業換道的身位優勢。

根據大眾集團規劃,原定於2025年生產100萬輛電動車的計劃將提前到2023年,此外2020到2024五年間還將投入330億歐元布局電動化。

在疫情之下,同樣堅持電動化投入的還有豐田,今年被豐田定義為其電動化元年,今年上半年豐田一口氣推出了CH-R EV、奕澤E進擎和雷克薩斯的UX300E三款車型,到2025年前豐田將有總共10款電動車型進入到中國市場。

而在其他層面節衣縮食的奔馳,對於電動化的投入也是毫不含糊,在品牌首款純電動車型EQC推出後,今年還將有純電SUV EQA,純電MPV EQV發布。

對於疫情下車企所做出的不同應對措施,有專家向新浪汽車表示,疫情可能是車企格局變化的分水嶺,有些車企為了解決生存不得不放慢電動化、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投入,但也有車企頂住壓力,甚至加大投入和研發力度,這在當下或許體現不出差距,但等到疫情結束後,這或許將成為對手難以逾越的「護城河」,畢竟在剛剛起步的新能源市場,時間優勢至關重要。

相關焦點

  • 3月車市AB面:暴跌與暴漲共存,車企高管湧進直播間
    其中,包括東風雷諾、東風啟辰、神龍、上汽通用五菱、長安馬自達等11家車企跌幅超5成。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10日對時代財經表示,3月數據較預期較好一些,但2月受疫情影響較大,比較特殊,探討環比數據其實意義不大,主要還應看現在市場的恢復情況,目前已接近七成恢復。
  • 出售資產、關閉門店,韓國車企疫情下的掙扎與踟躕
    在持續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危機中,韓國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受到重擊。6月11日,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5月,韓國汽車出口量為9.54萬輛,同比下滑57.6%,這也是17年來韓國汽車月出口量首次低於10萬輛。為此,雙龍汽車、通用韓國、雷諾三星等車企近期正設法通過出售資產、關店等措施來籌集資金、削減成本,從而渡過疫情危機。
  • 車企競賽 啟辰星快速按下A+級SUV迭代鍵
    流量時代,催生了各種網紅大咖,羅老師直播帶貨更是將視頻一下子推向了風口,當然,這只是開局的上半場。可以預見的是,淘汰即將開啟,流量的下半場角逐的將是口碑銷量轉化,顯然,這需要以實力為背書。這像極了汽車圈,在黃金十年裡,野蠻生長的車企們,憑受關注程度大致可以推導出市場銷量,但這種狀態戛然而止於2018年。
  • 評論:車企營銷不必獻媚「90後」
    評論:車企營銷不必獻媚「90後」 2015-01-13 08:49:37來源:北京商報作者:責任編輯:魏巍 2015開始有收入以後,汽車企業似乎不談「針對『90後』」就不好意思發布新品了。
  • 國六排放將至 重型柴油車企機遇與挑戰並存
    不僅如此,目前已有不少商用車企也逐步切換到「國六標準」。隨著法規環境對重卡行業的考驗不斷加大難度,其排放標準的步伐始終和時代保持同步。「國六」將至,新標準的重卡也即將到來。據了解,2021年7月1日起重卡將實施「國六」排放標準。「新國六標準」對重卡的管控空前嚴格,這對重卡車企無疑是一次重大的挑戰。有業內人士認為,既然是挑戰那就一定存在機遇。
  • 「殭屍車企」為何不死?
    一個重要的原因自然是今年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這讓市場陷入長達數月的停滯期。再加上供應鏈斷裂、銀行信貸收緊等問題,讓本就身處「寒冬」的汽車市場更加雪上加霜,不少車企缺乏資金來源,財務情況大幅惡化,無力支付給供應商,進一步導致生產鏈的中斷,最終出現了產量銳減的情況。
  • 長城比亞迪一騎絕塵 三季度車企集體勝利大逃亡
    (原標題:長城比亞迪一騎絕塵 三季度車企集體勝利大逃亡)
  • 會精打細算的「工作夥伴」,疫情後的經濟復甦,這款車給出最優解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而又沉重的公開課,繼而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日常出行。在疫情陰影下,人們更願意選擇私家車或專車出行,以減少接觸人群。這種習慣的轉變,也讓大家對車內衛生的標準大幅提高,不僅更注重車內空間的消毒、清潔,同時,疫情也讓大家更注重車內空氣衛生,希望最大程度地隔絕外部汙染和病菌。
  • 2020車企銷量冰火兩重天,有的直接倒閉
    這一年,疫情突襲、行業洗牌,有的車企越挫越勇,有的則淚別舞臺。盤點越挫越勇,穩中有進的車企銷量正增長品牌統計表(部分)作為2020年的「銷冠」,新年伊始,一汽-大眾便宣布了2020年的年銷量數據。「銷冠」之所以成「銷冠」,最關鍵的還是「創變」艱難的2020年,為何以上部分車企銷量仍然不降反升?其實從「銷冠」一汽-大眾就可以看到,疫情並沒有讓它裹足不前,反而加速了這位車市領跑者的變革步伐。今年4月初,一汽-大眾大眾品牌管理團隊迎來調整。
  • 「缺芯」致車企2021年的日子仍不好過,國產晶片的機會來了?
    早在2016年,中國車企就已經處於「缺芯」狀態。2018年,時任北汽集團董事長的徐和誼曾表示,車企都在瘋狂搶晶片。 2020年12月,大眾汽車就表示,因半導體晶片供應短缺問題,將調整在中國、北美、甚至歐洲的產量,並於2021年第一季度開始執行。
  • 全球多家車企被「卡脖子」,自研晶片呼聲越來越高
    隨著時代的發展,汽車已不是簡單的代步工具,而是一款承載了消費者眾多體驗的智能產品,因此無論是傳統燃油汽車亦或是電動車,晶片都已成為了重要的組成部分。不過,由於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眾多工廠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包括汽車晶片生產廠商。
  • 鍾觀|神龍自救:邊緣車企如何絕地逢生?
    去年汽車行業一度停擺,令車企發愁的,不是如何增長銷量,而是怎樣活下去。 汽車企業自帶重資產屬性,船大難掉頭。面對艱難的市場行情,越來越多的車企爆出破產、重組甚至是退市的新聞。 疫情成為壓垮邊緣車企的最後一根稻草。致命的仍是陳疾。 神龍的絕處逢生令人意外。
  • 這家中國車企2020年爆發了
    眾所周知,2020年全球各行各業都遭受到疫情的巨大衝擊,車市也不例外。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披露,2020年中國汽車行業累計銷量預估完成2527.2萬輛,同比下降1.9%。不過即便如此,依舊有一些車企實現了逆勢增長。
  • 2月上半月車企大事記丨援產口罩/取消考核/1月銷量出爐
    2月上半月,國內外車企都有哪些大事兒發生?上汽通用五菱等車企為支援防控疫情,轉產口罩;眾車企紛紛宣布取消2月目標考核,與經銷商共克時艱;上汽、一汽、廣汽等陸續公布1月銷量;吉利沃爾沃商討重組事宜……針對2月上半月國內外車企重要事件,蓋世汽車進行了梳理和回顧,供行業參考!
  • 車企出口也有「小九九」 中國汽車報
    「從數據看,的確有些自主車企出口數量很少,究竟是為出海做鋪墊,還是為了打品牌、做宣傳、賺口碑,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許紹詠認為,在上述這些自主車企中,有的步履維艱,有的已經進入破產重整甚至破產清算階段,估計想多出口也沒有生產能力,況且在這種情況下要生產出品質優秀的產品已很困難,而這些車企前景不明,即使出口也於事無補。
  • 車企營銷手法搶新鬥奇 找準品牌契合度是關鍵
    不久前,裡約奧運會圓滿落幕,外界在不斷被奧運健兒勇奪獎牌的消息「刷屏」的同時,各大車企的宣傳植入信息可謂無孔不入。除了贊助運動團隊以外,在本屆奧運會中,車企集體玩起了花式海報狂歡,無論是「首金」時刻,還是女排奪冠,亦或是羽毛球的「時代交接」……幾乎奧運會每一個重要的時刻,都會有車企推出相應的微信海報。
  • 同比下降61.8% 日本車企國內產量創1967年以來最大降幅
    日本車企29日發布數據,8家主要車企5月國內產量較去年同期猛降61.8%,減少至28.75萬輛,為日本1967年有可比數據以來的最大降幅。 受新冠疫情影響,日本工廠相繼停工或調整生產。共同社報導,日本8家主要車企的國內產量持續下滑,從3月的同比減少7.7%,擴大至4月的46.7%,5月達到創紀錄的61.8%。之前的降幅紀錄出現在2011年4月,為60.1%。當年3月,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9.0級地震並引發特大海嘯,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嚴重核事故,汽車生產供應鏈當時遭受重創。 數據顯示,馬自達汽車公司5月國內產量降幅最大,達到83.6%。
  • 車300:紡織廠、飛機製造廠、軍火公司?這些車企前身五花八門!
    現如今各行各業都講究多元化,就比如特斯拉,表面是個車企,其實還發射火箭。再看勞斯萊斯,雖然是個超豪華品牌,但飛機的引擎也能見到它的身影。 像我們身邊許多車企,你以為它是個車企,實際上它們的前身很難想像,甚至與現如今所做的行業沒有任何關聯性。
  • 『會員資訊』廣州市大學城管委會黃浩霖書記一行調研省經企聯副會長單位廣州雲創數據科技有限公司
    3月11日,小谷圍街黨工委書記、廣州大學城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黃浩霖,小谷圍街黨工委副書記、廣州大學城管委會副主任、街道辦事處主任李道明一行蒞臨省經企聯副會長單位廣州雲創數據科技有限公司
  • 2020車企花式取名大賞:「土洋結合風」下,長城「狗彈」出街可能有...
    在贏得了高效的市場關注度後,長城乘勝追擊,相繼推出了坦克300,初戀,歐拉好貓家族——歐拉白貓、歐拉黑貓、歐拉好貓等多款車型,將汽車圈的營銷效果炒到了一個新高度。 哈弗新車定名大狗,圖片來源:長城汽車其實,不管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在新車取名上早已坐不住了,這兩年都開始「放飛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