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色譜、絲綢之路上的動植物、兵團革命文物……2021年中國絲綢...

2021-01-15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通訊員 郭楠

每年過年前,中國絲綢博物館都會和媒體們來個約會,劇透新年的大展和活動。1月13日,這場迎新見面會——劇透會,如約而至。

用國絲館長趙豐的話說,國絲這些年一直在時尚的道路上一路狂奔,DIOR、巴黎世家展,都是每年的爆款。

這是一個被「絲綢」二字耽誤的博物館。很多人以為,國絲是展示絲綢的,實際上,作為一個研究型博物館,國絲每年的展覽開放性很強,古、今、中、外,無限延伸。比如,今年有個突破點,革命文物展要來了,這也是國絲的第一次。一件打滿幾百個補丁的大衣,是國家一級文物,它的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有人說,國絲的展覽有點高冷,看不懂,其實是高級感,不是距離感,內秀,偶爾有顆八卦的心,比如去年的爆款慈禧展,內容卻是深沉的,溫情的。今年,乾隆色譜展要來了,還記得那年《延禧攻略》開播時對所謂莫蘭迪色的探討嗎,今年2.0版來了。

今年,國絲還要開一個兒童博物館,就在絲路館一樓。另外,「國絲漢服節」繼續,「絲路之夜」也將回歸。

廢話不多說,趙豐館長的劇透時間到。

展覽一

展覽名稱:雲薈:中國時尚回顧大展2011-2020

展覽時間:2021年1月23日-3月21日

展覽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臨展廳

展覽簡介:由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和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主辦、中國絲綢博物館承辦的年度時尚回顧展,從2011年開始至2020年,已經走過了十年,漸以成為記錄當下中國人的經典形象和生活狀態,定格這個美好時代的縮影。

我館擬於2021年1月23日(周六)舉辦「雲薈:中國時尚回顧大展2011-2020」開幕式活動。展覽將展示館藏近百位中國設計師的時裝精品和40餘家紡織企業的面料創新產品;同期也將舉辦以「回顧&重塑」為主題的時尚學術論壇,從而形成當代流行時尚的文化記憶,講述中國的時尚故事。學術論壇擬採取線上線下融合的形式進行。

展覽二

展覽名稱:大地如歌:雲南哈尼族服飾展(暫名)

展覽時間:2021年4月2日-6月6日

展覽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臨展廳

展覽簡介:雲南是我國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其中哈尼族是雲南特有的少數民族之一,紅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我國第一個以民族命名的世界文化遺產。以梯田為核心,哈尼族人形成了獨特的農耕技術、民俗節慶、宗教信仰及物質文化。

本展覽展示由雲南省博物館、紅河州博物館收藏的近200件哈尼族各支系服裝、銀飾和染織繡片,立體勾勒哈尼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梯田生態環境,展示其精湛的紡織技藝、銀飾工藝,講述哈尼人豐富多彩的族群歷史與文化特徵。

展覽三

展覽名稱: 萬物生靈:絲綢之路上的動植物

展覽時間:2021年6月18日-9月5日

展覽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臨展廳

展覽簡介:展覽試圖以絲路上的動植物為切入口,根據文獻記載,結合考古出土文物和自然動植物標本,詮釋由這些外來動植物所構建的從生活享樂、物質文明到精神文化藝術的多維立體的文化交融環境,再現「絲路改變生活」這一主題。

展覽四

展覽名稱:衣尚自然:服飾的美與責任

展覽時間:2021年9月17日-12月5日

展覽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臨展廳

展覽內容:人們的衣食住行都有著自然的豐厚支持,它與人類的生活密不可分,正因為如此,千百年來人們的服裝和時尚元素裡,有關自然的內容是設計的常客。展覽將從三個方面詳細展示服裝時尚與自然的依存關係。「取之有意」將展示由自然產生的服飾材料,包括採摘植物做成的布料、獵取動物所獲得的皮毛等。「習之有理」將展現設計汲取自然的特色,從而衍生於服飾之上的美麗元素,包括服裝上華麗的花朵、靈動的動物的刺繡、仿照生態自然裁剪的廓形等。「救之有心」則向觀眾展示設計不再一味向自然索取,而是用時尚的方式向公眾傳播拯救生靈、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並重新思考,在服裝中改進創新,有心有愛地向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目標前進。

展覽五

展覽時間:自然:2021全球旗袍邀請展

展覽時間:2021年9月10日-次年

展覽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臨展廳

展覽內容:2021年是全球旗袍邀請展的第三年,以」自然「為主題邀請全球多個國家及地區的設計師製作旗袍作品。將當地文化中的天然的植物染料、動物崇拜等元素與旗袍這種藝術形式相結合,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風尚。

展覽六

展覽名稱:擷英:2021時尚藝術年鑑展(暫定)

展覽時間:2021年12月17日-2020年2月27日

展覽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臨展廳

展覽簡介:自2011年起,我館秉持「為明天收藏今天」的初心使命,堅持每年遴選收藏當年有影響力的設計師作品和紡織面料產品,已連續10年舉辦了以紀錄當代時裝及紡織產業發展變遷為主題的年度時尚回顧展。

2021年時尚展將重新開篇,計劃採取時尚年鑑的形式,以徵集收藏時裝設計精品為主要展品,輔以時裝畫、時尚攝影及新媒體藝術等,打造綜合性的時尚藝術精品展覽。

展覽七

展覽名稱:胡漢之間:唐代絲路紡織服飾展

展覽時間:2021年4月16日-6月20日

展覽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紡織品文物修復展示館二樓

展覽內容:配合2021年「國絲漢服節」,由中國絲綢博物館和甘肅省博物館聯袂策劃和展出。

展覽八

展覽名稱:兵團歲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革命文物展

展覽時間:2021年6月25日-9月12日

展覽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紡織品文物修復展示館二樓

展覽內容: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是以新中國新疆屯墾戍邊革命歷史為主要研究及陳列內容的博物館,其館藏軍墾文物大多是解放初期,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屯墾戍邊、艱苦創業時期的勞動、生產、生活等保留下的物品。此次「兵團歲月」展覽擬以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館藏軍墾時期的軍大衣、軍便服、軍襯衣等服裝及各類錦旗等紡織品文物為主要展品,由中國絲綢博物館進行相應的修復保護,再補充軍墾時期的文獻、影像及相關器具為輔助展品,從「軍墾記憶」「軍墾功績」「軍墾精神」等三個單元,展示軍墾時期的革命物品,再現軍墾時期的革命記憶,展現軍墾兵團英勇奮鬥、不怕犧牲、百折不撓的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教育和警示後人不忘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兵團精神。

展覽九

展覽名稱:乾隆色譜V2.0:清宮絲綢服飾色彩重建

展覽時間:2021年9月17日-11月7日

展覽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紡織品文物修復展示館二樓

展覽內容:2014年在修復展示館曾舉辦《乾隆色譜:從歷史檔案復原清代色彩》,吸引眾多天然染料和傳統服飾領域的學者、藝術家、設計師和愛好者。但是,由於對文獻和文物研究不夠充分導致若干顏色的還原真實度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從而留有遺憾。基於來自各界友善的建議和意見,經過6年對清代中期染料和染色的進一步研究和實驗,我們將在這次展覽中重建清宮絲綢服飾色彩,呈現出40種基礎色和150種衍生色。再現服飾顏色內涵和審美情趣,重構中國傳統色。

展覽十

展覽名稱:頂上摩登:19-20世紀西方時裝中的帽子

展覽時間:2021年11月12日-2022年2月20日

展覽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紡織品文物修復展示館二樓

展覽內容:帽子作為服裝的配飾部分,具有禦寒、遮陽、擋雨等功用,在19至20世紀,西方的時裝帽更多的是一種時尚潮流和身份地位的象徵,隨著時代的變遷,時裝帽從種類、樣式、材質及色彩搭配方面都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能滿足人們各種不同場合,不同風格和不同類型的需求。此次展覽對館藏西方時裝中的帽子進行梳理,挖掘時裝帽的歷史背景、藝術特徵、品類功能等,通過展示各式各樣的帽子,將再現19至20世紀西方時裝帽的絢麗多彩。

新猷資料館展覽

1.2021年3月26日-6月13日,面面芙蕖:刺繡枕頂展

2.2021年6月18日-9月19日,紡織考古100年

3.2021年9月24日-12月7日,一方巾帕寄心知:中西手帕展

4.2021年12月24日-次年,蜀中花:四川美術學院師生紡織設計稿展

經綸堂展廳

1. 2021年3月- 6月,國際絲綢聯盟聯合展;

2.2021年6月- 9月,全國博物館絲綢之路主題文創展;

3.2021年9月-12月,國外設計師作品展;

4.2021年12月-2022年2月,經綸堂新品展。

【更多活動】

一、絲綢之路周活動

2020年6月,首屆「絲綢之路周」活動成功舉辦,吸引了全球來自14個國家的200餘家文化機構參與;截止到2020年6月24日,「絲綢之路周」話題在國內社交媒體上閱讀和點擊量突破5.6億,在Facebook、Twitter等海外社媒上相關閱讀量超過1200萬。2021「絲綢之路周」將繼續在杭州舉行。

展覽

(1)「萬物生靈:絲綢之路的動物與植物」

(2)世界大學聯盟攝影展「絲綢之路服飾展」

(3)全國博物館絲綢之路主題文創展

二、「絲路之夜」系列活動

自2017年起,中國絲綢博物館的錦繡廊、時裝館在3月—11月期間每周五、周六晚上對公眾開放到21:00,營造藝術化的參觀氛圍,並開展「絲路之夜」系列活動,通過巧妙的構思,打造了以講座、音樂、攝影、美食、展覽等元素為一體的文化大餐奉獻給社會大眾。

2021年,國絲館將重啟「絲路之夜」,配合各項展覽活動開展8-10次活動。

三、國絲漢服節

2018年—2020年,國絲館連續三年舉辦三屆「國絲漢服節」,充分利用館藏文物和學術資源精心籌劃了專業導覽、專題講座、文物鑑賞、漢服走秀、漢服論壇、互動體驗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吸引了眾多市民、學生以及全國各地的漢服愛好者,更有多家博物館的同行們慕名前來參與活動。

2021年,國絲館將延續這一品牌活動,並將主題定為「唐之雍容」,為傳統服飾文化愛好者以及普通民眾提供鑑賞、學習和交流的平臺。

三、杭州全球旗袍日

2017年起,杭州開始舉辦全球旗袍日,定位於文化與旅遊、傳統與時尚、藝術與生活、中國與全球的跨界互動,中國絲綢博物館也籍此舉辦主題論壇、旗袍秀演、全球名家旗袍設計邀請展等活動。

2021年國絲館將繼續助力杭州全球旗袍日,策劃並開展精彩的配套活動。

四、兒童博物館/體驗館

場館地點:絲路館一樓

開放時間:5.18國際博物館日

主要內容:該展覽以兒童為主要受眾策劃並設計,以蠶桑自然科學和絲綢生產工藝流程為展覽的核心內容,通過形式多樣的沉浸式體驗活動,讓兒童參與展覽互動,引發兒童對蠶桑文化的好奇與探索。

常態活動在平日、雙休日與國定節假日的固定時間段推出;臨時活動一般會應季節和假日特點不定時推出,其中多元文化傳播、親子關係促進、科學思想傳播是活動策劃的主旨。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2021中國絲綢博物館「火力全開」
    在時尚道路上一路狂奔的絲博館,今年也不例外,在新年伊始將推出「中國時尚回顧大展」,而壓軸跨年大展「2021時尚藝術年鑑展」更是令人期待;新場地「兒童博物館」將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與大家見面,小朋友們定要樂壞了;「絲綢之路周」的活動異彩紛呈,必將颳起一陣「古風遺韻」;今年恰逢紡織考古100年,相應的展覽彰顯學術高度;紅色主題展覽將再現軍墾時期的革命記憶;更有「好色之徒」仰望的乾隆色譜升級版大展
  • 2021年01月16日 - 兵團日報
    國內統一刊號:CN65-0006 兵團日報社出版廣告熱線:(0991)5509396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15日表示,2021年年底前,我國將實現社保卡申領、啟用、補換、臨時掛失等服務事項的跨省通辦。 據介紹,我國居民社保卡分為實體社保卡和電子社保卡兩類。截至2020年10月末,實體社保卡持卡人數已達到13.29億人,每5位持卡人中已有1人同時申領電子社保卡。該卡聚合了公民身份、就業、參保、醫療、金融等信息,是全國異地就醫聯網結算的載體。
  • 山東這些國保級革命文物帶你重溫崢嶸歲月
    穿越激情燃燒的歲月,保存至今的珍貴革命文物,見證了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奮鬥歷程。近日,山東省首批革命文物名錄公布,全省共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897處,可移動珍貴革命文物3233件/套。山東省是全國較早公布革命文物名錄的省份之一,革命文物數量位居全國前列。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山東那些國保級的革命文物,重溫崢嶸歲月。
  • 北京城的小眾景點-民族文化宮-看珍貴民族文物
    北京西長安街上的民族文化宮建於1959年9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築之一,其他九個分別是人民大會堂、中國革命博物館與中國歷史博物館(國家博物館前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民族飯店、北京火車站、工人體育場、農業展覽館、釣魚臺國賓館、華僑大廈,不同於其他建築大名鼎鼎,這裡就少有人知了
  • 蘭州:金城湯池 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圖)
    城市概況蘭州是甘肅省省會位於中國陸域版圖的幾何中心,市區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城而過,具有帶狀盆地城市的特徵,地處黃河上遊,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降水量360mm,年平均氣溫10℃,全年日照時數平均2446小時,無霜期180天以上。
  • 大英百件文物展,第101件文物為什麼是中國重返世貿籤字筆
    面對來自大英博物館的100件(套)精美文物,國博方面挑選了「2001年宣布中國重返世貿組織(WTO)的木槌和中國重返世貿組織的籤字筆」作為第101件展品。國家博物館中方策展人閆志對《澎湃新聞》表示,之所以選擇這一件套文物來加入展覽,主要考慮到世貿組織是致力於消除貿易壁壘、實現經濟全球化的組織。
  • 獻禮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歷史陳列館8日...
    近年來,梅州市公安局成立「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課題研究組」,邀請全國黨史、軍史、警史專家學者參與研究論證和實地考察,深入挖掘考證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的史實,組織召開歷史定位研討會、精神實質提煉研討會等,確認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是中國紅色政權首個公安局,其精神實質是「敢創為先、忠誠為魂、人民為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事記(1967年)
    2月  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化革命領導小組頒布《關於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文化大革命的規定》(簡稱「十二條」),規定指出,兵團在新疆軍區領導下,實行軍事管制,由黨委領導進行文化大革命。除大中學校、醫療單位、文藝團體和科研部門外,其餘所有單位,一律不介入地方的「文化大革命」。
  • 紫禁城600年文物背後的中國歷史,你了解多少?
    02 故宮600年特展文物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貫穿七千年的中華文明史,每一件文物上,都收斂著歷朝的風雨,凝聚著時間的力量。此次紫禁城600年特展上很多文物都是首次展出,有450餘件文物及史料照片,來展現紫禁城600年的風雨歷程,是一場穿越浩瀚時間與空間的絕妙之旅!
  • 國家文物局:5年來,1300餘件套流失文物回歸中國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花山巖畫、鼓浪嶼、良渚古城在5年內陸續申遺成功,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55項,與義大利並列世界第一。國家文物局今天(12月31日)發布「十三五」文物事業改革發展成就。據悉,5年來,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取得突破性進展,國家文物局成立了文物返還辦公室,英國、美國、義大利、日本、埃及等國共計向我國返還1300餘件(套)中國流失文物,包括鄧峪石塔塔身、青銅虎鎣、曾伯克父青銅組器等。水下考古調查確認三艘甲午海戰沉艦據介紹,5年來,我國開展了4260項考古發掘項目,重點實施中國境內人類起源、文明起源、中華文明形成發展等關鍵領域考古。
  • 成都大吉集團欲與南充市共建全國最大的「絲綢文化博物館」
    中國經濟導報網 李薇、吳經緯報導 近日,南充市市委常委、市政法委書記胡斌率市旅遊局、嘉陵區政府、四川依格爾紡織品有限公司、閬中南津關華誠置業有限公司等相關單位考察了成都大吉集團,並就共建"南充絲綢文化博物館"、"宗教文化博物館"等事宜進行了洽談,達成了投資意向協議。
  • 李白唯一傳世的書法作品,乾隆十分喜歡它,堪稱國寶級文物
    李白是中國詩壇最耀眼的一顆明星,人稱「詩仙」,他一輩子寫了將近一萬首詩,流傳下來的就有1000多首。李太白除了詩寫的一絕,書法也是筆走龍蛇、天馬行空,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他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上陽臺帖》。
  • 2021年春節廣州免費活動匯總
    唐蕃古道——七省區精品文物聯展  時間:2020年11月6日-2021年2月28日  地點:  三城記——明清時期的粵港澳灣區與絲綢外銷  時間:2020年12月4日-2021年4月11日  地點:
  • 2021年01月15日 - 兵團日報
    國內統一刊號:CN65-0006 兵團日報社出版廣告熱線:(0991)5509396 在不同區域中,全國寄往東部地區的快件平均時限為53.51小時,較2019年縮短2.05小時;全國寄往中部地區的快件平均時限為58.42小時,較2019年延長0.80小時;全國寄往西部地區的快件平均時限為68.60小時,較2019年延長4.97小時。
  • 金牛奔盛世——2021迎新書畫展在浙江理工大學絲綢博物館揭幕
    中國經貿 中國經貿網書畫欄目訊(海波主編推薦)1月16日,由浙江理工大學絲綢博物館、浙江省科普藝術協會主辦,黨政理論網浙江編輯委員會、浙江省生態文明研究院協辦,杭州華藝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杭州思錦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桐鄉磐十文化藝術創意有限公司共同支持的「金牛奔盛世——2021迎新書畫作品展」,在浙江理工大學絲綢博物館揭幕,展覽將持續至3月5日。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 2019年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十件大事揭曉
    新華網北京3月3日電(郭香玉)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保護地司、宣傳中心,以及中國綠色時報社聯合開展,入選大事著重於自然保護事業的影響力和公眾關注程度,經過廣泛徵集、專家初審、評審等程序評出。迄今為止,中國自然保護十件大事的評選活動已連續開展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