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之際,總統寶座如火如荼的爭奪戰,總是鋪天蓋地地襲來,而經常看到的字眼如「選情膠著、難分伯仲」,或是遙遙領先。但有沒有聽說過「一邊倒、毫無懸念」的大選?相比於「最難產2000年」的美國大選,本文將為您重溫美國史上最一邊倒、最毫無懸念的1984年總統大選。
到底有多麼一邊倒?來看看下圖1的大選結果票數及地理分布圖,便一目了然。
(圖1:美國大選1984年最終票數為 裡根525票 VS 蒙代爾13票)
哈哈,525票對13票!!匯通網小編突然想到:裡根對此應該會萌生「孤獨求敗」之感吧!而蒙代爾,真可謂「勇氣可嘉」。
而且,裡根贏得了50個州中49個州的選票;美國史上只有此前1972年尼克森總統贏得如此光彩。
(圖2:美國1984年總統大選概況,英文歷史資料如是描述)
說了這麼多,來認識一下裡根和蒙代爾,如下圖3:
(圖3:美國1984年總統寶座爭奪 裡根PK蒙代爾)
當然,1984年是美國大選史上最離譜的懸殊,但並不是唯一的一次懸殊。
【美國史上「奇葩懸殊」的大選結果】
自1944年以來,美國總統選舉曾8次出現懸殊結果,其中共和黨佔6次。裡根是戰績最佳的共和黨候選人,曾在1984年以95%的得票率擊敗民主黨候選人蒙代爾。而詹森則是民主黨候選人中的佼佼者,曾在1964年以90%的絕對優勢戰勝戈德華特。
來回顧一下曾經出現懸殊結果的選戰:
1944年羅斯福第四次競選總統時,美國尚處二戰之中。共和黨人指責他使用驅逐艦運送一隻作為競選吉祥物的狗,不過盟軍諾曼第登陸的豐功偉績足以幫助羅斯福第三次連任總統。
民主黨和共和黨都希望艾森豪將軍能夠作為黨派代表參加1952年的總統大選。最後他選擇了後者,以共和黨候選人身份與民主黨候選人史蒂文森展開競爭,並毫無懸念地成為美國總統。
在1956年的大選中,兩黨並沒有更換候選人,而最終的勝利也依然屬於艾森豪。唯一的差別是,艾森豪將史蒂文森落得更遠。
民主黨的最好成績是詹森在1964年大選中創造的。他的對手戈德華特曾威脅要在越南使用核武器,並削減社會福利項目,最終只在6個州獲勝。
1972年尼克森幾乎沒怎麼公開露面就以大比分贏得了選戰。他的對手麥戈文在民主黨的黨內初選中涉險過關。共和黨稱麥戈文為左派,並指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託馬斯·裡根患有抑鬱症。
(圖4:尼克森也很優秀,秀一張照片)
1980年裡根先是打敗老布希成為共和黨候選人,後又戰勝時任總統卡特,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在那年的選舉中還出現了第三位競爭者——獨立候選人約翰·安德森。
報導稱,裡根不僅是共和黨成績最好的候選人,更是美國大選歷史上勝幅最大的總統候選人。他在1984年競選連任時創造了這一佳績。對手蒙代爾僅在哥倫比亞特區和明尼蘇達州獲得勝利。
1988年老布希終於借著裡根的人氣如願成為美國總統。實際上是他的對手、時任麻薩諸塞州州長杜卡基斯自己斷送了前程。當時該州監獄有一名死刑犯越獄,杜卡基斯就此發表觀點時表示自己反對死刑,哪怕妻子被殺害或被強姦。
【川普,共和黨該為你驕傲嗎?】
既然共和黨歷史表現上這麼優秀,那麼來說說現在2016年大選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
川普,一個零從政經驗的土豪,朝著總統寶座一路追殺到最終與希拉蕊進行終極PK,實屬不易,共和黨該為之驕傲嗎?也許吧。
不過,匯通網小編突然想到一個饒有興趣的對比是:面對裡根如此優秀的共和黨人,今天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是該突然倍感鼓舞,還是徒生悲傷呢?雖然1988年以來基本沒有出現過類似情況,顯然3個月後即將舉行的大選也不會重演歷史。不過,川普在最近兩場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的結果還是有些令其支持者失望的。最新民調顯示,目前希拉蕊的支持率為46%,而川普的是39%。
美國大選實行選舉人團制度。該制度規定每個州的選舉人數同該州在國會兩院中的議員總數相等。選舉人票總共有538票,總統候選人必須獲得270票才能獲勝。
【特別聲明:本文是匯通網「析若」根據匯通網美國大選專題需要特別原創編寫,轉載請註明來源,謝謝!】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