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的楊朱,真是一個極端利己主義者嗎?

2021-01-09 好書天天伴

大家知道,人們用「一毛不拔」來形容一個人對他人十分小氣,這種人通常被稱為「鐵公雞」,這個成語來自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楊朱。

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思想極為活躍的年代,各種學說百家爭鳴,層出不窮 。在眾多的思想家中,楊朱是一個另類。

楊朱思想的後世評價

楊朱生平不詳,生於老子之後,莊子之前,據說是趙國人,曾一度熱衷於政治,有人認為他是道家學派,也有人認為他不屬於道家。

楊朱並沒有專門的學術著作,他的思想在《列子》、《呂氏春秋》、《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中都有講述,其中在《列子》中講述最全面,單獨作為一章闡述了他的思想。

《列子·楊朱》篇中,有楊朱與禽子的一段對話。楊朱說:「古人損失一根毫毛利益 的事情都不會去做。」禽子問楊朱:「取你身上的一根毫毛去接濟天下,你願意嗎?」楊朱回答說:「天下不是一根毫毛就能接濟的。」

因此,楊朱也被後人扣上了極端利己主義的帽子,比如《孟子》就評價說:「楊朱為我,是無君也;墨子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將楊朱和墨子與禽獸等同,可見其非常不受儒家待見。在《莊子》、《荀子》中,對楊朱的思想也是持否定態度。

那麼,楊朱真的是一個極端的利己主義者嗎?

楊朱思想是對生命的重視

楊朱所處的時代,群雄紛爭,天下大亂,統治者為了自己的利益發動戰爭,人命如草芥。如何在這個亂世求得生存,是要解決的頭等大事。

因此,楊朱就提出了「重生」的思想。在楊朱看來,人最可貴的東西就是生命,一個人只有珍惜自己的生命,他才會珍惜別人的生命,這樣的人才可以託付天下。

這一點與老子的思想是一致的。《道德經》中說: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故貴為身於為天下,若可以託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

儒家倡導禮樂教化、仁義道德,但是,在那個社會動蕩、生靈塗炭的時代,老百姓的基本生存都得不到保障,如何教化他人?

顯然,生命的價值是高於其他價值的。如果沒有個體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物質保障,談仁義、談利他,不免會落入虛偽。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人,不過是招搖撞騙,為了自己一己之私的虛偽之徒。

因此,在楊朱看來,「一毛不拔」絕不是損人利己的自私行為,而是說每個人都重視自己的生命,同時又不侵害他人,這樣社會就會安定,天下就會太平。

楊朱思想是有節制的欲望

如上所述,孟子之後,楊朱思想就成了自私自利的典型;而到了魏晉之後,楊朱思想又被人們認為是縱慾主義。

楊朱認為,人生看似很長,實際上很短,真正快樂的時光沒有多少。

他說,假設一個人能活100歲,除去幼年和老年的時光,那麼就只剩下50年,再除去吃喝拉撒睡,也就只有25年了,再除去生病、憂慮的時間,就只剩下十幾年了。

如何珍惜這白駒過隙一般的生命呢?

在楊朱看來,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去拼命追逐虛無的名利,讓有限的人生能夠多一點快樂。

楊朱說:「憂苦,犯性者也。逸樂,順性者也。」人活著,就應該遵循上天賜予的自然本能,不應該為了身外之物去壓抑人的本性。

他又說:「豐屋,美服,厚味,姣色,有此四者,何求於外?」

因此,楊朱又被人們認為是一個極端的享樂主義者。在一些教材上,甚至也將楊朱列為「享樂主義」的代表。

然而,實際上,楊朱是反對縱慾的。

楊朱深刻地認識到,對物慾的無休止的追求,恰恰是對生命的一種損害。

在現實中,我們看到很多人,為了財富、地位、名譽,不擇手段地往上爬,甚至對自己的性命都毫不憐惜,最後把自己的身體也搞垮了。身家億萬,英年早逝者不大有人在嗎?就像小品《不差錢》所說:「人生最痛苦的事,就是人死了,錢還沒有花完。」

楊朱對這種人是持批判態度的。他認為,老百姓不能好好休息的原因有四個,一是長壽,二是名聲,三是地位,四是財富。為了這些東西,他們怕人、怕鬼、怕刑罰,逃避自然本性。

在楊朱看來,人生苦短,人活著就應該順應自然,好好去愛惜自己的身體,不去過度地追逐名譽、地位、財富等身外之物,也不要過度壓制自己的本能,快快樂樂地度過此生。

綜述

總而言之,楊朱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提出以人為本的思想家,「重生輕物」是對楊朱思想最好的概括。

享受你應該享受的事物,接受你不能改變的事實,這就是楊朱的人生幸福原則。

但是,楊朱並沒有將自己的思想講透徹,以至於後世僅通過「一毛不拔」的典故,將楊朱的思想全部否定掉,並將其作為極端利己主義和享樂主義加以批判。

這個時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如何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中求得幸福?楊朱的思想,越來越有值得學習借鑑之處。所以,我們要客觀地評價楊朱學說的積極意義。

相關焦點

  • 楊朱:一毛不拔觀點,實際並不是吝嗇,而是告誡天下人
    也就是道家和墨家兩派,而楊朱和墨子兩人的思想恰好相反,可以說是針鋒相對,墨子的主張我們都知道是兼愛天下,將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用自己的胸懷溫暖整個天下,然而楊朱的主張卻是一毛不拔。楊朱一毛不拔的這個觀點由於我們現在無法具體從某一本書籍裡準確考證,因為楊朱此人並沒有留下自己的著作,所以我們只能從其他人的著作中發現一些線索。
  • 我們要怎麼去理解楊朱 「一毛不拔」理論
    楊朱的思想學說是道家支流,在戰國時代非常盛行,孟子就這麼說:「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下》)。楊朱的思想倡導貴己、為我的生命觀,主要重點在警醒人,人生苦短千萬珍惜生命,以極有限的人生追求虛無不實的名利情,只會戕害自我的身心,失去生命之樂。楊朱學說在戰國時代可說是顯學,當時,楊朱思想學說的背景是在與墨子的「兼愛」相抗衡,孟子說「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
  •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的楊朱,真的是吝嗇鬼嗎?
    中國有一個千古流傳的成語,叫做「一毛不拔」,人們常用它來形容極度吝嗇和自私的人。不過,它原本其實是指戰國思想家楊朱的極端為我主義。《孟子·盡心上》中說:「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僅僅是拔掉自己的一根毛髮,就可以利於天下,但即使這樣也不願意去做,從普通人的角度來看,這也太自私了。
  • 楊朱「一毛不拔」的思想學說,為何能抗衡儒家墨家,被世人所尊崇
    繼老子之後的道家首位大師楊朱也開創了自己的學說,其與弟子所提倡的思想學說被稱為楊朱學派。提到楊朱,我們可能都會想到一個成語「一毛不拔」,認為楊朱是一個極端自私的利己主義者,《孟子·盡心上》中說:「楊子(楊朱被尊稱為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 <成語故事>一毛不拔:一毛不拔的人真的是自私嗎?
    「一毛不拔」這個成語出自《孟子·盡心上》有個叫楊朱的人,他反對墨子的兼愛,主張貴生、重己,反對他人對自己的侵奪,也反對自己對別人進行侵奪。墨子的學生禽滑釐有一次問楊朱,如果拔下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處,你是否願意?
  • 被妖魔化的楊朱:拔一根毛就能利天下,他為什麼就是不拔?
    說起楊朱,我們應該並不陌生,但是要說真的了解他,我們也不是特別了解,因為楊朱並不想其他諸子百家一樣有自己的作品流傳下來,沒有《楊朱子》這樣的書,人們對楊朱哲學的理解僅限於其他諸子百家的學說中,比如《列子》,《莊子》、《孟子》等等。
  • 成語小故事:一毛不拔
    圖片來源網絡成語:一毛不拔 [yī máo bù bá]這個故事出自於《孟子·盡心上 》。經典故事:戰國時代,有個大思想家名叫墨子(名翟),他反對戰爭,主張「兼愛」。另外有個人名叫楊朱的,卻反對「兼愛」,創立「為我」學說,提倡極端的為我主義。有一天,墨子的學生禽滑釐問楊朱說:「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使天下的人得到好處,你肯幹嗎?」楊朱回答說:「天下的問題,決不是一根汗毛可以救濟得了的」。禽滑釐又說:「假若能,弄肯幹嗎?」楊朱聽了就一聲不吭了。因此,孟子評論楊朱時說:「楊朱這個人,只曉得為自己,如果拔他身上的一根汗毛對天下人有利,他也不幹。」
  • 「一毛不拔」真的是形容人摳門的嗎?
    一毛不拔,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楊朱的極端為我主義。後形容為人非常吝嗇自私。出自《孟子·盡心上》其實這個短短的成語裡面包含了儒家和道家兩家的學術爭端。戰國時期道家楊朱提倡「貴己」、「重生」的觀念,這與儒家的克己復禮相左,楊朱的話願意為:『』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取一毫而損天下,亦不為也!『』儒家為了攻擊道家楊朱,故意只取前半句,而譏笑之,又因為漢朝取代秦朝以後獨尊儒術並且罷黜百家導致從漢到清儒家一直處於絕對的統治地位,導致道家是有理說不出,所以才令一毛不拔的意思一直被曲解至今。
  • 「一毛不拔」的思想家
    原標題:扒著門縫看歷史「一毛不拔」的思想家  楊朱出生在戰國初期,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
  • 他是先秦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因為「一毛不拔」被曲解千年
    楊朱,戰國初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是道家楊朱學派的創始人,在戰國時期影響很大,所以也成為了儒家和墨家的靶子,學說受到攻擊。到了秦漢時期,由於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獨尊儒術,楊朱的學說逐漸不被關注,反倒是「一毛不拔」這個成語流傳了下來,用來專門形容吝嗇之人。
  • 列子的81次讀書會——楊朱故事
    《列子黃帝篇》續:楊朱故事這篇講一個春秋戰國時期道家一個有名的人物楊朱。原文:楊朱南之沛,老聃西遊於秦。邀於郊,至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嘆曰:「始以汝為可教,今不可教也。」楊朱不答。至舍,進溶漱中櫛,脫履戶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夫子仰天而嘆曰:『始以汝為可教,今不可教。』弟子欲請夫子辭,行不間,是以不敢。
  • 為什麼孟子將楊朱和墨子比喻為禽獸?
    在孟子看來,當時最能惑亂人心的是楊朱和墨子的學說。楊朱和墨子的學說,按照孟子的敘述:「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楊朱和墨子的學說在當時大受歡迎,「天下不歸楊,則歸墨」。楊朱的思想主張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其基本思想側重於保全自己。
  • 極端心理情感十大問答!你是個極度完美主義者嗎?被戳中要害了嗎
    極端心理情感調查!你中招了嗎?大家好,我是華恩!上一篇的內容我們分析了性格心理的一種,就是完美型性格特質的這類人,這種性格具有很多的內在優勢和外在品質,值得我們去參考和學習。因為每種性格心裡都有他特殊的優勢,只要我們發揮的得當,其實每一種人的個性情感體現都有他好的一面。那麼我們再來分析分析一種較為極端的個性情感感受,那就是"極端完美主義"。
  • 楊朱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通透的人不會一味遷就
    好說話的人,就好欺負嗎?不想被欺負,那就改變自己的思維。 如何改變?聽聽楊朱的做人之道。 3、楊朱:通透的人,不會一味「遷就」 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思想家曾說:「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 諸子百家中的異類——「一毛不拔」的楊子
    在先秦諸子中,有一個極其小眾且奇葩存在,他就是楊子。不過「存在即合理」,楊子的學說不僅能在百家中存有一席之地,而且他的奇葩言論在當時還備受熱捧。孟子甚至說,天下的學說不是在楊子那,就是在墨子那。雖然楊子在當今社會已是鮮有人知,但有關他的學說幾乎所有人都聽說過,那就是「一毛不拔」。一毛不拔在今天肯定是個貶義詞,指的是極其吝嗇,連一根寒毛也不肯拔,但實際上原本的「一毛不拔」並無褒貶含義。戰國時有個叫禽滑釐的人,他是墨子的徒弟,他曾經問楊子:「假設在您身上拔一根寒毛,就可利益全天下的人,您願意嗎?」
  • 生肖錢財觀算命:談戀愛小氣一毛不拔的生肖男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儉省的人,他們可以把一個不值錢的礦泉水瓶反覆的應用,致使一件陳腐的衣服穿上好多年。當然能夠勤儉節約是美德,可是儉省到過分就會變成大家口中那種小氣一毛不拔的人了。就像本文接著要介紹的這些生肖男似的,對本人的女朋友還特殊的小氣一毛不拔,老是想要花對方的錢。
  • 你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嗎?完美主義者的自我認識與提升!
    完美主義者有著極強的原則性,在他們心中,正直與正確是最重要的,在他們看來,世界只有對與錯兩個角度,黑白分明。那麼,你是一名真正的完美主義者嗎?請隨「布曲讀書」一起,來看看完美主義者都有哪些具體的特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