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館,典藏清代至民國,與十二生肖相關的文物!寓意吉祥!

2021-01-09 大咖la暢遊博物館

十二地支紋白玉活心佩,清代。首都博物館藏。十二生肖又叫屬相,是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十二生肖的起源與動物崇拜有關。據湖北雲夢睡虎地和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秦簡可知,先秦時期即有比較完整的生肖系統存在。最早記載與現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傳世文獻是東漢王充的《論衡》。

太極十二地支紋白玉圓佩,清代。我們每一個人自降生之日起,便被賦予了一個專有的生肖,它出自偶然,卻伴隨我們一生。幾千年來,生肖文化作為中國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通過十二生肖相關文物,來感受文化的魅力。

十二生肖白玉串飾,清代。首都博物館藏。此手串通過細膩的雕刻手法,將十二生肖刻畫的細膩、圓潤、富有生氣。

十二生肖白玉紅沁串飾,清代。首都博物館藏。此串飾的十二生肖動物雕刻得線條流暢、造型準確,個個活靈活現。

十二生肖紋白玉圓鏡形鎮,清代。首都博物館藏。

粉彩十二生肖圖瓷煙壺,清代。首都博物館藏。

十二生肖紋繞線板,民國。(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廣州鎮海樓2015春節活動:十二生肖文物展
    廣州文博人別出心裁推出的首個以十二生肖為主題的文物展今天起在鎮海樓開展,這個「文物上的十二生肖」大展,以文化十二生肖動物為載體,解讀文物背後的寓意及生肖與人類的故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公開亮相。展覽持續到5月10日。  呆萌的褐斑豬、調皮的小美猴……展示一個十二生肖動物和諧共處的大世界。本報記者昨天獨家探營,在越秀山鎮海樓見到這批聚齊十二生肖的陶瓷器、青銅器、玉器等特色文物。
  • 清代瓷器:蝠紋寓意,真是太講究啦!
    上海博物館藏清雍正粉彩過枝桃果紋盤(圖6),盤內彩繪一株開有鮮豔花朵、結有嫣紅桃子的桃樹,蜿蜒伸展至外壁,有紅色蝙蝠翩飛於樹間。盤內、外景色渾然一體,頗有情趣。此類圖案以桃喻壽,以蝠喻福,寓意福壽雙全。故宮博物院藏雍正粉彩過枝九桃圖大盤、南京博物院藏乾隆粉彩過枝桃蝠紋盤也是這種桃樹結碩果、蝙蝠天上飛的紋樣。
  • 上海觀復博物館上新啦!看古代吉祥寓意器物玩轉「諧音梗」
    時和歲豐慶太平——館藏吉祥寓意器物特展現場上海觀復博物館上新啦!9月19日起,時和歲豐慶太平——館藏吉祥寓意器物特展將面向公眾開放,讓觀眾感受中國古代器物中的吉祥紋飾文化,並以此美好寓意特展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
  • ...聯合中國文物報、28家博物館、騰訊博物官,推出「十二生肖線上...
    為助力疫情期間線上展覽交流,我館聯合中國文物報、國內28家兄弟博物館和騰訊博物官,推出《2020「生肖之力」創意文物H5》和《十二生肖線上展》,共展出48件生肖文物。觀眾足不出戶,通過手機的線上展覽入口即可欣賞眾多生肖文物。
  • 羊年說羊:博物館裡的羊文物
    所繪三羊圖案為吉祥圖案,寓意「三羊開泰」。(呂成龍)編者點評上海博物館也藏有一相同的青花碗,定名來得更為精準為青花松竹梅三羊紋晚。活潑的山羊配以富貴吉祥的花卉,敦睦祥和且欣欣向榮,確實是佳禮呀!這幅畫表現的四羊即寓意三陽在下,一陽在上,反映了祈盼吉祥如意的美好願望。(馬季戈)編者點評四隻小羊都是萌萌噠,看著也覺得有趣活潑,簡單的圖畫背後也有吉祥的寓意,最適合過年。
  • 南京舊影1929:民國南京文物調查與《首都名勝古蹟》圖片集
    《名勝古蹟古物保存條例》後附《名勝古蹟古物調查表式》自1928年9月起,民國時期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全國文物普查開始了。這項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推進緩慢,時斷時續。根據1934年中央統計局出版的《民國二十二年之建設》中統計,截至1933年12月底,全國只有21個省、4個特別市完成上報調查結果。
  • 常出現在諧音吉祥話中
    對了,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還舉辦了一個大家心目中最喜愛的猴子文物票選,來自17世紀江戶時代畫家狩野山雪的《猿猴圖》超級萌,勇奪第一。它夠不夠格你心目中的猴年吉祥物?  從早期洞窟壁畫中出現的獼猴形象,到宋代猿猴成為花鳥畜獸畫中專門的題材,再到清代民間年畫中妙趣橫生的猴子形象,形態各異的猴承載了古人的希冀,也成就了古代繪畫作品中不同的寓意。  最普遍的,「猴」音同「侯」,意味著升官封侯,飛黃騰達;「猿」又音同「元」,象徵狀元——功成與名就,涵蓋了當時人們的兩大終極願望,因此,古代不少諧音的吉祥話裡都少不了它。
  • 密雲水庫下曾是清朝皇子陵,五阿哥永琪的陪葬品盡在首都博物館
    這批墓葬中出土的玉器於1962年入藏首都博物館,大約90餘件。從造型題材看,有意強調吉祥寓意,更貼近平民的審美觀,很可能是盛產玉器的蘇州民間作坊的產品。 可惜的是,當時專家將永琪的遺骨用汽車拉到了後山掘坑安葬。
  • 「十二生肖知識展」在市博物館展出
    □全媒體記者 李賀建 通訊員 董亞梅 文/圖本報訊 為營造熱鬧吉祥、富有文化氣息的春節氛圍,豐富天中群眾的春節文化生活,弘揚傳統文化,1月21日,駐馬店市博物館舉辦了「十二生肖知識展」,讓觀眾充分享受到「博物館裡過大年」的歡樂氛圍與文化魅力,展期3個月。
  • 博物館裡解鎖孔府年俗
    春節即將來臨之際,孔子博物館將於近期推出「天清地寧——孔府過大年展」,依託「孔子故裡」曲阜孔府傳統的年俗文化,按照「源起——臘八——祭灶——過年——元宵」的年俗時間軸,通過相關孔府文物展示,傳遞孔府從臘八節到元宵節完整複雜的特色過年禮儀,帶觀眾在博物館裡了解孔府年俗,感受聖裔家風。
  • 春節觀展指南丨不僅有年畫與生肖藝術,更有學術文物「大餐」
    此次展覽分為文物展覽和實景體驗兩部分。文物展覽位於午門正殿和東西雁翅樓展廳,共展出文物885件(套),在展廳以外的部分則複製部分文物,還原宮廷慶賀新年的氛圍。實景體驗部分包括整個紫禁城開放區域,都成為春節文化的展場,在宮殿門口懸掛著寓意吉祥的春聯、門神,在廊廡下裝飾著華美的宮燈,在乾清宮的丹陛上下樹立起高大的天燈、萬壽燈。
  • 寓意吉祥 「五帝錢」價格看漲
    「五帝錢」因寓意吉祥廣為流傳在盛京古玩城經營古錢幣多年的李先生介紹,「五帝錢」並不是一個收藏界的「專業術語」,之所以為人們廣而周知和喜愛,與其良好的寓意有著很大的關係。李先生介紹,所謂的「五帝錢」是指清朝前半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五朝鑄造的年號錢。李先生介紹,這五個年號與傳統風俗文化中吉祥文字相同或諧音,受到人們喜愛。
  • 廣平發現清代至民國地契18張 最早雍正年間距今297年,實屬罕見!
    展示發現雍正年間地契河北省廣平訊4月9日,媒體在河北省廣平縣有關部門了解到,廣平發現清代至民國地契18張 最早雍正年間距今297年,實屬罕見。據介紹,前幾年,河北省廣平縣高莊村一村民在整理先人遺物時,發現了清代至民國的地契18張。其中年代最久遠的為清雍正元年(1723年)的,距今已有297年歷史。該縣文物保管所所長任振朝介紹說,這些地契時間跨度大,連貫性強,相當於一部活的歷史書,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目前,這些珍貴的地契已被廣平縣文物保管所妥善保管。
  • 北京城的小眾景點-民族文化宮-看珍貴民族文物
    北京西長安街上的民族文化宮建於1959年9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築之一,其他九個分別是人民大會堂、中國革命博物館與中國歷史博物館(國家博物館前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民族飯店、北京火車站、工人體育場、農業展覽館、釣魚臺國賓館、華僑大廈,不同於其他建築大名鼎鼎,這裡就少有人知了
  • 「十二生肖」聯展迎新春
    原標題:「十二生肖」聯展迎新春  南方日報訊 (記者/楊逸 實習生/郭桐妤)2月10日,由廣州博物館主辦的「祥和印記文物上的十二生肖」展覽別開生面地以吉祥布偶DIY親子互動活動和「羊年說羊」民俗講座拉開帷幕。本次展覽共展出了150餘件(套)廣州博物館館藏的有關於十二生肖的文物,包含陶瓷器、青銅器、玉器及木雕等。
  • 觀展|來《十二生肖線上展》看吉林省博物院的小陶豬
    由吉林省博物院與國內28家博物館聯合《中國文物報》共同展出的《十二生肖線上展》,已經由「騰訊博物官」平臺在線推出了。來自不同區域、不同博物館的48件生肖文物,在充滿互動性的串聯中,展示了生肖的個性內涵、相關歷史名人,以及有關詩句文章,為廣大網友送上了首個跨館生肖文物「雲」展覽。
  • 黃金的望雲夢:一個文脈傳承蔭庇子孫的公益博物館
    如今,這裡是「望雲」博物館,俗話說「盛世典藏」,望雲詮釋著一切。  這是一個夢想,一個與文化有關的夢想,這個夢想,來自一名運動小將。其中不乏傳世精品,例如通高180釐米唐代八稜楷書經柱、明代朱元璋孫女永平公主墓志銘;尺寸較大明代黃花梨雕夔龍炕桌、明代黃花梨鑲綠石帶託泥禪凳、250釐米清黃花梨獨板條幾、櫸木三鑲綠石的琴桌一對;紫檀和黃花梨製成的革琴;明代金絲楠木圍棋盒、明代仇英對弈圖、清代林則徐行書四條屏、張大千高士圖等高雅佳作等;道光帝嗣曾孫愛新覺羅?
  • 闊別160年,馬首回歸圓明園|十二生肖|馬首|中國國家博物館
    清朝滅亡後,民國軍閥們又將圓明園殘餘的地磚、瓦片、地下的銅管道、水中的太湖石等材料拉走,作為修建其它建築的材料,斷斷續續拉了20多年。日本侵華時期,大力推動農業耕種,農戶陸續入園平山填湖、開田種稻,將廢墟中的圓明園變成了水田。
  • 遊湖北省博物館,看新石器時代至清代的文物!件件難得!
    湖北省博物館藏。高8.6釐米、口徑9.4釐米、底徑5.7釐米。清代霽藍釉瓷器生產歷代未斷,均有精品傳世。有刻暗花紋的,也有描金彩的,常見造型仍是宮廷祭器和陳設用瓷。官窯霽藍釉瓷多有官款,且做工十分精細。此器色澤深沉,濃淡均勻,內壁光素潔白。雙頭龍形佩,戰國中晚期。湖北省博物館藏。九連墩1號墓出土。長13.3釐米、寬1.2釐米、厚0.55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