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字面上的含義一般是指缺乏情感,無動於衷。道德冷漠是一種善的缺乏,表現為道德主體對現實道德要求漠不關心,對於現實生活中的道德問題無動於衷、消極麻木的心理狀態。作為一個重要的道德心理學概念,道德冷漠主要包括道德情感和反應方面的冷漠。萬俊人先生指出「 它是指一種人際道德關係上的隔膜和孤獨化,以及由此引起的道德行為方式的相互冷淡,互不關心,乃至相互排斥和否定。」有的學者認為,道德冷漠作為一種善的缺乏,具體體現為道德敏感的缺乏、道德判斷的擱置和道德實踐上的不作為。道德冷漠的內涵包含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道德敏感缺失。
道德敏感是一種自覺的道德意識,包括對善的領悟和發現,也包括對惡的反應和感知。道德敏感通過對社會和他人的道德行為愛憎分明的心理體念,發揮道德對社會的調節和引導功能,維護正常的道德秩序。道德冷漠意味著對他人行為不關注、不敏感的麻木狀態,是道德的邊緣化和失語。二是是非、善惡觀念的缺乏。缺乏起碼的是非、善惡觀念是道德冷漠的重要特徵。道德的重要功能是通過社會輿論對他人的行為進行是非善惡的評判,對他人的行為實施道德監督,從而達到懲惡揚善的目的,實現道德對社會的調節和引導功能。而道德冷漠表現為是非、善惡觀念缺乏,對於社會不道德行為無原則的寬容,缺乏社會正義感。三是同情觀念的缺乏。
對於他人缺乏同情心也是道德冷漠的重要特徵。對社會的弱者表示同情是人天生的美德,而道德冷漠使人對弱者缺乏憐憫愛惜之心,難以將內心的道德情感轉變為對他人的道德救助活動。四是不履行應該履行的道德義務。道德冷漠還表現為道德主體面對道德義務時麻木不仁,在能夠履行道德義務時不履行道德義務。道德冷漠的產生有深刻的社會文化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