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禁感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老人流傳下來的這些俗語是一種包羅萬象的生活文化,至今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俗話說得好,「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這句話是形容我國古代很多書生的勤勞與汗水。但我們大多數人可能沒有聽到過這一句話「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這10個字到底富含著什麼樣的意蘊呢?讓我們來具體探究一下。
想要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突破口還是在「三更」上。
此「三更」並不是我們常說的「三更半夜」中的「三更」。在這裡,是只得某一個時間點。
古代人將一天根據十二地支分為十二時辰,也就是「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和「亥時」。但這樣顯然是不夠仔細的,所以,古人還將一天分為一百刻鐘。其中,有四十個刻鐘是完全被劃分在夜晚。這四十個刻鐘又被分為十段,這十段為一個單位的夜晚時間段間剛好出現了五個時間點,也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五更。
而這裡的「三更」指的是 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一點,而「半夜」「半夜」則是指 十二點以後到破曉 。
三更莫貪色
古人很看重睡眠的質量,並且在中醫中認為三更是肝臟排毒的最佳時期,如果這段時間人們還在辛苦的勞作,自然會加重肝臟的負擔,毒素無法及時的清理,久而久之,身體上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所以在這個時間段處於自己本身的健康而言,我們應該保持休息的狀態。
半夜不戀食
老祖宗早就告誡過晚上不要吃食, 這主要是因為在這個時間段,很多身體機能都已經減緩,尤其是腸胃功能更是處於休眠狀態。
在這種前提下不斷吃東西,那麼就很容易導致腸胃負擔多重。尤其是在吃飽了之後再睡覺,那麼也會導致腸胃以及其他器官不適。
事實上這種做法不僅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有的時候甚至會影響思維能力。因為總是在半夜吃東西雖然看起來無關緊要,但是這很容易損傷腦細胞。
常言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對於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我們還是應該遵循才對,畢竟能流傳至今足以說明它的作用。古人的經驗之談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想更多地領略古時候老人家的智慧,建議大家看一下《老人言》,這是一本是口口相傳留下來的草根智慧話語。
這本《老人言》和現在越來越多的心靈雞湯文章不同,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是能讓我們一邊哈哈大笑還能一邊學到很多智慧的書籍!
讀《老人言》就像是在和一位長者對話,他會教給你他的畢生所學,幫你指引人生航向,讓你更快適應社會,教會你立身處世的法則。
想要讀的朋友們是不是有個擔心,那就是害怕文言文看不懂,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
白話文的《老人言》,不僅將原版內容完整收錄,還有詳細的翻譯和注釋,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讓你看了哈哈大笑,還能學到智慧。
一本才36塊錢,比書店便宜太多了,正版書籍也就一頓外賣錢,卻能讓你和家人受益一生,快點讀讀吧。
點擊下方連結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