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俗話說得好,「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這句話是形容我國古代很多書生的勤勞與汗水。但我們大多數人可能沒有聽到過這一句話「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這10個字到底富含著什麼樣的意蘊呢?讓我們來具體探究一下。
01
首先,三更到底指的是什麼時辰呢?首先有一點要明白,三更所指的並不是一個時間段,而是一個時間點。古代人將一天根據十二地支分為十二時辰,也就是「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和「亥時」。但這樣顯然是不夠仔細的,所以,古人還將一天分為一百刻鐘。其中,有四十個刻鐘是完全被劃分在夜晚。(一天的長短會根據時令的變化而不一,這裡只是取了個大概值)此外,這四十個刻鐘又被分為十段,這十段為一個單位的夜晚時間段間剛好出現了五個時間點,也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五更。
這樣講明白了後,相信對「更」這個字在時間計量上的合理性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具體對照下來,三更對應的應該是現在的23點。注意,雖然名義上有五更,但人們常說的只有前面四個「更」,而「五更」在書面上是不被提及的。
相信很多人對23點感到很親切。對,這就是一般寄宿制學校採用的「熄燈時間點」。看來,不光是古代,現代在這方面也是一樣的。其實,我們極富智慧的古代勞動人民還給我們總結了十二個時辰所分別對應的內臟,由於篇幅有限,具體內容筆者在這裡就不去一一細說了,我們只來舉一個恰好在三更所對應的23點,正好膽經旺,是膽汁開始推陳出新的時候,禁止飲酒。
眾所周知,「膽」這個器官的好壞往往是個腎與肝緊密相連的,如果膽出現了問題,那麼腎也會跟著出問題,肝也會有毛病。所以說一旦到了三更,不利於腎,不利於膽,不利於肝的事情就不要做了,若是硬要違背「天時」,就會給自己的健康和成長帶來很多不利的因素。
近些年來關於猝死的新聞似乎是越來越多,主要的原因就是,自工業化以來,人們夜晚可以燈火通明,再也不會受到黑夜的影響,也不用「鑿壁偷光」了。所以人們的生活開始變得極不規律,很多人因為工作或者是打遊戲,半夜不要說三更了,三點都不一定睡。這導致了很多人都出現了亞健康問題,什麼黑眼圈,皮膚差,皺紋多,長痘痘等等。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都是肝腎出現問題的先兆。但遺憾的是,大家普遍都是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美容也不願意來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隨著每年猝死人數的不斷攀升,作息問題確實應該受到重視了。
02
對於半夜不戀食這句話,相信很多正在和肥胖做鬥爭的人應該深有體會。那麼,為什麼晚上不能吃東西了呢?
首先,半夜吃東西會對腸胃很不好。因為晚上吃完東西若是在四小時之內就睡了的話,會有食物殘留在胃裡。我們一旦睡著之後,身體就會陷入休息狀態,腸胃自然就會停止工作,裡面的食物會殘留一晚上,有些會產生有毒物質,有些可能殘留於腸胃無法排出,造成大便不通暢。
更重要的是,晚上吃很多,早飯就不是很想吃。不吃早飯又會引起其他的問題。例如,早上提不起精神,導致白天一整天的做事效率很低等一系列問題。白天做不完的事情,只能依靠晚上來補,熬夜又開始了。熬夜時間過長,假如不吃飯的話,又怎麼才可以撐得下去呢?答案就是:只能惡性循環。
除此以外,消化食物需要一定氧氣。按理說,睡眠時大部分氧氣都是供給於大腦的,好讓大腦充分休息。但是,大量氧氣被腸胃所調走,導致大腦沒有好好休息,要不然通過打呼嚕來增加進氧量(對嗓子不好,也可能造成呼吸暫停),要不然通過減少對大腦的供氧量。(易造成噩夢等其他副作用,導致睡眠質量不好)
看來,半夜貪食的行為對於我們人體來說,足以引起一場蝴蝶效應了。
有很多人認為,現在什麼年代了,一天要處理的事情很多,晚上不熬夜很不現實。但捫心自問一下,是自己效率太低,還是說真的事情多到白天忙不完嗎?記住「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或許可以改變你的工作效率。
文|南書房|閒雜篇
感謝觀看由「南書房」帶來的獨家原創文章,覺得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讚、轉發一下。如有不足之處,還望諸位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