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樂用收音機平定兵變,不費一槍一彈,比諸葛亮的空城計還強

2021-01-12 一起來看劇鴨

1930年之後,法國軍隊進入了阿爾及利亞,阿爾及利亞淪為法國的殖民地。由於法國人在其境內實施民族壓迫,阿爾及利亞人民一直都在堅持不懈地反抗,尤其是在二戰結束後,民族獨立稱為大勢所趨,阿爾及利亞人民深受鼓舞,發誓要「將法國佬趕回老家」,反抗運動進入高潮。

到了1958年,戴高樂再度當選法國總統,進過一番深思熟慮,為了法國更長遠的利益,他決定結束這場非正義的戰爭,撤出阿爾及利亞,換他們自由與獨立。此言論一出,國內國際上的輿論都沸騰了,國際上對此舉動非常欽佩,但國內卻一片討伐之聲,一些法國人尤其是駐紮在阿爾及利亞的法軍將領痛罵戴高樂為:賣國賊,軟骨頭,法奸。這些將領開始謀劃一場兵變,法國很有可能會面臨一場內戰,這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

戴高樂在商議如何撤出阿國,在阿的將領的密謀計劃也越來越成熟,這時候,戴高樂受到了他們要密謀的消息,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他立即召見了法國的國防部長,對他說:駐阿士兵很不容易,身為總統,我決定慰勞一下他們,送點東西娛樂一下他們的業餘生活。那位部長說:總統先生,我立即去辦,我叫他們準備點罐頭和軍大衣送去。戴高樂說:別別,我說的是豐富一下他們的業餘生活,這些沒用,送些電晶體收音機去吧。部長立刻去照辦了。

幾千部收音機很快就被送到了駐阿法軍的手裡,在那個年代,這可是個稀罕東西,電晶體、袖珍,士兵們很喜歡,每天晚上就聽收音機,裡面播放著來自遙遠祖國的消息。

那幫要兵變的將領怎麼也沒想到就是這個小小的收音機挫敗了他們的陰謀,一天夜裡,士兵們像往常一樣收聽著來自祖國的聲音,這時候突然插進來一段聲音:法國政府宣布將於阿爾及利亞展開談判,停止兩國的戰爭,撤回駐阿法軍。

消息一出所有人都圍了過來,接下來的聲音是總統戴高樂的,他的演講極其具有煽動性:你們面臨的可能是要選擇忠於誰的問題,但你們必須選擇!我是法國總統,是法蘭西命運的工具,跟我走吧,(天亮就出發)......你們的祖國、親人以及我都很想念你們,回來吧!

法國士兵扔掉武器,成群結隊地離開了部隊,走向祖國。

密謀的將軍們成了光杆司令,只得作罷。7月3日,阿爾及利亞獨立。戴高樂這次不費一兵一卒們,一槍一彈就粉碎了一次兵變,為世人津津樂道。

相關焦點

  • 三國人物分析: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為什麼就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
    三國人物分析: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為什麼就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司馬懿看見諸葛亮如此的鎮靜,性格多疑的他一下子就以為其中必有玄機,他認為諸葛亮這麼的無畏,很有可能蜀軍在城中已經做好了埋伏,一旦自己貿然的衝進去,將會立刻被蜀軍包圍,死無葬身之地。於是他馬上下命令,讓魏軍掉頭撤退。諸葛亮的這一步險招,不僅保住了西城沒有失守,還不費一兵一卒逼退了大魏的軍隊。但是,司馬懿也並非等閒之輩,向來老謀深算的他,怎麼就上了諸葛亮的當呢?
  • 為何有人說在面對諸葛亮空城計時,司馬懿是因為城頭兩個書童才退兵?
    歷史上,諸葛亮的名氣的確夠大,而且奇計妙招為後人所稱讚。比如我們熟悉的「草船借箭」、「空城計」、「七擒孟獲」、「連環計」、「激將法」等妙招。所以說諸葛亮堪稱東漢乃至三國的軍事家和謀略家。有著出彩的計謀和過人的膽略。「空城計」則是諸葛亮和司馬懿一次精彩的正面交鋒,是兩個頂級謀士的鬥智鬥勇。
  • 「典故新解」諸葛空城 「五音八卦陣」空而不虛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與司馬懿最為精彩的對決,也是最令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空城退敵」。司馬懿十五萬大軍殺向西城,此時城中只剩二千五百軍。諸葛亮隱匿旌旗,大開四門,自引二小童於城樓上,焚香操琴。諸葛亮究竟用了什麼大招,彈指間嚇退了司馬懿十五萬大軍?司馬懿害怕「空城計」藏伏兵?
  • 「神算子」諸葛亮:真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
    我們今天熟悉的「死諸葛走生仲達」「七擒孟獲」「空城計」等故事,事實上大多不見於正史記載,更多是小說家言。  其中「死諸葛走生仲達」或許還相對真實。  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軍中。為避免遭到魏軍追擊,蜀漢將領遵照孔明遺囑,秘不發喪,整軍而出。
  • 「掌握社·北京 雲音樂」金塔 曲大衛《空城計》隨想曲
    創作背景《空城計》隨想曲,由長笛演奏家金塔於2019年3月創作,為長笛與鋼琴譜寫。作品以羅貫中《三國演義》故事《空城計》作為藍本,通過長笛和鋼琴不同的音色和演奏技法,表現孔明城上撫琴的從容與司馬懿大軍兵臨城下咄咄逼人之勢。
  • 諸葛亮生前一計,真的讓蜀漢多存活了幾十年!
    諸葛亮生前一計,真的讓蜀漢多存活了幾十年!他們的天賦不值得一提,有沒有什麼真正實用的。現在諸葛亮還活著,如果有一天他死了,那麼這兩個惡棍就會反叛。我希望你早點對付他們,否則他們會造成災難。
  • 諸葛亮被神話是因為《三國演義》?《神武3》手遊中成為一代宗師
    除了白起、韓信這樣的大將外,武廟十哲中還有一個人也被很多歷史愛好者所稱道,這個人就是諸葛亮。不過,在《三國演義》這本影響力巨大的演義小說中,對於諸葛亮的描述太過神話,讓諸多歷史上的名將成為了他的背景板,魯迅先生就曾評價演義中的諸葛亮"多智而近妖"。不過,羅貫中這樣寫也不是沒有根據,在《三國志》、《資治通鑑》等史書中,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有著充分的肯定。
  • 諸葛亮給後世留下很多成語,都有哪些?
    不算《三國演義》生搬硬套在諸葛亮頭上的那些成語,比如草船借箭,歷史上的諸葛亮,其實也是一個成語大師,與諸葛亮有關的成語實在太多了。如果按諸葛亮的一生順序來講成語的話,第一個自然就是三顧茅廬了。總有人拿不靠譜的《魏略》來貶低諸葛亮,說諸葛亮是自己求見劉備的。《三國志》是正式的史書,作者陳壽治史非常嚴謹,稍不靠譜的史料他都不會用。
  • 益州疲弊的罪魁禍首,史上最敗家的丞相諸葛亮
    歷史上的諸葛亮本就已經廣受讚譽,被杜甫、嶽飛、康熙帝等名人視為偶像,而進到小說當中,諸葛亮就更是神鬼莫測、多智近妖了。在名著《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能設壇借東風、能設石兵八陣困住陸遜,甚至能用七星燈為自己續命,簡直就是神仙般的存在。除此之外,諸葛亮還有過草船借箭、空城計、七擒孟獲、造木牛流馬等著名事跡。
  • 諸葛亮失敗,明朝一人憑此神技平定中原!
    諸葛亮失敗,明朝一人憑此神技平定中原!三國時期可謂群雄逐鹿中原,英雄豪傑層出不窮,尤其是有名謀士之間的智鬥,爾虞我詐,你來我往,好不刺激!三國也傳出了許多令後世所憧憬的傳奇故事,讓後世的讀者們無不熱血沸騰。其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莫過於三國蜀朝的丞相諸葛亮,諸葛亮不僅大智近妖,其忠心耿耿更是尤其被後人所稱道,所寫出師表被陸遊讚譽:「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趙匡胤是如何對部下論功行賞的
    趙匡胤對慕容延釗的封賞遠超石守信等有功之臣——慕容延釗並非趙匡胤的心腹,在陳橋兵變中甚至是其加以防範的對象,趙要讓他率兵渡過黃河後才敢發動兵變。那麼,趙匡胤為什麼要做出如此這般的人事安排,難道不怕石守信等會產生心理不平衡之感嗎?
  • 諸葛亮對蜀國的八大功績
    可以說,如果沒有諸葛亮輔佐劉備開基立業,也就不可能有日後的蜀國,讓我們來看看諸葛亮對蜀國的八大功績,大家就更能了解這位蜀漢丞相的高風亮節。  第一大功績,三分天下,定計隆中。  建安六年,劉備在中原被曹操打敗,南下依附劉表,屯兵新野。此時曹操打敗袁紹,已基本平定北方,虎視荊襄,曹兵南下,劉備所在新野首當其衝,岌岌可危。在這種情況之下,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見到了諸葛亮。
  • 張郃奉司馬懿之命,追諸葛亮反被殺,是司馬懿陰謀嗎?諸葛亮咋想
    在此討論正史,而非三國演義,首先要看張郃提給司馬懿的建議是否正確,從後來的情況來看,張郃的建議是正確的,雖然蜀軍沒有分兵偷襲,但對曹魏來說,這是不可能的,而且諸葛亮也確實交代了李嚴上、中、下三計來對付司馬懿,可惜李嚴不給力,否則司馬懿就會吃虧。
  • 諸葛亮的《誡子書》真正的本意是什麼?
    一代謀聖諸葛亮的家訓《誡子書》,雖然只有短短86個字,卻是送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1、心態上,經得起「靜」境諸葛亮的《誡子書》中有這樣兩句話:「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經商、資源、機會、方法等固然重要。但是,這些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要素。
  • 諸葛亮:世間總是不缺遺憾,所以我們的生活中才要祝願萬事勝意
    最近半個月迷上了一款遊戲—王者榮耀,裡面真的很多的所謂的英雄,各種歷史人物,昨天突然看到隊友有在用「諸葛亮」這個英雄,技能也是很秀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真正歷史上的諸葛亮是沒有那些所謂的「技能」的。還要另外一批人,可能更多地知道諸葛亮是從唐國強先生表演的諸葛亮被搬用到b站上之後,才得以家喻戶曉,那句「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更是網際網路人民皆知。受《三國演義》和影視劇的影響,許多人心中的諸葛亮,搖著蒲扇,捋著鬍鬚、聯吳抗曹、草船借箭、空城計、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神機妙算,無所不能。而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諸葛亮的就是我們上學期間背誦的《出師表》。
  • 諸葛亮:我太難了 - 我和歷史有個約定
    《三國志·裴松之注》記載,孟獲經七擒七縱後曾感嘆:「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南中因而平定。最後,諸葛亮為使南中信任蜀漢,不曾在南中留一兵一卒,不曾運送糧食,使南人自治,這同樣是諸葛亮穩定南中的一種手段。事實證明,效果也很明顯,自平定到蜀漢滅亡,再無反叛。攘外必先安內,平定南中為下一步北伐中原掃除了後患,奠定了基礎。
  • 諸葛亮一生最忌憚的三位名將,在他們面前屢屢吃敗仗,無功而返
    可是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諸葛亮也有自己的弱點,而當弱點被敵人捉住時,一向用兵如神的他,就無計可施了。在蜀漢後期,曹魏陣營中就有三個人抓住了他的弱點,並加以利用,使他數次出徵無功而返。這三個人分別是誰呢?他們又抓住了諸葛亮什麼樣的弱點?  第一位:曹真  公元228年,距離夷陵之戰結束已有五年,蜀漢的國力基本已經恢復。於是諸葛亮整頓兵馬,揮兵伐魏。
  • 若後周世宗柴榮察覺了趙匡胤有反意,有能力阻止陳橋兵變的發生?
    為什麼就算後周世宗柴榮察覺了趙匡胤有反意,也沒有能力阻止陳橋兵變的發生呢?下面筆者就結合歷史來闡述分析這個問題。後周世宗柴榮察覺了趙匡胤有反意,也沒有能力阻止陳橋兵變的發生呢?第一,歷史的選擇,時代的選擇,促成了趙匡胤的陳橋兵變。
  • 諸葛亮一生三件事決定了他的一生,其中錯跟一人是他最大的遺憾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是三國著名的軍事家和謀略家,劉備在他的輔助下,很快便於曹操和孫權建立起三國鼎立的關係,若不是有諸葛亮,蜀漢沒有那麼容易建立起來,並且劉備也不可能有掣肘其他兩國的力量。而在歷史上關於諸葛亮的故事也是數不勝數,比較出名的就是赤壁之戰,空城計,草船借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