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與全息理論

2021-01-16 常懷素心

摘錄自心上蓮花次第開博客

願您心上蓮花次第開

唐代李商隱詩中有「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之句,流傳千年。

這裡提到的射覆,說是的古代一種佔卦的遊戲。

即預先將一件物品用甌、盂等覆蓋起來,讓人根據卦象測算出來,以驗證算卦的精準度。這種遊戲不僅廣泛流行於民間,也屢屢見諸於正史記載。如《三國志》中記載管輅,他射覆的技藝,幾乎可以做到百不失一。

同樣是算卦,與易學有接觸的人可能都了解,算卦可以隨機起象。比如來問卦的時間、當時所站的方位、隨機報的一個數字、身上所穿的衣服顏色等等,都可以起卦。技藝到位的話,基本能測出正確的結論。

按傳統的說法,這種理論依據的是天人合一的原理。用現代科學表述,叫全息理論。即每一個個體中,都包含周邊的整體信息;而整體環境,反過來是個體的衍射。

比如時下的全息照相技術。全息相片每一小部分都包含著整個相片的完整影像。如果我們把一張地球的全息相片分割成兩半,會發現每一半都有整個地球的影像。如果我們把這張照片撕成許多碎片,每一小塊相片中都會包含著一個較小的、但是完整的地球影像。這就驗證了一種理論,即世界的每個局部,都包含了整個世界。

這種全息理論,在生活的應用實際上很普遍,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比如DNA技術,可以通過一點細碎的皮屑、一滴血中,測出人的整體狀況;中醫的診脈,只要把一下手腕上的脈象,人的健康狀況,全部可以在脈象中顯現出來;同樣是診脈,江湖上有一種以診脈算命的,我身邊有好幾個人見識過,聽說過去的事能斷得很準。

再比如看手相與面相,也是從局部可以看出整體狀況;看八字,通過出生時的時間點,能測算出一生的大致生命流程;看風水則是從整體環境,反推個體的信息。

我以前長期在外工作。剛開始學會看風水後,第一次回家過年時,站在自家樓頂一看,很是感慨自然的神奇。周邊目之所及,每一棟樓、一棵樹、一個水窪子、一條小路,都是家庭情況的映射,一切周邊環境似乎都是為自己而設。

家庭的整個狀況,在風水中纖毫畢現。再移步換景,周邊的人家也是如此,處處都是中心,周邊的環境都是這個中心的體現,無一錯漏。這個世界看似隨機而雜亂,實則環環相扣,從來沒有一點誤差。

故宮博物院的布局,平常遊客進去只是感嘆一下皇家富貴,拍幾張照片表示到處一遊。學史的人遙想一下宮廷爭鬥、歷史風雲。在風水先生眼中,這些雕梁畫棟,每一個細節之中都暗藏著當時國家命運的玄機。

前兩年我去故宮時,看到幾乎所有的龍的圖案都是雙龍並行的。古代以龍暗喻天子,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兩條龍豈不是表示一國有二君?實則清朝後期,皇帝與慈禧太后同時當政,一為名義上的帝王,一則為實際的主政者。

再一個典型的象,是故宮的九龍壁。照壁上的九條龍交錯在一起,爭搶一顆明珠。聯想起清朝後期八國聯軍侵華,加上清王朝,是不是剛好是九龍爭鬥之象?一面照壁是造就不了國家的命運的,只是慧眼者能從這些現象中,敏銳地看出暗喻之玄機。

我想當年皇宮的建造與裝飾時,是不會故意製造出兩龍同現之象,更不會有意造成九龍爭珠的國家劫難之象的。只是這些無意識造就的現象中,恰恰預示出事情的本來面目。

《華嚴經》云:「於一微塵中,悉見諸世界」。從理論上講,任何一個局部,都包含宇宙之全象。

但顯現出來的是具體哪一個像,卻是因心而現。如前面提到診脈,中醫可以從脈象中診斷出全身健康狀況,還是同一個脈象,算命先生卻能由此推斷出人一生的禍福際遇。這就是入手點不同,從而顯現出不同的象。

從任何一個切入點入手,隨著認識的深入,都能層層疊疊地展現出相應的全景圖像。如宋代大儒朱熹所言:「如一江水,你將杓去取,只得一杓;將碗去取,只得一碗;至於一桶一缸,各自隨器量不同,故理亦隨以異」。人身一小宇宙,自我的身心就包含整體世界的全息圖景。所以大修行人,只需反觀自心,即能洞悉宇宙萬象、億劫輪迴。

人的身體結構,就是自然界的影像。比如人體中,屬水的腦髓與腎臟,居於人身的兩端,映射的是地球寒性屬水的南北兩極;屬火的心臟位於人體的中心,這是地球中間屬火的赤道,在人體上的投影。《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的精神層面,一念心中,包藏三界六道,十方世界。如王鳳儀先生所說的:「我這個人活在世上,真像一粒芥子那麼渺小,可是我的心裡藏著佛國、天堂、苦海、地獄。」

心中念念有佛的人,就與佛的境界相應;心地柔軟善良,就與天界相應;善惡交錯,就與人道相應,貪心慳吝,與餓鬼道相應;痴愚頑鈍,與畜生道相應;冷酷暴戾的心,就是與地獄相應了。

在這個天人合一、全息圖景的自身世界裡,看自己打開的哪一層境界。

與什麼念在一起,當下與未來就感生什麼境界。身口意三業之中,結上手印,即與佛境界相應,這是身相應;念一句佛號、持一個咒語、誦一卷佛經,這是口相應;《無量壽經》說:「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這是意相應。很多人對念佛法門不理解,那幾個字,真是有那麼神奇的作用?在全息世界中,一句佛號,即是與淨土世界息息相應的切入點。此處念佛,彼處花敷。聲聲佛號中,心上蓮花次第開。

一片素心:雖說雞蛋好吃,未必要見下蛋的老母雞。然,倘若您覺得意猶未盡,不妨點擊「常懷素心」的頭像,查看歷史文章。願您心香四溢,時時歡喜。

相關焦點

  • 深度解析「天人合一」:宇宙螺旋全息氣場!
    我們經常聽到「天人合一」,什麼是「天人合一」?天與人有什麼關係?也許有人會說:「天是天,人是人,這怎麼能合到一起,天與人又怎麼能談到關係」?但是,我們的老祖宗在幾千年前就發現了:宇宙與人是「全息對應」的,不能分開看。中國的經典《易經》、《道德經》、《黃帝內經》無不滲透著天人合一的文化,人與自然、與宇宙萬物的合一。
  • 為什麼要叫天人合一,而不是人天合一
    有時我始終在想,一念無我,人即與道相合,一念無我,即與自性相合,一念無我,小宇宙合於大宇宙,一念無我,應該是人天合一,人動而天不動,應該叫人天合一,不應該叫天人合一啊。今早起來,我想我一定要弄明白,解釋一下為什麼要叫天人合一呢?
  • 什麼是「天人合一」?該如何去理解和對待?
    中國哲學史上一個很重要的命題就是「天人合一」,那麼什麼是天人合一呢?對這個命題的理解、闡述、乃至運用一直存在著很大的分歧,人們之間理解的深度和廣度、看的角度和方法,也不盡相同。今天,咱們一起來探討下,什麼是「天人合一」,以及如果對待和運用這一古人極其重視和強調的思想命題。
  • 易羊:感悟全息姓名學
    易羊會長在《全息姓名學》研修班授課一、自性的源泉自幼就對稀奇古怪的事情產生興趣,後來又遇到許多離奇事情。三、全息姓名學模式什麼叫全息?全息就是天人合一,任何一個事物,從時間到空間,從宏觀到微觀存在局部縮影的整體信息,這樣一個客觀規律就叫全息。「全」字由「人、王」組成,以人為本,王者為神。「息」字乃自心也,表萬事萬物都源自於核心。全息姓名學的核心來自於命,先天為體,後天為用,命與名的結合是姓名的真諦所在。 理通則技通,唯有「明理」才能「知術」。
  • 先秦儒家的生態哲學觀——以「天人合一」及「天、地、人三才」觀...
    先秦儒家的生態哲學觀——以「天人合一」及「天、地、人三才」觀為致思論域 2016年04月04日 10:12 來源:貴州文史叢刊 作者:張新民 字號 內容摘要:【摘要】先秦天人合一說的解讀
  • 天人合一 香港著名堪輿大師盛讚金地湖城大境
    宋韶光:建築風格要追求天人合一重視住宅環境,講究擇地築宅,深信風水之說,豪宅的選擇越發離不開風水師的精解百答。風水講座中,宋韶光認為:「建築風格講究天人合一,什麼叫天人合一呢?中國不管是道家也好,儒家也或,最重要的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就是說人怎麼樣跟大自然的環境和諧的結合在一起,內外兼修而不是追求的並金碧輝煌。」
  • 瑜伽是通過身體達到極限,用一種痛覺讓頭腦放空,達到天人合一!
    瑜伽美圖|瑜伽是通過身體達到極限,用一種痛覺讓頭腦放空,達到天人合一的感覺。|圖一瑜伽美圖|瑜伽是通過身體達到極限,用一種痛覺讓頭腦放空,達到天人合一的感覺。|圖二瑜伽美圖|瑜伽是通過身體達到極限,用一種痛覺讓頭腦放空,達到天人合一的感覺。
  • 大師易羊:全息姓名學
    三、全息姓名學模式什麼叫全息?全息就是天人合一,任何一個事物,從時間到空間,從宏觀到微觀存在局部縮影的整體信息,這樣一個客觀規律就叫全息。「全」字由「人、王」組成,以人為本,王者為神。「息」字乃自心也,表萬事萬物都源自於核心。全息姓名學的核心來自於命,先天為體,後天為用,命與名的結合是姓名的真諦所在。理通則技通,唯有「明理」才能「知術」。
  • 床位風水的小故事------天人合一
    >      在《地理胎息論》中,風水學要求順應自然,是希望人居與地理環境和氣候時季配合良好,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 《黃帝內經》:天人合一,理解了才是「真人」,更有健康
    這個問題,《黃帝內經》早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觀念。內經認為,人和自然是有機地、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想要更健康,只能「順應天時」,不可「逆天行事」。《靈樞·邪客》:"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音聲。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熱……"。
  • 《易經》中獲取宇宙能量的方法,天人合一是什麼樣的存在?
    各位,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如何獲得宇宙能量,即常說的元氣和真氣,其實它們說的都是一回事,古人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因此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概念,那麼天地人又是什麼樣的存在?易經中有這麼一段話: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
  • 「天人合一」可激發實現人體潛在能力!
    而靜極狀態下,已經達到了「天人合一」,即我形與我神的合一,我內與我外的合一,以及小我與宇宙自然場態的合一,這個時候人體的各部機能可達到最大強度。我們都知道人體內是由陰陽二氣相互推動和制約而形成的一種相對穩定的生理狀態。而人體的「內」與「外」也同樣是相互制約、相互推動的關係。由靜而引發「動」的實現過程,就是潛能作用下人體實現通、變、運、化的過程。
  • 從張載的「天人合一」到王重陽的「性命雙修」
    但學派的形成必須依賴一定的地域學風,而關學在張載之後「再傳何其寥寥」的格局,對於地方學派而言固然是一種悲劇,但從張載的「天人合一」到王重陽的「性命雙修」,卻恰恰提出了一個學派與學風孰更為根本的問題,而從儒學到道教似乎又存在著太大的距離。不過,如果從地域學風出發,就可以看出二者之間的內在一致性及其在基本精神上的退守與堅持關係。這樣看來,學風比學派的思想觀點似乎就具有更大的穩定性與傳播優勢。
  • 易經入門:陰陽五行,源於天象,是達成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徑
    易經入門:陰陽五行,源於天象,是達成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徑學習傳統文化,尤其是讀《易經》的過程中,需要知道陰陽,同時還要知道五行。從現代學術的角度來看,以字論字,《易經》的原文內容沒有提到陰陽,和五行似乎關係更小。但是,從易經的發展,文化的延續角度,讀《易經》則一定要深入理解陰陽、五行。在李秀筆記看來,陰陽、五行都是對《易經》的解讀和繼承發展。
  • 十三個天字建築形成軸線,這座天人合一的都城,非常壯麗
    武則天徒住洛陽,這裡的郭城、皇城、宮室、苑園以及宗教、文化設施修繕了許多,「天人合一」的意識更加增強了,此外,軸線的主要建築名稱也包含了「天」字和「天」的意思。如果從南到北天山峰(龍門)的休書門(定鼎門)休書街(端門大街或天津街)的一天宮寺一天津橋一天河(洛河)休書樞一々天門(端門)主機微城(皇城)是上天門一紫薇身份城(宮城)一々天宮堂(明),通過每一天手掌。
  • 中國特有的十二生肖:不僅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更有深刻的價值取向
    潛在的"天人合一"思想原始初民各部族的圖騰是十二生肖動物的起源,反映了當時社會條件下人們對動物的崇拜,體現了早期社會人類與動物和諧共處、天人合一的自然觀,這對當代保護自然、保護動物、加強環保、建設和諧社會具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天人合一"的思想共識最早達成於先秦時期,其中以儒、道兩家最具代表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自於《老子》。
  • 天人合一!《天下》手遊家園風水玩法震撼上線。
    風水玄學也被稱為建築哲學,《天下》手遊順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風水學說,將風水玩法融入到了遊戲日常中去,讓大荒少俠荒一邊體驗挑戰的樂趣,一邊感受「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的創意玩法。堪破風水趨利避害,好格局創造好風水
  • 易經:家和才能萬事興,做到「天人合一」或能成就事業
    「天人合一」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一個詞,也象徵了從古至今中國人所秉承的別具特色的人生觀,聽起來很大氣,但要清楚地把這其中的內涵講出來,卻並非易事。在中國的家庭生活中,一般 都喜歡掛「家以和為貴」幾個字。做生意的人,更為是注重「和氣生財」。什麼是和?「和」,最初源於古老的《易經》。
  • 《奇門遁甲》入門理論基礎——河圖洛書、五行、時空規律
    《奇門遁甲》在《易經》的基礎上,以八卦河洛為框架、五行理論為依據、時空規律為法則,為人們提供了一種認識和把握世界萬物規律的宇宙觀和方法論,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自然萬物的全息原理。《奇門遁甲》理論架構體系中的四時八方、節氣推移、九星運轉等都是以八卦、河洛為依據的。古聖先賢通過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發現了宇宙萬物的變換、興衰過程,發現了天地萬物背後的生層次規律,最終根據在八卦、河洛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套獨特的《奇門遁甲》時空數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