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聽說「上善若水」,原來是這個意思

2021-01-15 騰訊網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以人為善,心中有善念,途中便有天使,從善如流,福報綿長!

周遭的人世,世情冷暖,宛如流水的人生,願你我都能隨緣隨心隨性而活。

1

心是一竿稱,量人先量己

人心如鏡,一個人心存什麼念頭,目光所及之處皆是心中所想之物。

譬如,善良的人,目光所及全是溫暖與善意,而為非作歹之人,目之所及全是醜陋之物。

為人處事,理應心存善念,多點將心比心,試著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問題,不要固執己見。

生而為人,都不容易,切記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心是一竿稱,量人先量己。

2

脾氣越溫,福報越深

拿破崙曾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生活中,能大成的人,一般都是品性比較端正,能夠嚴守克己的人,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也多為高情商的人。

情緒就是心魔,你不控制它,它便吞噬你。

當脾氣來的時候,你的福報就走了。

人的從容優雅,關鍵在於控制自己的情緒。

惡語傷人六月寒,且是最愚蠢的做法。

我們花了一年的時間學說話,卻要話花一輩子的時間學會沉默,為人一定要守好心,管住嘴!

說,是一種本能;但不說,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3

世間一切,皆有因果

茫茫人海中,所有在你生命裡出現過的人,都是有緣由的,那些支持你的人,給了你鼓勵與溫暖。

那些你青睞的人,讓你懂得了如何去愛與珍惜。

而那些傷害過你的人,教會你成長與釋懷,遇到更合適的人。

人生就是道場,人這一輩子就是一場修行,修的就是一顆心。

唯有心境平和了,心態好了,人生才會順遂。唯有心思澄明了,人生才會越過越美好了。唯有心快樂了,生活才會幸福。

不要把一切看的太重,一切都是最好安排。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價值。

願餘生,心存善念,上善若水,從善如流,多點淡然,多點平和,少點戾氣,少點虛榮,活得真實且自在。

相關焦點

  • 一直聽說的「上善若水」,原來是這個意思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上善」的智慧當如「若水」之柔中有剛,剛柔一體。
  • 「上善若水」啥意思?原來人們都誤解了,帛書本出世後才真相大白
    通用版本的《道德經》是這麼說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而實際上帛書上所寫的原文應為:「上善似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 成語:上善若水,到底是啥意思?其實很多人不大理解其中的真諦
    在這個歷史歲月當中,我們的先人根據他們日常生活經驗總結,摸索出了很多具有啟示和引領後人學習的生活準則。而這樣的準則,大都是以口頭或者書面的形式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這些準則就有成語、習用語、諺語等等。而成語是最有意思的文學體裁了,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詞或短句。它有著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著一定的意義,而且它在語句當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
  • 老子說:「上善若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對我們有何啟示?
    老子說:「上善若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對我們有何啟示?在我們的學生時代,每次背誦文言文時都會覺得十分困難。這主要是因為文言文表達方式與現代不同,我們不容易了解其中的意思所以在背誦時就會困難一些。今天小編向大家介紹一個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但是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其意思的詞語。
  • 「上善若水」是什麼善什麼水,你知道嗎?
    那「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一、不是心靈雞湯的善,不是水貨的水,是大道之水。「上善若水」是寫《道德經》的老子對水之道的感悟,原句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有人以為這個善是尋常意義的善良,其實這是以偏概全的誤解,不止如此。老子的《道德經》講的是「道」,水之道無處不在,就好象老子穿越千年,望見千百年的生活。當此浮躁上火時代,水之道德,實在太需要它來解渴了。
  • 如何理解思想家老子的「上善若水」呢?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中國古代有許多的思想家,他們的智慧是光芒萬丈的,可是現代人卻不是很在意,也無心去研究,即使有研究的人,也可能有大量的誤解與錯誤的解讀。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經》裡面的智慧的思想俯拾皆是,其中有一句「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 」讓我感慨頗深。這裡是用水的特性比喻德的特性,觀察水的現象來悟道。上善中的「上」是「最」的 意思,「善」是妥當的意思,不是善惡的善,道無善惡。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 如何理解《道德經》:上善若水
    在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譯文:道德高尚的人像水一樣。水具有施利於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的美質,安然於眾人所厭棄的低洼之處,所以說它的行為是很接近道的準則。
  • 如何理解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上次和大家分享了吃虧是福,這次和大家分享上善若水,我們先通讀下第八章全文:老子開頭就說上善若水,這句古語被現代的人們所津津樂道,這句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他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智慧呢?意思是說最上等的善象水,水能滋潤萬物,停留在最低處,離道最近。
  • 《道德經》中「上善若水」分析,老子是如何把善與水聯繫到一起?
    其中「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在《道德經》中是這樣描述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短短數字就道出了中國的水文化。老子以水論道,將「道」的含義具象為水,在「水」中融入了自己的哲學思想。老子借「上善若水」來教人處事和治國,同時也以「水」的標準來對君子和聖人做出規範。老子曰:「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 六個最靈活的黃道星座,上善若水以厚德載物,他們當仁不讓
    上善若水以厚德載物靈活的人,就像是水,放在瓶子裡就是瓶子的樣子;放在杯裡,就是杯子的樣子,放在池中那就讓我們用佔星術,分析一下十二星座,誰可以成為最靈活的人,上善若水,以厚德載物。1.水瓶座(一月二十日至二月十八日)上善若水以厚德載物
  • 老子說「上善若水」,若做事不求回報,與世無爭,會有好結果嗎?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最善於為道之人(孔德之容,唯道是從),其性若水(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水善於利益萬物,不與人爭(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處在眾人所不喜的卑下之處(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所以接近於道。為什麼水最接近於道?
  • 「上善若水」的女人,才是真正的厲害角色:進退自如,攻守有度
    01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而只有「上善若水」的女人,她們才敢於為自己的人生做主、負責。她們很明白:不到人生的最後一刻,誰也不敢說自己一生就只結一次婚。錯了,及時止損就好。憑什麼為了堵一些不相干的外的人嘴,而去強行委屈自己在不幸的婚姻裡維繫表面的和平?
  • 真正有魅力的女人:「上善若水,澤萬物而不爭」
    俗話說:「上善若水,澤萬物而不爭名利。」真正有魅力的女人,就應該水一樣,柔中帶剛,從容不迫。真正成熟的女人,總能收穫完美的愛情,但就算獨自一人,也能活出萬丈光芒,贏得璀璨人生。優雅的女人就像水一樣,從容不迫,就算前方再多的磨難,也會迎刃而解。真正成熟的女人懂得善於變通,以退為進,收放自如。那麼,怎樣的女人,才算「上善若水」呢?
  •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水象星座如何成為最強者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利水於萬物而不爭,水溫柔緩和,最穩定,平靜。水雖無常態,所以可以適應任何形態,就如同適應百變的人生。
  • A11,《上善若水》四字書法作品,共十一幅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近於道。扇面。丁酉。辛卯。丁酉。範曾戊子書。上面的作品中,有楷書也有行書,有簡潔大方只寫四個字署個名的,也有配上小字進一步抒發情感的。應該是適用於不同的場合,也為不同的人喜愛收藏。
  • 「上善若水」用英語怎麼說?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 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第八章在看譯文之前,我們先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
  • 人美美育學堂:用「黃金米字格法」寫「上善若水」
    本期,人美美育學堂通過「黃金米字格法」教你寫出結構舒朗優雅的「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 《道德經》在道家學說裡,水,與世無爭又容納萬物;水,滋養萬物又無所求。上善若水,可以說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澤萬物而不爭名利,如水一般能屈能伸,也是中國哲學的精妙思維。千百年來,「上善若水」成為書法家們頗愛書寫的內容之一。
  • 五行相較,上善若水,老子《道德經》的智慧後人多誤解
    治水的關鍵是順水性,水往低流只是最平常的水性;旱澇無常,才是水的本性。因此,治水不僅是修壩,更關鍵還是防旱澇。關於順水性。兩千多年前,老子就在《道德經》用「上善若水」一句點明。然而,由於字形改變,此話基本被後人誤解。首先是「若」字:
  • 解密《道德經》:「上善若水」真實的含義是什麼,你真的了解嗎
    老子首先用水性來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認為他們的品格像水那樣: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潤萬物而不與爭。最完善的人格也應該具有這種心態與行為,不但做有利於眾人的事情而不與爭,而且還願意去眾人不願去的卑下的地方,願意做別人不願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