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進攻長安之戰,天時地利人和皆佔,真乃天命所歸之人

2021-01-08 文史君曰

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李淵率軍到達黃河東岸的龍門,站在黃河岸邊,李淵望著距離他一步之遙的長安城,他心中感慨萬千,只要一步跨過黃河,就能進入關中直取長安了。一旦佔領這個隋王朝的政治中心,他夢寐以求的皇皇帝業將變成現實。為了這個目標,他準備了很久很久!

為此,他就下一步的行動路線和將士們展開了討論。我在上一篇文章說道,李淵在進攻長安的過程中,有兩道阻力,一道是隋將宋老生駐守的霍邑,一道是在霍邑後面屈突通所駐守的河東郡。在此之前,霍邑已經被李淵拿了下來,所以現在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屈突通駐守河東郡了。

此時,軍中將領關於是否攻打河東郡分成了不同的兩派:

一部分認為:先不要攻擊屈突通重兵駐守的河東,而是繞過屈突通,從龍門直接渡過黃河,招降當地義軍,奪取潼關北面的永豐倉。如此一來,在攻克長安之前就可以控制整個關中。

另一部分人認為:應該先把河東郡這顆釘子拔掉,再渡河入關,以免我們進攻長安時遭到屈突通的進攻。

對於這兩個建議,一向謹慎的李淵並沒有立即做決定,他準備先招降關中的義軍,與他們聯絡之後再做打算。

八月十八日,李淵給關中最強勢力的首領孫華寫了一封信,希望孫華能前來歸附他。六天後,孫華果然率兵前來歸附李淵。李淵大喜過望,給孫華封了一大串官職之後,便與左統軍王長諧、右統軍劉弘基等人率步騎六千人,與孫華一起渡河,在黃河西岸紮營,等待大軍主力。

九月初七,按耐不住的屈突通擔心腹背受敵,派遣他手下的將領桑顯和率領數千騎兵,於深夜渡河,襲擊王長諧的軍營。王長諧猝不及防,接連失利。危急之時,孫華率軍前來救援,與王長諧合力,大破屈突通軍。

九月初十,李淵率大軍將河東城團團圍住,對河東城發起了進攻。但是,屈突通並不是無能之輩,他據險而守,李淵的連番攻擊都被他擋了下來,致使李淵大軍傷亡慘重。

李淵意識到,這座堅固的城池不可能輕易被攻克,再這樣打下去只能徒增傷亡,因此他決定放棄河東郡,準備渡河入關。

對於李淵的這一決定,裴寂等人提出了反對的意見,他說道:「屈突通手握重兵,堅守固城,就算我們今天繞開他,萬一我們不能拿下長安,撤退時就會遭到屈突通的阻擊,到時候腹背受敵,局勢將對我們十分不利。不如我們先全力拿下河東,再選擇西進。河東是長安的門戶,屈突通一旦戰敗,長安城還不是手到擒來!」

「屈突通擁大眾、憑堅城,吾舍之而去,若進攻長安不克,退為河東所踵,腹背受敵,此危道也。不若先克河東,然後西上。長安恃(屈突)通為援,通敗,長安必破矣」。

裴寂等人話音剛落,李世民馬上反駁道:「兵貴神速,我們擁有連戰連捷的餘威以及四方來附的部眾,如果快速西進,長安必定驚恐,當他們來不及做決定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像秋冬掃落葉般拿下了長安城。若堅守在河東城下,就會使長安有充分的時間準備,致使我們貽誤戰機。一旦軍心離散,那麼大事就不可為了!」

「兵貴神速,吾席累勝之威,撫歸順之眾,鼓行而西,長安之人望風震駭,智不足謀,勇不及斷,取之若振槁葉耳。若淹留自敝于堅城之下,彼得成謀修備以待我,坐費日月,眾心離沮,則大事去矣。且關中蜂起之將,未有所屬,不可不早招懷也。屈突通自守虜而,不足為慮。」

但與上次一樣,李淵並沒有立即做決定,還是保持了他一貫謹慎的作風。對於上述兩種意見,他決定雙管齊下,留一部兵力繼續圍攻河東,自己則率主力向關中進軍。

九月十二,李淵率軍順利進入關中,聲勢大振,各地隋朝官吏紛紛前來歸附,獻出所轄郡縣。其中,華陰縣令李孝常獻出了李淵夢寐以求的永豐倉。永豐倉的佔領,不僅保障了軍民的糧食,而且切斷了洛陽與長安的聯繫,並且可以防住河東地區的屈突通前來救援,使李淵軍的戰略形勢更加有利。

九月十六,李淵率軍抵達朝邑指揮全局。命令李世民率軍經略渭北,李世民所到之處,收編了大批隋軍以及農民起義軍,短期之內,聚兵九萬餘眾,立營於涇陽,從北面對長安包抄。與此同時,李淵又命令李建成、劉文靜,王長諧等人進駐永豐倉,扼守潼關,防備東邊可能出現的隋朝援軍。

至此,隋朝的政治中心長安已經完全暴露在了李淵面前,幾乎已經成了李淵的囊中之物。李淵距離他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另一邊,當屈突通得知李淵已經渡過黃河直撲長安時,他命令手下堯君素堅守河東,自己則率精銳南下潼關,馳援長安。

但是,李淵早在他的必經之路布下了伏兵,屈突通在潼關遭到了劉文靜的頑強阻擊。雙方相持一個月,屈突通始終不能越過潼關半步。時間相持越久,對屈突通來說就越不利。因此,他決定鋌而走險,命令桑顯和夜襲劉文靜營寨,劉文靜倉促應戰。

混戰中,劉文靜被流矢擊中,將士們士氣大挫,隋軍此時已經攻下了他們的兩座營寨,只剩下最後一個也岌岌可危。

就在劉文靜以為他們要全軍覆沒的時候,隋軍突然停止了攻勢。原來,桑顯和認為,此時的劉文靜軍已經是強弩之末,不足為懼,而他與將士們已經鏖戰了一晝夜,早已飢腸轆轆,決定先回去吃頓飯,等吃飽肚子再來解決劉文靜軍。

但是,正是這一頓飯的功夫使得隋軍辛苦建立的優勢蕩然無存。趁隋軍休整之際,劉文靜重新調整部署,重新奪回了被隋軍攻破的營寨。而這時,又發生了一件令劉文靜和桑顯和意想不到的事情。原來,就在隋軍吃飯間隙,一股幾百人的遊騎兵鬼使神差地轉到了隋軍的後面,他們並不是李淵派來的援軍。

這些遊騎兵一看隋軍大旗,立刻對毫無防備的隋軍發起了突然襲擊。此時隋軍也沒有想到他們背後會冒出這麼一支軍隊來,以為是李淵派來的援兵,頓時驚慌失措、陣腳大亂。劉文靜見此機會,立刻率軍發起了反攻,結果隋軍大敗,只有桑顯和隻身一人逃了回去。

看著狼狽不堪的桑顯和,屈突通心灰意冷。前面的去路被堵,後面的根據地被圍,他已經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他意識到長安的陷落已經不可避免,距離隋王朝的覆滅日子已經是屈指可數了。但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切,既不能挽狂瀾於既倒,也不能扶大廈之將傾斜。此刻的屈突通,一股深深地無力感襲上心頭,他感到了深深地絕望。

大業十三年九月末,兵精糧足的李淵開始縮小對長安的包圍圈。與此同時,李世民又派劉弘基攻取了扶風,然後率軍南渡渭水,進駐阿城。此時,李世民手下的兵力已達13萬。

九月二十七日,駐守永豐倉的李建成也奉李淵之命,率部從新豐直驅長安。

九月二十八日,李淵率軍一路西進,所到之處,隋朝興建的離宮別苑等一一拆毀,宮內的所有宮女全部放回家。

十月初,李淵率軍抵達長安城下,在春明門外紮營,各路人馬全部集結,此時李淵兵力共計二十餘萬。看著近在咫尺的長安城,李淵想兵不血刃拿下此城,於是他不斷派遣使臣到城下,勸說城內守軍衛文升等人打開城門,但衛文升卻不予理睬。

十月辛巳,次長樂宮,有眾二十萬。隋留守衛文升等奉代王侑守京城,高祖遣使諭之,不報。

勸說無效的情況下,李淵只好下令圍城。進攻之前,李淵下令:任何人不準侵犯隋朝宗廟以及皇室成員,違者誅滅三族。十月二十七日,李淵正式下了攻城的命令,雖然城內守軍負隅頑抗,但他們面對數倍於己的兵力還是顯得無能為力。僅僅十四天之後,長安城破,李淵率軍進入城中。

進入長安,佔領了隋王朝的政治中心後,標誌著李淵已經搶佔了政治的制高點。這一刻,一個新的王朝即將誕生,迷失了的隋鹿又將在這片充滿硝煙的土地上找到新的主人。而在短短八個月之後,大唐王朝的新一輪旭日將徹底擺脫黑暗的禁錮,從崩裂的隋朝天空中噴薄而出,照徹寰宇。

後記

縱觀李淵從起兵到佔領長安的過程,這一路走來,天時、地利、人和幾乎都站在他這一邊:

所謂天時:是指李淵對起兵的時機把握的很好,既沒有太早也沒有太晚,太早了容易被隋朝集中火力對付;太晚的話隋朝的大蛋糕容易被別人瓜分一空。而李淵選擇起兵的時機,正好是隋王朝內起義的部隊越來越多,隋王朝四面楚歌,已無力再調集優勢兵力進行圍剿時。再者,李淵起兵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搶佔隋王朝的政治中心——長安,佔領政治制高點,挾天子以令諸侯。縱觀李淵起兵並搶先入關,其時機可謂把握得恰到好處。

所謂地利:是指李淵得到了太原這塊寶地。楊廣犯的最大錯誤,就是不應該任命李淵為太原留守。眾所周知,太原是一座軍事重鎮,這兒要兵有兵,要糧有糧,有著李淵起兵的必要物質條件和堅實的後勤保障。以李淵為太原留守,對一個有野心的人來說,等於是「潛龍在淵」。終有一日,李淵這條蟄伏的龍將給隋王朝以致命的一擊。

所謂人和:是指李淵在起兵之初,其麾下人才濟濟。有著裴寂、劉文靜這樣的謀臣,有長孫順德、劉弘基這樣的武將,又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雖年輕,卻能獨擋一面的兒子。李淵有著如此搭檔,何愁大事不成!

天時地利人和都站在李淵一邊,不得不說,李淵真乃天命所歸之人!

參考資料:《新唐書》《資治通鑑》《舊唐書》《中國古代戰爭史》

相關焦點

  • 天時地利人和中的「地利」有多重要?看看定都長安的唐朝你就知道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上面這句話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孟子認為在作戰中,有利的時令和氣候不如有利的地勢,有利的地形不如得人心。但是這句話不僅僅只對戰爭適用,它可以應用於方方面面,包括個人的成功與國家的強盛。
  • 帶你了解三國:天時地利人和,魏蜀吳各佔其一
    呂布大笑日:「不出李儒所料也!」」滎陽明明是在洛陽的東邊,但是從洛陽去長安市往西走,過潼關然後就去長安了,這就說明滎陽不對。還有一個就是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其中有一關就在滎陽。《三國演義》裡關雲長是官渡之戰之後北上去找劉備,其實就是往河北的方向走了,按照這個方向走,也是不可能到滎陽來,這一點也是有問題的。而且在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滎陽又在洛陽的東邊了。
  • 薩爾滸會戰:「天時地利人和」明軍一條都不佔!
    有道是「天時地利人和」,反觀明軍這一方,似乎一條都不佔。首先說天氣,農曆二月,南方已經是春暖花開,遼東卻是冰天雪地,出徵的南兵難以適應寒冷的氣候。決戰開始的時間正值冬季,寒冷氣候制約了戰鬥力。劉綎回答:「兵家勝籌,惟在得天時、得地利、順人心而已。天氣尚寒,不可謂得天時也,道路泥濘,不可謂得地利也,俺不得主柄,奈何?」天氣惡劣,地形不熟、將帥不合,這樣的情況,如何能打勝仗?
  • 從孟子到現代職場:天時地利人和!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 天時地利人和是什麼意思?
    我們常聽說一句話:       天時地利人和,到底是什麼意思?且聽國家高級培訓師--武當玄緣子為您解答:                      天時地利人和是什麼意思 天時地利人和是什麼,天、地、人三者的關係問題古往今來都是人們所關注的,我們也經常聽到人們用天時地利人和來總結企業成功因素,下面讓我們了解一下天時地利人和是什麼意思?
  • 《虎嘯龍吟》天時地利人和,你認為哪個最重要?
    - 看似龜縮懼戰的司馬懿,真的是沒有勇氣和膽識嗎?- 到底天時地利人和,哪一個才是最終勝利的決定性要素?很多人會列舉蜀漢和曹魏勢力對比的種種客觀情況,來說明蜀漢擊敗曹魏的困難之大。其實聰慧如諸葛孔明,會不知道這樣的差距和困難嗎?如孔明自己也說「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 《孟子》: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有做到人和才能成功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裡之城,七裡 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 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天時,地利,人和,最要緊的是什麼?蕭紅回答得真好,讓人嚮往!
    我們很多人做事,創業,選日子,都喜歡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喜歡看日子。那麼天時,地利,人和最要緊的是什麼呢?我們無不想起了三國裡的魏蜀吳,很多人都認為魏國佔了天時,挾天子以令諸侯,有人說吳國得地利,是佔了天險之地,赤壁。但吳國跟蜀國比起來,地利卻又不及蜀國的蜀道,劉備和孫權都有人和,國家都治理得很好,很愛國。
  • 有天時地利人和,更重要的原因常被忽略
    成吉思汗統領的蒙古鐵騎無往不勝,兵鋒所指,一路凱歌。後世在總結成吉思汗得勝之原因時,常說,聖祖成吉思汗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成吉思汗的戰爭,大多是進攻者的角色,所以佔了天時。那時,成吉思汗已有了炮軍,在徵服花拉子模之時,雖然城池堅固,可也架不住炮火的轟擊。
  • 天時、地利、人和
    真到了那天,被啪啪打臉的就應該是自己了。可是,我是真的心疼。每次看到有店面倒閉我都會真的心疼。我深知辛辛苦苦的弄一個店有多麼多麼的不容易!尤其像我這種每開一家店都是拼盡了財力物力精力的人,深深地知道,只能贏,不能輸。輸不起。是真的輸不起。
  • 「天時地利人和」已俱備,誰會是最幸運之人
    今天是12月22日周二,也是雙色球12億大派獎的收官之戰,今晚誰會把握住最後的機會?搭上幸運的「末班車」,我們拭目以待吧!哈嘍,大家好。再過八個小時左右。也將迎來雙色球第20130期的開獎。下面分享一下本期彩友們的合買方案。僅供欣賞,請勿模仿跟單!希望就在前方?
  • 一課譯詞:天時地利人和
    [Photo/pexels] 在成功之路上,中國人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指「opportune time」,地利指「geographic advantage」,人和指「 unity of all ranks; popular support」。 這一概念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意思是「有利的氣候條件不如有利的地理條件,有利的地理條件不如人的齊心協力」。
  • 「天時地利人和」——清廷收復臺灣之道
    孟子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果從這句話的角度來看三百多年前清朝的那場統一戰爭,當時的大清王朝可以說是三者俱備矣。清朝早期,國力強盛,河清海晏,國泰民安。三藩之亂結束後,康熙帝便逐步著手於臺灣事務。自那時起清廷內部關於臺灣是招是剿的爭論便從未停止過。福建水師提督萬正色力言臺灣難以攻取且沒有必要,請求康熙下令緩攻臺灣。
  • 成功的投資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成功的融資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同樣投資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鹹淡哥在撮合投資者投某獨角獸時,也經常發生項目方看不起資金方的時候,這時聽聽項目方的解釋就是;「之前我向他們提交過BP,被否決了」 什麼是天時地利人和 第一,「天時、地利」是投資初期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成功的投資者,都是擅長把握機遇和利用環境的具有強烈進取心的冒險家、實幹家。
  • 《琅琊榜》:解析梅長蘇成功的「天時地利人和」
    導語:《琅琊榜》:解析梅長蘇成功的「天時地利人和」經常關注小妖的朋友都知道,小妖是很少看國產劇的,一方面是好看的太少,另一方面試國產劇的世界觀太狹隘了。就算是再宏偉的神話歷史武俠劇,都能拍成無腦愛情。那種愛來愛去的故事,小妖實在是愛不起來。
  • 什麼是職場中的天時地利人和?
    現實中,人們把成功的原因,習慣性地總結為天時地利人和。那麼什麼是職場中的天時地利人和呢?天時,就是準確定位。那麼,定位到哪裡才算準確呢?定位到自己喜歡做又擅長的事情上。地理環境,是指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與此相關聯的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在冬季賣棉衣,永遠比在夏季賣得好。道德環境,是一種人文環境。包括道德環境和道德傳承兩個方面。道德,是決定人生命運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因果定律率永遠是罩在人們頭上的「緊箍咒」。這也是同樣家庭出身,而命運卻完全不同的根本原因。
  • 天時地利人和與煙臺經濟發展
    「走近山東創造」系列評論八十二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 八字與八卦,以及天時、地利、人和與人身的相應原理論!
    八字自然是時空下的物理預測支派,皆在太極八卦理論範圍之內。自古有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字中的年月日時皆是天體中太陽與地球經緯轉動形成的時空,這種時空最初有混沌太極為祖宗,是生陰陽兩儀,實為陰陽兩氣。由了陰陽兩氣,古賢觀天測地,效法模擬,以幹代表陽,以支代表陰,由此天幹地支創立而出。幹支又代表著天地。陰陽生四象春夏秋冬,年月日時可以效之。
  • 天時地利人和
    一個公司的成功,往往離不開一個時代的趨勢,與天時地利人和有直接關係。孫正義把它總結為規律。企業和投資項目的小成和大成,取決於做的事情和做的人。道:理念;天:時機,信息革命;地:地利,亞洲;將:將領,將領領導各自軍團,大將之風,共同理念的團隊;法:方法論的法,創建機制,商業模式,方法,機制等;漫無目的靠運氣無法持續,如果沒有規則方法,很難建立強大的組織體系,當日決算,計劃分解,獨特的系統方法。 2、孫正義的原創內容。
  • YFIL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未來發展不可估量
    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對於追求財富自由的人來說,學會投資這一門學科是一個通往財富之門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面對投資市場很多投資人士都將其目光由黃金轉向了數字貨幣,希望能在幣圈這個市場中實現自己的財富。躋身於現如今的數字貨幣市場,比特幣這種類型的貨幣全然成為一顆不可撼動的參天大樹,還有一種貨幣在今年的風頭也蓋過了比特幣,那就是幣圈黑馬、千倍幣——Y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