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間的事,大人越摻和越亂?孩子之間的相處之道從何而來

2021-01-08 育兒臺官方號

小雪和李美是一對從小玩到大的好朋友,成長軌跡也都非常相似,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甚至連大學都離得特別近。李美很滿意自己的這個朋友,特別是小雪每每對自己遷就和禮讓,讓李美覺得自己備受關照。但其實小雪心裡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現在她和李美也都結婚生子,還經常帶著孩子一起出去聚會。不過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情,終於讓小雪下定決心要和李美好好談談。

小雪的孩子名叫吳語,今年四歲,李美的孩子取名李昊,剛剛三歲半。兩個孩子因為母親的關係,經常在一起玩。但其實小雪早就已經發現了自己的孩子並不是特別喜歡和李昊一起玩兒,每次在外面玩的時候,不管是買好吃的還是玩玩具,都是李昊搶在前面,自己的孩子都是等李昊玩完了,才能夠在空檔玩一玩。小雪知道自己的孩子跟自己一樣是禮讓謙卑的,所以每次和李昊一起玩兒的時候,吳語都不敢爭搶,也很少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無論是心裡有多想玩自己的玩具,還是會主動讓給李昊。小雪其實早就發現了孩子落寞的表情,有時候看著自己的孩子,甚至感覺他特別的可憐。於是最近小雪跟孩子說,要是自己想玩的玩具,可以自己拿著玩,不用每次都讓給別的小朋友玩,自己想和小朋友分享的時候再去分享。

感受到媽媽對自己行為的支持,吳語最近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都更主動積極了,有時候好像成了小朋友們的大哥哥一樣的感覺,很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小雪看到這些,還挺欣慰的。不過李美一家顯然還沒準備好接受小雪和吳語的變化。每次發現吳語不肯遷就李昊這個弟弟時,李美都會主動上前,告訴吳語要讓著弟弟。這一切小雪都看在眼裡,於是準備找李美好好談一談。

談話一開始,小雪就開門見山地告訴李美:「咱們孩子在一起玩兒的時候應該是互相分享,互相照顧的,不能總讓一個讓著另一個,以後孩子們在一起玩兒的時候,你就儘量別摻和了,好嗎?」聽到小雪這樣說,李美也明白小雪的意思,但是從小到大,她和小雪之間,都是小雪讓著自己的,到了孩子這裡,也不會有什麼不同,於是李美也毫不客氣地說:「吳語是哥哥,李昊是弟弟,玩兒的時候讓著弟弟,怎麼了?」 小雪覺得這話有點不可理喻,誰家的孩子不是個寶,大家都是平等的,謙讓真的是理所當然的嗎?在要求別人多多付出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以同樣的要求來對待自己。可小雪覺得自己沒有做錯什麼,從那以後,便有意減少了與李美家的往來。

都說孩子之間的相處本是最簡單純粹的,但是有時候因為大人的摻和也會變得複雜和困難,讓孩子交朋友的最好方式,是該讓孩子帶著童心和真誠,自然生長,還是為孩子排除障礙,無風無雨呢?

【本文由「育兒臺」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方白,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相關焦點

  • 牛頓第三定律分析:為什麼家長越「吼」孩子,孩子越容易反抗?
    其實,這句話已經從側面說明教育需要以愛為契機,才能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想法,並且對孩子實施更加深刻且全面的教育。如果說父母選擇用謾罵的方式去"脅迫"孩子聽從自己的安排和教育的方向,則會讓孩子無法感受到愛,教育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對此,有個育兒專家就用牛頓第三定律來分析:為什麼家長越"吼"孩子,孩子越容易反抗?
  • 為什麼家裡越亂日子過得越窮,孩子也沒出息?原因很現實
    家裡越亂就感覺家庭越窮,這個雖然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但現實生活中這種現象還帶有普遍性。家庭環境整潔程度跟貧富程度還是有點關係的。今天說的是 為什麼家裡越亂日子過得越窮,孩子也沒出息?原因很現實有的人回到家以後就覺得心很煩,老想發脾氣,覺得自己幹什麼都不順。
  • 試試看這些招數,孩子越挫越勇
    許多小孩在年幼時受到父母的過度保護,或被過分鼓勵,都會在心裡形成「我是最棒的」的想法,這樣的想法是可以讓孩子增強自信的,但同時也會讓孩子不明白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天外有天,人外有天。因此平時還是要多鍛鍊孩子的心理素質,例如,媽媽可以多帶孩子去參加一些比賽,比賽要有難度,有難度的小遊戲,這樣孩子既能成功,又能失敗,他不會急於求成,也不會太過自信,在成敗之間孩子會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不是最好的。在適當的時候讓孩子沮喪。
  • 單親媽媽帶三娃無人幫,孩子餓了泡麵充飢,網友:越窮越要生?
    說實話,這樣的思想其實令人有些費解,當下家庭條件已然難以支撐養活四個孩子,那麼生個男孩又有何意義,對此不少網友發表了自己的言論:哎,這就是不少農村的現狀,越窮越要生,可越生就越窮,這個媽媽的行為挺不負責的。
  • 用心機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用「心機」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1.青春期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的感覺就是從孩子今年暑假變聲期開始的。青春期以後,不管以前親子關係有多好,都不再依戀父母。非必要情況下,都難以組織一次家庭出行活動,比如郊遊、一起逛超市等。青春期也是人生的過渡期,小事不計較,隨他意願就好。
  • 心理學:為什麼父母越冷淡,孩子越迎合
    為什麼許多從小不被父母寵愛的孩子,往往越懂事、越處處為他人著想、越懂得付出和貢獻?這其實是一種迎合。你過去一定是拼命地努力去做一個你母親可以輕視且折磨的孩子,因為你一直都害怕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對她來說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客體關係心理治療》謝爾登.卡什丹。
  • 女兒不愛芭比愛金剛,越長越像假小子,孩子有反性別愛好不是壞事
    人的認知多了,自然容易對一些事產生刻板印象。總是有父母會就比如說一些人會覺得女孩子就應該知書達理,溫柔賢惠,不能夠總是在外面一個人闖蕩,要早日找到歸宿。這其實就是因為父母對孩子存在刻板印象。家在通州的張女士,就因為女兒的性格發愁,張女士中年得女,一家人都把這個孩子當成手心裡的寶貝。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可以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比吼一千句管用
    孩子在出生之後,基本上都會在父母的培養之下逐漸成為一個健全的人,而父母在這其中也會發揮重要的作用。一般情況下,孩子在對一切都不是很熟悉的時候,需要大人的管教,這樣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幫助他們去進行更進一步的成長。不過不少人也發現,當自己在不斷管教的時候,孩子也不一定會變得很聽話,有的時候反而會越管教越叛逆,於是就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孩子也很難去變得更聽話。
  • 為什麼你越禁止,孩子越愛說不、越愛跟你對著幹?
    其實,在他們這些與大人「對著幹」的行為背後,是在表達三個訴求:試想一下,孩子從一個什麼都不會,事事需要依賴大人的「小寶寶」,慢慢成長為一個可以自己表達、走路、跑跳的「大孩子」,他對於自己的變化,也是欣喜若狂的。
  • 還在吼你的孩子嗎?家長「怒氣值」越高,孩子大腦受損越明顯
    不成熟的小孩子經常會給我們展示"熊孩子"的一面,有時他們會蠻橫固執,有時候又會調皮反叛;因此,很多家長就直呼:孩子,不好管!當你無法忍受孩子"惡魔"般地折磨時,你是否會因勢洩憤,甚至大吼孩子呢?但是,大人的"怒吼"真的有用嗎?不會適地其反嗎?
  • 婆媳之間,最好的相處模式,其實就這四個字
    可是結成了一家人,兩人之間因為生活習慣的差異、文化思想接受的不同,反倒是滋生出了矛盾,於是婆媳相處就成了一大問題。《新相親大會》上,孟非老師這麼形容過婆媳之間的相處模式:「婆媳關係,大家做到兩個保持就好,保持點距離,保持好禮貌。只要做到這兩點,家庭就能平穩。」
  • 「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這四種孩子卻例外,家長們要重視了
    (文/全能辣媽 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俗話說得好,「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孩子小的時候跟長大後的變化往往非常大。一般來說孩子在一到三歲是孩童階段最可愛的時候,這個階段他們一天天長大,喜歡笑,每天「咯咯咯」的笑,哪怕胖一點也是惹人愛的。但隨著年齡漸長,他們的外貌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 夫妻相處之道:做到七不要,一起白頭到老!
    在古代,男人幾乎都是一家之主,女人會把男人看成天,一切都以男人為重。甚至還因為害怕被他們休了,要經常討好他們。所以,那時候男尊女卑是大多夫妻相處之道。到現在,一直倡導男人平等,女人也成了半邊天。以前那些男尊女卑的情況,也越來越少。甚至有些家庭,女人才是一家之主。
  • 最配白羊座的星座,天生一對,地設一雙,越相處,越相愛
    ,交流的時候沒有任何障礙,再加上他們在愛情這件事上也是一樣的直來直往,所以兩個人的感情之路會很順暢。但是獅子座和白羊座都屬於非常要面子的星座,這也就導致了兩個人吵架的時候特別容易越吵越厲害,可能吵到最後,兩個人都不知道為什麼吵架了,但是都不願意讓步,所以獅子座在和白羊座在相處的時候一定要彼此多包容,這樣感情才會更長久,他們是天生一對,只要過了磨合期,就能成為恩愛眷侶。
  • 孩子越長越醜 想去整牙 卻被醫生拒絕了
    文 / 小魚前幾天群裡有個媽媽跑來找我,說女兒牙齒長得很亂,上牙特別不整齊,下巴長長的,臉型怪怪的,曾經漂亮的孩子越來越不好看了。媽媽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想著孩子已經13歲上初一了,該去箍牙了,把牙齒箍整齊,臉型自然就漂亮了。箍牙後的變化,不亞於整容,那麼多明星的例子擺在那兒。
  • 夫妻之間的陰陽之道
    男陽女陰,陰陽相濟夫妻齊心,陰陽平衡夫妻平等,陰陽環繞夫妻纏綿···等等,但是陰陽不平衡,則夫妻之間必生破裂和事端,鬥數中的星曜本具陰陽屬性,陰陽分布於諸星,陽星見的太多,陰星見的太多,都不是吉兆!第二,夫妻宮多兇多煞煞星也分為三對,羊陀主性格不和衝突,火鈴主感情關係複雜難清,而空劫則主感情波折出意外,如果六煞星有超過3個進入夫妻宮,命造之感情必然波折不順,而且是一生都這樣,如果是空劫+其他煞星,則離婚的概率就會很高。如果是羊陀火鈴,則主配偶感情坎坷,配偶脾氣惡劣,離婚概率並不大。若是兇星會集夫妻宮,則本命煞少,這樣的人生,其他方面能如意,偏偏配偶婚姻成為心頭病。
  • 李玫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若孩子有這3個特徵,父母偷著樂吧
    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講座上,專門提到了孩子智商的問題,並表示: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他們總認為孩子如果喜歡做惡作劇是不尊重人的表現,也是不懂事的表現。所以一旦他們發現自家的孩子做惡作劇,肯定會先責備孩子,然後再對孩子進行教育。
  • 情人相處,女人越聰明,越不會有這幾個表現
    感情上的事,常是說不清道不明的,再聰明的女人,若是碰到讓自己心動的男人,若是不能跟對方名正言順在一起,她常會失去原有的理性,甘願退而求其次,以情人的身份跟對方相處,她看重的是她跟男人之間的感情,與男人相處時,她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也會清楚的料到她可能會面對的結果,在這段感情中,她會付出真感情
  • 家長在這3件事上越「狠」,孩子將來越出色,可惜很多父母捨不得
    對於如何培養出色的孩子,全惠星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做父母要「狠」,尤其在這3件事上越狠,孩子將來越出色! 她不是死盯著孩子去學習,而是通過她的引導,使孩子明白學習的方法,自主地進行學習。隨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孩子就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何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呢?要從小讓孩子有獨立的意識,從讓孩子疊被子、穿衣服、繫鞋帶、裝書包開始!
  • 越共情孩子越生氣?「共情」沒用對,孩子的火會越「澆」越大
    最近有媽媽跟我抱怨道這麼一件事:她的孩子自從上了二年級,情緒就急速變化,經常回到家後就發脾氣,或者悶悶不樂地把自己關進房間裡。特別是孩子耍性子的頻率越來越高了……一天晚上,孩子又一臉不快地回到家裡,媽媽立刻叫住了他,問是什麼原因,孩子說,是因為在學校自己因為一個小汽車玩具和同學起了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