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睇眉頭眼額」是粵語裡的一句俗語,「識睇」就是懂得看,「眉頭眼額」就是臉唄,所以整句話就是會看人臉色的意思。
非粵語地區的說法是「知道眉眼高低」,說白了即成語「察言觀色」裡的「觀色」。
(我覺得「察言」更恐怖,大家想想看,一個眼神的意思就千千萬,面對幾句言不由衷的話,夠你喝幾十壺了。)
01 當今社會,我敢說職場上90%的人都「識睇眉頭眼額」
在上一篇「有碗話碗,有碟話碟」的文章裡,我描述了在便利店碰到的,一個三歲左右的小屁孩在媽媽(美女)面前表現不直率的小場景。
現在回想起來,我雖然沒發現那位美女有任何表情,但那個小屁孩也許是從媽媽的眼神裡感覺到了生氣(殺氣),所以才立馬改口不說「媽咪真壞」的。
聽過這麼一句話:
「父母的臉色,是孩子整個世界的顏色。」
BB應該很小的時候就能讀懂爸媽每個表情的意思,比如想「搞破壞」之前,聰明的BB可能都會先觀察一下大人的表情,分析這事兒能不能做。
「觀色」的本領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估計是動物的本性(察覺危險)。
我之前去幼兒園當義工的時候(「淡淡定有錢剩」篇),看見小小班有幾個熊孩子,滿教室瘋跑。一位年輕的女老師明顯搞不定,怎麼叫都沒用。
這時一個臉圓圓胖墩墩的女老師走進來,眼睛掃了一下那幾個小屁孩(氣場好大,眼神好凌厲),他們應該是跟那貌似班主任的老師對上眼了,立馬就站定了。
我是對那位女老師膜拜得不行,但也感慨小朋友好會看父母和老師的臉色。
想想還真有那麼點哀傷,我們是一直看著大人的臉色長大的,現在也在無時無刻在地看,可能要到上天堂了才會消停。
小屁孩們「識睇眉頭眼額」的優秀案例,值得那10%的朋友們好好認真學習。
三歲小孩都懂的事兒,你們當然也沒問題,上心就可以了。
比如說,領導如果帶著不悅的臉色走進辦公室,沒什麼急事可千萬別找他,也儘量不要跟他對上眼,做出專心工作的樣子就是了。
領導如果和顏悅色的,工作上的困難,抓緊時間反映一下,很大可能會得到他的諒解和支持。
這些「觀色」本領,我認識的職場新手們都會,更別提老油條了,貌似不難吧。
02 「睇眉頭眼額」你說難吧,貌似不難。說一點也不難的,你牛X
同事小強坐我對面,正在聽客戶的微信語音。
他剛才沒聽之前已經在大呼小叫了,說那人是狠角色,超難對付什麼的。
為了驗證一下我的「觀色」水平,我沉住氣盯著小強細看。
只見他眼神呆滯,好像凝著桌上的什麼東西,眉頭時松時緊,臉色有點陰沉不定,沒刮乾淨的鬍子在抖動。
我估計不是什麼好事。
小強聽完語音,回了幾個字,大叫肚子好疼,抓起捲紙就往廁所跑。(什麼鬼)
等小強回來一問,那客戶說的話沒啥特別的,他就只是肚子突然好疼而已。
我去,肚子疼扮什麼憂鬱!
這類對一般人「觀色」失敗的例子在平常還有很多,對我而言,所謂的「睇眉頭眼額」,錯誤率還是挺高的。
我覺得自己很容易受到其他外在因素的幹擾,比如這次在看小強之前,我已經有了先入為主的想法,覺得是那個難搞的客戶在找小強麻煩,所以這次「觀色」一點兒也不客觀,能猜對就奇怪了。
上次被Boss(大老闆)叫去談心,我說了70%的真話,Boss的眼神感覺大部分時間都是帶著笑的,也不會一直盯著我來看,很自如地邊微笑邊在筆記本裡記錄著什麼。
我從Boss的臉色裡猜不到她的心思,只是感覺她對我的回答好像挺滿意的(自我安慰)。
「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
這句古話說的就是像Boss這一類牛人,我在平常洽談業務的時候也偶爾會碰到。
他們的特點都是很有禮貌,說話語氣很平穩,喜怒不形於色。
他們既然帶上了面具,不隨便讓外人看見自己的心中所想,你敢說你在面對這一類人時,也「識睇眉頭眼額」嗎?反正我現在遠遠未到這種境界。
「人心難測,海水難量」,通過臉色來讀心,就好像「看雲識天氣」,技術含量賊高。
看了一些網上的分析貼,說再會掩蓋思想的人,也會有細微的表情,出賣自己的真心。
我只能說兩個字「牛X」。
03 在職場上,你能達到哪種境界的「識睇眉頭眼額」?
首先,我給「唔識睇眉頭眼額」作一個定義。「觀色」成功率在50%或以下。
對於簡單判斷是好是壞,是成是敗,靠「白撞」也無非是50%的機率。如果你連一半也達不到,那絕對是「唔識睇眉頭眼額」了。
第0級,10%「唔識睇眉頭眼額」的人。我不認識這種人,所以舉不出現實的例子,但我覺得有三種可能。
第一種是天生對「觀色」不敏感(可能小孩子階段也那樣)。
雖然那是基因決定的,但如果後天也沒注意好好去鍛鍊,可能就一直都沒能好好學會。「唔識睇眉頭眼額」,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有夠受的。
第二種是不屑於「觀色」。
性格以自我為中心,獨來獨往,不喜歡和人交流。
這是屬於心理層面的問題,但貌似很多領域的大家都有這特點,比如特別有名的藝術家,梵谷貝多芬那些,或者特牛X的科學家,牛頓愛因斯坦那些。
第三種是無需要「觀色」。
這就是類似「得道高僧」和「世外高人」的感覺了,我表示只是純YY,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地球的某處存在著可以獨自生存的牛人也說不準。
第1級,雖然「識睇眉頭眼額」,成功率不到70%的人。說的就是我。
我認識的人裡也有不少,可能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唄。
但考慮到「觀色」的難度,我想不少普通人都屬於這個等級吧。(自我安慰x2)
平常電視劇裡不是經常看見有這種場景嗎?
「女豬腳上一秒含情脈脈的眼神看著男豬腳,讓他春心蕩漾,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誰知下一秒她就跟閨蜜吐槽那男的真好騙。」
有時候演員們的演技太好(很少見了),我們當觀眾的很容易被帶入劇情,被他們的表情給騙了。
而在職場裡,像演員們一樣演技好的人也是比比皆是。
前幾天跟一個客戶面談籤約的細節,他的種種表情(包括語言和肢體動作)都告訴我,這事兒十拿九穩了。誰知道,他竟然不緊不慢地跟我抱歉了,說現在籤約條件還不夠成熟。
(我哭,煮熟的鴨子飛了,你是影帝你牛X)
第2級,「識睇眉頭眼額」超過我的人。我覺得辦公室裡就老大和Marie可以達到。
反正我在他們面前,絕對被看光70%以上。
雖然不想承認,但這「觀色」本領真需要時間的沉浸。
我有次不在辦公室,Marie曾經代替我跟那個「影帝」客戶面談過,對於這次失敗,我自然要跟她討教一番。
Marie如此說:
「那位先生的動作和語言都控制得很周全,眼神很溫和。但你發現沒?但凡碰到疑慮的問題時,他的視線都會躲開那麼一下,然後又馬上和你對視了。如果他這種情況出現頻率高的話,估計是他還有好多疑點,不能強求馬上拿下。」
這都能察覺?牛X!我立馬給Marie跪了。
她笑稱那是女人的直覺,讓我多請她喝奶茶几年,就有機會學到。(我哭)
在職場上混過一段時間的,心細如麻又善於總結經驗的朋友們,大概現在都可以做得到吧。
第3級,「識睇眉頭眼額」超過Marie的人。《這就是馬雲》一書裡有這麼一段描述:
我陪馬雲去B2B上海分公司,從大辦公室走過時,我看這裡的員工見到馬雲跟其他地方的員工一樣熱情、驚喜。可馬雲卻走進主管的辦公室,關了門對主管說:「你們這裡有問題,你告訴我發生什麼事了?」主管非常驚訝:「今天早上是出了點事。馬總您怎麼知道?」馬雲說:「我覺得員工的熱情背後有一絲不安的情緒。」
作者(馬雲助理)還說這種類似的事情在之後也發生了好幾回。
我不知道這是神化馬雲還是真有此事。但如果能從一大班人的臉色裡看出有異樣,那真是神了。
類似的人還有海關安檢的工作人員,牛X的導演,「水哥」王昱珩(?)等等。
我水平有限,感覺這應該是「識睇眉頭眼額」的最高境界吧。
04 寫在最後
本田汽車創始人本田宗一郎說過:
「光看別人臉色行事,把自己束縛起來的人,就不能突飛猛進,尤其是不可能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年代裡生存下去,就會掉隊。」
近代科學歸納法創始人弗朗西斯·培根說過:
「有許多很世故很會揣摩人的脾氣性格的人,卻並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這種人所擅長的是陰謀而不是研究。」
兩位牛人說的話,我理解的意思是,「識睇眉頭眼額」需要有「度」。
雖然很多時候,在需要達到某種目的或者對已有利時,都要用上「觀色」。
但人一生的時間有限,如果將過多的時間放在鑽研「睇眉頭眼額」之上,感覺就像是奴才才會做的事。(參考和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