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俗語新解:職場上90%人「識睇眉頭眼額」,你能達到啥境界?

2020-11-29 開心誠品

「識睇眉頭眼額」是粵語裡的一句俗語,「識睇」就是懂得看,「眉頭眼額」就是臉唄,所以整句話就是會看人臉色的意思。

非粵語地區的說法是「知道眉眼高低」,說白了即成語「察言觀色」裡的「觀色」

(我覺得「察言」更恐怖,大家想想看,一個眼神的意思就千千萬,面對幾句言不由衷的話,夠你喝幾十壺了。)

一個眼神,意思千萬。你能看懂嗎

01 當今社會,我敢說職場上90%的人都「識睇眉頭眼額」

在上一篇「有碗話碗,有碟話碟」的文章裡,我描述了在便利店碰到的,一個三歲左右的小屁孩在媽媽(美女)面前表現不直率的小場景。

現在回想起來,我雖然沒發現那位美女有任何表情,但那個小屁孩也許是從媽媽的眼神裡感覺到了生氣(殺氣),所以才立馬改口不說「媽咪真壞」的。

聽過這麼一句話:

「父母的臉色,是孩子整個世界的顏色。」

BB應該很小的時候就能讀懂爸媽每個表情的意思,比如想「搞破壞」之前,聰明的BB可能都會先觀察一下大人的表情,分析這事兒能不能做。

「觀色」的本領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估計是動物的本性(察覺危險)。

我之前去幼兒園當義工的時候(「淡淡定有錢剩」篇),看見小小班有幾個熊孩子,滿教室瘋跑。一位年輕的女老師明顯搞不定,怎麼叫都沒用。

這時一個臉圓圓胖墩墩的女老師走進來,眼睛掃了一下那幾個小屁孩(氣場好大,眼神好凌厲),他們應該是跟那貌似班主任的老師對上眼了,立馬就站定了。

我是對那位女老師膜拜得不行,但也感慨小朋友好會看父母和老師的臉色。

想想還真有那麼點哀傷,我們是一直看著大人的臉色長大的,現在也在無時無刻在地看,可能要到上天堂了才會消停。

小屁孩們「識睇眉頭眼額」的優秀案例,值得那10%的朋友們好好認真學習。

三歲小孩都懂的事兒,你們當然也沒問題,上心就可以了。

比如說,領導如果帶著不悅的臉色走進辦公室,沒什麼急事可千萬別找他,也儘量不要跟他對上眼,做出專心工作的樣子就是了。

領導如果和顏悅色的,工作上的困難,抓緊時間反映一下,很大可能會得到他的諒解和支持。

這些「觀色」本領,我認識的職場新手們都會,更別提老油條了,貌似不難吧。

我們是一直看著大人的臉色長大的

02 「睇眉頭眼額」你說難吧,貌似不難。說一點也不難的,你牛X

同事小強坐我對面,正在聽客戶的微信語音。

他剛才沒聽之前已經在大呼小叫了,說那人是狠角色,超難對付什麼的。

為了驗證一下我的「觀色」水平,我沉住氣盯著小強細看。

只見他眼神呆滯,好像凝著桌上的什麼東西,眉頭時松時緊,臉色有點陰沉不定,沒刮乾淨的鬍子在抖動。

我估計不是什麼好事。

小強聽完語音,回了幾個字,大叫肚子好疼,抓起捲紙就往廁所跑。(什麼鬼)

等小強回來一問,那客戶說的話沒啥特別的,他就只是肚子突然好疼而已。

我去,肚子疼扮什麼憂鬱!

這類對一般人「觀色」失敗的例子在平常還有很多,對我而言,所謂的「睇眉頭眼額」,錯誤率還是挺高的。

我覺得自己很容易受到其他外在因素的幹擾,比如這次在看小強之前,我已經有了先入為主的想法,覺得是那個難搞的客戶在找小強麻煩,所以這次「觀色」一點兒也不客觀,能猜對就奇怪了。

上次被Boss(大老闆)叫去談心,我說了70%的真話,Boss的眼神感覺大部分時間都是帶著笑的,也不會一直盯著我來看,很自如地邊微笑邊在筆記本裡記錄著什麼。

我從Boss的臉色裡猜不到她的心思,只是感覺她對我的回答好像挺滿意的(自我安慰)。

「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

這句古話說的就是像Boss這一類牛人,我在平常洽談業務的時候也偶爾會碰到。

他們的特點都是很有禮貌,說話語氣很平穩,喜怒不形於色。

他們既然帶上了面具,不隨便讓外人看見自己的心中所想,你敢說你在面對這一類人時,也「識睇眉頭眼額」嗎?反正我現在遠遠未到這種境界。

「人心難測,海水難量」,通過臉色來讀心,就好像「看雲識天氣」,技術含量賊高。

看了一些網上的分析貼,說再會掩蓋思想的人,也會有細微的表情,出賣自己的真心。

我只能說兩個字「牛X」。

03 在職場上,你能達到哪種境界的「識睇眉頭眼額」?

首先,我給「唔識睇眉頭眼額」作一個定義。「觀色」成功率在50%或以下

對於簡單判斷是好是壞,是成是敗,靠「白撞」也無非是50%的機率。如果你連一半也達不到,那絕對是「唔識睇眉頭眼額」了。

第0級,10%「唔識睇眉頭眼額」的人。我不認識這種人,所以舉不出現實的例子,但我覺得有三種可能。

第一種是天生對「觀色」不敏感(可能小孩子階段也那樣)。

雖然那是基因決定的,但如果後天也沒注意好好去鍛鍊,可能就一直都沒能好好學會。「唔識睇眉頭眼額」,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有夠受的。

第二種是不屑於「觀色」。

性格以自我為中心,獨來獨往,不喜歡和人交流。

這是屬於心理層面的問題,但貌似很多領域的大家都有這特點,比如特別有名的藝術家,梵谷貝多芬那些,或者特牛X的科學家,牛頓愛因斯坦那些。

第三種是無需要「觀色」。

這就是類似「得道高僧」和「世外高人」的感覺了,我表示只是純YY,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地球的某處存在著可以獨自生存的牛人也說不準。

第1級,雖然「識睇眉頭眼額」,成功率不到70%的人。說的就是我。

我認識的人裡也有不少,可能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唄。

但考慮到「觀色」的難度,我想不少普通人都屬於這個等級吧。(自我安慰x2)

平常電視劇裡不是經常看見有這種場景嗎?

「女豬腳上一秒含情脈脈的眼神看著男豬腳,讓他春心蕩漾,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誰知下一秒她就跟閨蜜吐槽那男的真好騙。」

有時候演員們的演技太好(很少見了),我們當觀眾的很容易被帶入劇情,被他們的表情給騙了。

而在職場裡,像演員們一樣演技好的人也是比比皆是。

前幾天跟一個客戶面談籤約的細節,他的種種表情(包括語言和肢體動作)都告訴我,這事兒十拿九穩了。誰知道,他竟然不緊不慢地跟我抱歉了,說現在籤約條件還不夠成熟。

(我哭,煮熟的鴨子飛了,你是影帝你牛X)

第2級,「識睇眉頭眼額」超過我的人。我覺得辦公室裡就老大和Marie可以達到。

反正我在他們面前,絕對被看光70%以上。

雖然不想承認,但這「觀色」本領真需要時間的沉浸

我有次不在辦公室,Marie曾經代替我跟那個「影帝」客戶面談過,對於這次失敗,我自然要跟她討教一番。

Marie如此說:

「那位先生的動作和語言都控制得很周全,眼神很溫和。但你發現沒?但凡碰到疑慮的問題時,他的視線都會躲開那麼一下,然後又馬上和你對視了。如果他這種情況出現頻率高的話,估計是他還有好多疑點,不能強求馬上拿下。」

這都能察覺?牛X!我立馬給Marie跪了。

她笑稱那是女人的直覺,讓我多請她喝奶茶几年,就有機會學到。(我哭)

在職場上混過一段時間的,心細如麻又善於總結經驗的朋友們,大概現在都可以做得到吧。

第3級,「識睇眉頭眼額」超過Marie的人。《這就是馬雲》一書裡有這麼一段描述:

我陪馬雲去B2B上海分公司,從大辦公室走過時,我看這裡的員工見到馬雲跟其他地方的員工一樣熱情、驚喜。可馬雲卻走進主管的辦公室,關了門對主管說:「你們這裡有問題,你告訴我發生什麼事了?」主管非常驚訝:「今天早上是出了點事。馬總您怎麼知道?」馬雲說:「我覺得員工的熱情背後有一絲不安的情緒。」

作者(馬雲助理)還說這種類似的事情在之後也發生了好幾回。

我不知道這是神化馬雲還是真有此事。但如果能從一大班人的臉色裡看出有異樣,那真是神了。

類似的人還有海關安檢的工作人員,牛X的導演,「水哥」王昱珩(?)等等。

我水平有限,感覺這應該是「識睇眉頭眼額」的最高境界吧。

還是馬雲的照片最好找(吐槽)

04 寫在最後

本田汽車創始人本田宗一郎說過:

「光看別人臉色行事,把自己束縛起來的人,就不能突飛猛進,尤其是不可能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年代裡生存下去,就會掉隊。」

近代科學歸納法創始人弗朗西斯·培根說過:

「有許多很世故很會揣摩人的脾氣性格的人,卻並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這種人所擅長的是陰謀而不是研究。」

兩位牛人說的話,我理解的意思是,「識睇眉頭眼額」需要有「度」

雖然很多時候,在需要達到某種目的或者對已有利時,都要用上「觀色」。

但人一生的時間有限,如果將過多的時間放在鑽研「睇眉頭眼額」之上,感覺就像是奴才才會做的事。(參考和珅)

相關焦點

  • 俗語「耳大有福,眼斜心不正」,說的啥意思?老祖宗的識人術
    中華傳統文化中,有一種相對算是比較奇特的俗語文化,像唐詩宋詞之類的傳統文化,我們會在課本上學習,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卻很少用到,而俗語文化則不同,我們基本不會在課本上學到,但是在生活中卻時常能夠聽到人們說起,有的時候自己在行為處事時,也會通過這些俗語來指導自己的生活。
  • 識人俗語:「耳大有福,眼斜心不正」,啥意思?老祖宗說的有理嗎
    識人俗語:「耳大有福,眼斜心不正」,啥意思?老祖宗說的有理嗎分析問題,我們常用的步驟是由點及面,即通過一個小的方面來分析,進而覆蓋全面,找出問題所在。而在古時候,人們也是這樣來識人,只不過是通過人的外貌來識別對方。正所謂相由心生,古人認為一個人的外貌也能夠反映出其心理狀況。
  • 古代識人術:"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說的啥意思?
    古代識人術:"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說的啥意思?我們人類作為群居動物,平日裡免不了要和其他人打交道,所以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一淺顯的道理,我們的老祖宗在千百年前就意識到了,他們結合自己的經歷總結出了一系列識人辨人的俗語。
  • 老廣們來睇睇你識幾個
    以下哩D成語 唔系廣州人真系唔知up乜 有滴甚至連老廣都唔清楚 你又識幾多個? 例句:你個衰女包,學下人哋小紅,細細個就好識知慳識儉,邊似你咁大洗。
  • 俗語「落難不求三人」啥意思?老祖宗的識人智慧,別等落難時才懂
    作為傳統文化的一種,俗語在此前曾有著非常高的流傳度。古時候在農村,俗語因為其通俗易懂而且非常實用而深受人們歡迎,小時候也曾聽老人們念叨過幾句。而到了今天,其中的一些內容其實依舊適用,比如說今天我們要聊的這句,堪稱經典,可惜有些人真正懂得的時候卻太遲了。
  • 南懷瑾:三句話說透了人生最高境界,若能達到,前程不可限量
    《無量壽經》謂:「斯義弘深,非我境界。」所謂境界,在佛教中指的是學佛所能達到的境地,修行的成果。而在俗世中,境界也指人的思想覺悟和精神修養,也是自我修持的能力,人生的感悟。這世上之人,高矮胖瘦,窮富美醜皆有,有些人成就非凡,有些人卻只能碌碌無為;有些人清淨自在,有些人卻遭受諸多煩惱苦厄,這一切差別,在佛門看來,都是境界不同引起的。
  • 俗語: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說的是啥?
    俗語: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說的是啥?佛教起源於古印度,由喬達摩悉達多所創,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佛教傳入我國的確切年代至今還無定論,說法很多,最廣泛的一個說法是在東漢永平十年,漢明帝派遣使者到西域廣求佛像及經典,並在河南洛陽建立了第一座官辦寺廟——白馬寺。
  • 俗語「禿狠瞎犟麻子刁,鷹鼻鷂眼莫相交」啥意思?如何理解?
    摘要:俗語「禿狠瞎犟麻子刁,鷹鉤鼻子莫相交」啥意思?古人的識人之術!文/農夫也瘋狂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雖然貴在交心,但就怕是」我本有心向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這一點在職場中更是需要注意,畢竟牽扯到利益關係了,就容易引發一些衝突。所以,在交友的時候就需要擦亮雙眼,儘可能選擇值得交的朋友來交往。在生活中,有些老人看人、識人就是相當厲害的,他們往往通過外貌觀察、簡單的交談就能判斷一個人值不值得交往,這一點很多社會閱歷豐富的人都是深有體會的。關於如何識人,老祖宗也總結了很多的經驗:俗語「禿狠瞎犟麻子刁,鷹鼻鷂眼莫相交」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呢?
  • 孔夫子的仁是什麼,每個人都能達到了仁的境界嗎?
    子曰:「唯仁者能好仁,能惡人。」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釋義:夫子說:自處於仁是最美好的,自身的修養沒處在仁的境界,怎麼能夠了解?夫子說:沒達到仁境界的,不可能長期處在儉約的環境裡,內心不可能長期處在快樂中;真正的仁者隨時都能安於仁,具有智慧的人能發揮仁的用。夫子說:有「仁」的修養的人,才能真的喜愛人,也真能夠討厭別人。
  • 俗語:鷹鼻鷂眼不可交,下一句同樣經典,老祖宗的識人之道
    俗語:鷹鼻鷂眼不可交,下句同樣經典,老祖宗的識人之道我們華夏民族有著極為博大悠久的歷史,這是全世界人都認可了的,也是讓很多國家和民族都很羨慕的一點。人們都說,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根本所在,我們國家能日益強大起來,能在如今的國際舞臺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我們國家擁有十分濃厚悠久的歷史文化也是分不開的。說我們國家的文化深奧、博大、精深可是沒有一絲一毫的誇大,光說我們文化的分類就能說出好多好多東西,更別提要具體的說每一類文化的詳細內涵。在這諸多文化種類中,與人們平日生活最為貼合的文化莫屬於俗語文化了。
  • 建立良好的職場關係,你需要了解的識人法則
    千金易得,良朋難尋,在職場上更是難上加難。 身處職場,我們每天至少有8個小時的時間和同事在一起,共處時間甚至超過家人。 但同事之間的關係卻很微妙,彼此之間既沒有親情、愛情或深厚的友情作為牽絆,也沒有牢固不破的關係可以深度綁定,一旦遇到與自己不合拍、或品行不良的同事,很可能讓自己的職場之路走的倍加艱辛、痛苦不堪。 所以,在職場上和同事相處,一定要懂得「識人」,好的搭檔會成為「風」,讓你平步青雲。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了賺金庫」啥意思?你知道嗎?
    大家好,歡迎閱讀(老農村夫)欄目,每天為大家分享更多關於農村的信息和內容,更有趣味的俗語知識,如果你喜歡的話不妨點個關注吧,請點擊右上方藍色按鈕「關注」,持續收看本欄目內容。謝謝!轉眼間2019年就已經過去,這一年我們哭過、笑過,本以為能在這一年翻過去,無奈卻巴鍋了。
  • 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講的是啥?老祖宗的肺腑之言
    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講的是啥?老祖宗的肺腑之言!中古歷史十分長久,從古代流傳的許多俗語,都是十分受用的。不過在如今科技發達的社會中,許多俗語都被認為是封建迷信,但是其中其實都蘊含著大道理。俗語,一直以口口相傳的特別形式傳播,俗語反映的就是人民的生活經驗和願望,俗語是指流行於民間的通俗詞語,其中包括所謂諺語、俚語及口頭上常用的成語。
  • 古代俗語:「男子難得三更子,女子難得正午時」,背後是啥說法?
    古代俗語:「男子難得三更子,女子難得正午時」,背後是啥說法?俗語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有的俗語具有深刻意義,有的俗語卻是封建迷信。因此,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我們在對待俗語的態度上首先就是要客觀看待。不過,俗語現在在城市中並不多見,反而在農村地區還是經常出現。
  • 俗語:「雙頂男孩找不到,雙頂女孩沒人要」,啥意思?有何講究
    俗語:「雙頂男孩找不到,雙頂女孩沒人要」,啥意思?其中就有這樣的一種文化形式,非常貼近於我們的生活,而且還包含了社會百態,最重要的是能教給我們很多人生中的道理,還有老祖宗的一些識人之術,比如這句俗語,「雙頂男孩找不到,雙頂女孩沒人要」。相信很多人都會難以理解,這句俗語當中的雙頂指的到底是什麼?其實就是我們人頭上會有兩個發旋,是隨著我們頭髮的長成,在頭頂形成的一個從中心開始向外旋轉的漩渦。
  • 俗語:「床上蘿蔔,床下姜」,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之談!
    俗語:「床上蘿蔔,床下姜」,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之談!大家都知道,俗語的形成完全得益於龐大的群眾基礎。在數千年的歲月長河中,由於古人文化水平有限,而俗語又比較通俗易懂,具有口語化等特點,因此很容易被人們廣泛流傳與銘記。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有啥道理?下半句更為經典,道破觀人智慧
    兩腮無肉不可交,面相俗語值得信嗎?世人都知神仙好,唯有金錢忘不了。多少英雄豪傑,最終死到明利場。貪名圖利,爾虞我詐,互相傾軋,獨善其身,置身事外,以是不可能,如何能夠圓滑處世,遠禍避害,唯有面相識人,做到未雨而綢了,知人善用,方可有一番作為。老師常說,防禍於先而不致於後傷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焉可等閒視之。
  • 曾國藩識人術提醒: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看這2點就可以看出來
    「天下第1完人」曾國藩在識人這一方面有自身的與眾不同的看法,在官場混跡三十數年,用自身的與眾不同的識人術,為自己降低了許多麻煩事。一人是奸險小人還是真君子,來了解一下下曾國藩的竅門:學好這兩個方面,你也會一看一個準。1、留意志向趣味曾國藩曾說過:「凡人材高下,視其智取。」含義便是假如要想區別優秀人才的高於低,看他的志趣就可以了。
  • 民間俗語「眉上一根長,能抵萬擔糧」啥意思?眉毛越長越有福氣嗎
    民間俗語「眉上一根長,能抵萬擔糧」啥意思?眉毛越長越有福氣嗎流傳至今的一些俗語,直到現在仍舊有人在用,這就足夠證明了古人俗語的實用性。曾經聽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現在相信老祖宗們講的的俗語了,原來都是真的!」
  • 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農村俗語: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而我們的先人,把自己一代又一代的經驗,通過用簡單易記的農村俗語的方式,在民間流傳,一直流傳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