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這首四句哀愁詩,全詞沒有一個「愁」字,卻道出了萬般憂愁!

2021-01-09 大咖說史

一首好的詩詞,不僅勝在辭藻的華麗,更勝在情感豐富。如果僅是辭藻堆砌而成的話,那就純屬是賣弄才華了,算不得是一級好詩。只有那些融入了深厚情感,能夠打動世人的詩才稱得上是絕頂好詩。

既然要表達出情感,那就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抒胸臆」,另一種是「借景抒情」。今天我們重點來說的就是「借景抒情」,這類詩的特點鮮明,只見景物而不見其情感表露。但是,仔細品味卻是滿滿的深情。

例如唐代大詩人崔岑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看似寫景,卻道出了作者滿心歡喜之情。

圖片:古人寫詩劇照

至於寫悲情的,大多都有滄桑的經歷。例如南唐後主李煜,身為亡國之君,他這經歷算是苦中最苦的了!

李煜在詩詞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擅長寫悲情詩詞。例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便出自李煜之手。

另外,在《三臺令·不寐倦長更》中也是一首悲情詩,運用的正是典型的「借景抒情」手法。

此首詞寫於他被俘期間,故國已不堪回首,這樣的心境寫下的詞作自然是充滿無限悲涼的。下面我們先來看看這首詞的原貌:

圖片來源於網絡:《三臺令·不寐倦長更》

此詞僅有短短的四句,但是初略地看一遍就能領會到詞中的愁情,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我們先來簡單翻譯一下這首詞作。

深夜時李煜輾轉反側,儘管心中困意襲來,但是思念故國之事讓心情難以平復,縱使有睡意也無心睡眠。於是,李煜披上一件衣服推開門,想要在夜深人靜裡走一走,緩解下心中的愁悶。

只見深夜中一晚寒月發著微光,耳邊響起風聲,一陣風吹過,連竹子也被寒氣所逼,渾身顫抖起來。這風一刮就止不住了,擊打著窗戶發出陣陣聲響,原本就漂浮的心情更加難以平靜。

這就是此詞的翻譯了,下面我們就具體地來賞析一下。

圖片:竹子劇照

詞的開頭便交代清楚了事情發生的原因,「不寐倦長更,披衣出戶行」,因心情煩悶難以入眠,於是決定出門走走。這一句看似沒什麼作用,其實是不可或缺的。

若是沒有這兩句,下面的情景就無法續寫下去,可以說是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隨後,李煜所見所聽所感即為「月寒秋竹冷,風切夜窗聲」,這深秋的月是寒的,深秋的竹是冷的。

一個「寒」一個「冷」字相互照應,突出了當時的環境,也表明了詩人的心境,同樣是寒冷的,冷徹心扉。李煜的寒,大家應該也都清楚了,故國不再,自己淪為亡國之君。

這句就運用到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將月之寒、竹之冷刻畫出了作者的惆悵之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深秋的寒月

隨後,「風切夜窗聲」也是運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表明上是寫寒風的猛烈,其實也借寒風寫出了李煜難以入眠的心境。

總而言之,這首詞的意境突出了「寒」,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得到李煜當時的心情,既惆悵又無奈。

如果李煜不用借景抒情,而是直接表露出自己的真實情感的話,那這韻味或許就少了幾多,這愁情也就不夠濃烈了。

在我國,「隱藏」才是最具有表現力的,只有讓世人自己去發掘去感悟,才能感悟到最深刻的情感。

圖片來源於網絡:南唐後主李煜

其實,「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就像是古人們修橋一樣,喜歡彎彎繞繞的。在蘇州園林中,建於水上供人們漫步的橋便是如此,明明可以直通對岸,卻故意曲折不斷。

其實,這是一種美,只有懂得欣賞的人才能感受到其中的魅力。正如古人們作詩寫詞一樣,總喜歡用借用其他景物來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感。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全面無一個「愁」字,卻是愁的最高境界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全面無一個「愁」字,卻是愁的最高境界李煜在七夕節出生。那時的他還不叫李煜,叫從嘉。從嘉:從心順意、嘉和萬世,自然寄託了爺爺對他的厚望。他的字叫做重光,是因為他長相奇特——駢齒重瞳。門牙是重疊著長出來的,有一隻眼睛裡,居然兩個瞳孔!
  • 李煜這首詞,共4句無一不是千古名句,最後9個字也就他寫得出來
    千年文壇,在「不務正業」這件事上,李煜當真是做到了極致。提起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不是他做君王時做過哪些正事,而是他那30多首詞作。筆者說只有30多首,不知道會不會有小夥伴覺得有些驚訝:才這麼點數量嗎?是的!能確定出自他手的,只有這30多首,他在文壇留下的作品加起來僅有這幾千字,字數和一篇散文差不多。就是這幾千字,將李煜捧上了詞中之帝的寶座。
  • 李煜水平很高的一首詞,最後12字落筆驚豔,讀一次感動一次
    而這首詞則是李煜在其小弟入宋的次年春季,睹物思人所作。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詞的一開始兩句話「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李煜便寓情於景,道出了鬱抑內心的愁思別恨。這兩句話意思是說,自打道別之後,春季早就過了二分之一,這盡收眼底的美景使我柔腸寸斷。
  • 李煜很牛的詞,字不多卻誕生3個千古名句,一向挑剔的王國維點讚
    南唐滅亡以前,李煜作為君主,雖遭遇內外交困的困境卻不求上進,貪圖享受,這時期李煜的大部分著作也有著很深厚的花間派氣息,風格綺麗柔靡,關鍵描繪奢靡宮廷日常生活和男歡女愛。一夜間,樓塌了,國破了,自身也淪落了罪囚,李煜的痛楚憂傷和心理狀態起伏顯而易見。自此他的著作大部分都偏重於表達自身的憂愁和滅亡之痛,淪落罪囚的這時期也成為了李煜寫作生涯的新高度。
  • 李煜寫哀愁的《浪淘沙》,開篇五字就悽婉至極,後世詞人無不欽佩
    李煜雖然是一國之君,但是卻對政治一竅不通,雖然身為帝王,但是他的一生卻活得並不快樂,在位的時候不問政事,終日醉心於詩詞歌賦,導致南唐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自己也淪為階下囚。李煜雖然不是一個明君,但是卻是一位偉大的詞人,他在詩詞上的造詣很高,更是被稱為「詞中之帝」,他是花間派的代表人物,所作的每一首詩詞都十分經典,很多流傳至今都無人能超越。
  • 李煜動人又悽婉的一首詞,只是開頭6字,便讓無數人讀後落淚
    李煜動人又悽婉的一首詞,只是開頭6字,便讓無數人讀後落淚李煜,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是南唐最後一個皇帝。儘管李煜不善於施政,但其文化藝術才氣卻非常出色。他熟練掌握六經,洞曉音律,工書善畫,善古詩詞文章。這當中以詞的造就最高。李煜現有的三十餘首詞作中,基本上首首經典。後代也是尊他為「詞中之帝」。
  • 我愛記詩歌|李煜《虞美人》
    今天和大家一起記憶李煜的《虞美人》,一起欣賞這位千古詞帝的春花秋月。一、說文解字在記憶李煜的《虞美人》時,第一步是理解《虞美人》全文的意思。如果不了解李煜的基本情況和《虞美人》這首詞的字詞等意義,那麼想要記憶《虞美人》就無從談起了。
  • 短短四句的七言詩,映照詩人內心憂愁,杜牧的《秋夕》有什麼特別
    在唐朝的中後期,因為政治腐敗的原因,不少詩人都喜歡通過詩詞表達自己因仕途不順而產生的憂愁之感。因此唐朝的詩詞除了有李白那種以稱讚大唐盛世為主的詩詞以外,也有以愁為主題的詩詞,其中有小杜甫之稱的杜牧就是寫愁詩的唐朝詩人代表之一。
  • 李煜一首很孤獨的詞,僅開篇五個字,便是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和委屈
    李煜作為一國之君被押解到北宋都城,從此再也沒有回過南方,被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趙光義,讓人用一杯毒酒結束了生命。起因是讀了那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認為李煜還不死心,對於帝王來說自然是無法容忍,所以這首詞成為了李煜的絕命詞。
  • 一首寫美人憂愁的詩,5個字就刻畫出喜新厭舊的男人心思
    今天要說的正是他的一首詩,內容很是常見,主要描繪一位美麗女子的憂愁,而女子的憂愁能來自何處?無非就是對那不知能否長長久久保持的愛情憂心罷了。妙就妙在,這種憂愁的事情本就是個老題材,但沈約自己創造了一種曲辭,專為此題而來。樂府詩·南朝梁·沈約·攜手曲舍轡下雕輅,更衣奉玉床。斜簪映秋水,開鏡比春妝。
  • 李煜這首亡國之作,最後一句可比名篇《虞美人》,令人讀之動容
    詞人李煜,南唐後主,在被宋太祖趙匡胤率領大軍南下攻佔南朝都城後,李煜徹底從養尊處優的皇族貴人,變成了落魄被囚禁的悽慘的階下囚。我們知道李煜有一篇詞叫做《虞美人》,詞中最後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被稱為千古名句。這首詞是作者李煜被賜予毒酒,被毒死前的著作。
  • 李煜這首詞700年來無人敢仿,納蘭性德即興仿了一首,不料成絕唱
    更誇張的是他的那句「小樓昨夜又東風」,僅其中一個「又」字,就讓宋元明清的文人效仿不絕。但不知為何,李煜的這首《長相思·一重山》,卻600多年來無人敢仿,我們來讀一讀:《長相思》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 主人若也勤挑撥,敢向尊前不盡心——有人興於詩,有人亡於詞
    在《全唐詩》中收錄了他的一首詩《詠燈》。據說這首詩是李昪九歲時在溫家所作,當養父徐溫看到後,「溫閱之嘆賞,遂不以常兒遇之」。也就是說,因為這首詩,李昪得到了養父徐溫的青睞,對他從此另眼相看。這樣也就有了李昪日後的逐步發展,南唐才得以建立。文章題目上說的「興於詩」之人,指的就是李昪。《詠燈》一點分明值萬金,開時惟怕冷風侵。
  • 她借酒消愁:怎一個愁字了得;卻醉詞發問: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詠梅詞,沒有把筆墨集中在寫梅的姿容、特質上,而是緣梅抒情,以殘梅的幽香為引線,串聯全篇。全詞以寫頭戴殘梅沉醉入睡開始,繼由梅香「燻破春睡」使「夢遠不成歸」,引起詞人心情的悵惘;甜美的夢境與悽苦的現實互為映襯,深刻地表達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全詞雖不著一個「愁」字,卻處處含愁。
  • 李煜此詞,詞牌冷詞作更「冷」,短短4句,寫盡人生的悲苦與惆悵
    對於李煜,有的人抓住他的亡國之君身份不放,認為他荒淫誤國,窮奢極欲,是個不折不扣的千古昏君;但更多的人卻醉心於他的那些經典詞作,將其稱為「千古詞帝」。在帝王與詞人之間,李煜選擇了後者,卻被錯放在了帝王的位置上。這是李煜的不幸,卻是文壇的大幸。作為一個詞人,李煜最為人稱道的就是他亡國之後寫下的詞作,幾乎首首都是經典。可以說,李煜幾乎沒有什麼冷門的詞作。
  • 李煜最牛的一首詞,全篇4句皆是千古名句,千年來或許從未被超越
    生在皇家,當個弱地的君王,這是李煜的命,他沒得選;而持筆填詞,做個詞中之帝,卻是李煜自己的選擇。對南唐來說,讓他登上皇位是不幸的;但對文壇來說,有了他的加入,詞作為一種文學體裁,開始大放異彩。其實李煜一生的詞作並不多,存世的僅30餘首,字數加起來或許還敵不過一篇中篇小說,但這些詞卻讓世人記住了這個一腔愁腸的男子。
  • 杜甫的一個千古名句,李煜仿著寫一首,改3個字寫出了更高的境界
    杜甫的一個千古名句,李煜仿著寫一首,改3個字寫出了更高的境界975年(開寶8年),宋朝滅南唐,李煜亡家敗國,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於汴京。宋太祖趙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為「違命侯」。李煜在忍屈負辱地過了3年的囚徒生活後,被宋太宗趙炅賜酒毒死。這首《相見歡》正是作於被俘的以後。
  • 國破被俘後,從南唐後主「淪」為千古詞帝,李煜的詩詞寫滿了愁緒
    從「南唐後主」再到「千古詞帝」,李煜的一生怎一個「愁」字了得歷史上一共出現了494位皇帝,要說最失敗的皇帝那就是南唐後主李煜了,最有文採的的也屬千古詞帝李煜。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本來無緣做皇帝,但是因為接連哥哥的去世讓李煜成功「晉級」,一國之君的頭銜落在自己頭上,換成別人早就高興得大赦天下,看似是幸運之子的李煜,其實是「愁」的化身。
  • 李煜的一首悲傷詞,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和委屈
    李煜本就對當皇帝沒有興趣,更沒有什麼治國之才,所以很快北宋入侵了南唐,李煜就成為亡國之君被北宋皇帝軟禁了起來,忽然之間從皇帝變成了階下囚巨大的落差讓李煜整天以淚洗面,悲痛欲絕。這首《三臺令·不寐倦長更》便是在亡國後被軟禁在他鄉的時候創作的思鄉悲傷的詞作,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和委屈。不寐倦長更,披衣出戶行。月寒秋竹冷,風切夜窗聲。
  • 李煜流傳最廣的一首詞,全篇4句皆是千古名句,千年來從未被超越
    生來就是皇室,做弱者之王,這是李煜的命,他不選;而用筆填詞,做詞中帝,則是李煜自己的選擇。把他送上皇位對南唐來說是不幸的,但是對文學界來說,他的加入,使詞彙作為一種文學流派,開始得到重視。事實上,李煜一生的詞作並不多,僅存30多首,字數加起來也許還比不上一部中篇小說,但這些詞卻讓世人銘記這位愁腸百結的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