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湯真的沒營養?湯裡還是有些好東西的

2021-01-09 科學闢謠

喝湯滋補的神奇作用,在民間傳說已久。雞湯啊,骨頭湯啊,牛肉湯啊,味道鮮美,如果再能有保健作用,那當然是最好的。

但是,也有很多科普人士和營養專家說,湯其實沒什麼營養,營養都在「渣子」裡面!到底真相是什麼呢?咱們今天不吹不黑,公平地說一說。

以下 4 千 5 百字,實在不耐煩的朋友,可以看看加重的字,然後翻到結尾看結論。

咱們先說說一向最受歡迎的「大骨湯」,再討論奶湯和雞湯。

傳統認為骨頭湯能補鈣健骨,能促進下奶。不過,這幾個功效都離不開補鈣這個基礎(人類的乳汁中也含有豐富的鈣)。和「不需要證明」的傳說不同,我們這裡給到您的,都是實打實的科學數據,然後做客觀2的評價。

1 骨頭湯裡到底能夠煮出來多少鈣?

認為骨頭能補鈣,這想法也很合情合理。因為動物體內鈣量的 99% 存在於骨組織中,主要以羥磷灰石結晶的形式存在,不溶於水。其他形式還包括微量非結晶狀態的磷酸鹽/檸檬酸鹽和碳酸鹽(也難溶於水),以及微量存在於血液和細胞中的鈣離子。所以,骨頭就是動物體內儲藏鈣的大倉庫啊。

但是,正因為骨頭中的鈣是「堅強」的不溶狀態,所以很難煮出來。

早在 1999 年就有研究論文探討了骨頭湯能溶出多少鈣這件事(蔣卓勤等,1999),結果是這樣的:用完全不含有鈣離子的三蒸水來煮骨頭湯,結果湯中鈣含量低到可以忽略;然後又用壓力鍋,加大壓力,煮上兩小時,也沒能明顯增加骨湯中的鈣含量。所以,骨頭湯並不能補鈣。

2 煮骨頭湯的時候加幾勺醋,能補鈣嗎?

但是,很多人會說:我在煮骨頭湯的時候加了兩勺醋啊!醋不是能讓骨鈣溶出嗎?沒錯。關鍵是到底加了多少醋,到底能溶出多少鈣。

另有一項 2008 年發表的研究,研究者將 500g 豬的股骨切碎,加入1500g水,再於煮沸時加入 75g 的醋,繼續慢慢煲湯。結果呢,和不加醋的處理比較,骨湯中的鈣含量的確是顯著增加了。同時還測出了其他礦物質,如鎂、鉀、鋅、等,溶出量都有所增加(趙釗等,2008)。

關鍵是,到底溶出來的鈣有多少呢?加了 75g醋,按普通湯匙大概是 7~8 匙,夠多了吧。但是加醋煮後,湯裡面的鈣含量依舊很低,為49mg/kg。

日常評價食物營養,一般是用 mg/100g 來算的,49mg/kg 就是 5mg/100g。

這個量可真不算多啊——大白菜就含有 50mg/100g 的鈣,牛奶和滷水豆腐鈣含量超過 100mg/100g。

按我國的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成年人是每日800mg;50 歲以上中老年人和準媽媽、哺乳媽媽的推薦量是 1000mg。而目前我國居民膳食中每天攝入鈣的量大約在 400mg,因此大部分成年人再補 400mg 就基本足夠了。

為了補鈣喝加醋的棒骨湯,大概要喝掉400mg÷5mg/kg = 約 8 kg 的湯,才能達到補鈣效果。連一天喝掉 8 kg 的水都有危險,更遑論8公斤油膩膩的湯呢!

3. 什麼樣的骨湯可能是含鈣多一點的?

雖然骨頭裡的鈣看似油鹽不進,不過,也有出來的機會。

一方面,可以加大加醋的數量,不是加 75g 的醋,而是加 300g,差不多就是用醋來替代白水熬骨頭湯。在這種情況下,理論上說鈣的溶出量可以擴大 4 倍,20mg/100g,還是多少有點補鈣意義的。

比如廣東有一款給產婦喝的「甜醋豬腳湯」,就要放一大碗甜醋(大概能有300~400克)加水來煲湯幾個小時,估計一天喝三四碗湯,能補充一百毫克左右的鈣,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另一種做法,就是用機器把骨頭打碎做成骨泥,然後把它再煮幾個小時,鈣含量就比較高了。所謂「骨湯麵條」之類,有的會加一些骨泥醬。不過實際上,骨泥沒法直接吃,要加湯來兌稀幾十倍。稀釋之後,一碗骨湯麵裡的鈣含量,就只有幾十毫克了,但至少比普通骨頭湯的鈣高出不少。

所以,無論什麼骨頭湯,含鈣都比牛奶少,包括所謂的骨泥湯。

4 奶湯裡面那些乳白色的東西,是高營養嗎?

相信很多人會說:可是湯裡還有奶白色的營養啊。很多人特別迷信乳白色的奶湯,覺得它們特別特別「補」。

我早就撰文解釋,一些久熬的濃湯之所以呈現乳白色,只是脂肪的乳化現象,和營養價值多高風馬牛不相及。就是說,脂類物質的微球均勻分散於水中,引起光線散射而變成乳白色。這只是乳化效果帶來的光學現象(如果乳白色就算有營養,那麼很多農藥乳液就是乳白色的......)

比如說,煮棒骨時,煮雞皮時,煮鯽魚時,煮烤鴨鴨架時,煮蛋黃時......會溶出一些膠原蛋白或其他可溶性蛋白質,還有各種磷脂,它們具有天然乳化劑的效果。在水滾動沸騰的條件下,蛋白質和磷脂可以幫助脂肪微球穩定分散於水中,故而湯就能煮成乳白色。脂肪含量越高,則乳白色越濃鬱,湯越粘稠,所以做鯽魚奶湯時,魚一定要用油煎過,否則湯就太稀。

如果慢火煲湯,則水不沸騰,油脂得不到乳化分散,就集聚在湯的表面上,形成一層浮油。

5 骨髓裡面以飽和脂肪為主?

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人說:骨髓裡出來的油,和肥肉可不一樣,那是一種神奇的物質,能夠「補精填髓」。

骨髓本是一種好東西。與人的發育類似,幼年的豬牛羊等動物的骨髓腔中,是能夠製造血細胞和淋巴細胞的紅骨髓,其中富含鐵元素和蛋白質。煮熟之後,紅骨髓會變成褐色。但隨著動物的不斷成熟,紅骨髓會不斷轉變成黃骨髓,失去造血功能。黃骨髓煮熟之後,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白色骨髓,吃起來有一種油膩感。

成年動物的黃骨髓,主要成分就是飽和脂肪,少量胺基酸,加上少量磷脂,包括卵磷脂、腦磷脂和神經鞘磷脂等(但是還沒有蛋黃多)。如果說它補磷脂,還勉強算是說得過去;但比較可笑的是,網上還有問題回答說,骨髓白白的,含有很多鈣。

很多人說:你怎麼知道黃骨髓裡飽和脂肪多?那很簡單。骨頭湯熬好之後,只要稍微放涼點,上面就有一層厚厚的白色脂肪——和豬油有什麼兩樣啊?長鏈的飽和脂肪酸就有這個特點,熔點高,室溫下容易凝固。加熱之後就會化開。說起來豬油人人喊打,說骨髓大家都眉開眼笑。

6 骨髓的脂肪有什麼特殊成分嗎?

不過,很多人並不相信,骨髓一點特殊的優勢都沒有,就和肥豬肉一樣不值錢。畢竟黃骨髓是造血系統轉變而來,總會有點特殊性吧。

此前我所看到的,幾乎都是骨髓中脂肪的負面研究報導。比如說,骨髓中的脂肪細胞和成骨細胞之間可以相互轉化,骨髓裡脂肪化程度越高,人體的生理年齡就越衰老,骨質疏鬆的風險就越大,等等。我經常憂慮地想,估計我自己腿上的大棒骨裡,也漸漸被大量飽和脂肪所充滿啊......

不過,骨髓中的脂肪畢竟和普通的白色脂肪不一樣,它含有神經鞘磷脂這類微量成分,具有褐色脂肪組織的特徵。對於骨髓中的脂肪,近年來倒是有了些正面的研究報導。

比如說,著名的 Cell Metabolism 雜誌在 2014 年刊登了一項研究,證實骨髓中的脂肪組織可以製造出「脂聯素」(adiponectin)這種激素(Cawthorn WP,2014)。這個激素可是好東西,它的水平升高時,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風險都會下降。

脂聯素是由脂肪組織產生的。當人體減肥的時候,脂肪組織減少,按理說,脂肪組織製造出來的脂聯素也應當減少才對。但是,它在減肥之後反而會增加。現在研究確認,骨髓中的脂肪能夠製造脂聯素,它可以影響到人體的新陳代謝。

比較有趣的是,我還看到了畜牧學方面的研究。由於脂聯素無毒無害,能夠被動物吸收利用,畜牧研究者正在開發一種新型的豬飼料,就是給豬的飼料裡添加轉基因生產的脂聯素,讓胺基酸更快地進入肌肉細胞,降低脂肪率,提升瘦肉率。(如果這事兒成功了,沒準將來也會成為健美人士和減肥人士將來吃的保健品的一部分呢。)

只是,骨髓脂肪中到底含有多少脂聯素,我查不到數據。既然是激素類物質嘛,含量就超級低,千萬不要指望它的含量能和胺基酸、脂肪之類成分相提並論。而且吃進去以後能否真的提升人體自身的脂聯素水平,還很難說。

7 肉湯和雞湯,到底能提供哪些營養素?

我公正地說,肉湯、雞湯確實含有不少可溶性的營養素,不應被貶低。

有碩士論文研究證實,蛋白質成分的確主要在肉中(瞿明勇,2008)。肉湯中的蛋白質含量不超過 2%,但是肉本身卻含有 15% 以上的蛋白質。即使溶出了一部分白蛋白、球蛋白和胺基酸,依舊是肉中含有的蛋白質比較高。

肉塊裡的蛋白質含量高,這沒錯。但有人說肉湯的營養不值一提,我倒是不這麼看——2%的蛋白質已經相當可觀了!

傳統 1 斤黃豆加 20 斤水磨出來的家常豆漿,蛋白質含量僅有 1.8%,但它已經被人們稱為優質蛋白質的來源——架不住豆漿一喝就是一大碗啊,300 毫升的豆漿含有 5.4 克蛋白質,這已經不能忽略不計了。如果豆漿稍微打濃點,就更高了。

至於以優質蛋白質而著稱的牛奶,蛋白質含量也只有 3%,喝半斤(1盒)牛奶攝入蛋白質7.5 克。如果久煮的肉湯裡所含蛋白質為 2%,那么喝 300 克(一次性紙杯1杯半)的湯就能獲得 6 克蛋白質,相當於一個雞蛋的量呢,怎麼能說「少得可以忽略不計」呢。

那麼雞湯呢?道理也是一樣的。

據《中國食物成分表(第2版)》上的數據:100克瓦罐雞湯中含蛋白質1.3克,維生素B1含量0.01毫克,維生素B2含量0.07毫克,鈣2毫克,鉀39毫克,磷20毫克,鎂5毫克,鐵0.3毫克。

相比而言,沒有煮過的100克雞胸肉含蛋白質19.4克,維生素B1含量0.07毫克,維生素B2含量0.13毫克,鈣3毫克,鉀338毫克,磷214毫克,鎂28毫克,鐵0.6毫克。

這麼比一下,就知道溶入湯中的營養並不算太少,微量營養素溶出比例在10%~50%之間。比如湯裡的維生素B2溶出比例就相當高。何況,吃肉的量往往沒有喝湯的量多。一頓吃300 克肉的女性不多,但每餐喝 300 毫升湯(一次性紙杯 1 杯半)毫不費勁,得到的維生素B2為0.39毫克,佔輕體力活動女性日攝入參考值的三分之一,還是頗不可忽視的。300 毫升雞湯中還有 117 毫克的鉀,佔成年人一日參考值的6%。

除了蛋白質、胺基酸和B族維生素之外,肉中的其他小分子含氮物,如肌酸、肌醇、肉鹼、鮮味肽和鮮味核苷酸等可溶性成分也進入了湯中。食品風味研究表明,雞湯、肉湯的鮮味,除了來自於胺基酸,也來自於鮮味核苷酸(如肌苷酸和鳥苷酸)的鈉鹽,以及一些特殊的鮮味肽(林萌莉等,2016)。

這些成分給湯帶來美好的味道,並提供可以快速吸收利用的小分子含氮物,對一些手術後無法進食固體食物,以及消化不良、食慾低下的人群來說,還是會對增加營養供應有一定幫助。這些好處毋需抹殺。

記得前幾年曾經流行過一種滋補湯,就是把牛肉切碎,小火慢煮幾個小時,讓湯變得非常濃稠,給那些吃大塊肉無法充分消化的體弱者來補充營養。如果患者的確消化不良、貧血瘦弱,這麼吃是無可厚非的。

當然,那些牙口甚好,食慾旺盛,消化能力正常的人,直接吃肉就好了,就不必依賴煮湯方式來增加營養了。

8 控尿酸的人可以喝什麼樣的湯?

有一類人需要遠離魚肉濃湯——那就是尿酸過高的人。肉湯雞湯中含有多種核苷酸,而核苷酸是鮮味的來源,也是嘌呤的來源,比如鳥苷酸裡面含有鳥嘌呤,腺苷酸裡含有腺嘌呤,肌苷酸裡含有次黃嘌呤啊……

因為含嘌呤的核苷酸成分易溶於水,會從肉、魚裡面跑出來。而且不是跑出來一點點。因為湯的體積比肉的體積大,那麼在久煮達到擴散平衡之後,湯裡的嘌呤總量會比肉塊裡面還要多。煮的時間越長,從細胞中出來的核苷酸越多,所以痛風患者還是不要喝濃鬱的鮮湯為好。

嘌呤不會憑空產生,並不是加熱本身帶來的。直接吃魚肉海鮮也有嘌呤,但是涮火鍋的時候,不僅你吃的魚肉海鮮,連其他人吃的食材中的嘌呤也一起進入湯中。所以在久涮之後,湯裡積累的嘌呤總量會升高,而且脂肪也很多。

但是,這不意味著所有人都不能喝鮮湯。這事情只有高尿酸血症的人需要考慮。對寶寶而言,嘌呤作為核酸的成分,是正常生長發育所需的,甚至有些嬰兒奶粉還專門添加含嘌呤的核酸物質。

不過,有一種湯是很適合控尿酸人士的,那就是糧食湯。比如煮大米飯時撈出來的米湯,煮小米粥、玉米碴時撈出來的湯,都很好。其中不僅嘌呤含量特別低,而且含有溶出的鉀元素和B族維生素,是有利於控制尿酸的。

因此,總結一下就是:

1 雞湯、肉湯、骨頭湯中所含鈣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比牛奶少多了,即便骨泥湯對補鈣幫助也不大。

2 肉湯、雞湯並非毫無營養價值,它們是可溶性蛋白質、小分子含氮物、鉀和多種 B 族維生素的好來源,而且特別容易吸收利用。

3 奶白色的湯是脂肪乳化形成的,和營養價值關係不大。

4 骨髓以飽和脂肪為主,但也含有少量磷脂,甚至有脂聯素等有益微量成分。如果人不胖,不怕飽和脂肪,可以少量吃。如果已經肥胖、高血脂,不可隨便多吃。

5 如果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塊肉吃不下,喝雞湯肉湯是很好的選擇。

6 如果血尿酸高,建議少喝或不喝魚湯肉湯雞湯,可以換成米湯、玉米湯等。

7 如果身體健康,指標正常,各種湯都可以喝,只要別太油膩、別太鹹。否則,湯的好處,就被過多的脂肪和鹽抵消了,甚至從有益變成有害。

8 如果覺得煮過的肉沒有什麼味道了,也別扔掉浪費,畢竟其中還有很多不溶性的蛋白質部分。不妨與蔬菜放到一起,佐以醬料,或炒或涼拌,或者剁碎做成餡料,都可以。口感以你喜歡為準。

頭條號籤約作者

北京食品營養與人類健康高精尖創新中心崗位科學家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

中國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協會理事

中國科協聘營養科學傳播首席專家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博士

相關焦點

  • 老漁民教你做魚仔湯,魚不會燉爛,湯卻很鮮美
    其實說到吃海鮮,誰都沒有漁民吃得多,他們只要捕魚一天就有海鮮吃,就是因為他們經常吃海鮮,所以在烹飪海鮮這方面他們卻是行家,做出來的海鮮並不比星級酒店的差,甚至有些海鮮的做法星級酒店大廚還不如他們,下面就來看看漁民做的煲魚仔湯吧,這道湯的特別之處就是煲好湯後,魚仔還是很完整的,不像普通煲的那樣爛。首先就是把所有的魚仔去掉內臟,再清洗乾淨。
  • 鯽魚湯的做法是什麼 這樣做鯽魚湯鮮美十足
    生活中,從古至今人們都有「喝湯吃肉」的飲食習慣,尤其是那些喝起來鮮美的湯味(比如:鯽魚湯、魚頭湯),總讓人難以忘記。那麼,鯽魚湯有什麼功效與作用?鯽魚湯的做法是什麼?這樣做鯽魚湯鮮美十足!接下來,大家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超讚的「冬瓜排骨湯」,燉湯最忌諱一件事,如何做才能使湯更突出
    所以每到夏天多喝湯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吃魚吃肉都不如喝湯,喝湯能給人體補充水分,還能補充營養,最主要的是能清熱解暑還滋補,所以沒理由選擇不多喝湯,今天就教給大家做「冬瓜排骨湯」,希望能愉快地幫你們度過這個夏日。
  • 冬至後,別忘給家人吃「五紅湯」,熱乎乎喝一碗,暖身暖胃寓意好
    大家好,我是舌尖探美食!堅持親手為家人做一日三餐,用普通的食材做出美味的食物!喜歡美食的朋友們,歡迎關注我。導語:數九開始,別忘給家人吃「五紅湯」,熱乎乎喝一碗,暖身暖胃寓意好冬至節氣也就是說開始數九了,天氣越來越冷,我們的日常飲食更是要注重保暖、滋補,五紅湯便是我在每年數九開始便常要給家人吃的,用紅豆、紅棗、枸杞、紅糖和花生這5樣食材搭配,熱乎乎的喝一碗,暖身暖胃,而且關鍵是寓意還非常好,這五紅湯的做法很簡單,大家將其中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到位了,做好的五紅湯口感與價值都很好,下面我便會將五紅湯的做法分享給大家
  • 青山龍燉牛尾,喝湯吃肉,泉州阿嫲的藥膳,強筋健骨很不錯
    東門涼草攤我認真查閱資料,發現並無專門描述「青山龍」,但在極個別介紹「千斤拔」中藥裡倒是有「青山龍」之說,看圖也極為相似,藥效大致一樣,就不知道是與不是了。仿佛臺灣金門的「一條根」也是此物,「一條根」產於金門珠山村,屬多年生豆科植物且有一條主根,號稱「天賜島民生命泉源之保健靈草」。
  • 一到春天,周圍的女性朋友們都建議喝湯,下面這些湯,一天來一碗
    春天不減肥,夏天不敢買衣服,這是很多女性朋友的呼聲,周圍的朋友好像每天都在說減肥,真正實施的沒有幾個,大多都是管不住嘴還懶,這樣肉只能長在自己身上了,但是宅在家好幾個月了,你身上長了多少肥肉,現在再不減肥,夏天就真的來了,所以呢,這個季節,稍微有點涼的春天,給大家強烈推薦這些養胃湯,建議多喝,最好是不放一滴油。
  • 鮮掉眉毛的冬瓜蝦仁湯《暖暖的美食時光》第5期
    -SOUP-冬瓜蝦仁湯盡嘗眾家千杯酒,難捨此時一碗湯湯是冬天裡的靈魂冬天喝湯是對零下18度最起碼的尊重今天暖暖帶大家簡單快速操作一碗『冬瓜蝦仁湯』1231將攪拌好的蝦仁倒入熱鍋內煸炒出香味1231將冬瓜片下鍋2將溫水倒入鍋中3沸騰後加鹽,加雞精1231蓋上鍋蓋,將冬瓜煮熟爛2煮熟後出鍋3撒些許蔥花裝飾調色冬瓜蝦仁湯的原料是什麼呢
  • 燉排骨湯加「它」等於白燉,以前沒注意,難怪味道難聞,湯不好喝
    燉排骨湯加"它"等於白燉,以前沒注意,難怪味道難聞,湯不好喝冬天的很多人喜歡燉排骨湯喝,排骨湯非常的有營養,而且也不需要什麼配料,喝完一碗排骨湯呢,再吃排骨,全身暖融融的,手腳也不冰涼了,很多人燉湯時會發現他們燉出來的湯不僅不好喝,味道也不好,這是為什麼呢?
  • 排骨冬瓜蓮藕湯的做法,簡單易學,加1味料,更香更好喝
    排骨蓮藕湯和排骨冬瓜湯都好喝不上火,做法簡單,一學就會。將排骨、冬瓜和蓮藕一起燉,一舉兩得。很多人用紫菜來煮蛋花湯,不如在排骨湯裡,加上排骨味的紫菜湯料,更香更美味。 3.
  • 它是「天然養胃湯」,天冷要常喝,健脾養胃,體質更強壯
    最近幾天老公就瞎吃東西導致胃不舒服,整個人也是無精打採的,你說去醫院看它還不願意去,說是不至於,自己吃點胃藥就好了,一點辦法也沒有,所以最近我都在研究,做點什麼湯水之類的,給他補一補呢?因為猴頭菇泡的時候會浮上來,這樣浸泡1個小時就是底部泡好了上面還有完整的。浸泡好的猴頭菇也要用手反覆的擠壓,把猴頭菇的苦澀味去掉。
  • 左刀右叉還是左叉右刀 吃西餐的注意事項
    現在中國人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很多人吃中餐已經滿足不了自己的了,開始吃起了西餐,但是第一次吃西餐都不知道怎麼用刀叉,那您知道左刀右叉還是左叉右刀嗎?您了解多少西餐刀叉拿法呢?其實西餐禮儀講究的非常多的,餐具的擺放,食物的吃法都是有講究的,一起來學習一下吧。左刀右叉還是左叉右刀您知道吃西餐的時候是左手拿刀右手拿叉還是左手拿叉子左手拿刀呢?
  • 秋天,一定要給家人多喝這個湯,男人喝了強腎,女人喝了滋潤皮膚
    原創美食第239篇 圖文/小談食刻秋天喝湯自然少不了,有什麼湯既做法簡單,同時營養又高的呢?你還別說,在我們這裡,就有一款經常做的湯,基本上這裡的人都會做這道湯品,相比於傳統的肉湯、骨頭湯它沒有那麼大的名氣,但是在農村,它卻是招呼客人不可多得的好湯。
  • 冷天,多喝這道素菜湯,比喝羊湯強,熱乎乎一大鍋,上桌汁都不剩
    冬天是個適合喝湯的季節,再冷的天,喝上一碗熱熱乎乎的湯,頓時也會覺得全身都暖暖的。說起喝湯,很多朋友首先會想到大骨湯、羊肉湯……,其實冬天的氣候乾燥,肉湯喝多了反而易上火,倒不如喝一些蔬菜湯。到了冬天,我最喜歡用西蘭花、西紅柿和金針菇這三樣素菜做湯,鮮美實惠又營養,尤其是這幾天媳婦感冒了,嗓子不舒服,不能吃太硬不好消化的食物,我更是三天兩頭就做這道湯給媳婦喝,媳婦每次都不用就飯就能喝一大碗,特過癮!
  • 開封這家沒啥名氣的灌湯小籠包,6元一籠免費喝粥,吃過的人都贊
    灌湯包是開封的特色美食之一,也是豫菜中,非常典型的風味小吃,灌湯包的精髓就在這灌湯上,這小小包子裡的汁水就像是灌進去的一樣,當地人吃灌湯包,有這樣一個口訣,先開窗後喝湯滿口香,吃包子,順便能喝到湯,這樣的包子自然受歡迎。
  • 這2樣煮湯,秋天一定要常喝,味美湯鮮,喝一口,鮮到眉毛跳三跳
    所以,一定要記得每餐都要做一碗湯,潤肺防燥,是秋季養生的首選!初秋養生,防秋燥,就是要多喝湯,少放調料,多吃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今天來介紹一碗好湯,除了少許鹽,一點調料都沒放,做法非常簡單,食材也很普通,但是兩者合在一起,顏色翠綠清新,味道極其鮮美!喝一口,天哪,世上竟有如此鮮湯,一直鮮到骨子裡,眉毛都能跳三跳!
  • 做好的豬爪湯,奶白色,湯濃稠,味道鮮美,沒有異味
    這食材處理好後燉湯,一點怪味沒有,美味又美容,愛美人士要多喝。說起膠原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大家自然會想到豬爪,不僅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質,脂肪含量也比肥肉低,常吃能增強皮膚彈性,對延緩衰老有著很大的作用。因此,人們把豬爪稱為「美容食品」。豬爪可以涼拌,紅燒還可以用來做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豬爪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