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介紹】《華嚴經》,具名《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佛成道後在菩提場等處,藉普賢、文殊諸大菩薩顯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雜華莊嚴,廣大圓滿、無盡無礙妙旨的要典。
若能以身口意三業清淨來供養三寶,「則得信心不退轉」(圖片來源:資料圖)
【經典原文】若常信奉清淨僧,則得信心不退轉。若得信心不退轉,彼人信力無能動。——《華嚴經》
【經文解釋】「若常信奉清淨僧「:清淨僧,就是沒有妄想的僧;沒有欲心的僧,也叫清淨僧;沒有貪心、嗔心、痴心,這都叫清淨僧;有戒力、定力、慧力這三種力量,也都叫清淨僧。清淨僧不被一切境界所轉,而能轉一切的境界,轉一切不清淨、一切染汙法變成清淨,就是能把五濁惡世轉成五種清淨的世界。清淨僧是十方清淨僧,所有一切菩薩是清淨僧,所有一切阿羅漢也是清淨僧。這個清淨僧,要是講起來,就是沒有染汙的思想。
你若能常常地信奉,就是親近供養清淨僧,以自己的身心性命,都來供養佛、法、僧三寶,供養清淨僧。若能以身口意三業清淨來供養三寶,「則得信心不退轉」:能有這樣的信心,就不會向後退轉了,得到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念不退,就不會生一種退悔的思想。行不退,就是修行只有往前精進,不會向後退的。位不退,得到修行的果位後,仍然向前精進,發大乘菩薩心,不會再退到二乘的思想上。
「若得信心不退轉」:你若能得到信心不退轉的時候,「彼人信力無能動」:這個發菩提心的人,他這種信的力量無能動,沒有什麼境界可以搖動他這種信的力量。